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邯鄲市涉縣方言中的“子”尾為研究對象,認(rèn)為普通話中的“子”尾在該方言中有兩種語音形式,一類語音形式為自成音節(jié)的[l?],另一類生成一種被稱為子變韻的合音現(xiàn)象,“子”尾的讀音形式為[?],屬于長音節(jié)拼合型的子變韻。此外,本文還簡要敘述了“子”尾的語法功能以及“子”尾和兒化變韻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涉縣方言 “子”尾 子變韻 兒化韻 語法功能
一、引言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武安市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涉縣方言中還保留著古入聲韻,屬于比較典型的晉語區(qū),同時(shí)也存在著特殊的“子”尾變讀現(xiàn)象和子變韻現(xiàn)象。子變韻是漢語官話方言中的一種特殊韻母,分布在山西、河南兩省,以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較為集中,帶有這種變韻的方言一般不再有通常的“子”尾,因此人們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種和兒化韻相似的變韻,是由“子”尾參與,采取和兒化韻相同的生成方式(合音)構(gòu)成的,所以叫“子變韻”。但后來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難以肯定其中的構(gòu)形語素一定是“子”,故又稱為“Z變韻”(王福堂,1999:135-136)。長時(shí)間以來,學(xué)者已對河北涿鹿(宗守云,2012),山東博山(陳寧,2006),陜西鳳翔(王軍虎,2012),河南封丘(夏俐萍,2012),山西陽泉(曹瑞芳,2008)等多地方言中有關(guān)子變韻的類型、語音形式和音值,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基本韻、兒化韻和子變韻的關(guān)系還有子變調(diào)等多方面做過研究。涉縣方言中的“子”尾相比其他方言中的“子”尾既有共性又具有其獨(dú)特性。受早期的地形和交通的影響,涉縣方言內(nèi)部差異較大,本文以縣城附近城關(guān)地區(qū)的方言為研究對象,合作對象是上清涼村68歲的聶玉奎(初中),50歲的聶懷連(本科),30歲的李金鳳(高中)。
二、涉縣方言中的聲、韻、調(diào)
(一)聲母
涉縣方言中基本聲母共20個(gè),包括零聲母在內(nèi)
p 布步別 p‘ 怕盤樸 m 門哨木 f 飛馮福
t 弟到寺 t‘ 太同禿 n 男努女 l 蘭路呂容如
ts 早主族 ts‘ 倉蟲出 s 絲師舌 ? 擩
? 精經(jīng)集 ?‘ 青輕全 ? 修休虛
k 責(zé)跪各 k‘ 開葵哭 x 胡漢話
二牙五雨 岸安額 v 文尾歪
說明:
①[n]拼洪音是[n],拼細(xì)音是[?],同標(biāo)記為[n]。
②[x]發(fā)音部位比普通話靠后,近似于[h],記為[x]。
③涉縣方言中由古知莊章三組聲母演化而來的[] [‘][],和古精組同洪音相拼演變而成的[ts][ts‘][s]讀音相同。
④古日母字今聲母和合口韻母相拼是發(fā)[l—?]如:蕊luei、戎lu 、如:擩lu—?u,和開、齊、撮韻母相拼一般為零聲母,如:二 ? 、日i。
⑤古影疑開口一二等普通話中今念開口呼零聲母的字“餓愛襖岸”等在涉縣方言中今一般加鼻音[],如:餓[?],愛[ai],襖[au],岸[??]。
