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武
大理州永平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兒科,云南大理 672600
?
痰熱清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38例療效觀察
李兆武
大理州永平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兒科,云南大理672600
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一種臨床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嬰幼兒多見。臨床上以發(fā)熱,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潰瘍?yōu)橹饕憩F(xiàn),部分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1]。目前,對于手足口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一般采用抗病毒、對癥、支持等治療,旨在快速緩解癥狀和縮短病程。筆者應用痰熱清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患兒38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76例病例均為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入選者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2]中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對痰熱清或更昔洛韋過敏的患兒。將76例患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歲,年齡4.0個月~5.5歲,平均年齡(2.5±1.3)歲;對照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5.0個月~5.3歲,平均年齡(2.3±1.1)歲。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痰熱清注射液0.3~0.5 ml/(kg·d)及更昔洛韋5 mg /(kg·d),分別溶于生理鹽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各10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5 d。對照組給予更昔洛韋5 mg /(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5 d。2組均給予退熱、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感染者酌情選用抗生素,5 d后比較治療效果。
1.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48 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病情明顯好轉(zhuǎn),72 h內(nèi)不流涎、能進食,皰疹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72 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病情有所好轉(zhuǎn),5 d內(nèi)不流涎、能進食,皰疹部分消失;無效:治療5 d后仍發(fā)熱、流涎、進食受限,皰疹未消失或僅有少部分消失。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1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78.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中2組均未發(fā)生并發(fā)癥及明顯不良反應。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38,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及治療時間比較
通過比較,治療組平均退熱時間、皰疹平均消退時間及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平均退熱時間、皰疹平均消退時間及治療總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病例大多集中在5歲以下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夏秋季為多。目前,針對手足口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大多采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3],由于利巴韋林對病毒腺苷激酶依賴性強,易產(chǎn)生耐藥性,同時還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胸痛、呼吸困難、心率減慢等藥物不良反應,從而限制了在臨床的常規(guī)使用。更昔洛韋為廣譜抗病毒藥,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抗病毒藥中活性最強的藥物之一[4],因其對病毒有較高的選擇性抑制作用,且毒副作用相對較少,僅有部分患兒使用后出現(xiàn)粒細胞減少,停藥后即可恢復正常[5],已成為臨床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藥物之一[6]。
中醫(yī)將手足口病列為“溫病”范疇,以清熱解毒、解表為主要治則[7]。痰熱清注射液由黃芩、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連翹等組成,具有化痰鎮(zhèn)咳、清熱解毒、平喘宣肺,緩解呼吸困難,抗菌、解痙、涼血的功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7],其中黃芩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有助于患兒體溫下降;熊膽粉抗炎、抑菌,解毒解痙,調(diào)節(jié)免疫力,退熱,可預防熱病致痙;山羊角平肝息風,提高免疫力,清熱解毒,促進身體恢復;金銀花可有效抑制肺炎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連翹清熱解毒、疏風散結、流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8],對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咽炎、扁桃腺炎、咳嗽、肺部感染以及有細菌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尤為適宜。
本研究結果表明,痰熱清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能明顯縮短患兒的熱退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和住院總時間,顯著改善患兒的預后,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還能增強患兒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在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痰熱清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嚴格掌握配伍禁忌,控制好濃度、滴速,及時處理不良反應,以免對患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外,由于本組病例研究時間短、病例少,對更昔洛韋的遠期毒副作用以及其對骨髓的抑制作用還需在今后的臨床運用中做進一步研究。
[1]楊菊萍.痰熱情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針治療手足口病16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7):91-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24):1473-1475.
[3]黃潔.痰熱清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患者80例臨床分析[J].內(nèi)科,2015,10(3):355-356.
[4]徐叔云.現(xiàn)代實用臨床藥理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010.
[5]林斌.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42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9):3233-3234.
[6]黃維肖,夏焱,潘莉,等.更昔洛韋對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療效觀察[J].新醫(yī)學,2011,42(4):250-253.
[7]任姣姣.痰熱情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手足口病220例療效觀察[J].醫(yī)藥與保健,2015,23(3):69-70.
[8]楊武韜.痰熱清注射液藥理與臨床作用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22-23.
10.3969/j.issn.1674-4616.2016.04.011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