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玥
摘要:永井荷風是一位橫跨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著名耽美派作家,他比起日本新面貌,他更樂于在陋巷之中尋找江戶文明的痕跡。在永井荷風心中,隅田川是傳承日本古典美的母親河。永井荷風曾以這條河為名,寫下了短篇小說《隅田川》。透過《隅田川》,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長吉的身上有著永井荷風追逐藝術(shù)的影子,也可以體會到永井荷風對這條河流的眷戀。
關(guān)鍵詞:懷舊;藝術(shù);隅田川
永井荷風出生于儒學世家,是一位經(jīng)歷了日本三個時期的“江戶子”。他的父親久一郎曾留學海外,因此永井荷風的漢學啟蒙不僅得益于其父,海外的自由開放的思想也對永井荷風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永井荷風被學校開除后師從廣津柳浪,并且開始學習俳諧。他目睹了下町的人文風情,破敗中的古韻殘存,這也是他今后創(chuàng)作的源泉。
以隅田川兩岸的下町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隅田川》描寫的是承載母親望子成龍的心愿的少年長吉放棄學業(yè)苦尋自己所愛的藝術(shù)之路的艱辛。永井荷風擅長寫下町里的風情以及陋巷中的古韻,他多次在作品中提及隅田川以及兩岸的人文風情,如果說江戶是永井荷風心中的故里,那么隅田川就是傳承江戶文化的母親河。王宗杰曾說“隅田川的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出作為自然河流的存在,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文學風土,一種對日本傳統(tǒng)價值觀的堅守,一種對舊江戶如故國般的鄉(xiāng)愁。”因此,無論是永井荷風的“陋巷趣味”還是“下町、江戶情結(jié)”,最根究底都與隅田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文將以永井荷風的短篇小說《隅田川》為線索,探討小說主人公長吉背后的永井荷風的影子,并結(jié)合荷風的其他作品來論證永井荷風的“隅田川情結(jié)”。
一、《隅田川》下的虛影
《隅田川》創(chuàng)作于1911年,是永井荷風追求舊江戶痕跡的作品之一。追尋被近代化的日本所遺忘的江戶式的美是永井荷風作品的永恒的主題。故事的背景被定格在隅田川兩岸的下町中,那是永井荷風最癡迷的“江戶舊城”。
永井荷風在《隅田川序》中曾提到“小說《隅田川》中描寫的是明治三十五、六年的人物以及街道的風景。(中略)東京市內(nèi)的街道中隨處可見的舊風景已經(jīng)消逝了。(中略)我不由地回憶起留洋之前的二十四、五歲時所見的東京以及那時的生活,所以創(chuàng)作了一篇小說來表此時心情?!瘪R爾文·馬克斯曾提到“他精心構(gòu)造了自己的文學,以此懷舊式地喚起對那個關(guān)于 ‘舊江戶城的世界的回想?!彼浴队缣锎ā分忻枥L的下町不僅僅是永井荷風曾經(jīng)生活過的下町,更是他內(nèi)心對藝術(shù)的世界的理解。永井荷風筆下描寫的人物都是賦予濃濃的舊江戶風情。那些行走在隅田川兩岸的不是身穿洋裝的紳士與婦人,更多的是綁著兵兒帶奔走于大街小巷的孩子,還有梳著發(fā)髻行走在深巷的藝伎,這些人物都是永井荷風所熟悉的町人,他們?yōu)楹娠L的“舊江戶城”增添了江戶風情。
小說主人公長吉與母親居住在隅田川東岸的今戶。母親阿豐曾經(jīng)是富家小姐,但無奈命途多舛,如今在今戶做一名常盤津的師傅,一家人靠此維持生計。在隅田川的西岸住的是長吉的舅舅蘿月。蘿月年輕時便縱情玩樂,不顧家人的反對,甚至與家人斷絕關(guān)系,也要執(zhí)著于風流雅興,家道中落后只能依靠俳諧生活。而長吉心儀的女孩阿絲也將穿上華美的和服成為藝伎。連讀書不如自己的小學同學阿吉都當起了歌舞伎的演員了。在永井荷風的心里,這些凈琉璃的師傅、俳諧師傅、藝伎以及歌舞伎演員等才是舊江戶文明的組成,他們繼承了傳統(tǒng)日本的風雅,他們修筑了“江戶舊城”。然而背負著讀書出人頭地的長吉,看著自己周圍的人都融入了這個舊城,而自己卻苦惱于想追尋古樸藝術(shù),卻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
