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田晃三
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
丁香一樣的芬芳
——記電影《白毛女》的日本女剪輯師岸富美子
文山田晃三
上圖:電影《白毛女》中田華飾演喜兒
1945年4月,歌劇《白毛女》在延安成功首演。2015年,在這部民族歌劇的經(jīng)典作品迎來70周年紀念之際,3D舞臺藝術(shù)片《白毛女》在北京首映,今年3月下旬在全國影院陸續(xù)上映。筆者在北京的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白毛女》中的人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散發(fā)著永恒的魅力。5月18日傍晚,新版電影《白毛女》的導(dǎo)演侯克明先生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今年96歲高齡的1950年版電影《白毛女》的日本籍女剪輯師——岸富美子老師。
電影《白毛女》是1950年東北電影制片廠(簡稱“東影”)出品的新中國第一部并在全國引起轟動的電影。當時的劇組里有兩位日本籍的電影技師:山元三彌和岸富美子。他們分別以“沙原”和“安芙梅”的中國名字,負責錄音和剪輯?!皷|影”成立于1946 年10月(1955年改稱長春電影制片廠),當時有不少日本電影人也參與了“東影”的成立事務(wù),“安芙梅”便是其中之一。她為什么要參與新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呢?這得從她不平凡的經(jīng)歷說起。
岸富美子,1920年出生于遼寧省營口,出生后不久因其父去世,便隨家人返回日本。1936年,即她16歲時開始從事電影剪輯助理工作。1939年,她隨母親到“新京”(現(xiàn)在的長春),在“滿映”(全稱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xié)會,“滿洲國”時期在“新京”成立的電影制片廠)剪輯部工作。1945 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她沒有選擇回日本。1946年5月,她與家人隨東北電影公司遷往合江省興山市(現(xiàn)在的黑龍江省鶴崗市),10月,以正式員工的身份參與了“東影”的建廠。一直到1953年4月回日本為止,她先后負責了電影《橋》《光芒萬丈》《白毛女》《內(nèi)蒙古人民的勝利》《六號門》《紅旗歌》等故事片的剪輯工作。
我和岸富美子老師于2006 年9月在東京相識。當時我正在寫作《“白毛女”在日本》。那天,86歲高齡的她獨自坐電車前往新宿,我有幸對她進行了兩天長達八個小時的采訪。她懷著對中國的思念之情,詳細地給我講述了在中國工作的經(jīng)歷,她的一席話使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之后我雖然每年僅回日本兩次,但每次都會抽空從神戶趕到東京去看望她。以前我們常在池袋或新宿見面,飯后在咖啡廳邊喝咖啡邊聊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遠行越來越不方便。之后,我索性直接到她女兒真理女士的公寓去拜訪。我依稀記得,大概三年前她就時常提及:“我走之前,想再回一趟中國。”她的夢想,如今終于實現(xiàn)了。
2016年5月12日中午,坐著輪椅的岸富美子老師與女兒真理女士、女婿千藏先生、長子秀一先生、石井妙子女士(《我和滿映》的共同作者)以及細野研先生(CCTV東京事務(wù)所)一行抵達北京。他們?nèi)胱≠e館后,我們即刻前往第一個目的地——中國電影博物館。
剛到博物館門口,就受到中國電影資料館朱天偉老師的熱烈歡迎,他與久別重逢的岸老師親切握手,我們一同走進電影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陳志強先生對岸老師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我們非常歡迎您,您是我們的前輩,您為新中國電影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見到您很榮幸?!彪S后,大家在會議室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迄今為止,岸老師已經(jīng)是第四次參觀中國電影博物館。2005年12月,她應(yīng)邀參加博物館的開館典禮,并與電影《白毛女》劇組的田華、陳強等藝術(shù)家重逢。因為中國電影博物館里詳細地介紹了“東影”日籍員工為新中國電影事業(yè)所做的功績,所以她每次來北京,一定要來此參觀。