⑥零聲母[u?][uai][uei][u??][ua?][uo?]在涉縣方言中唇齒化,發(fā)音為[v?][vai][vei][v??][va?][vo?],因此出現(xiàn)了漢語普通話中沒有的[v]聲母。
(二)韻母
涉縣方言的基本韻母共40個(gè),兒化韻除外
? 資支思 i 弟地益 u 五故物 y 雨遇玉
? 耳二兒
? 麻怕閘 i? 牙加匣 u? 花瓜襪
o 坡磨膜 uo多若諾
? 法蛇射 姐也協(xié) y 瘸靴閱
ai 開愛孩 uai 怪師懷
ei 倍妹給 uei 桂貴位
au 保桃照 iau 條咬翹
ou 豆丑周 iou 流有六
?? 三山竿 i?? 咸眼欠 u?? 官關(guān)玩 y?? 全元絹
a 黨桑棒 a 良向江 ua 莊光窗
? 根針生 林京巾 u 文翁東 軍兄用
a? 白合割 ia? 夾鐵潔 ua? 刮國托 ya? 缺學(xué)越
?? 木不識 i?? 急立乙 uo? 哭突屋 yo? 入菊律
說明:
①普通話中的[A][iA][uA]音,這三個(gè)韻母在涉縣方言中多數(shù)情況下讀音都近似為[?],但也有例外,如:法,在“想法”中讀作[f??]。
②普通話中的[an][ian][uan][y?n]者在涉縣方言中讀作鼻化元音[???][i??][u??][y??]。
③古深臻兩攝舒聲韻在普通話中念前鼻音韻母,在涉縣方言中合流為后鼻音韻母,具體如下:[?n]讀作[??],[in]讀作[i?],[u?n][u??]都讀作[u?],[yn]讀作[y?]。
④零聲母韻母[u?][uai][uei][u??][ua?][uo?]在實(shí)際發(fā)音中讀作[v?][vai][vei][v??][va?][vo?],以上記為[u?][uai][uei][u??][ua?][uo?]。
⑤古止攝開口日母字,今普通話讀作[?],涉縣方言中讀作[?]。
⑥古蟹攝合口一等及止攝撮合口泥來二母字,今普通話讀作開口呼的[ei],涉縣方言中讀作合口呼的[uei],如:累雷[lei]讀作[luei]。
⑦普通話中無入聲韻,涉縣清涼方言中帶有八個(gè)帶喉塞尾的入聲韻。
(三)聲調(diào)
涉縣方言除輕聲外共有5個(gè)單字調(diào):
陰平:31 詩高豬專低粗挖
陽平:312 房甜陳才堂核桃人
上聲:53 古展連口好手五老
去聲:55 近住厚蓋旱讓憶域
入聲:32 八桌督拔讀罰筆尺endprint
說明:涉縣清涼方言中保留了大部分的古入聲,已保留的古入聲字在清涼方言中讀成32。還有少許的古入聲字已經(jīng)根據(jù)現(xiàn)代普通話的入聲演變規(guī)律派入四聲中,規(guī)律大致為:全濁入聲變?yōu)殛柶?,次濁入聲變?yōu)槿ヂ暎迦肼晞t派入四聲。關(guān)于消失的一部分入聲字也有規(guī)律可循:古全濁的匣母入聲基本已經(jīng)消失,變?yōu)殛柶剑ㄕ閿z開口一等匣母入聲“恨”則變?yōu)槿ヂ暈槔猓?;今變?yōu)榱懵暷傅墓糯螡嵊鳎ㄒ裕┠溉肼曌只鞠?,變?yōu)槿ヂ暎还湃逵澳溉肼曌脂F(xiàn)在基本消失,變?yōu)殛幤胶腿ヂ暎还糯螡崮?、來二母字入聲字基本消失,變?yōu)槿ヂ?;其他字母的古入聲字也有個(gè)別消失。如下表所示:
三、“子”尾的語音分類
涉縣方言中基本上沒有普通話中的“子”尾詞,普通話及其他方言中的“子”尾詞或相當(dāng)?shù)脑~,在涉縣方言中通常用“子”尾變讀音節(jié)、子變韻或兒化韻表示。涉縣方言中的“子”尾的語音形式分為兩種,一種為自成音節(jié)的“子”尾,讀作[l?],其中[l]是聲母[ts]的弱化形式,中元音[?]是韻母的弱化形式;一種是不能自成音節(jié)的“子”尾,其生成合音形式的子變韻,“子”尾與前一語素的韻母合音弱讀為[?],因?yàn)檫@種情況的“子”尾和前一語素的韻母合音成子變韻后,“子”尾處在韻尾位置,可以在語音上和韻腹元音區(qū)別開來,所以屬于王福堂先生所分合音方式中的拼合型。具體分類如下:
(一)“子”尾讀作[?]
