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各地投資巨大但沒有被用起來的劇場,就像是沒有廚師的精美廚房”
如果說,1997年上海大劇院的落成讓中國的劇場建設成為一輛80邁的快車,那么,2007年位于中國首都核心地段的國家大劇院的落成,是這輛快車的一腳油門。
如今,中國基本完成了省市一級的劇場建設,劇場建設已普及到了縣級市。
據(jù)道略演藝產業(yè)研究中心統(tǒng)計,目前全國在演場館大約為2255個,專業(yè)劇場大約有1000個。
目前有大量的劇院閑置,但劇場租金還是沒有降下來
在所有演出場館中,劇場閑置率達到27%;72%的專業(yè)劇場年演出場次不足30場;僅9個城市專業(yè)劇場年平均演出場次在55場以上。
京津滬以外城市的劇場境況不樂觀,二三線城市演出活躍率尤其低,年演出場次不足30場的占近70%。
劇場閑置,成了中國劇院演藝行業(yè)面臨的一個大考驗。
“一年到頭黑燈瞎火”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盧向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1998~2014年,總計投資大致超過1000億元的劇院建設高峰期,把中國帶入“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輪劇場熱”。
盧向東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劇院后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體系研究項目的負責人。這個歷時超過5年的研究項目,已于2015年上半年通過文化部驗收。作為一個評價標準和未來劇院建設的指南,該體系可能會對中國劇院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在調研過程中,盧向東的一個憂慮是“利用率太低了。”一批劇院建設花了十幾億元,有的是幾十億元,每年只有幾十乃至十幾次演出。更有甚者,有的場館建好后,一年連一次商業(yè)演出都沒有。
話劇導演田沁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各地投資巨大但沒有被用起來的劇場,就像是沒有廚師的精美廚房?!?/p>
以2013年為例,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外,其他地區(qū)專業(yè)劇場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年均演出場次只有58場,全年演出超過50場的只占劇場總數(shù)的35%。
國際經驗是,年300場次的演出量,以及不低于70%的上座率,才可以讓一座劇場正常運營并發(fā)揮文化影響力。
盧向東曾在江蘇某個劇院調研,發(fā)現(xiàn)劇院建得很漂亮,演出卻很少。僅有的幾次演出還是“政府壓著當?shù)氐钠髽I(yè),要求企業(yè)出錢請劇團,送票給客戶”。
“如果劇場一年到頭黑燈瞎火,政府的臉上也不太好看。”他說。
“有些人互相較著勁,就比誰更大”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中國著名舞臺技術專家李暢曾在多個專家組擔任顧問或參與評標。與上世紀50年代不同,現(xiàn)在他要說服別人的,不再是爭取“建得大些”,而是“小一些,夠用就行,過猶不及”。
李暢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劇院現(xiàn)在建的舞臺都偏大,臺口(舞臺向觀眾廳的開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臺口不過16米寬,我們建的多在18米、19米以上,其實根本用不了。不僅造價高,所有舞臺機械都大幾倍,對聲音的影響還特糟糕,問題不少。”
“完全沒有必要比大,但是我們說話往往不管用。我參加過幾十個劇院的評標,有些人互相較著勁,就比誰更大。”他說。
在中國,劇場基本上是由政府投資,而政府一般會找一個獨立的機構承擔劇場項目的投資和建設,許多城市的城投公司往往擔當了這個角色。
但城投公司并不是劇場的使用者,所以它對劇院要達到的功能目標不夠關注和熟悉。
盧向東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前期決策和后期使用脫節(jié),劇院的空間、設計未必能夠滿足使用方的需要。
城投公司建完劇場后通常將其交給文化部門進行管理經營,而真正的使用方是劇團和觀眾。
“在現(xiàn)有體制下,劇場和劇團是分家的,所以這里面會有斷裂?!北R向東說。
劇場建完之后再找管理方,會有許多問題。如果進行改造,又是一筆投入。如果維護不夠,則容易引發(fā)劇場安全事故。
“建得起,養(yǎng)不起”
據(jù)本刊記者了解,某個GDP排名靠前的南方省份有一年因為過節(jié)連蓋了17座劇場。由于耗資較大,個別地方的劇場后來連空調都用不起了。
盧向東在評估研究中發(fā)現(xiàn),“建得起,養(yǎng)不起”等問題在劇院產業(yè)中屢屢出現(xiàn)。
“建只用3~5年,而管和用則是劇場的一輩子?!北R向東說,劇場建設耗資巨大,而劇場建設、管理和使用的相互脫節(jié),導致了“潛在的、隱性的浪費”。
盧向東認為,中國劇院后評估體系研究很快之所以獲批,主要原因就是“文化部也知道劇院行業(yè)本身的問題,需要有一個體系來平衡”。
現(xiàn)在,除了政府和文化直管部門的直屬企業(yè),也有第三方特別是民營企業(yè)介入劇院的運行。
盧向東認為,這是對現(xiàn)有劇場閑置狀態(tài)的一種調節(jié),“第三方的介入,至少能夠保證一定的演出量?!?/p>
如果民營機構能夠比較主動、有效地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的困難。
他還比較認可這樣的合作模式:“以保利院線為例,在得到某個城市劇場的管理經營權時,保利往往會主動參與到前期設計中,并針對未來的管理需求提出自己的要求?!北R向東說。不過,這樣的案例并不多。
硬件促軟件?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林宏鳴則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想賺錢就別造劇場。不管演得多不多,全國的專業(yè)劇場尤其是新建的劇場都還是在努力做藝術,這一點就值得尊敬?!?/p>
“現(xiàn)在很多劇場演得少,但是從少到多,需要一個過程?!绷趾犋Q在十年前就作出了一個判斷——中國的劇場演藝市場正在步入硬件促軟件的發(fā)展階段。
現(xiàn)在國內已經出現(xiàn)了“全感交互體驗”劇場:每個座椅上都可以懸吊鋼絲,演出時,觀眾頭頂上方能出現(xiàn)“天馬行空”“海底世界”等奇觀;座椅還可以震動,腳下甚至會根據(jù)劇情噴出水來。
但是,他也認為,硬件層面之外,有沒有好劇目、管理人才是否足夠、精細化服務跟不跟得上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