楊善珍
摘 要:提高學生課堂有效參與度是新課改“以人為本”理念的最基本體現(xiàn),提高學生課堂有效參與是對學習主體的最大尊重。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面對具有不同特點的全體學生?又怎樣使他們有效參與課堂,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有效參與”“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等方面,闡述了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參與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參與
提高學生課堂有效參與是新課改“以人為本”理念的最基本的體現(xiàn),是對學習主體的最大尊重。只有提高學生參與度才能真正賦予課堂以生命,讓課堂45分鐘有限的教學時間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活力。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所在。本文就如何提高科學課堂中學生的有效參與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想法。
一、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有效參與度
學生的參與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重要標志。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關鍵是授課之始要開啟學生的心智。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積極的思維常常取決于問題的刺激程度,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線索,激發(fā)學習興趣,制造認知沖突,提高參與熱情,促進學生自主而有意義的學習。
1.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現(xiàn)象引人注目,可以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教師在進行科學概念或規(guī)律教學時,常常利用演示實驗來揭示科學現(xiàn)象中的矛盾,把學生引進變化紛繁的科學世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時獲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時也會經(jīng)過思考提出一系列問題,從而帶著問題去積極探索,接受新的知識。
[案例]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課題:“物體浮沉條件”。
[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
[小組討論,疑惑]教師此時乘勢導入《物體浮沉條件》新課題。
提出問題:一艘船從海里駛向河里,浮力有什么變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
[演示實驗]在盛有一定濃度鹽水的燒杯中,放進一個木塊,木塊便浮于水面;放進一塊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進一個雞蛋,雞蛋則懸浮在鹽水中。再將此蛋放進清水里,則蛋下沉;放進濃度更大的鹽水里,則見蛋浮在水面上。
這些奇怪的現(xiàn)象,吸引了學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他們心里就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在同一種液體里放進不同的物體,木塊會漂浮,石子會下沉,而雞蛋卻會懸???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放進不同的液體里,浮沉的情況也會不一樣的呢?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引出“物體的浮沉條件”這一新課。正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循序漸進,學生在實驗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實驗中提高了探究能力,從而使科學的實驗教學得到了升華。
科學課程的開發(fā)和許多演示實驗設置都是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要素,科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科學實驗活動,都能形成良好的實驗情境氣氛,營造科學思維和科學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
2.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確保參與廣度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
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是:把實驗的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xiàn)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摩擦力》一課有關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教師給出實驗材料和思考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認真閱讀教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后,學生完全有能力設計出一個實驗,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做啟發(fā)和點撥。在學生通過查閱各種資料確定了實驗步驟后,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地操作、記錄和分析。在這個實驗中,各小組通過分析自己的數(shù)據(jù)都得出了結論。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參與,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自己的思維更加嚴謹,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成就感以及學習科學的興趣。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有效參與深度
學生的參與光有廣度是不夠的,必須要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沒有問題就沒有科學,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fā)展的邏輯力量,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科學奧秘的鑰匙。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fā)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
[案例]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課題:“試舉生活中增大與減小摩擦的實例?!?/p>
[放映]各種各樣的自行車照片。
[問題]探討一下自行車有哪些地方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地方?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1)腳蹬、把套、車輪外胎、剎車皮等采用表面壓制花紋的辦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增大有益摩擦。(2)剎車時通過握緊剎車把手,增大剎車皮與車輪鋼圈之間的正壓力,增大摩擦。(3)螺絲旋緊,亦可增大壓力,增大摩擦。(4)需要轉動的地方,在軸與軸套之間裝上滾珠軸承,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減小有害摩擦。(5)在軸承和機件連接的地方加潤滑油,并使機件的接觸面盡可能光滑,減小摩擦,延長機件使用壽命。