我們在陳先生的陪同下開始參觀,千藏先生推著岸老師的輪椅,來到“東影”展示廳。岸老師仰著頭看了一下電影《橋》的導(dǎo)演王濱的照片,感慨地說:“我在‘東影’最難忘記的人便是王濱導(dǎo)演?!?/p>
王濱(1912-1960),中國著名電影導(dǎo)演。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就在上海從事電影事業(yè),1938年投奔延安,次年擔任魯迅藝術(shù)學(xué)院戲劇系教員兼實驗話劇團副團長,1944年參與歌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并任導(dǎo)演。1947年到“東影”任導(dǎo)演,并于1949年導(dǎo)演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1950年與水華共同導(dǎo)演了《白毛女》等作品。
岸老師在王濱導(dǎo)演的兩部作品《橋》和《白毛女》中都負責剪輯,她的中國名字“安芙梅”就是王濱導(dǎo)演給起的,所以與王濱導(dǎo)演有著深厚的情誼。
岸老師話音剛落,真理女士看著王濱導(dǎo)演的照片說:“那時王導(dǎo)演總是戴著口罩,對吧?”岸老師說:“我在剪片室工作時王濱導(dǎo)演進來,他跟我講受傷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蓖鯙I導(dǎo)演的照片之所以大多是左臉照,是因為他在上海時下巴受過傷,因當時醫(yī)療條件有限留有疤痕。
這時岸老師的長子秀一先生欣喜地說道:“您看,下面是《白毛女》?。 卑独蠋熢f過,《白毛女》是她在“東影”工作中最難忘、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那段剛接到剪輯《白毛女》任務(wù)時的情景,她仍記憶猶新——
因我的產(chǎn)期在當年(1950年)4月份,我便從3月初開始休產(chǎn)假,當時準備迎接我的第二個孩子。3月的一個星期天,王濱導(dǎo)演跟崔強導(dǎo)演突然來到我家。這是我跟王濱導(dǎo)演拍完《橋》之后的第一次見面。我對他們的到來感到很意外。我想他們找我一定有要緊事商量,于是將二位請進屋里坐。
王濱導(dǎo)演告訴我他今年要導(dǎo)演《白毛女》,希望讓我負責《白毛女》的剪輯。他說:“拍攝《橋》時,我們合作得很愉快,也很成功?!栋酌肥俏业牡诙孔髌?,是今年的重頭戲。為了拍出最好的作品,希望得到你的幫助?!彼€說《白毛女》是以歌劇電影的方式拍攝,跟一般的故事片有所不同。而我本來就對《白毛女》感興趣,他又邀請我負責他的第二部作品的剪輯,我非常高興。
王濱導(dǎo)演還說:“你4月末生完孩子之后要好好休息一下,為了《白毛女》的成功,希望你跟我好好干?!蔽耶敃r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個工作,但王濱導(dǎo)演親自登門,希望與我合作,我堅定地跟他說:“我一定好好兒干?!币驗閷?dǎo)演在未開始拍攝之前就物色剪輯人員,這讓我感到導(dǎo)演對剪輯工作的重視。
1950年“東影”接到中央電影局的通知,全廠要完成七部故事片。岸老師承擔了其中四部影片的剪輯工作,分別是《內(nèi)蒙古人民的勝利》《六號門》《紅旗歌》和《白毛女》。她4月份生完孩子,顧不上好好休息,就馬上開始剪輯工作,前三部作品在剪輯《白毛女》之前順利完成。9月底,《白毛女》劇組拍完外景回到長春,開始準備內(nèi)景拍攝。外景拍攝了大量的膠片,她與導(dǎo)演至少要工作多日才能看完這些膠片,導(dǎo)演還時常在旁邊給她講解。根據(jù)歌劇部分的先期錄音,加上對內(nèi)景的同期錄音,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wù)真是“難于上青天”。直到12月份,內(nèi)景的拍攝還在持續(xù)。
岸老師這樣回顧當時工作時的情景——