涉縣方言40個(gè)基本韻母中有19個(gè)韻母可產(chǎn)生子變韻形式,其中[ya?] 沒有找到與之相配合的“子”尾詞。當(dāng)前一語素的韻母結(jié)尾形式為[i]、[?]、[u]、[y]、[]時(shí),“子”尾發(fā)生子變韻,變音形式為[?]。在子變韻系統(tǒng)中,基本韻母和子變韻都有較嚴(yán)格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韻母的變韻方式都是短元音韻母變成了長元音韻母,屬于長音節(jié)拼合型。本文選用了涉縣方言詞匯中“子”尾讀作[?]的子變韻情況如下所示:
子變韻
i i:? 例子li:?55 梯子t‘i:?31 皮子p‘i:?312 痞子p‘i:?53
? ?:? 尺子ts‘?:?53 匙子ts‘?:?53 獅子s?:?31 柿子s?:?55
u u:? 肚子tu:?55 斧子fu:?53 珠子tsu:?31 胡子xu:?312
y y:? 句子y:?55 鋸子y:?55 驢子y:?312 女子y:?53
ai ai:? 矮子?ai:?53 拍子p‘a(chǎn)i:?31 牌子p‘a(chǎn)i:?312 袋子tai:?55
ei ei:? 被子pei:?55 杯子pei:?31 妃子fei:?31 痱子fei:?55
uei uei:? 錐子tsuei:?312 柜子kuei:?55 鬼子kuei:?53 位子vei:?55
au au:? 餅鏊子pi?53au:?55 包子pau:?31 刀子tau:?31 帽子mau:?55
iau iau:? 豬腰子tsu:31iau:?31 餃子?iau:?53 料子liau:?55 小子 ?iau:?53
ou ou:? 豆子tou:?55 瘊子xou:?312 扣子k‘ou:?55 肘子tsou:?53
iou iou:? 大舅子ta55?iou:?55 瘤子liou:?312 袖子?iou:?55 柚子iou:?55
a? a?:? 胖子p‘a(chǎn)?:?55 腸子ts‘a(chǎn)?:?312 嗓子sa?:?53 房子fa?:?312
ia? ia?:? 秧子ia?:?31 新娘子?i?31nia?:?312 箱子?ia?:?31
ua? ua?:? 網(wǎng)子va?:?53 窗子ts‘ua?:?31 筐子k‘ua?:?31 樹樁子su:55?ua?:?31
?? ??:? 嬸子s??:?53 橙子ts‘??:?312 凳子t??:?55 瘋子f??:?31
i? i?:? 金子?i?:?31 銀子i?:?312 領(lǐng)子li?:?53 鏡子?i?:?55
u? u?:? 輪子lu?:?312 孫子su?:?31 蟲子ts‘u?:?31 籠子lu?:?312
y? y?:? 裙子?‘y?:?312
(二)“子”尾讀作[l?]
涉縣方言40個(gè)基本韻母中除了19個(gè)韻母可產(chǎn)生子變韻形式以外,其余的21個(gè)韻母形成獨(dú)特的“子”尾讀音形式。當(dāng)前一語素的韻母是韻腹為[a][o][e](包括其兩個(gè)變化形式[?][])[??]的韻母、特殊的[?]韻母以及除[ya?]外的所有入聲韻母時(shí),“子”尾的變音形式為自成音節(jié)的[l?],并且詞根的韻母變?yōu)殚L元音,音節(jié)拉長。其中許多“子”尾按普通話韻母來說根據(jù)對應(yīng)規(guī)律本該讀為[?]類,但在涉縣方言中,留存的入聲韻關(guān)系歸入了[l?]類,并且入聲韻只存在于“子”尾讀為[l?]的情況里。需要說明的是,“子”尾的變音形式為[l?]時(shí)發(fā)輕聲(此聲調(diào)以大部分人為參照,有時(shí)會因人而異),本文對此不做標(biāo)記。本文選用了涉縣方言詞匯中“子”尾讀作[l?]的情況如下所示:
? ?:l? 傻子s?:53l? 叉子ts‘?:31l? 渣子ts?:31l? 麻子m?:312 l?
i? i?:l? 架子?i?:55 卡子?‘i?:53l? 一下子 i??32?i?:53l? 腳丫子?ia?32i?:31l?
u? u?:l? 爪子tsu?:53l? 襪子v?:55l? 褂子ku?:55l? 叫花子?iau55xu?:31l?
?? ??:l? 案子???:31l? 板子p??:53l? 籃子l??:312l? 膽子t??:53 l?
i?? i??:l? 鞭子pi??:31l? 騙子p‘i??:55l? 燕子i??:55l? 簾子li??:312l?endprint
u?? u??:l? 丸子v??:l? 管子ku??:53l? 卷子?u??:55l? 團(tuán)子tu??:312l?
y?? y??:l? 戲園子?i55y??:312l?
