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麗
所謂“翻轉(zhuǎn)課堂”,就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是生生、師生間互動的場所,注重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013年,我校作為華東師范大學慕課聯(lián)盟實驗學校開始了翻轉(zhuǎn)課堂的實踐和研究。學校老師分別在成都龍泉一中、南京雨花臺中學、武漢魯巷實小及天津、山東青島、蘇州等地多次展示語文翻轉(zhuǎn)課,廣受好評。通過實踐,找到了一條校本化的翻轉(zhuǎn)課堂道路:教師創(chuàng)作微視頻和設計《自主任務學習單》,學生在家觀看微視頻、完成學習單,課堂上進行拓展提升。翻轉(zhuǎn)課堂的本質(zhì)是教學范式的翻轉(zhuǎn):從獨白式教學向?qū)υ捠浇虒W轉(zhuǎn)變。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一種交往、互動,是精神領域的對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傳統(tǒng)的學習,教師“教”,學生“聽”。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被當作知識的容器,缺少主動、個性化學習。即使課前預習,也因缺少指導或媒介,處于放任自流的低效狀態(tài)。而對話改變這一局面。那如何通過發(fā)揮對話作用,撬動語文課堂的翻轉(zhuǎn)?下面我以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八次》為例。
《第八次》講了古代蘇格蘭受別國侵略,多次抗擊失敗,王子幾乎失去信心,后來他從蜘蛛結網(wǎng)中獲得啟示,最后抗敵成功。第一課時學習指向文本的內(nèi)容: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學習目標指向語言文字的應用:通過觀看微視頻,講好《蜘蛛結網(wǎng)》故事;有條理地寫動員令,演講《動員令》。
一、課前同“事物”對話,改善學習方式
1.全面定位對話的“事物”
廣義的對話,可以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也可以發(fā)生在人與人的精神產(chǎn)品——“事物”(學習資源)之間。一般而言,“事物”指文本。文本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被理解、被記憶、被復述的對象,而是與學生積極對話的另一個主體。學生只有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見解、困惑,才具備對話的“談資”;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中,“事物”還指教師創(chuàng)作的微視頻和《自主任務學習單》。
2.精心設計對話的“事物”
在上《第八次》第二課時前,我精心制作了微視頻,設計了《自主任務學習單》。視頻中主要講方法:畫流程圖法和配QQ表情法。學生邊看微視頻,邊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第一部分,圈出蜘蛛結網(wǎng)的關鍵動作,學畫流程圖,根據(jù)流程圖,有條理地講故事。第二部分,給故事配QQ表情,有聲有色地講故事。第三部分,思考課堂討論的主題:布魯斯王子怎樣動員幾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來參加第八次抵抗?第三部分采用任務驅(qū)動、問題導向的方法,幫助學生認清課堂學習目標,實現(xiàn)高效自主學習。
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微視頻的制作從內(nèi)容上來說,一般講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從語言表達上來說,課堂上常用的“同學們”“你們”的稱呼被“你”“我們”取代,“相信你”“試一試”平等對話的語言取代了“你聽懂了嗎”諸如此類的不信任學生的表達。
3.主動學習對話的“事物”
學生“對話”高質(zhì)量的微視頻,完成“任務單”給出的任務,根據(jù)需要暫停、倒退、重復和快進,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這種個性化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績效、對話的質(zhì)量。因為當“人機一對一”學習材料具有足夠的重要性、趣味性或其他吸引學生關注因素的時候,學生注意力和思維力都保持了良好的狀態(tài),就能產(chǎn)生面對面的“一對一效應”。事實上,翻轉(zhuǎn)課堂的產(chǎn)生就源于對如何有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思考和探索。“用視頻再造教育”和人性化學習原理的發(fā)現(xiàn),是薩爾曼·汗“翻轉(zhuǎn)課堂”對當代教育的重大貢獻。
總之,學生課前與“事物”對話,進行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改善了學習方式,為語文翻轉(zhuǎn)課上的解疑、拓展、提升奠基。
二、課堂同“他人”對話,改變師生角色
課堂教學中的“他人”,可以是教師、學生,可以是教材中的人物,可以是教材作者,也可以是觀課教師。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擁有權威,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通過“對話”,改變了師生的角色。
先看《第八次》翻轉(zhuǎn)課堂設計思路:檢測學生觀看微視頻的自學情況——講故事;然后,鼓勵學生圍繞著“動員”提問,小組討論,提煉關鍵詞,交流寫動員令的流程圖;最后小組派代表演講動員令。這節(jié)課,學生不斷地和“他人”對話,取得明顯的效果。成功的關鍵有以下三個方面:
1.以主問題為切入口
課堂問題不能小而碎,不能讓學生一看就懂、一讀就會、一問就答。語文翻轉(zhuǎn)課堂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問題”的選擇。問題不是簡單的認知性的是非問題,而是有思維價值、易展開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
