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后愛情時代”的匱乏及其欲望敘事──論韓東的《歡樂而隱秘》及其都市小說寫作
○徐勇
說起韓東,讀者會想起他的那首著名的名叫《有關(guān)大雁塔》的詩,而不自覺地把他和詩人聯(lián)系起來,這其實是一種誤導。因為,就韓東而言,他寫得更多、用力更大的卻是他的小說。他的小說作品常常作為晚生代的代表作品而被舉例,某種程度上,他的小說見證或者說表象了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深刻轉(zhuǎn)型。只是在他那里,這一轉(zhuǎn)型,是以欲望的書寫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欲望或愛情的幻滅,是韓東思考時代和世界的方式方法與支點,這一思路在他的近作《歡樂而隱秘》(2015)仍有延續(xù)。在這部小說中,韓東一如既往地發(fā)揮他的想象力和編織情節(jié)的本領(lǐng),女主人公也極盡本能地生活在“歡樂而隱秘”之中,沉溺其間,忘乎所以。這部小說初看起來,同作者的其他小說并無二致。但終究,在這部小說中,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韓東,一個在禁欲和縱欲、張揚和內(nèi)斂、揮霍生命和自我救贖之間徘徊,進退失據(jù),而又試圖彌合與企圖敞開日常生活的平庸、詩意和矛盾,并努力達到一種混合著人生回顧與徹悟之后的平靜的韓東。這是否是韓東的蛻變的表征?抑或迷途知返立地成佛?
一
這一小說的開端讓人不禁想起陳忠實《白鹿原》的開頭:“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保ā栋茁乖罚稓g樂而隱秘》中則有這樣的表述:“他們在一起大概有三年多了,果兒墮胎不下五次,也許已經(jīng)六次了,多到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保ā稓g樂而隱秘》)這都是在強調(diào)數(shù)字的多,就像白嘉軒娶過七房女人并不表示他的生殖力強大一樣,果兒墮胎六次甚至更多也并不表明她的生殖力旺盛,恰恰相反,她的生殖力的旺盛背后,是青年男女沉溺于肉欲的表征。在這里,糾纏于六次抑或七次,是沒有意義的,雖然七次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常常不免有其特定內(nèi)涵,諸如七夕、祭七等等?!捌摺敝疄閿?shù)只是一個象征,果兒因受敘述者秦冬冬“我”——也是次要主人公——禮佛的影響之故,而想到去須彌山超度被她打掉的孩子的“嬰靈”,于是便有了爾后的一系列“奇遇”。說是奇遇一點都不夸張。在去須彌山的路上,果兒和他的男友張軍陰差陽錯遇到了齊林,齊林對果兒一見鐘情,果兒和齊林間的情感糾葛于是而生,而這個齊林,竟是果兒在14年前偶然救過的故交。所謂“前世今生”的佛教式的宿緣在這當中逐漸演繹為一場精神之愛與縱欲之間的競逐。最后,精神勝出,欲望敗北,果兒也修成正果,立地成佛。從這個角度看,小說女主人公取名“果兒”,是否也有修成正果之意?是耶非耶?
小說在情節(jié)主題上始自縱欲,終于精神上的自我救贖,這是韓東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變的表征。韓東的小說,向來是以對欲望的毫不掩飾的表現(xiàn)為樂事。他既不是那種窺欲狂式的欲望獵奇,也不是剝除詩意掩蓋下的欲望凸顯,欲望之于韓東,就像穿衣吃飯一樣的本能,既沒有刻意被夸大,也沒有遮遮掩掩。就欲望書寫而言,韓東的小說的貢獻正在于那種對欲望的日常視角的展示,欲望的呈現(xiàn),就像人有弱點一樣平常,讓人既感可親又覺真實。但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即,當欲望只是被當作欲望表現(xiàn)的時候,這樣的欲望書寫能走多遠?
