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 徐千慧 李艷肖
摘要:本文介紹了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應用分類的大致框架,計算機詞匯學習應用可以分為兩類:詞匯課程/任務,詞匯資源/助手。本文基于輔助工具/教師指導、隱形學習/顯性學習、意義中心/形式中心這三個維度的突出作用對其進行分類。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4-0185-02
一、引言
詞匯無論對何種語言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隨著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英語詞匯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更多的是考察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英語詞匯學習與計算機的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隨著近三十年來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的發(fā)展,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明了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對當前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應用體系進行探討研究。
二、CAVL設計要素
早期的CAVL應用程序設計大部分過于簡單機械,缺少活動以及個性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CAVL應用程序的有效性常常被人質疑。Goodfellow(1995)提出了一些有關CAVL應用程序的設計方案,其中有兩個值得重視,即在CAVL應用程序中清晰的設計詞匯學習,并且設計應基于學習理論,特別是應該具體到詞匯學習理論。CAVL應用程序這些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些關鍵要素,馬清(2009)提出CAVL應用程序應該具有一些教學法標準:(1)學習活動應為學習者提供機會去注意單詞的形式并且獲取它的含義,同時要把形式和含義聯系起來;(2)至少出現2種語言信息,應呈現視覺和聽覺信息;(3)程序中應包含或鏈接到電子詞典或詞匯檢索工具;(4)目標項目上應該增加明確的目的,學習者可以練習、操縱或組織詞匯信息。Levy(1997)討論了計算機技術在CALL應用中的性質,例如計算機是否作為引導者(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或作為一種工具來幫助學習者提高他們的學習表現。這個引導者/工具的特質在指導CALL或者CAVL發(fā)展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詞匯學習的有意與附帶也是值得考慮的。
三、CAVL組成框架
當前一個全新的CAVL框架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有關二語習得的教學法,另一個是目前的科技發(fā)展。目前對于CAVL而言,我們正處在將教師的指導與工具的整合階段,兩者有效結合,才能提高學習者學習詞匯的效率。同時在CAVL設計中也要注重有意學習和附帶習得的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在頻繁的語言接觸、需要特殊關注的詞性以及其他類型的詞匯信息之中,讓學習者找到一個平衡點。這里本文將提出了一種CAVL的框架設計,計算機輔助詞匯學習應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詞匯課程/任務;詞匯資源/助手。
(一)詞匯課程/任務
根據詞匯學習在輔導工具與輔導教師、有意學習與附帶習得、意義中心與形式中心這三個方面的突出作用而進行分類,詞匯課程進一步分為四種類型。
1.附帶注釋的詞匯學習。當閱讀在線文本(Laufer & Hill,2000),或者收聽在線音頻文本(Jones & Plass,2002)時,學習者主要關注的是理解文本,或者把文本作為理解過程的副產品。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習得一些詞匯,但這種識別詞匯的方法通常被認為是有限制的。學習者可以通過查閱生詞注釋,超鏈接或查詢電子詞典來獲取新單詞,詞匯的學習主要還是通過附帶習得獲得。因為對詞形沒有明確的關注,學習者只需要上下翻卷或按一下按鈕,這樣的程序是執(zhí)行學習者的命令,所以此類主要是扮演的學習工具的角色,也很容易和其應用程序結合起來。