《隅田川》是一部描繪永井荷風心靈故鄉(xiāng)的作品。正如王宗杰論述的“作為精神含義的隅田川及其兩岸的下町地區(qū),則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和文學的發(fā)祥地?!彼浴队缣锎ā访鑼懙氖怯谰娠L的“江戶舊城”的倒影。此時的日本正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工廠的煙慢慢覆蓋隅田川兩岸的下町。隅田川兩岸風景在永井荷風筆下“細膩描寫到了極致的傾訴地步。這種傾訴就像是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不經(jīng)意地如夢般地傳達出他的心聲和吶喊?!?。永井荷風明白這片風景也許有天會被工業(yè)化所替代,所以他只能將他理想的王國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二、《隅田川》中的真實
《隅田川》雖然是永井荷風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說,但是字里行間卻可以透露出永井荷風生活過的影子。正如他相信的“沒有風光秀麗的隅田川就沒有江戶文學,也就沒有荷風文學?!彼赃@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風景可能是永井荷風曾經(jīng)所鐘情的隅田川兩岸的風貌與人文,存在于這篇小說中的人物也可能是荷風一生所接觸過的,或者經(jīng)歷過的。譚晶華也曾提到“是因隅田川衰敗的風光驅(qū)動作者的抽象幻想,所構(gòu)成的寫實性的外部藝術(shù)?!彼浴队缣锎ā芳词故且黄≌f,但是其中卻不乏真實的描寫。兩岸的風景、江戶文化的興盛與殘留、下町生活的真實與寫作的虛擬相柔和,才是一種寫實性的藝術(shù)。
永井荷風的父親久一郎在明治維新后擔任文部省的官僚,之后還曾留學海外,是當代日本的精英。因此,久一郎在永井荷風很小的時候就為他決定了今后的路。這就如同《隅田川》中的長吉,自小依靠母親教授凈琉璃生存,而母親也早已為長吉規(guī)劃好理想的未來,遠離下町的生活。久一郎希望永井荷風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實業(yè)家,然而永井荷風的行動卻偏離了父親的期望,他從學校退學后師從落語家朝寐坊去學習俳句,而后開始寫江戶戲作派的小說。在小說中的長吉也與永井荷風有著幾分相似,長吉自小受母親與舅舅蘿月的藝術(shù)熏陶,生活在下町的他也對傳統(tǒng)的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演奏三味線方面頗有天賦。雖然永井荷風與長吉都依賴于家長而生活,但是永井荷風更為叛逆。在留學美國時,永井荷風厭倦了父親安排的銀行職員的生活,于是拋下了他的工作獨自去了法國,最終雖然由于經(jīng)濟原因不得不回國。然而長吉不同,他自小依靠母親生活,一直順從著母親的意愿生活著。他熱愛三味線,只因為母親的禁止所以不得不放棄。盡管舅舅蘿月多次勸說長吉的母親讓長吉走他喜歡走的路,可是長吉母親卻堅決反對,以至于長吉最后郁郁成疾。而舅舅蘿月的生平卻與長吉截然不同。蘿月曾經(jīng)也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只是他不專注于自家產(chǎn)業(yè),而是傾情于花柳藝術(shù),以至于同家人斷絕了關(guān)系,而后依靠藝術(shù)為生。在這一點,蘿月就是虛擬的永井荷風。無論是長吉還是蘿月,他們的身上都烙印著永井荷風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以及他可能會經(jīng)歷的人生軌跡。
馬爾文·馬克斯說過“永井荷風的作品事實上充滿一種懷舊的向往,一種憧憬的感覺,這是作家賦予他作品中人物的?!彼粌H僅賦予了主人公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與向往,永井荷風還賦予他筆下的主人公自己的經(jīng)歷。所以《隅田川》就好似一面鏡子,永井荷風在塑造主人公的時候,倒映出的卻是自己的影子。
三、永井荷風的“隅田川情結(jié)”
