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當我們問起家長,閱讀對于孩子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他們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有的認為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進入想象的世界讓孩子無比開心;有的提及閱讀在傳遞知識方面那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和價值,認為閱讀為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戶;有的更看重閱讀作為人的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比如閱讀中的認知力、觀察力、理解力、分析力、表達力、想象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在他3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他用了各種手段來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結(jié)果得出一個結(jié)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孩子的閱讀范圍,特別是對那些所謂的后進生。書中舉例,他曾經(jīng)教過一名叫費佳的學生,這個學生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shù)應用題和乘法表。蘇霍姆林斯基斷定,“這孩子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他的意識里,來不及形成關(guān)于作為條件的依據(jù)的那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表象:當他的思想剛剛要轉(zhuǎn)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卻忘記了前一件事物。”[1]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給這類孩子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200道應用題,每一道題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這些題絕大多數(shù)并不需要進行算術(shù)運算,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求開動腦筋思考。他還為費佳搜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有100本書和小冊子。到了五年級,費佳的成績就趕上來了。到了六年級,費佳還對物理產(chǎn)生了興趣。七年級畢業(yè)后,費佳進了中等技術(shù)學校,后來成為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diào)整技師。
蘇霍姆林斯基用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如果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因為孩子思考得越多,其在周圍世界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對知識的感受就
越敏銳。
閱讀是如此重要,但其作用對于每個人卻不盡相同。兒童閱讀具有差異性,有的孩子閱讀興趣濃厚,閱讀習慣良好,閱讀量與日俱增,有的孩子則截然相反。在兒童閱讀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不僅僅是學校、教師,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就是說,親子閱讀在兒童閱讀中具有重要作用。
兒童閱讀從幼年的家庭閱讀、親子共讀之初,就應體現(xiàn)閱讀的品質(zhì),引導孩子走向“活態(tài)”的閱讀。“活態(tài)”閱讀,指的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對話式的、能產(chǎn)生閱讀遷移、勾連閱讀經(jīng)驗與生活經(jīng)驗的閱讀狀態(tài),它有別于靜態(tài)的、個人化的、相對孤立的閱讀。
具體到操作層面,如何實現(xiàn)“活態(tài)”的親子閱讀呢?
其一,在閱讀中找回童年
從自身出發(fā),做一位愛閱讀的家長。讀書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推薦書、買書,然后讓孩子自己讀就萬事大吉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認為孩子的書是小兒科,大人讀孩子的書太低級,這種思想也是片面的。
以繪本為例,家長普遍認為其圖畫多、文字少,對于成人來說沒有太大的閱讀價值,這其實是對繪本缺乏了解而產(chǎn)生的誤解。美國繪本作家莫里斯·桑達克是一位有著卓越成就的繪本大師,他是美國第一個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被稱為“童畫界的畢加索”“繪本創(chuàng)始以來最偉大的創(chuàng)作者”。他有一本很特別的繪本—《在那遙遠的地方》,從畫面到文字,復雜又晦澀難懂,被譽為“迷一般的書”“挑戰(zhàn)所有人閱讀智慧的一本書”。它從故事的主題意蘊、繪畫的風格,到細節(jié)的隱喻暗示以及作家創(chuàng)作的背景,都有豐富的闡釋性,不僅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家長閱讀。
還有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失落的一角》、伊芙·邦亭的《開往遠方的列車》《小魯?shù)某靥痢?,甚至像李歐·李奧尼的《魚就是魚》《鱷魚哥尼流》等繪本作品,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耐人尋味。所以,孩子的書遠不是成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家長需要明確一個認識,與孩子共同閱讀的時光,是成人找回童年、重溫童年、彌補和提升自我認識的絕佳機會,也是父母和孩子親子交流的寶貴時光。這個過程,不僅讓孩子覺得閱讀是溫馨的、有趣的,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這是“活態(tài)”的親子閱讀形成的前提和基礎(chǔ)。
其二,在閱讀中營造環(huán)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意在闡述環(huán)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美國行為主義者華生為代表的西方學者也提出環(huán)境決定論,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由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兒童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英國文學大師艾登·錢伯斯,除了為孩子創(chuàng)作小說,還致力于兒童閱讀的推廣?!洞蛟扉喿x的環(huán)境》是其代表性著述。他在書中提到,“對于剛開始學習閱讀的孩子而言,我們能幫助他們的最好方式,就是依循著孩子在閱讀循環(huán)中的進展,隨時肯定他們完成的每一個步驟。孩子能去注意書架上的藏書,是一個步驟;能在架上選出一本他想讀的書,是另一個步驟;決定手上的書正是他想看的書,或再放回架上去,又是一個步驟;終于,他打算坐下來好好閱讀這一本書了,這也是一個步驟?!薄伴喿x還需要一個能讓人專心而不被打擾的場所……在家里,我們可以提供給自己一個最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盵2]當然,閱讀的場所并不僅局限于家里,圖書館、空氣清新安靜的戶外,都是明智的選擇。