事實上,沉浸在欲望書寫中的韓東,也一直在思考性之欲望的表現(xiàn)問題。當談欲色變的時代過去之后,欲望如何表現(xiàn)以及如何對待欲望,一直是韓東思考的問題。《美元硬過人民幣》中把欲望的表現(xiàn)放在世界格局的角度展現(xiàn),小說中“小姐”通過對美元的想象而獲得的滿足,讓人回想起郁達夫在《沉淪》中把欲望的滿足置于國家強弱的背景中展現(xiàn),兩者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韓東的年代,歐美國家的話語優(yōu)勢不再僅僅體現(xiàn)在軍事、經(jīng)濟或政治殖民上,更是體現(xiàn)在以貨幣為代表或象征的文化殖民上,人們在美元上獲得的想象性自足直可以比擬身體上的欲望的滿足。這篇小說沒有孤立地對待欲望問題,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欲望表象,也確實聯(lián)系著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市場化的商業(yè)邏輯。韓東在這篇小說中,把欲望的滿足放在美元的堅挺的層面表現(xiàn),確有其不可否認的象征色彩。這樣一種在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背景下的愛欲表象,在他的《中國情人》(2013)中有進一步延續(xù)。只不過,在這部小說中,對美國文化的想象不再是通過美元這一中介形式,而是在一個去國/回國的中國男人張朝暉身上呈現(xiàn)。當年瞿紅同張朝暉之所以有高潮的性愛體驗,莫不源自于手握畫有張朝暉的畫盤的存在??梢坏γ绹南胂蟾吨T實踐呢?結(jié)果又會怎樣?張朝暉費盡心機地要“到美國去”,可當如愿以償?shù)竭_美國后卻發(fā)現(xiàn)美國并不如想象的那樣遍地黃金,他在美國十數(shù)年,只能身處邊緣始終不能融入到當?shù)氐闹髁魃鐣?。反諷的是,當他回國尋找商機,竟又恍惚,中國的開放包容竟然比美國更顯得美國,他的落后于時代可見一斑!成為美國人后的張朝暉在面對中國女人的身體和心理時兩皆茫然無措,此時,張朝暉與瞿紅的舊愛重拾也因為這種所謂的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而被延宕至無。小說中,瞿紅離開張朝暉后摔碎畫盤這一象征行為某種程度上就顯示了想象的終結(jié)及其向?qū)嵺`的轉(zhuǎn)變。在這里,可以看到,從《美元硬過人民幣》到《中國情人》顯示出韓東對欲望表象及其空間關(guān)系的思考的轉(zhuǎn)變:如果說欲望不僅指涉對空間差異的想象的話,那么此時中國人也不應(yīng)成為涉及美國的欲望對象或自我指涉物。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情人》表現(xiàn)出了韓東對自近現(xiàn)代以來有關(guān)空間和欲望之間關(guān)系的文化政治想象的祛魅。這也說明,韓東其實是把欲望的表現(xiàn)問題放在其他問題的背景下展開的,他并沒有孤立地表現(xiàn)欲望。欲望是他的表現(xiàn)角度而非目標。
對韓東而言,對欲望的“祛魅”式表現(xiàn)是他的欲望書寫的價值所在。在《我的柏拉圖》中,從主人公王舒同三個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窺見作者對愛欲問題的思考方向。妻子的背叛讓主人公感到了愛情的虛妄,但他對費嘉的愛里,也并不僅僅包括“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愛,其更多涉及到知識分子的軟弱、虛偽和一廂情愿,實際上,這已經(jīng)是一種所謂的精神上的自慰,因此,一旦這種精神上的自慰不能得到滿足,費嘉拒絕了他,其結(jié)果就會從精神向肉體的層面演變:對鐘建珊的利用和從她身上獲得的赤裸裸的欲望的滿足。在這里,韓東是把欲望放在愛情的對立面的角度加以表現(xiàn)的,其結(jié)果自然是表現(xiàn)出對欲望的“祛魅”。就中國當代小說而言,愛/欲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欲望往往是置于愛情的次等地位的,可有可無的(如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更多的時候,欲望又是同愛情合二為一的,也就是說,沒有愛情的欲望,往往是不合法的或者說不道德的(如艾偉的《愛人同志》《愛人有罪》)。