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馴英 鄧化禮
今年高考我區(qū)采用的是新課標全國Ⅲ卷,其中的文綜政治試題在考查的內容、形式、難度等方面都與《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文科)》(以下簡稱考綱)基本吻合,重點考查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調動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基礎性、靈活性和綜合性的顯著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和高考改革“一點四面”的改革主題(詳見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公開發(fā)表的《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一文)。這啟示我們,高中政治教學應緊跟時代變化,遵循高考改革主題,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一、今年高考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分析
(一)穩(wěn)中有變,變化明顯
今年的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在總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反映高考改革主題,呈現(xiàn)出一些明顯變化。
1.題型、題量、考試范圍等總體結構穩(wěn)定,但各板塊內容的分值與去年相比有明顯變化。與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政治試題總分值不變,結構基本一致,但四個板塊內容在分值的占有量上有所調整,其中:經濟生活試題由30分上升為34分,哲學生活試題由26分上升為28分,政治生活試題由24分降為20分,文化生活試題由14分上升為18分,板塊知識不明確的綜合試題由6分改為知識板塊明確的文化生活試題4分。去年的選擇題都是一材一用,今年的選擇題卻出現(xiàn)了一材多用型試題如第15、16與第21、22題。組合選擇題依舊是客觀題的“主旋律”,在12道選擇題中,有10道為四選二組合式題目,其中不需要看材料就能直接排除兩個錯誤項做出正確選擇的題目有3道(第19、20、23題),較2015年增加了1道。與去年的綜合探究題不能明確劃分到具體知識板塊不同的是,今年的主觀題“態(tài)度明朗”,如第38題中的2道小題中有1道政治生活題、1道經濟生活題,第39題中的3道小題中有1道哲學生活試題、2道文化生活試題(其中包含1道文化生活的探究開放性試題)。此外,今年全國Ⅲ卷政治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依然以文字表達方式為主,只有第12題出現(xiàn)了圖表方式。但是,今年的全國Ⅰ卷、Ⅱ卷中都出現(xiàn)了曲線題和計算題。
2.考試內容立足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不回避高頻考點,與去年的考點有較高重合度。今年全國Ⅲ卷的政治試題切入角度多樣,但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且不回避歷年高頻考點。如選擇題考查了財政、消費心理、對外開放、公民的政治參與、政黨制度、文化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觀、意識等,主觀題考查了國家怎么做(政府和人大等主體的相關知識)、認識論真理、傳統(tǒng)文化、文化自信等,兩類題型加起來,與去年的新課標全國Ⅱ卷所考查的知識點有較高的重合度,如公民的政治參與、群眾觀、國家(黨、政府和人大等主體)、意識等。
3.反映高考改革主題和科技前沿,體現(xiàn)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試題背景體現(xiàn)科技前沿的,如:選擇題第13題的“試客”,第19題的“各種閱讀終端”;主觀題第38題的“互聯(lián)網(wǎng)+”。圍繞重大時政熱點出題的,如:選擇題第15、16題的“自由貿易區(qū)”,第17題的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第18題的反腐問題,第21、22題的《大國工匠》;主觀題第39題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等。關注民生細節(jié)的,如:選擇題第14題“平行進口車”制度,主觀題第38題關注城市發(fā)展中的“停車難、停車貴”問題。體現(xiàn)國家意志,圍繞“一點四面”改革主題的,如:選擇題第21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觀題第39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等。
以試題背景的方式呈現(xiàn)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引導考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關注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重視對政治知識的實際理解和運用,重視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今年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引導考生為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求解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考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的過程,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只有貫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必需的民族自信,才能得出正確的解答。
4.著重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學科思維能力,要求考生能夠融會貫通。對學科素養(yǎng)與學科思維能力的考查在主觀題和選擇題中均有體現(xiàn),并以主觀題中較為明顯。今年的主觀題由去年的以原因類試題為主旋律(5題中有4題為原因類試題)轉變?yōu)楦鞣N類型題相對均衡分布:原因類試題有第38(2)題(原因類試題的變式)和第39(3)題;措施類(關于“怎么做”)試題有第38(1)題和第39(2)題;綜合類試題有第39(1)題,屬于將體現(xiàn)類與措施類相結合的綜合性試題。今年的選擇題對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如第12題:該題以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考生需要在正確分析圖表的基礎上,結合知識點“財政來源稅、利、債、費”做出正確選擇。圖表分析的常規(guī)方法:首先是看清橫軸、縱軸所表示的意義,其次是結合縱軸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再次是留意圖表中的注解,最后是結合圖表和設問進行判斷、解答。如要解答第12題,看圖表可知,我國近年來經濟(GDP)增速下降,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shù)(PPI)也在下降,而根據(jù)題意可知這是為了保持國內的經濟平穩(wěn)、持續(xù)增長,結合圖表和設問進行判斷,政府可以采取的財政措施:從稅的角度來說,國家可以對企業(yè)降低稅費,扶持企業(yè)創(chuàng)新;從債的角度來說,國家可以發(fā)行國債,擴大財政支出。
(二)試題出現(xiàn)生活化傾向,且所用知識明確,難度有所下降
今年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中的選擇題貼近生活,難度有所下降;主觀題也出現(xiàn)了生活化傾向,設問直接,且所用知識明確。
