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大劇院如同住宅中的客廳,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體現(xiàn)
在一座城市中,大劇院造就了都市獨特的文化景觀,并成為辨別、認知城市的重要文化元素。
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場所,大劇院除了擔當?shù)貥耸降奈幕熬坝^”,還扮演著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改寫市民文化的角色。
大劇院一般為政府投資建設,因此,城市規(guī)劃者如何通過大劇院的運營行銷城市形象,帶動城市文化蛻變成長,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和品牌,成為各地政府在大劇院興建熱潮之后亟須面對的問題。
悉尼歌劇院
其實,大劇院的外觀設計,隱含著城市治理與規(guī)劃者對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構想,他們希望通過營造特有的地方文化氛圍,增強市民的文化認同感。
比如,上海大劇院造型生動簡潔,主體由立方體和弧形體構成,形似中國古典建筑亭,屋頂為兩邊反翹和白色弧形,象征“天圓地方”,寓意文化“聚寶盆”。
西式、現(xiàn)代化的大劇院通常是城市新城區(qū)行政文化功能的一部分,往往與政府大樓建在一起。其選址頗有意味,是對大劇院“地方權力精神”的確立或弘揚。
上海大劇院選址于作為上海市行政文化中心的人民廣場,與其比鄰的,是市政府大樓和上海城市規(guī)劃館。
三者位置關系可以做一個有意思的地理文化學闡釋:上海大劇院是行政權力在表演藝術領域的表達;上海城市規(guī)劃館以視覺手段詮釋了城市治理者在當下及未來對城市的治理策略和規(guī)劃藍圖;上海大劇院的建成與運營,則是城市發(fā)展文化轉向的直觀體現(xiàn)。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大劇院,正在成為人們閱讀城市、體驗城市的重要場所。在這個空間里,不僅有戲劇演出,還有各式各樣的論壇、講座、工作坊,讓觀眾走進劇場的同時,培育城市公民素質(zhì)。而人的精神素質(zhì)與生命質(zhì)量,最終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zhì)。
比如,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經(jīng)典品牌“經(jīng)典藝術講堂——讓藝術走近每個人”面向普通大眾,全年提供超過300場以上的藝術講座及藝術體驗活動,涉及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門類。
美國建筑學家劉易斯·芒福徳曾提出,城市就是“社會活動的劇場”,藝術、政治、教育、商業(yè)等活動都是為了讓“社會戲劇更具有影響,精心設計的舞臺能夠盡可能地突出演員們的表演和演出效果”。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大劇院如同住宅中的客廳,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體現(xiàn)。具有城市文化內(nèi)涵的大劇院不僅能彰顯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也能揭示每個城市的地方精神與文化特質(zhì)。
大劇院的特定地位賦予了它表達城市人文屬性的特殊使命,不僅從外在方面改變城市形象,更從內(nèi)在方面潛移默化地改變城市的氣質(zhì)。
“藝術改變城市性格”,這不是一紙空談。
(作者系上海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