雖然說,在這一脈絡(luò)中,又有王安憶等從欲望的張揚的角度表現(xiàn)欲望,但她是從愛與欲的分裂的角度表現(xiàn)欲望,愛欲表現(xiàn)中的愛情神話并沒有被打破(如王安憶的“三戀”系列)。在這一小說中,韓東把欲望放在精神之愛的對立面的角度加以表現(xiàn),其既讓人看到了愛情的虛妄性,同時也呈現(xiàn)出欲望的赤裸裸,也是真實的存在。在這里,愛情神話的破滅與欲望的真實面目的呈現(xiàn)之間,是一體兩面的,同時共存的。循著這一思路,他又開始思考欲望在擺脫愛的精神束縛后的演變方向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交叉跑動》可謂意味深長。小說的男主人公李紅兵經(jīng)歷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欲望解放而帶來的欲望的無限膨脹,但當他因此而鋃鐺入獄并開始反省自身,轉(zhuǎn)而尋求一種在欲望的滿足當中愛的精神上的付出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其實是南轅北轍,他與他的女友毛潔是在兩個方向上“跑動”。所謂“交叉跑動”即是指欲望解放之后這一“后愛情時代”中的愛和欲的悖論的象征:欲望恰如“潘多拉的魔盒”,一經(jīng)開啟,便難以原來的面目呈現(xiàn)。
但這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當欲望僅僅是欲望的時候,這時的愛情又以何種面目表現(xiàn)自身?對這一問題,韓東在他的另一部長篇《我和你》中有進一步的思考。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也是韓東的小說中最富有深切體驗,某種程度上也最能代表他的思考深度的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的是一個叫做徐晨的作家同幾個女孩之間感情糾葛的故事。在這部小說中,韓東沒有簡單地把愛和欲關(guān)系割裂來表現(xiàn),他把兩者放在一個辯證的角度表現(xiàn),因而也更復(fù)雜而讓人深思。在認識苗苗之前,徐晨同朱曄之間有過多年的戀愛關(guān)系。但這一戀愛關(guān)系更多時候是以無欲之愛的形式呈現(xiàn),朱曄的性冷淡和身體上的排斥,讓徐晨難以接受以至于最后分手。如果說愛必須依附于欲望的形式表現(xiàn)自身,韓東又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往往又并不總是一致與協(xié)調(diào)。徐晨和苗苗之間,既有愛的糾纏,又有身體上的愉悅,兩者很難兩分。雖然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把受傷害和弱者的角色給予了男性主人公徐晨,但其表現(xiàn)卻是真切而讓人唏噓的。他和苗苗之間的錯綜糾葛,幾度反復(fù),皆因為愛欲的關(guān)系中還摻雜著某種可以稱得上是情感體驗的神秘東西,情感的復(fù)雜性賦予了欲望的多重內(nèi)涵,也讓愛與欲望本身具有了某種悲壯性色彩。
二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韓東之所以執(zhí)著于欲望的表現(xiàn),似乎想告訴我們,欲望的滿足不僅僅指涉欲望本身,而是聯(lián)系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欲望的滿足程度及其表現(xiàn)方向,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文化沖突的表征。但韓東又似乎感覺到了難以為繼??v然欲望的滿足涉及到文化沖突,這一文化沖突下的主人公卻并不自知,他們沉溺于欲望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這樣的愛欲終究不過是自焚或自我毀滅?;蛟S,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韓東在他的新作《歡樂而隱秘》中才開始思考禁欲的可能及其欲望的自我救贖等問題。在這部小說中,這一思考的方向是放在主人公秦冬冬“我”這一視點人物身上得以呈現(xiàn)的。“我”是一個對女性沒有欲望,但又十分關(guān)心女性的男性。有意味的是,這一無欲的身體,又是一個禮佛的身體。參照秦冬冬和女主人公林果兒的閨蜜關(guān)系,這一無欲和禮佛,顯然是針對欲望而存在的。也就是說,韓東是把秦冬冬放在一個果兒的“他者”的位置來表現(xiàn)的,這是一個旁觀的、審視的視角,因而就帶有對欲望的審視的味道了。