為了給導(dǎo)演看全片的初剪,我的工作也進入了最關(guān)鍵的階段。內(nèi)景拍攝進入尾聲時,王濱導(dǎo)演也加入了剪輯工作。做完了初剪,還要做混音(DB),為了把后期錄音、歌劇的唱段、同期錄音這三者和畫面有機地結(jié)合,達到完美的效果,我絞盡腦汁。DB工作時我跟錄音部門的山元先生(中文名字為沙原)一起合作的。我們晝夜不停地工作,根本沒時間回家,當時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睡覺了,什么時候起床了,就這么個狀態(tài)。家里還有8個月的小寶寶,而我連給孩子喂奶的時間都沒有,當時真是不知所措。
一天晚上10點多,嫂子突然抱著孩子來到工作室,我瞠目結(jié)舌,難道孩子病了嗎?她告訴我,由于我不能回家喂奶,所以公司派人開吉普車來接她和孩子,以后每天晚上10點都準時來接。我就想是誰想出來這個主意,我馬上想到這是王濱導(dǎo)演的安排。并且,不久廠里便給我安排了一個有床的房間。我想只有王濱導(dǎo)演知道我的困難處境,我從心底里感激他。
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12月28日,第一個校正拷貝終于完成了。王濱導(dǎo)演與洗印和剪輯部門的工作人員等人共同檢驗后,一致認為可以通過。成功的喜悅讓大家忘記了連日的疲勞。其他人趕緊開始洗印。29日,王濱導(dǎo)演拿著剛剛洗印出來的標準拷貝坐火車前往北京。30日在北京進行審查。導(dǎo)演打來電話說:“電影局沒問題,我們的任務(wù)完成了!”當時全廠職工都歡呼雀躍。
岸老師說:“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在攝影棚里擺放了桌椅,全廠兩千多個工作人員歡聚一堂。大家開懷暢飲,那是我有生以來最難忘的日子。后來廠里還給每個員工發(fā)了一個月的獎金,我終于可以買到期待已久的俄羅斯的毛毯,并保存至今。在當時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大家齊心協(xié)力拍出了《白毛女》,這也許是送給全中國人民最好的禮物。”
這時,陳先生突然說:“在這里照張相吧!岸老師當時剛生完孩子,既要工作又要哺乳,非常辛苦,今天正好兩位都來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呀!”秀一先生很謙虛地說:“我只是給她的工作添麻煩?!甭犕晁脑挘蠹叶夹α似饋怼?/p>
參觀完《白毛女》,有人問岸老師還想看什么?她說想看《內(nèi)蒙古人民的勝利》。這是1950年“東影”出品的第一部關(guān)于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作品,于學(xué)偉擔任導(dǎo)演,岸老師擔任剪輯師,她的丈夫“杜榆”和李光惠擔任攝影師。
岸寬身(1914-2004),中文名叫杜榆,原“滿映”攝影師,隨后參與“東影”的建廠,拍攝過《民主東北》(第一輯)、《內(nèi)蒙古人民的勝利》和《六號門》等作品。
1945年8月,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同月11日中午,“滿映”理事長甘粕正彥要求所有員工及家屬當晚11點前到公司集合,那時,男的拿著刀,女的儀容整潔。大家都已經(jīng)做好了“玉碎”(集體自殺)的準備。在這樣的情形下,岸老師夫妻舉辦了僅僅五分鐘的簡單婚禮,然后一起去公司。結(jié)果蘇軍并沒有出現(xiàn),他們得以存活下來。
1981年9月,他們夫妻二人應(yīng)邀參加“東影”成立35周年慶典,這是自1953年以來28年時間里他們第一次回長春。這次,“長影”老廠長蘇云先生給岸寬身先生頒發(fā)了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給《六號門》的攝影師杜榆的1949—1955年優(yōu)秀影片個人三等獎的獎?wù)?。這個獎?wù)卢F(xiàn)在陳列在中國電影博物館的“東影”展廳。
