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晗
摘 要: 《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詩經(jīng)中的愛情誓言亦如此,無論是誓言不再嫁的《鄘風·柏舟》還是誓言不相離棄的《擊鼓》抑或是誓言為夫獨守的《葛生》,既終《詩經(jīng)》全篇,未曾出現(xiàn)過類似《上邪》“長命無絕衰”、“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那種超然恢詭的豪言。《詩經(jīng)》的愛情誓言自具絜矩,偉大愛情的深厚,總是與“生”對應(yīng),而“生”之后的“死”,卻被巧妙留白了。
關(guān)鍵詞: 《詩經(jīng)》 愛情誓言 生命意識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描寫男女相慕、夫婦相思的詩歌篇幅眾多,其中不乏情韻悠長的愛情誓言。《詩經(jīng)》中的男女詩篇及愛情誓言,不僅寄托著詩人淵深雋永的情思,而且躍動著華夏先民深刻的生命意識。
一、時間觀念與生命意識萌芽
《詩》的作者們往往善于通過把握時光流逝,刻畫光陰久暫,反映愛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情感世界?!稉坑忻贰氛峭ㄟ^描寫從“其實七矣”到“頃筐塈之”的時間推移,勾勒待字閨中的女主人公,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她眼見梅子漸熟漸落,便聯(lián)想到青春的韶華易逝,一句“迨其謂之”,正抓住了這首詩時不我待的情感基調(diào)。
《詩經(jīng)》以時襯情的技巧爐火純青、時間變化喚醒詩人對生命流逝的自覺,這種自覺與詩人綿邈的情思相激蕩,生成令人動容的情章思語。如《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又如《采薇》中“曰歸曰歸,歲亦陽止”,再如《月出》中“月出皎兮”至“月出照兮”這月出一瞬,詩人無限思念的噴薄,都能看出《詩》的作者們,于情思纏綿中氤氳躍動的生命意識。
二、慎終與樂生意識
《詩》的“慎終”觀念,主要體現(xiàn)為一種視死亡為終結(jié)的生命意識:死亡并非基督所謂的原罪解脫,亦非佛家眼中的業(yè)力輪回,死是終結(jié),偉大愛情亦至死而終,難言千秋:
《擊鼓》中有一段著名的愛情誓言:“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币乐祆洹对娂瘋鳌匪?,契闊者,隔遠之意?!罢吣钇涫壹?,因言始為室家之時,期以死生契闊,不相忘棄,又相與執(zhí)手,而期以偕老”①。一位遠戍在外的丈夫正經(jīng)歷顛沛頹唐,生死難知的軍旅生活,憂思滿懷時,想起遠方妻子,亦憶起新婚誓言。無奈戎馬啴啴,紅塵滾滾,從役者有鋒鏑死亡之憂,故言“生死契闊”;又有思歸不得之愁,故期“與子偕老”。
從《擊鼓》的這段誓言,能看出詩人對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是自覺的,源于詩人萌發(fā)的“生”之終結(jié)意識,因而詩人感嘆:“生死契闊”。這種恐懼并非此首詩獨有?!饵S鳥》、《常棣》等篇都有“惡死”的表達。這從另一側(cè)面反映了“死”在《詩經(jīng)》令人畏惡的形象?!吧鹘K”思想,又帶來“樂生”觀念:無論是《關(guān)雎》中“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男子,還是《摽有梅》中“迨其謂之”的女子,正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生命意識,讓他們陷入了求之不得的苦惱和焦急之中。
慎終樂生的觀念,使得《詩經(jīng)》作者的愛情觀自具絜矩,他們將偉大愛情的深度與長度,與“生”對應(yīng),對于“死”之世界的愛情,則不在考慮范圍。同樣,“死”本身也僅作為“生”的跋尾。與《擊鼓》類似的愛情誓言有很多,如《鄘風·柏舟》的“之死矢靡他”、《女曰雞鳴》的“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等,皆表達類似的生死觀。
三、“死”的文學意象和文學表現(xiàn)
先秦人的生命體驗中充斥著“死”,正因此,“死”才顯得威嚴,卻并不神秘?!八馈焙蟮纳衩厥澜缭凇对娊?jīng)》中往往不被提及,詩人習慣于從“生”的世界里,尋找具體的物品,象征“死”在“生”的世界中的存在狀態(tài)。
這一點在《唐風·葛生》中得到了體現(xiàn):關(guān)于《唐風·葛生》的詩旨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觀點有懷念征夫說與悼念亡夫說兩種,前者如朱熹《詩集傳》②及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③等,后者如郝懿行《詩問》④及蔣立甫《詩經(jīng)選注》⑤等。無論閨怨或悼亡,詩中女主人公孤戚獨思的形象是生動可感的:“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逼湫钠鋱裕南鄰P守,令讀之者無不動容。
細品此詩,可以發(fā)現(xiàn)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堅守,是建立在“生”之上,詩人的筆鋒于“死則同穴”處戛然而止,“死”后的神秘世界成了永遠的留白。不同于《擊鼓》、《鄘風·柏舟》、《女曰雞鳴》等詩篇,這首詩具體地提到了“死”——“居”與“室”,但也僅僅是將其作為“生”的終點。
這也是“死”在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的形態(tài),它依然依附于“生”,作者常常通過一些和死有關(guān)的物品——“其居”、“其穴”、“其室”——隱晦地象征它,從而避免對“死”的神秘主義層面的探討,而把描寫重點放在了“生”。
在《詩經(jīng)》的愛情詩里,樂生慎終的觀念普遍存在,對于“死”的態(tài)度不是獨立的,它往往用來證明人的真忱之心與“生”同篤同長,這正是詩人生命意識的體現(xiàn)。如《大車》中“穀則異室,死則同穴。”的愛情誓言,正是詩人對自己“不負蒼天不負卿”的決絕自證。除此之外,“死”并不會獨立于“生”而被神秘化,這正是《詩經(jīng)》中躍動的生命意識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注釋:
①朱熹,著.詩集傳[M].中華書局,2011,1:25.
②朱熹,著.詩集傳[M].中華書局,2011,1:93.
③方玉潤,著.詩經(jīng)原始[M].中華書局,1986,2上冊:263.
④郝懿行,著.詩問.郝懿行集,齊魯書社,2010,4第一冊:658.
⑤見張樹波,編著.國風集說[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8下冊: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