林果兒本是一個快樂、簡單而憑本能生活的人。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看,她生活在本能的層面,追求的是快樂原則,其雖說不上是縱欲,但也毫不加以節(jié)制,故而就有了六次或七次的墮胎。對于生活在本能層面的人來說,墮胎并不算什么,而中國的法律、法理也似乎不像西方的法律那樣,會就墮胎的合理性爭論不休。但民間的說法則可能又是另一回事。胎兒也是生命體,因此墮胎亦被認為是殺生,這一說法讓人想起莫言的《蛙》中女主人公姑姑聽到初生嬰兒哭聲的幻景:“姑姑說她原本是最愛聽初生兒哭聲的,對于一個婦產(chǎn)科醫(yī)生來說,初生嬰兒的哭聲是世上最動聽的音樂??!可那天晚上的蛙叫聲里,有一種怨恨、一種委屈,仿佛是無數(shù)受了傷害的嬰兒的精靈在發(fā)出控訴?!保ā锻堋罚╇m然看不出姑姑有什么宗教信仰,但從莫言這里,卻可以明顯感覺到佛教思想的顯現(xiàn)。靈魂不滅和轉(zhuǎn)世投胎的思想在他的另一部小說《生死疲勞》中則展現(xiàn)為一個不屈靈魂在不斷的生死輪回中的“生死疲勞”。莫言當然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他只是借助佛家的輪回觀以表達他的人生、歷史感悟。這與韓東這部小說中佛教的作用顯然不同。在這部小說中,佛教是被作為引渡塵世眾生迷途知返的利器。佛教講求素食、靜修、禁欲和靈魂不滅,而這些恰恰都是同果兒的現(xiàn)世人生態(tài)度截然相反的,所以秦冬冬總是引來果兒的嘲笑。
就韓東的城市題材小說及其日常生活敘事來看,他是把日常生活的問題放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語境加以表現(xiàn)的。因此這部小說不妨做這樣的衍生:果兒所代表的“張牙舞爪”的張揚的生活,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種在經(jīng)歷了理想的潰散后的資本主義式的日常生活形態(tài)。這是一種沒有(全民)宗教所節(jié)制、約束下的日常生活,而隨著理想潰散,欲望登場,欲望的無節(jié)制就以一種本能的形式張揚。這樣一種日常生活,就其發(fā)生學的意義上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一俟掙脫束縛便會極度膨脹而至漫漶,這時其負面的意義就會顯示出來。因此,問題也轉(zhuǎn)化成這樣一種追問方式:如此張揚的日常生活,是否值得提倡?如果不值得提倡,又該如何引導到一個正常合理的軌道上來呢?就韓東的此前的小說創(chuàng)作及其近作《歡樂而隱秘》來看,他顯然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這部小說中,他從一以貫之的欲望的角度切入,嘗試引入佛教之說加以解救,小說因此而具有某種象征色彩,其成敗得失也皆源于此。當然,小說不是學術(shù)著作,它并不追求知識的完備,它只是代表一種觀念、一種思路和一種展望。秦冬冬也并非什么得道高僧,他充其量只是生活在俗世中虔心禮佛的居士。在小說中,他的存在,只是作為林果兒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對立面、旁觀者乃至批判者的角色。他之所以充當果兒的閨蜜,也只是作為在關(guān)鍵的時刻引渡果兒的角色而顯示其存在的功能,這一關(guān)鍵時刻就是果兒的六次或者七次的墮胎。果然,在經(jīng)歷了這次墮胎后,林果兒見到秦冬冬“我”,表現(xiàn)大不相同了:“大概是次數(shù)的確太多了,果兒的精氣神大不如前,振作起來也不會那么快了?!保ā稓g樂而隱秘》)她很在意這打掉的胎兒是否有生命,佛家講究參悟和點化,“我”也乘機因勢利導:
“胎兒也是有靈魂的?!蔽艺f:“不僅媽媽肚子里的胎兒有靈魂,被打掉以后仍然有。沒準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有小嬰靈在這個空間里飛呢,只是我們看不見。”
……
以此為契機,我對果兒說起了因果報應(yīng),說起了六道輪回和地獄。我甚至把果兒領(lǐng)到供佛前跪拜禮敬了一番,教她誦了一遍《地藏經(jīng)》。