? ?:l? 蛾子??:312l? 個(gè)子k?:55l? 車子ts‘?:31l? 找樂子tsau53 l?:55l?
i? i?:l? 鑷子 ni?:55l? 茄子?‘i?:312l? 椰子i?:31l? 左撇子p‘i?:53l?
y? y?:l? 瘸子?‘y?:312l? 坐月子tsuoy?:55l? 靴子?y?:31l?
o o:l? 老婆子lau53p‘o:312l?
uo uo:l? 小伙子?iauxuo:312l? 騾子luo:312l? 鎖子suo:53l? 果子kuo:312l?
a? a?l? 盒子xa?32l? 脖子pa?32l? 鍋拍子p‘a(chǎn)?32l? 鴿子ka?32l?
ia? ia?l? 蝎子?ia?32l? 夾子?ia?32l? 火癤子xuo?ia?32l? 鴨子ia?32l?
ua? ua?l? 桌子?ua?32l? 刷子 sua?32l? 手鐲子sou53?l?32l?
ya? 無
?? ??l? 虱子s??32l? 侄子ts??32l?
i??(??) i??l? 鼻子pi??32l? 笛子ti??32l? 大姨子ta:55i??32l? 席子?i??32l?
uo? uo?l? 護(hù)犢子xu55tuo?32l? 谷子kuo?32l? 竹子tsuo?32l? 禿子t‘uo?32l?
yo? yo?l? 橘子?yo?32l? 桔子?yo?32l? ? ?l? 兒子?312l?
四、“子”尾和兒化韻
涉縣方言和晉語區(qū)的許多地方方言類似,存在著子變韻和兒化韻共存的現(xiàn)象,即普通話中許多由“子”尾構(gòu)成的詞在涉縣方言中有時(shí)由兒化音表示。和子變韻類似,兒化韻也是由合音這一語流音變造成的。“子”尾和兒化韻的關(guān)系大致可分為三類:“子”尾和兒化韻可交替使用;只能使用“子”尾;只能使用兒化韻(這三種情況都是基于多數(shù)人的說話習(xí)慣,不排除例外)①。
(一)只能使用兒化韻
格子k?:r55 毽子?i?r55 桃子t‘?:r312 梨子li:?r312 本子p?r53
曲子?y?r53 冊子?‘?:r55 法子f?:r55 院子y?:r55 猴子xou:r312
(二)“子”尾和兒化韻交替使用
1.“子”尾變?yōu)閇l?]和兒化韻
蛾子 ??:l?→??:r312 個(gè)子 k?:55l?→k?:r55
盒子 xa?32l?→x?:r312 腦瓜子nau53kua:31l?→nau53ku?:r31
鍋拍子kuo31p‘a(chǎn)?32 l?→ kuo31p‘?:r55 找樂子?au53l?:55l?→?au53l?:r55
戲園子?i55y??:312l?→?i55y:?r55 菜園子 ?‘a(chǎn)i55y??:312l?→?‘a(chǎn)i55y?:r312
膽子 t?? l?53→t?:r53 點(diǎn)子 ti??:53l?→ti?r53
葉子 i?:55l?→i?:r55
2.“子”尾變?yōu)閇?]和兒化韻
句子 ?y:?55→?y:?r55 村子?‘u?:?31→?‘u?r31
湊份子?‘ou55f??:?55→?‘ou55f?r55 瘊子xou?312→xou:r31
鏡子 ?i?:?55→?i??r55 串門子?‘u??55m???312→?‘u??:55m?r312
旗子 ?‘i:?312→?‘i?r312 瓶子p‘i?:?312→p‘i??r312
耳根子 ?312k???31→?312k??r31 一會兒i??32xuei?53→i??32xu?r55
老婆子lau53p‘ol?312→lau53p‘?r31
(三)只能用“子”尾
只能用“子”尾的情況比較普遍,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以外,大部分“子”尾詞都是屬于這種情況,在此不再贅述。
王福堂把兒化韻分成拼合型和融合型,涉縣方言大部分屬于拼合型。“拼合型兒化韻是指合音以后‘兒尾成為韻尾,或‘兒尾取代前一語素韻母的原韻尾,‘兒尾和韻腹元音前后拼合在一起,二者可以明顯區(qū)分開來”。使用“子”尾或是兒化韻,有時(shí)能起到區(qū)別語義的作用,表示小和喜愛,如:蛾子、葉子、瓶子、瘊子等表示形體較小的事物;老頭子、腦瓜子、小孩子等稱呼表示喜愛與親昵。有些情況下“子”尾或兒化韻的使用沒有意義,只是習(xí)慣。
五、“子”尾的語法功能
首先,“子”尾能充當(dāng)語素,有構(gòu)詞作用。在方言中有一部分語素?zé)o法單獨(dú)出現(xiàn),如桌、椅、盤、腸、亭等,需要“子”尾使之變?yōu)樵~,能夠獨(dú)立運(yùn)用。