2.基于網絡社交(CMC)的詞匯學習。目前為了提高學習者二語發(fā)展的潛在能力,主要有兩種類型的CMC被學習者廣泛使用,分別是異步電子郵件/文本信息和同步通信/聊天。在二語習得互動理論的框架中,特別是Long's互動假說(1996)和Swain's(1995)推進輸出理論,該理論研究顯示:CMC已經在很多方面顯示出了優(yōu)勢,這些方面包括閱讀,寫作,交流技巧,形態(tài)句法發(fā)展,社會語言能力,學習者的成果,學習者的參與,學習者的動機,等等。很少的研究關注于詞匯習得,因為在交流的過程中,詞匯習得有一種商量溝通的意思,它注意輸入功能,修改輸入,正面或負面的反饋和修改輸出(或推進輸出),而這些是被認為有利的。但是,如果經過精心設計,CMC任務可以為學習者安排些練習,這些練習會附帶學習一些學習者以前學過的詞匯課程,或者可以用更加專業(yè)化的CAVL應用來做練習。
3.計算機詞匯練習(CVE)。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字母表、語義或者話題來編排的電子表/卡片。一種類型的CVE是一個簡單的練習,在練習中可以使用具體詞匯記憶法來指導學習者,如Linkword,特征是圖示法,它采用關鍵詞的方法,利用鏈接到一個具體的形象或視覺環(huán)境的理解來復習日本漢字。另一種類型的CVE類似于一個簡單的教師輔導,它更多使用的是不同類型語境化的詞匯練習方法:匹配定義或間隙填空,基于特定的學習理論來幫助學習者練習新學到的詞匯。一般而言,因為要保持詞匯的長時記憶,所以練習是必要的,因此所有類型的CVE對鞏固詞匯都是有幫助的。計算機可以對學習者的輸入進行評價,并給出一些反饋,并為學習者提供有指導的練習,因此從這一點說,這種學習詞匯的方式還是有益的。
4.專業(yè)的CAVL應用程序。這種專業(yè)的CAVL應用有Van Elsen(1996)開發(fā)的Wordchip,Goodfellow(1999)辭典,Groot(2000)開發(fā)的CAVOCA以及由Kelly Ma(2006)設計的WUFUN軟件。此外還有當前國內很流行的APP軟件,例如:有道詞典、百詞斬、扇貝英語等。假如之前每個不同類型的CAVL應用都專注研究詞匯學習過程中的每個小部分,那么專業(yè)的CAVL就是將這些小部分匯聚起來,在這個領域里可以容納詞匯學習的所有步驟。因此專業(yè)的CAVL特別適合在更全面系統(tǒng)的方式中學習詞匯知識。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使用專業(yè)的CAVL學習詞匯的效率要高于普通的詞匯軟件,這里的效率主要側重提高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詞匯學習策略。
(二)詞匯資源/助手
詞匯資源/助手指的是各種各樣的有意義的技術。這些技術能讓學習者獲取新詞匯的意義,主要分為三種。
1.開放的在線資源。例如谷歌搜素,維基百科,各種辭典,基于網絡或本地化的電子詞典,和各種基于語料庫的在線詞匯檢索工具。這些資源實際上對學習者有促進作用,因此是學習的主要工具。
2.電子詞典。電子詞典比紙質詞典有一些潛在的優(yōu)勢。首先,電子詞典可以對學習者的輸入進行智能響應。其次,電子詞典可以僅僅顯示出必要詞匯的信息,而其他額外信息可以基于要求而顯示。此外,還可以在多個渠道(文本,圖像和聽覺方面)同時獲取詞匯信息。電子詞典同樣也能夠通過組織詞條來模擬人類的詞匯記憶,這些詞條有近義詞和上下義詞。目前谷歌是最常見的網絡搜索引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谷歌已經成為最大的開放“詞典”,它通過由用戶輸入的一個目標詞,就可以得到大批量的有關定義或者翻譯,而這些定義和翻譯要么來自于現存的網絡在線詞典,要么來自于組織機構或者個人。學習者只需要打開電子詞典的網站,找到在線詞典并輸入詞匯,然后點擊搜索按鈕就可以了,如此就大大縮短了在電子詞典中查找單詞的時間。
3.詞匯檢索工具。與電子詞典不同,通常語料庫直接給出的既不是詞的意思也不是詞的用法,而是在通行的詞頻表中,那些真實地道的語言使用狀況。來自楊百翰大學的Mark Davies開發(fā)了一個自由并且非常實用的網站(http://corpus.byu.edu/),這個網站里面有一系列龐大的語料庫,包括1億字的英國國家語料庫(BNC)和45億字的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
此外,語言數據應根據題材類型區(qū)別對待,具體類型包含口語、小說、雜志、報紙、學術習作等。Tom Cobb開發(fā)了完整的詞匯輔導網站(http://www.lextutor.ca/concordancers/),其中結合了多語種語料庫: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通過輸入關鍵詞,檢索器可以產生許多檢索線,這些檢索線路包括關鍵詞和學習者需要推斷的詞義或者采用上下文的語境線索的觀察模式。馬清(2009)提出:是否能有效利用檢索工具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學習者的認知,學習者的能力,教師輔助,教學指導,并且更為重要的是基于語料庫索引項應該設計什么樣的詞匯練習。Cobb and Nicolae(2005),Hafner and Candlin(2007) and Calero,& Jiménez(2011)這些人都在把檢索工具融入到CAVL應用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
參考文獻:
[1]吳靜,王瑞東.詞塊——英語教學中有待開發(fā)的資源[J].山東外語教學,2002,(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