自此,果兒開始了她的斷斷續(xù)續(xù)的禁欲之途,她要為被她殺死的胎兒的“小嬰靈”超度以求救贖她所犯下的罪愆。當然,如果小說沿著這一軌道發(fā)展,自是波瀾不驚,引不起讀者多少興趣。果兒的這一改變只是一初始情境,目的是為了引出另一個主要人物齊林的出場。
于是,小說逐漸演變成常見的三男一女的傳統(tǒng)模式。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的模式,在中國自古以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比較常見,《紅樓夢》最是經(jīng)典,賈寶玉同薛寶釵、林黛玉和襲人三個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他的人生選擇的三種方向。建國以來,這一典型代表是楊沫的《青春之歌》?!肚啻褐琛分校齻€男人(余永澤、盧嘉川和江華)的出現(xiàn),都是為了使女主人公林道靜順利走上革命之途,因此,他們的存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階段性的特征。同樣,《歡樂而隱秘》中張軍、齊林和秦冬冬的存在也是為了引渡女主人公走向精神上的自我救贖之路。事實上,兩部小說也確實具有某種“隱秘”的神秘關(guān)聯(lián):張軍就像余永澤,雖充當了女性主人公人生第一個階段的啟蒙者,但也是最先被否定的對象,他們的被否定,都與第二個主人公的出場有關(guān),是盧嘉川和齊林的存在,使得女主人公終于選擇離開他們。但也正如盧嘉川的中途缺席一樣,齊林也是作為過場人物出現(xiàn)在果兒的生命中,他們雖然占據(jù)了女主人公的心靈的更深層,但也正是因為其重要,他們的死亡似乎就不可避免,因為不如此,小說的女主人公就不能達到精神上的升華——一個走向?qū)伯a(chǎn)主義的信仰,一個走向佛家式的靜修——在這里,主體精神上的升華是必須以“他者”肉體上的毀滅作為前提或代價的。因而兩部小說中,江華同秦冬冬一樣,都是作為精神人物的形象出現(xiàn)。江華代表的是純而又純——出身純正的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的理想追求,秦冬冬則象征了物欲橫流時代中無欲的精神上的燈塔和坐標。
雖然說兩部小說在三男一女的模式中有其神秘的相似性,但兩部小說的敘述卻千差萬別。《青春之歌》中革命浪漫主義激情和時代背景的結(jié)合,既令人憧憬也讓人信服,《歡樂而隱秘》中的生硬造作、想入非非則讓人生疑。在小說中,作者似乎并不想讓讀者真的相信有齊林這樣一個主人公的真實存在。他的神秘且輕而易舉的發(fā)家,發(fā)家后的潔身自好,對員工的體貼關(guān)心,以及對待果兒的毫無保留的奉獻,簡直就是一個完人形象,看不到現(xiàn)實生活的復(fù)雜和多面性。因此,在小說中,他作為一個富豪身份的價值,似乎只是為了等待果兒的出現(xiàn)。在這之前,他則保持著單身的狀態(tài)而且是童男。他單純,不懂得如何同女人交往、戀愛,只知道無條件、無保留的奉獻。可以說,他的行為,他的發(fā)家史,他的純粹,都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nèi)粘I畹慕?jīng)驗;而事實上,韓東向來都不是一個遠離日常生活寫作的小說家。對于這樣一個人物,我們只能認為這是韓東的臆造,他的存在只是一個符號。在這里,他的真實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存在喚起果兒遙遠的記憶和人性中靜美的一面,讓她幡然悔悟,人生從此升華。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自我意淫式的想入非非,小說中才充滿了某種神秘主義的氛圍。那落在張軍車上的須彌山的神秘的七朵櫻花和櫻花樹(與嬰靈之嬰同音),鬼使神差地把果兒帶到了齊林身邊,同樣也是這櫻花,最終又神秘地把齊林從果兒身邊帶走(車禍身亡)。而且,詭異的是,這一車禍某種程度上恰是14年前那一場未竟的車禍的重演。14年前,同是這棵櫻花樹,見證了作為一個小姑娘的果兒如何在無意中救了齊林免于一場車禍,因此,這14年后的舊路重回和再一次的車禍就帶有宿債償還和輪回報應(yīng)的意味。小說自此兜了一大圈,其實只是為了表達佛教式的宿命論、輪回觀及其報應(yīng)說。而這,也似乎是想告訴讀者,既然命運不可掙脫或者前生底定,超度和自我救贖就顯得尤有必要。
三