其次,涉縣方言中“子”尾還可以加在數(shù)詞后,表示排行,如:二子、三子、四子、(?。┪遄?、(小)六子、(小)七子等。另外,“子”尾還可以加在人名的尾字后表示小稱,如:紅子、亮子、雷子等。
此外,“子”尾還是一種名詞化標(biāo)記。一部分動(dòng)詞或者形容詞增添“子”尾后,成為名詞,具有了名詞的語法功能和意義。例如:
動(dòng)詞→名詞
鋸→鋸子 鏟→鏟子 錘→錘子 推→推子 叉→叉子 刷→刷子 扇→扇子 辮→辮子
騙→騙子 鑷→鑷子 夾→夾子 起→起子 梳→梳子 蓋→蓋子 包→包子
形容詞→名詞endprint
男→男子 女→女子 金→金子 銀→銀子 瘸→瘸子 瞎→瞎子
胖→胖子 瘦→瘦子 憨→憨子 小→小子 禿→禿子 尖→尖子
六、結(jié)語
涉縣清涼村的方言和其他存在“子”尾現(xiàn)象的地方方言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diǎn):子變韻都是由基本韻母和變韻后綴合音而來,“子”尾表示統(tǒng)稱,部分詞語有相應(yīng)的兒化韻與之對應(yīng),具有構(gòu)詞和名詞標(biāo)記化的語法功能。但涉縣方言也具有自身獨(dú)特的特點(diǎn):清涼方言中只有19個(gè)基本韻母可以產(chǎn)生子變韻現(xiàn)象,屬于長音節(jié)拼合型,其余的“子”尾形成了自己獨(dú)特的自成音節(jié)變音形式;“子”尾具有放在數(shù)詞后表排行,放在人名后表小稱的語法功能。根據(jù)王福堂的研究,子變韻的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多種多樣,[l?]類屬于自成音節(jié)型,應(yīng)該屬于子變韻的形成階段;已形成長音節(jié)拼合型的[?]類大致停留在中期階段;融合型正在生成階段,但不明顯,將會逐漸與前一語素的韻母融合變成新的韻尾或者變成不明顯的尾音直至消失。
注釋:
①此部分音標(biāo)大部分是根據(jù)兒化規(guī)律標(biāo)識,部分根據(jù)實(shí)際讀音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xiàn):
[1]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2]宗守云.河北涿鹿縣城話的子變韻現(xiàn)象[J].燕趙學(xué)術(shù),2012,(1).
[3]陳寧.山東博山方言的子變韻及相關(guān)問題[J].方言,2006,(4).
[4]王軍虎.鳳翔方言的子變韻和D變韻[J].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2,(3).
[5]夏俐萍.河南封丘趙崗方言的子變韻[J].方言,2012,(3).
[6]曹瑞芳.山西陽泉方言的“子尾”構(gòu)詞方式及相關(guān)問題[J].語文知識,2008,(4).
[7]辛永芬.河南??h方言的子變韻[J].方言,2006,(3).
[8]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涉縣志[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9]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diào)查字表》(修訂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10]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倒序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7.
[11]李行健.河北方言詞匯編[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5.
[12]陳衛(wèi)恒.林州方言“子”尾讀音研究[J].語文研究,2003,(3).
[13]喬全生.山西方言“子尾”研究[J].山西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5,(3).
[14]連越.山西榆社方言的“子”尾研究[J].青年文學(xué)家,2011,(4).
(康成玉 河北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05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