之后,我們前往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的邊境城市——鶴崗。每當岸老師談起想再去中國時,她緊接著就會說要到鶴崗去。她為什么對中國知名的煤炭城市這么執(zhí)著呢?這與她的經(jīng)歷有直接的關(guān)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滿洲國”的統(tǒng)治結(jié)束了,“滿映”也宣告垮臺。此后,中共派地下黨員進入“滿映”,同年10月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5月,面臨著國民黨軍的進攻,東北電影公司奉中共中央東北局的命令撤離長春,并動員日本員工一起北遷參加人民電影事業(yè)。當時岸老師已懷孕9個月,行動很不方便,但全家人毅然決定聽從公司的安排。撤遷隊伍共有五六百人,其中包括200多名日本人。因為需要搬運整套電影設(shè)備,所以路途非常艱辛,大家經(jīng)過哈爾濱、佳木斯,6月1日才到達合江省興山市(今黑龍江省鶴崗)。同年10月,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制片廠,這樣第一個人民電影基地就在鶴崗成立了。
這次岸老師是第四次返回鶴崗。1998年5月,她時隔52年再次回到鶴崗。當時她發(fā)現(xiàn)在1946年只有五六萬人口的小城鎮(zhèn),如今已經(jīng)變成有上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這讓她大吃一驚。上一次她回鶴崗是在2006 年1月,出生在鶴崗的真理女士與出生在長春的秀一先生同行??吹竭@10年的變化兩位都很驚訝:“??!原來的平房都變成高樓大廈了!”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車游遍了鶴崗市區(qū)。市區(qū)分為老街基和新街基。老街基指鶴崗火車站以北,紅軍路貫穿南北的一帶,現(xiàn)在叫向陽區(qū);新街基指火車站以南,現(xiàn)在的工農(nóng)區(qū),這里是20世紀30年代末“滿洲國”時期新開辟的商業(yè)地段。
當時“東影”員工、隨后到達興山的延安電影團的40余人、東北醫(yī)大以及中國醫(yī)大的教師都住在老街基紅軍路的一至八馬路地區(qū)。過去這地塊是“滿洲炭礦”日本職員的住宅,俗稱叫“社宅區(qū)”。我們從紅軍路一直向北走,到了路盡頭左拐再走一會兒就到了鶴崗市人民政府。
進了市政府大門,不遠處是一座“東影”舊址的石碑。“東影”主廠房原來建在市政府大樓的后面,這里本來是一所日本小學(xué)的兩棟平房,他們遷到興山后,在興山市政府和鶴崗礦務(wù)局的協(xié)調(diào)下,將這所小學(xué)改成了制片廠。首任“東影”廠長舒群親自帶領(lǐng)大家蓋廠房,最終將其改建成具備洗印、剪輯、錄音等功能的技術(shù)廠房。
五年前我來鶴崗時,市政官員說,兩棟平房后來被鶴崗京劇團所用,70年代末被拆除,現(xiàn)在建了四幢住宅樓。據(jù)資料記載,“東影”的攝影棚設(shè)在新街基的一所日本未完工的電影院,即后來的新光電影院。辦公室和職工宿舍由一個日軍廄改造而成。
當時大家齊心建廠的過程被岸老師的哥哥福島宏(岸老師的舊姓叫福島)、包杰、李光彥等拍攝了下來,后被拍成紀錄電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1946年)。
福島宏(1915-1976),中國名字叫傅宏,原“滿映”攝影師,隨后參加“東影”的建廠,拍攝過《民主東北》(第一輯)《光芒萬丈》《無形的戰(zhàn)線》(與陳民魂合作)《紅旗歌》《人民的戰(zhàn)士》《鬼話》等作品。1981年岸老師重返“長影”時,與將近2000名“長影”員工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這是她第一次看此片,可惜當時她哥哥已離世。
然后,我們沿著市政府后面的公園路走,突然,岸老師大喊:“那座山就是三角山!”以前我聽她談到鶴崗時,多次提及他們的廠房設(shè)在三角山的角落,三角山右邊是“東影”,左邊是醫(yī)科大學(xué)。上次我來鶴崗時怎么也找不著三角山,問當?shù)厝怂麄円膊恢?,這次終于找到了。
鶴崗原來有座“東影”資料館,設(shè)在天水湖旁邊。10年前岸老師與家人曾參觀過,但5年前這里已經(jīng)改成了電影院。當時我聽說鶴崗因為要建博物館,所以有關(guān)“東影”的資料都暫時保存著。這次我多方打探終于找到了新建的鶴崗市博物館,但遺憾的是博物館還未向公眾開放。