安靜、溫馨、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是形成“活態(tài)”的親子閱讀的條件和保障。
其三,在閱讀中平等對話
親子共讀不是簡單地“我讀你聽”,它需要在閱讀基礎(chǔ)上展開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只要孩子具備了語言表達的基本能力,父母就可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與孩子就書的主題、內(nèi)容、細節(jié)、人物、畫面、語言等方面進行交流對話。這種交流對話不是父母以家長權(quán)威的方法考孩子:“你說說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這種方式恰恰會影響孩子閱讀的愉快體驗,削弱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聰明的家長一般會針對書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與孩子展開討論。例如,在陪伴3~8歲的兒童閱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繪本時,可以針對書的圖畫、文字或故事情節(jié)引導孩子思考,“你發(fā)現(xiàn)沒有,卡梅利多的眼睛青了一圈”“他為什么要和小胖墩打架呢”“貝利奧真有趣,他居然……”等等。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并不是無所不知的先知,睿智的家長能學會用孩子的視角、心理去品讀作品,觀察書中的點滴細節(jié),從而與孩子形成有內(nèi)容的、平等的,甚至可能是有深度的、令人驚喜的交流與對話。在對話和討論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就得到了發(fā)展,進而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傾聽、觀察、思考、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錢伯斯也談到了親子閱讀中的閱讀交流問題,“有兩種回應對幫助孩子成為一位思考型的讀者非常重要。第一種回應是在讀完一本喜歡的書之后,期待能再經(jīng)歷相同閱讀樂趣。這種感覺會驅(qū)使我們想重讀這本書,或是想去看看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主題的更多作品,甚至,就只是單純地想再閱讀其他書籍;第二種回應則是在讀完一本喜歡的書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人談論自己的閱讀心得?!盵3]
掌握孩子的閱讀心理,學會從孩子的視角去審視作品、體驗作品,提出能引發(fā)討論的話題或者引起進一步觀察和思考的細節(jié),從而形成家長與孩子的雙向互動,這是“活態(tài)”的親子閱讀形成的核心。
其四,在閱讀中聯(lián)通世界
父母在陪伴閱讀過程中,除了要注重與孩子交流溝通之外,還要適當將閱讀內(nèi)容加以拓展,能把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和那本書發(fā)生聯(lián)系,將書中涉及的內(nèi)容細節(jié)和孩子日常生活的場景細節(jié)發(fā)生聯(lián)系,真正做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讀書不是孤立的,有效的閱讀是把書讀“活”。孩子有很強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思維往往是天馬行空的,零散而游離的。抓住孩子這個思維特點,善于在閱讀中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類比、對比……例如,“不一樣的卡梅拉”之《我要找回太陽》中有一個情節(jié),公雞皮迪克試圖運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來叫醒太陽,包括日語、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這個時候,除了繪聲繪色地為孩子演繹這些語言的叫聲,家長還可以引導讀過“喬治和瑪莎”系列的孩子聯(lián)系思考,是不是在喬治和瑪莎的故事里,喬治向瑪莎請教“我可以吻你嗎”用法語怎么說,之類的話。這就將讀一本書變成讀兩本書,由一本書的某一個場景、細節(jié),遷移到了另一本書。在這種遷移過程中,孩子就可以進行比較、選擇,進而加強記憶,發(fā)展思維。
將閱讀遷移到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比如,陪學前階段的孩子讀日本繪本作家五味太郎的《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時,如果孩子剛好也有補牙的經(jīng)歷,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你看鱷魚要去見牙醫(yī),他多害怕啊!對了,你前幾天進牙醫(yī)診室的時候也害怕嗎?”孩子會說“害怕”或者“不害怕”。說“害怕”,家長就可以引導他們體會鱷魚的心情,做到有同理之心,感同身受;說“不害怕”,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為什么不害怕,當時是一個什么情況,等等。由閱讀遷移到對生活經(jīng)驗的理解和表達,這本身就把閱讀的外延擴大了。
反過來,父母也可以在生活中多多捕捉細節(jié),由這些細節(jié)引導孩子回憶閱讀經(jīng)驗,打通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真正幫助孩子在生活中運用閱讀所得。例如,帶孩子看完電影《瘋狂原始人》后再一起讀英國作家艾米麗·格雷維特的繪本《小野人》,一定會非常有趣。同樣的穴居人,同樣權(quán)威式的父母,同樣躁動不安的小心靈,同樣關(guān)于出走和探險的故事。當然,作為一本兒童繪本,《小野人》遠沒有電影情節(jié)離奇曲折,卻以孩子更喜聞樂見的輕松方式,帶來無窮的樂趣與想象空間。再比如,讀了《14只老鼠搗年糕》和《云朵面包》之后,家長可以按照書上介紹的方法與孩子一起做出好吃的年糕和面包。做有心的父母,陪孩子閱讀,陪孩子玩耍,細心用心地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運用智慧引導孩子進入“活態(tài)”的、有效的閱讀。
兒童需要閱讀,家庭需要親子共讀,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相信孩子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走向更有效、更廣泛、更靈動、更豐滿的“活態(tài)”閱讀體驗之中。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9.
[2](英)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M].許慧貞,譯.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8-9.
[3](英)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M].許慧貞,譯.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10.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