韓東在《我和你》的“后記”中曾明白無誤地表明,“我一向反對所謂的‘宏大敘事’以及一切以‘大’為目標的文學理想,《我和你》即是一個說明。它以‘小’見長,以‘小’為是……有時候我不禁想,‘小’或細微不僅是小說的必要手段,甚至就是它的本質(zhì),否則也不會叫‘小說’而叫‘大說’了”①。誠然,韓東始終是一個以“小敘事”為自己寫作目標的作家,他往往拒絕從宏大意義上去描寫日常生活,他的日常生活往往只能在遠離宏大敘事的層面才能被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小敘事”就是一種日常生活的還原或原生態(tài)。就像前面分析所看到的,對韓東而言,他筆下的欲望總是有所指涉,有所針對,可見,欲望并非純粹的欲望,而毋寧說是一種被重新符碼化的欲望。
事實上,欲望并非僅僅小問題,它其實可以從很宏大的層面加以理解。正如“米歇爾·福柯在他富有影響的三卷本《性經(jīng)驗史》中特別指出:欲望與各種社會的和制度的實踐以及話語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同法律、性別和性特征,以及醫(yī)學、神學和經(jīng)濟學等聯(lián)系在一起。探討文學文本中的欲望——對欲望的表征——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歷史語境的問題”②。換言之,它是人的本能,與人性的善惡關(guān)聯(lián);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它與人性的深度、厚度及其復(fù)雜性之間往往構(gòu)成某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此外,欲望還涉及到道德、倫理和宗教的層面。簡言之,欲望不僅僅是欲望本身,它涉及的面、指涉的意義都很廣大。但韓東卻表現(xiàn)出簡化的傾向。他把欲望置于遠離宏大敘事的層面加以表現(xiàn),因而往往歸之于小敘事中的一種。他一方面解放了欲望,但又把欲望引導到一個狹窄的表現(xiàn)空間,他竭力從日常生活的層面理解欲望,但又表現(xiàn)出把欲望重新本質(zhì)化的傾向。這就難免陷入一種自我指涉的游戲或困境當中,進退失據(jù),顧此失彼;同時,也使得他的主人公陷于愛與欲望的悖論中不能自拔(《我和你》),或者隔斷同人性的勾連,而在本能的表層游弋(《障礙》)??偠灾?,拒絕宏大敘事的結(jié)果是,欲望逐漸演變成為一種表演和被展示的對象,其雖有所意指但卻既無力度、廣度,更無深度可言,這樣的欲望敘事,終只能止于自我指涉的層面,很難有大的突破。而事實上,正如拉康所言:“欲望就是要求在掏空自身的空當顯現(xiàn)的東西。”③欲望實際上處于一種永遠的匱乏和悖論之中,“欲望,雖然嚴格說來并不存在欲望這種東西,卻又總是已經(jīng)存在于任何決定的剩余之中,在各處流動,充斥于各種生產(chǎn)方式”④,這就形成了欲望敘事的“無法彌合的鴻溝”,欲望及欲望的滿足一方面被無限延宕,同時又無所不在,依次循環(huán),沒有止境。
這樣來看《歡樂而隱秘》就格外意味深長了。韓東也似乎感覺到了欲望的無限繁衍的本質(zhì),但他又決絕宏大敘事,對于這樣一種矛盾,他的解決之道,只能是縱欲之后的禁欲,及其寄托于宗教(佛教)意義上的精神上的升華。其虛妄自是明顯,佛教在古代即不能達到對欲望的升華,對于我們這一物欲橫流的消費主義時代,其意義又何在?但韓東通過他的對欲望的敘事,也似乎明白了一點,即所謂的愛與欲望的“匱乏”本質(zhì),既然欲望永不能被滿足,欲望及其敘事實際上就是一種不斷的延宕過程,所以才會有果兒的六次或七次的墮胎,才會有作者韓東對這一空虛或匱乏的試圖填補。從這個角度看,《歡樂而隱秘》與韓東此前的小說都不同。他寫的是一個欲望的無止境及其自我救贖的象征和寓言。韓東似乎明白了欲望是一種“缺失”,但他卻又似乎想填補這“缺失”,這就是他的悖論,也是他的發(fā)現(xiàn)。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①韓東《我和你》[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265頁。
②[英]安德魯·本尼特、尼古拉·羅伊爾《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頁。
③④[美]沃爾夫萊《批評文學與文化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66頁,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