之后,我們乘車從佳木斯沿松花江南下,來到依蘭和方正兩縣的交界處——沙河子鎮(zhèn)。岸老師之所以特意來此,是因為這里有她無法割舍的情懷。1947年2月初,“東影”接到上級命令,要求將130多名日本電影人及其家屬,送到松花江沿岸的沙河子村下放勞動。我們在達連河出口下高速,然后沿著河邊的小路一直走,問了幾個當?shù)厝私K于找到了這個已廢棄多年的沙河子碼頭。據(jù)說,當時他們在這里砸開松花江沉船周圍的冰,待江水解凍后,撈出沉船。到了5月,俄羅斯的貨船來到碼頭,將沿岸的煤炭裝進船上。到了6月份他們轉(zhuǎn)移到達連河煤礦,然后下礦井挖煤。下放勞動的除了岸老師一家,還有內(nèi)田吐夢、木村十二等著名導(dǎo)演。此時的岸老師站在河邊,回憶著過去的歲月。
晚上我們抵達哈爾濱,當晚我趕回北京,他們則留在哈爾濱過夜,并于次日前往長春。長春可以說是岸老師的第二故鄉(xiāng)。從1939年2月她來到當時的“新京”,到1946年5月隨東北電影公司離開長春的七年間,以及從長春解放后的1948 年2月到1953年4月她回日本前的五年間,她一共在這里度過了長達十二年的歲月。
95歲的岸富美子
他們到達位于紅旗街的長春電影制片廠老廠區(qū),其前身是1939年建成的“滿映”廠房,她又回到了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這里有她美好的回憶、有她朝氣蓬勃的青春。她曾在這里剪輯了《橋》《白毛女》等諸多新中國的優(yōu)秀作品,她曾在這里培養(yǎng)了七名優(yōu)秀的中國女剪輯師。隨后,她在長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光臨先生的陪同下,參觀了長影舊址博物館的日籍職員展區(qū),并與長影第一代美術(shù)師、94歲高齡的劉學(xué)堯先生見面,兩位分別負責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剪輯和美術(shù)工作,這次時隔十年的再次重逢頗有意義。
5月17日中午,岸老師一行從長春回到北京,剛到下榻的飯店即刻前往旅途的最后一站——北京電影學(xué)院。新版電影《白毛女》的導(dǎo)演侯克明先生熱情地接待我們。在侯老師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學(xué)院校史館。不久,于藍老師也來了。今年96歲高齡的于藍老師,雖然坐著輪椅,但依舊精神飽滿。我見到她,不由得想起第一天我們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里看到的新中國22大明星的照片,其中就有于藍老師。兩位老人十年后再次相逢,合影留念。隨后我們來到國際交流學(xué)院的會議室,兩位老師親切交談。晚上,諸多中日各界朋友、專家應(yīng)邀參加晚宴,大家都祝愿兩位老師健康長壽。
為期一周的中國之行圓滿結(jié)束了,岸老師多年的夢想也得以實現(xiàn)。我在機場為她送行時,思緒萬千。我想起她曾經(jīng)對我說:“我在中國共生活了15年,回想自己走過的歲月,最難忘的還是跟中國電影人在一起度過的那8年。當時我對共產(chǎn)黨雖然有點害怕,但我毅然決然地跟著共產(chǎn)黨走,從長春一路來到鶴崗,與中國電影人一起工作和生活。隨著深入的接觸,我在思想和生活上漸漸認同了他們。”
“我回國多年也吃了不少苦,但這些苦有別于在中國那8年受過的苦,兩者相比又別有一番滋味。在中國的苦難讓我學(xué)會了思考,讓我擁有了面對生活的勇氣,這種苦難讓我獲益良多。所以,我在中國經(jīng)歷的8年時光,對我而言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是讓我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p>
此情此景,在離別的機場,回想著岸老師的一席話??粗磳⒒貒陌独蠋煟矣窒肫鹚?jīng)跟我說:“我在長春聞到的丁香的芬芳,回國幾十年之后仍能記憶猶新?!毕氲剿龑⒆约憾∠慊ò銧N爛的青春奉獻給中國,想到她終于實現(xiàn)了再來中國的愿望,我從心底里為她感到高興。她離開中國已經(jīng)60多年,卻仍對中國的電影事業(yè)懷著深厚的感情,即使帶病也要再來中國。我被她對中國深厚的感情所感動。
值此紀念《白毛女》誕生71周年之際,我們不應(yīng)該也不能忘記這位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的日本女剪輯師——岸富美子。
責任編輯/斯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