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煒
〔關(guān)鍵詞〕名師;成長規(guī)律;寬容
《碧血劍》中的華山派掌門“神劍仙猿”穆人清,不僅是一代劍術(shù)高手,更是一位武學名師。
袁承志乃抗清忠良袁崇煥遺孤。他被送上華山時,穆人清的另外兩個弟子黃真、歸辛樹早已成為江湖中的頂尖高手,名揚天下了。穆人清原本性情古怪,極少收徒,但見到袁承志,為其身世所憐,于是便傾盡心力教其成才。接下來,我們就從他傳藝的過程中,品味其為師之道。
第一,遵循成長規(guī)律。
袁承志初上山時,年紀尚幼。穆人清在傳藝之前,先說了這樣一段話:“咱們?nèi)A山派有許多規(guī)條,甚么戒淫、戒仕、戒保鏢,現(xiàn)下跟你說,你也不懂。我只囑咐你兩句話:要聽師父的話,不可做壞事,不得隨便殺人傷人?!碑?shù)弥兄疽褟膭e人那里學了伏虎掌后,當即說道:“這套掌法太過深奧繁復,你年紀太小,學了也不能好好地用。我先教你一套長拳十段錦?!?/p>
僅從這兩段話中,我們就能看出,穆人清授徒是尊重成長規(guī)律的,這一思想看似簡單,做到不易。就像今天的學校教育,我們的授課內(nèi)容、授課語言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地俯下身子,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學內(nèi)容,站在“學”的角度去研究“教”,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征設(shè)置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nèi)容。不按年齡規(guī)律而想當然地傳道授業(yè),無異于對牛彈琴,抑或拔苗助長。
第二,注重根基培養(yǎng)。
這套長拳十段錦是一套太過平常的拳法,江湖中人人都會。袁承志在沒上山前也是學過的。但當聽到他說“這套拳我會”的時候,穆人清還是堅持要他從頭練起,而且說,“學得幾路勢子,就算會了嗎?你要是懂得了長拳十段錦的奧妙,江湖上勝得過你的人就不多了。”
他要求袁承志從這種人人都會的初級功夫練起,是看到了根基培養(yǎng)的重要性。若是沒有這樣的嚴格要求,袁承志的根基就不能扎實穩(wěn)厚,以后練真正高深的功夫就不能循序漸進。
嚴師出高徒,在打基礎(chǔ)的時候,老師夠嚴格,學生基礎(chǔ)打得牢,才能有成就。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在厚實根基的前提下進行的。根基培養(yǎng),是創(chuàng)造力萌芽的土壤。就像《雪山飛狐》里,作為基礎(chǔ)的“胡家刀法”的前兩頁被人奪走后,主人公胡斐即使把后邊的招式練得再純熟,也難成高手,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授課方式靈活。
就在袁承志一肚子委屈,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學這簡單的長拳十段錦的時候,穆人清沒有訓斥他,也沒對孩子的反應(yīng)置之不理,而是立即調(diào)整了授課方式,說道:“你當師父騙你是不是?來來來,你來抓我衣服,只要碰得到我一片衣角,算你有本事。”繼而以做游戲的方式,讓袁承志親身體驗到了這門功夫的高深之處,從此進入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新境界。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看待事物的角度、對事物產(chǎn)生的興趣點也與成人有別。所以,根據(jù)孩子的認知進度,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式十分有必要。即使是針對同一個孩子,教學方式也不應(yīng)該是一成不變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時而教,這在一些名師的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
第四,胸懷開放寬容。
穆人清在教學上嚴格得很,但也有寬容、開放的一面。課余時間,這位老師從未強制袁承志練功,二是給其應(yīng)有的自由空間。比如,鐵劍門掌門木桑道人上華山來做客,穆人清便鼓勵袁承志陪木桑道人帶來的啞仆玩,陪大猩猩玩,跟木桑道人學下圍棋等。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還鼓勵袁承志向木桑道人請教輕功與暗器,一點都不介意師門之別,更毫不掩飾自己在這一方面的不足。甚至就在得知袁承志在無意中學習了金蛇郎君的“邪派”武功之后,他也沒有斥責徒弟。
穆人清在意的是袁承志的專業(yè)發(fā)展,并不在乎這知識從何而來,只要為人清白,行為端正,學一點所謂的“邪派”武功也是沒什么關(guān)系的。所謂的“邪派”武功中自有“正派”武功所不及之處。他這種寬容的治學態(tài)度和胸懷,不僅讓學生袁承志的專業(yè)素養(yǎng)迅速提升,而且也讓他從小就眼界開闊,擁有博大的胸懷。這一點,讓人肅然起敬。
穆人清的嚴格與寬容,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一嚴一寬之間,盡顯宗師風范、名師風采。也足可以為我們今天“如何成為真正的‘嚴師’”的課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創(chuàng)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濰坊,261000)
編輯/王 楨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