對于隅田川的描寫,最早出現(xiàn)在《伊勢物語》中,隅田川也見證了兩岸江戶文化的興盛與衰落。永井荷風是一位行走中的作家,他崇尚江戶文化。在古典文化漸漸被覆蓋的近代,隅田川兩岸仍然保留了濃厚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永井荷風經(jīng)常出入在兩岸的下町,融入町人的生活。在永井荷風的作品中,隅田川似乎已經(jīng)成了江戶文化符號而時常出現(xiàn), 而河流兩岸的人文也在主人公的性格中體現(xiàn)出來。
永井荷風筆下的江戶不是近代化的欣欣向榮,而是下町深巷的頹廢懷舊。永井荷風“盡管接受了西方人文教育,永井荷風卻培養(yǎng)了對于江戶文化的根深蒂固的熱愛,尤其對井原西鶴以及兩個世紀之后樋口一葉筆下的城市風月場情有獨鐘。永井荷風長大于東京的上流街區(qū)山手區(qū),卻對下町區(qū)的平民世界更感興趣,這一地區(qū)橫跨隅田川,在作家的想象中始終保留著舊江戶城的味道。”在永井荷風的隨筆《里の今昔》中就寫道彼時的江戶風貌與發(fā)展中的東京的對照。在永井荷風留洋期間,日本已經(jīng)跟隨著發(fā)展的步伐與先前大不相同了。古樸的木橋變成了冰冷的鐵橋,西洋的事物慢慢融入了大和文化之中,這一切打破了永井荷風對日本自古以來人與自然相協(xié)調(diào)的理解,所以在《里の今昔》中永井荷風面對著古樸依舊的隅田川,不禁慨嘆道“在三四十年前的東京,在作者的情緒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有種如今無法想象的美妙的調(diào)和?!庇缣锎ㄊ莻鞒辛饲旯诺湮幕囊粭l河流,是江戶文明誕生的地方,也許在永井荷風的心中,隅田川是一處沒有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的地方,是他唯一可以感受到這種情緒與生活相協(xié)調(diào)的心靈故鄉(xiāng)。
在永井荷風的少年時期,他就與隅田川深深的緊密起來了。成長于東京的永井荷風在學生時代就已經(jīng)熟悉那周圍的一草一木,這對永井荷風今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讀書時期的永井荷風,喜歡翻開教科書中的《梅歷》和小三金五郎的文章,對比眼前的河流景色。因此,永井荷風自己也承認“由于曾經(jīng)的少年時代的影響,我這一生無論受到怎樣激烈的新思想的沖擊,恐怕我都不會脫離江戶文學來欣賞隅田川的自然風光。”所以在永井荷風的寫作生涯中,隅田川、江戶文學都是與他密不可分的兩種特征。要說永井荷風的懷舊情結(jié)的根源,那大概就是他對江戶文化的熱愛。而江戶文化的興盛卻與這條河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永井荷風的懷舊情結(jié)也可以說是他的“隅田川情結(jié)”。
四、結(jié)語
隅田川自古就傳承著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在日本實現(xiàn)近代化的時期,隅田川兩岸的下町依舊保持著江戶時期遺留下的傳統(tǒng)。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時常會提及隅田川以及隅田川流經(jīng)的下町。在小說《隅田川》中,永井荷風用清新的筆觸描繪他所熟悉的風景,他筆下的人物都是充滿了江戶情懷的町人。永井荷風不僅將熟悉的風景寫進了小說中,還將自己的故事為整篇小說添加戲劇性。在永井荷風的心中隅田川就是孕育江戶文明的母親河,是他所追求的古典美的源泉。所以,永井荷風在懷舊情結(jié)也可以說是他的“隅田川情結(jié)”。
注釋:
王宗杰. 隅田川情結(jié):永井荷風的精神家園[J]. 北方論叢, 2015(6):52-55.
馬爾文·馬克斯, 鄭以然. 永井荷風的文學漫步:都市漫游與日本現(xiàn)代性的反映[J]. 文化研究, 2014(3):92-102.
同1
宋凱. 永井荷風的江戶情趣[J]. 語文天地:高教, 2013(1).
同1
譚晶華. 漫談永井荷風文學的思想傾向[J]. 外國問題研究, 1989(4).
同2
同2
參考文獻:
[1]永井荷風.地獄之花[M].上海譯文,1994.
[2]王宗杰.隅田川情結(jié):永井荷風的精神家園[J].北方論叢,2015(6):52-55.
[3]馬爾文·馬克斯,鄭以然.永井荷風的文學漫步:都市漫游與日本現(xiàn)代性的反映[J].文化研究,2014(3):92-102.
[4]宋凱.永井荷風的江戶情趣[J].語文天地:高教,2013(1).
[5]譚晶華.漫談永井荷風文學的思想傾向[J].外國問題研究,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