這是有關“試舉生活中增大與減小摩擦的實例”教學情境設置的一個片斷,教師采用生動有趣的課件和精心選擇的照片,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高度的關注和興趣。學生始終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地探究、討論、合作,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有效參與度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主動參與和互助互動的機會,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實踐證明,開展合作學習,能提高課堂學生的有效參與度。筆者曾經(jīng)通過“在討論中合作,在分工中合作,在實驗中合作”的教學實踐,做過一些嘗試。
1.在討論中合作,讓學生有展示才能的空間
筆者在《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的探究》實驗教學時,出示一個兩燈泡串聯(lián)的電路,當開關閉合時,發(fā)現(xiàn)兩燈均不亮,安培表示數(shù)為零。要求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判斷出電路為斷路,那么故障在哪兒?怎樣排除故障呢?筆者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分析和處理信息。經(jīng)過討論,小組提出了不同的假設,請同學演示解決問題的實驗。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異?;钴S。在分析燈泡不亮的原因時,學生們不再局限于用常規(guī)的方法,他們不僅提出用電源直接來檢測燈的好壞,甚至提出用電流表、電壓表等好幾種方法來檢測。筆者對學生的每一種假設都給予鼓勵,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信心。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讓學生有的放矢,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討論,互相補充,不斷完善,使整堂課處于熱烈的討論之中。
學生只有參與討論,參與探究,才會有自己的見解。在一題多解的問題中利用此方法能讓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只有學生的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展開討論,才有可能收到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而且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由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周圍生活中的事例,使課堂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同時又體現(xiàn)了集體的力量。如果單由教師來講,未必能想出這么多的例子。這樣既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復習了舊知識,同時更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分工中合作,讓學生都享有主動參與的權利
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每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盡管他們在智力、知識、能力水平上存在著差異,但是大家畢竟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集體,因此,每一位同學都應該享有主動參與活動的權利。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解決好小組成員的分工問題,如:小組長、發(fā)言人、記錄員、監(jiān)督員等。使學生帶著職責去參與小組學習,在完成個人任務的同時實現(xiàn)小組目標的達成。
在小組學習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總是處于“壟斷”地位。這些人往往是班干部,是優(yōu)秀學生。而在具體、細化的分工面前,全組成員則要輪流擔任不同的職責,這無疑滿足了弱勢群體的活動要求,無疑為他們充分的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例如,七年級(11)班有這樣一位女生,性格很內向,上課從來不主動發(fā)言。在《動物的生命周期》一節(jié)課中,筆者提出:“你學了這節(jié)內容后,對生命意義有何感想?”在小組討論活動中,她有幸成為一個組的發(fā)言人。當輪到他們小組向大家作匯報時,大多同學表現(xiàn)出懶懶的樣子,對她的不信任也明顯地寫在了本組其他成員的臉上,可恰恰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她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十分堅定,她用十分流利而簡潔的語言作了一次漂亮的匯報。大家起初是驚訝,繼而贊嘆。我們在小組活動中決不能丟棄那些自認為“智力、知識、能力”有偏差的同學,我們要充分信任他們,賦予他們一份責任,使其全身心地參與小組活動。相信長此以往,他們一定會非常自豪地說:“小組活動也有我一份!”
3.在實驗中合作,讓學生享有互助互動的機會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材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操作性強、需要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的實驗活動內容。在實驗的過程中,既要實驗操作,又要觀察現(xiàn)象,還要記錄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自然而然地學生就要尋求合作伙伴,還要進行明確的分工,責任到人。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各小組成員就得分工具體,責任到人:裝水、加熱、測量溫度、觀察現(xiàn)象、記錄、交流發(fā)言等要明確。這樣不僅能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感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又能很好地感悟到集體協(xié)作的力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既可使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也可使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wǎng)絡,往往能產(chǎn)生1+1>2的效果。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支持交流,培養(yǎng)學生參與能力,引導學生虛心傾聽同伴的發(fā)言;當個別學生膽小或自卑,羞于啟齒時,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個別學生過分好勝,以至于還沒有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就搶先發(fā)表意見時,教師則要教育他們學會考慮和尊重他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準備,才能有高質量的發(fā)言。通過學生間的交流達到提高學生有效參與度的目的。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參與度是對學習主體的最大尊重,只有提高學生參與度才能真正賦予課堂以生命。只要堅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行分層施教,開展合作學習”的做法,一定能全面提高學生有效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
2.邵陳標.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