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 要: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其有利于正確引導高中生的思想意識,提高其政治覺悟。同時,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時政熱點也是適應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有效舉措。但是,在具體教學開展中,時政熱點的滲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簡要概述了高中政治課堂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時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相應的有效措施,以期能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時政熱點;滲透高中階段是學生判斷力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政治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思想道德發(fā)展與自我素養(yǎng)形成的有效指導,對高中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度與關心國家大事的情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政熱點滲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高中政治課堂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時存在的問題
1.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時間不足
高中階段由于面臨升學壓力,學校與教師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以期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會壓縮時政熱點教學的時間,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時政熱點教育可有可無,只是在高年級學生升學考試中設置考點的部分才會利用時間進行相應的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時政熱點教學時間不足,滲透機會較少,很難達到其預期目標,教學活動開展受阻。
2.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方法不當
就高中時政熱點教學現(xiàn)狀而言,教師多在理論知識教授過程中順便提及當下發(fā)生的事件情況,對事件進行簡單的介紹,如果實踐允許或者學生熱情度較高則會進行一定的拓展,并與學生進行相應的探討。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僅單純地講解熱點,并未將其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也未將其引入實際生活之中,很難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3.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素材選擇不合理
就現(xiàn)有時政熱點教學活動而言,在素材選取方面存在諸多弊病。素材的內容沒有針對性,偏離實際教學情況,從而導致與學生的認知實際脫節(jié),造成學生理解偏失或者不能將理論與實際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并且,教師選擇素材時只注重數(shù)量,并未考慮其實際價值,并不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相反會擾亂學生的知識框架,產生一定的干擾作用。
二、高中政治課堂時政熱點滲透與教學的有效措施
1.設置專題研討會
專題訓練對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知識掌握與劃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利用專題形式開展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深入掌握知識的機會,增強知識的縱向把握程度,為知識系統(tǒng)化奠定基礎。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時政熱點教學中可選取專題訓練的模式,幫助學生明確時政熱點的價值與理論依據(jù)。例如教師可在高年級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每一期活動時間定為一節(jié)課,指定3~5名學生進行專題報告,報告內容由學生自己設定,學生可依據(jù)自身興趣愛好及關注點選取當時的時事熱點,并要求學生分析該熱點的理論依據(jù),要結合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進行,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經歷分析其實際價值。在本期學生匯報結束后教師組織同學進行討論,學生就報告內容隨意發(fā)言,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銳度與政治熱情。
2.設立時政資訊發(fā)布會
時政熱點的關鍵在于其實效性與熱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信息的暢通,第一時間把握熱點,才能提高熱點的利用率,增強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和同學應該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獲取相關時政熱點內容,并對其進行跟進,直至獲取完整信息。例如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時政資訊發(fā)布會,由學生主要負責時政熱點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建立班級共享平臺,安排3~4名學生作為后臺管理員,負責資訊的分類與上傳工作,其中要保證實時更新與進度跟進,并針對時政熱點的價值采取不容的發(fā)布手段。比如在G20峰會期間,由于其延續(xù)一定的時間段且價值較高,可將其作為專版進行發(fā)布,同時以峰會的“創(chuàng)新、活力、聯(lián)動、包容”主題為依據(jù),進行各類信息的發(fā)布,并開設討論欄目,供老師和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
3.時政熱點素材選擇具有針對性
時政熱點教學中素材的選擇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義,素材作為學生了解時政,消化理論知識的重要材料,必須緊密聯(lián)系實際并緊靠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在學生認知范圍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合理掌握。因此,教師在素材選擇方面要形成一定的標準,并善于對素材分類,在此基礎上充分把握素材價值,提高素材選擇的針對性與實用性。例如教師在講述“三農”問題時,時政熱點的選擇要聚焦在農業(yè)發(fā)展層面,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在于貧富差距及新形勢下農業(yè)發(fā)展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了,同樣在同村發(fā)展中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這一部分可歸納為改善民生中來,同時國家在這一部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見政府職能的有效性。關于農村網絡技術發(fā)展,國家制定的“寬帶中國”戰(zhàn)略目標中及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 “到2020年實現(xiàn)98%的行政村通寬帶”。這樣一來,學生對“三農”、政府職能具有了一定的認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中時政熱點的滲透是學生政治覺悟提升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務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有效性。教師在時政熱點材料的選擇方面要緊跟時代步伐,并綜合考慮知識點切合度與學生掌握能力,在此基礎上滲透相關素材。并定期組織資訊發(fā)布會,以此提高學生的政治熱情,同時對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展主題討論會,幫助其融會貫通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謝先華.時政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選擇和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6,(19):17-17.
[2]趙磊.淺談時政熱點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5,(11):62-63.
[3]劉茹.芻議高中政治課堂時事政治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6,(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