《第八次》課堂的對話以主問題“布魯斯怎樣動員失去信心的士兵起來抵抗”為切入口。為什么?首先這是學生梳理出來的問題;其次,體現(xiàn)編者的意圖,這是教材后的練習題;最后,這個問題為下面寫《動員令》作準備。學生在“寫”和“講”的對話中,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到人物的精神,更好地應用語言文字。
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自身的經(jīng)驗、知識,多角度地體驗,與教師、同伴、作者、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2.以合作學習為途徑
傳統(tǒng)語文教學很少涉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忽視和浪費了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教育因素,這也是語文教學低效的原因之一。對話,讓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邊緣地位的學生回到中心地位,語文課堂顯現(xiàn)了生動活潑的氛圍。
《第八次》的課堂上共有三次合作:第一次合作討論寫動員令的“關鍵詞”;第二次合作寫“動員令”;第三次讀、改“動員令”。小組合作時,學生各抒己見,或贊同,或補充、或反駁,使對話真正達到一種主體間相互交融、取長補短的互動狀態(tài)。
小組合作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當然,有效的小組合作要有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合作能讓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間對話,共享知識與經(jīng)驗、共享智慧與情感、共享語文課堂的精妙。
3.以成果展示為補充
對話不局限于“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翻轉(zhuǎn)課堂成果展示往往采用“一對多”的形式,成果展示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使命。
上課之初,讓學生根據(jù)“動作流程圖”和“QQ表情”有聲有色地講“蜘蛛結網(wǎng)”故事。在南京、成都的公開課上,我鼓勵學生離開座位,講給聽課的老師聽,在公開課的特定環(huán)境中,學生和聽課老師面對面的對話。學生根據(jù)蜘蛛結網(wǎng)的流程圖講述故事,增長言語智慧,發(fā)展言語個性。
上課結束前,學生代表演講了《動員令》。我鼓勵學生以批判的意識評判、對話,提出疑議。學生從演講的內(nèi)容、技巧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課堂上閃現(xiàn)思維碰撞的火花,贏得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正如被譽為20世紀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的保羅·弗萊雷所說:“只有要求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對話,才能產(chǎn)生批判性思維。沒有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通過師生評價、質(zhì)疑、補充,學生們掌握了演講技巧:言之有義——中心明確;言之有物——內(nèi)容具體;言之有序——條理清楚;言之有情——傾注情感。
對話,改變了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設計者、指導者、幫助者、學習伙伴。
三、課后同自我對話,改進評價方式
有人曾問過安提斯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么?”他答:“同自己談話的能力。”學生自我對話,是對話的高級形態(tài)。語文教學的任務要使學生的自我對話自覺化和習慣化。但對于小學生來說,自我對話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需要教師作細致的引導。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1)反思自主學習。
在家觀看微視頻是否認真?完成任務單是否認真?讀了幾遍課文?提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習慣進行審視。
(2)反思合作學習。
認真傾聽了嗎?積極表達了嗎?貢獻多少智慧?上課走神了嗎?讓學生通過反思,不斷總結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以利修正自我。
(3)反思學習方法。
從微視頻中學到了哪些方法?從同學處學到了哪些方法?從老師那兒學到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合理而有效?這樣的思考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提高學習的能力。
當然,根據(jù)年級的不同,還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反思。但這樣的反思口說無憑,很可能流于形式。經(jīng)過改進,我設計了“反思卡”,學生根據(jù)反思卡的內(nèi)容自我對話,直觀簡單,直面自身的優(yōu)缺點。我還設計了適合翻轉(zhuǎn)課堂用的“四葉草”網(wǎng)絡交流平臺,學生在網(wǎng)絡上用文字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反思,其他學生以跟貼的形式點評、交流,形成互動。
自我對話是一種自我評價,是對“他評”的補充,促進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總之,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翻轉(zhuǎn)了,首先要看課前自主學習是否有效,其次要看課堂教學結構是否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內(nèi)化知識、拓展能力,看教師是不是走下主宰真理的神壇,著眼于學生面向未來的綜合素質(zhì)開發(fā)。而課堂成功翻轉(zhuǎn)離不開對話。對話,改善了教育理念、師生角色、教學結構、課堂組織、評價方式、學習方式等,撬動了語文課堂的翻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