1.選擇題難度下降,要求考生走進生活,靈活運用學科知識和生活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今年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中,相當多的選擇題以各種媒體中出現(xiàn)的時政新聞為背景,甚至正確選項有時就在新聞中隱約呈現(xiàn),這提醒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關注國內外時政新聞的好習慣,盡量拓寬閱讀面和生活接觸面,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并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些時政動態(tài)作出分析、判斷。選擇題中的部分答案,有時就是知識和生活的邏輯推演,考生單靠死記硬背某些知識很難正確作答。如第14題中提到的平行進口車制度,在新華網(wǎng)的網(wǎng)絡新聞《車價或降低 解讀自貿區(qū)平行進口車政策》中曾有過這樣的“編輯點評”:“(平行進口車)新政的推出,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個利好。對平行進口車的正名,必然會有(吸引)更多的經銷商參與競爭,這勢必會拉低車輛的售價并做得(使車價)越來越透明,同時這也會倒逼中規(guī)車(注:一些國外大型汽車生產廠家為不同地區(qū)生產不同規(guī)格的車型,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和使用的汽車便是“中規(guī)車”)降價,因此對消費者來說,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進口車,這是肯定的?!比绻忌涀x過這段新聞,就很容易找到正確選項A“拓寬國外品牌汽車銷售渠道,打破價格壟斷”;第15、16題的“自由貿易區(qū)”,在新浪網(wǎng)中也曾有過《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專題介紹;第12題的宏觀經濟,第17題的權力清單制度,第21、22題中提到的《大國工匠》等,均在時政新聞中有過多方位的報道……開卷有益,這是不錯的。雖然不少老師認為,時政只是一個背景,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課本知識中,依靠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但是筆者在深入分析廣西進入課改后的高考試題尤其是今年的試題后認為,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呈現(xiàn)出生活化傾向和邏輯推理傾向,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建立在學科知識基礎上的生活閱讀的廣度以及邏輯推理的能力,因此,政治老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搭建平臺給學生閱讀國內外時政新聞動態(tài),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用所學學科知識對新聞動態(tài)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
2.主觀題直迎熱點,關注科技和民生,考生需靈活運用學科知識深入解讀材料,并進行邏輯推理。主觀題第38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停車難、停車貴”,做到了緊隨科技、關注民生;第39題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為背景,展現(xiàn)我國改革進程,彰顯民族自豪感,注重考查考生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自然流露的價值傾向,體現(xiàn)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科訴求。
第38(1)題“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國家應如何為‘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支持和保障”,與去年全國Ⅱ卷第38(1)題考查的主體一致,不同的是,去年的考題屬于原因類,今年的屬于“怎么做”措施類??忌诮M織該題答案時,應將中國共產黨、人大、政府的相關知識遷移到“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具體情境中,這體現(xiàn)了新課標高考對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等四種能力的考查?;卮鸫祟}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通過回顧相關知識體系,思考國家包含的各種主體,然后結合材料逐一分析;第二種思路,仔細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從領導體制、法律制度建設、機制建設、政策扶持、重視監(jiān)督管理等角度思考。細致審題在解答此題的過程中顯得非常重要,考生應特別注意問題中的“保障”二字,它提示了我們必須要回答“加強監(jiān)督管理,依法打擊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犯罪行為”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在題目材料中沒有明顯體現(xiàn),很多考生在答卷中沒有答出這個知識點。這啟示我們,措施類題目在組織答案時,萬不能將思路局限在材料的內容中,還應特別注意問題的角度。
第38(2)題要求“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停車智慧系統(tǒng)的應用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個問題比較常規(guī),但答案注重發(fā)散思維,明顯具有生活化和邏輯推理的特點。分析此題,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緊扣“停車難、停車貴”這一主題進行思考,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停車”智慧系統(tǒng)的意義首先在于解決“停車難、停車貴”這兩個問題,解決“停車難”就是促進停車有序合理,解決“停車貴”則是讓停車價格區(qū)域合理;其次是仔細閱讀材料“隨著城市發(fā)展帶來的‘停車難、停車貴的問題”并進行反向推理可知,解決這兩個問題將有利于城市的和諧有序發(fā)展,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促進停車有序、合理;再次是閱讀材料“缺口大同時泊位空置率高”并進行反向推理可知,一旦緩解供需矛盾,可以實現(xiàn)資源有效合理配置,這對于車場主來說可以充分出租車位以獲取更多收入,對于消費者而言則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車位、完成相關操作;最后是將以上推理按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分類,再組織答案。2015年,南寧市用提高停車費治理擁堵,一度成為人大代表及社會各界廣泛議論的話題。如果考生曾經關注過這個話題,平時多關注這一類民生和熱點話題,對于考場答題一定會有很大幫助。
第39(1)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的知識說明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xiàn)瘧疾新療法的”。該題看起來像措施類題型,實際是將“體現(xiàn)類”與“措施類”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類試題。此題可分兩步來思考:首先,從材料中分別找出“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xiàn)瘧疾新療法的”;其次,在“追求真理的知識”指導下分析材料。此題標準答案中,“發(fā)揮團隊精神,協(xié)作攻關,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學資源,并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占3分,這一要點可以直接從材料中歸納出來,并沒有結合相應的哲學知識。如果考生拘泥于知識點本身,答題思路可能會受到影響。當然,如果從“追求真理的知識”角度切入,根據(jù)材料中“科研人員協(xié)同合作”這一關鍵語句,可以考慮與“實踐的社會性”知識點進行關聯(lián)作答。
高考主觀題答案極少呈現(xiàn)模式化傾向,對知識的識記性描述的占分已大幅降低,對考生整合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明顯提高。雖然主觀題設問常規(guī),考生入手容易,但從組織答案的角度講,要求考生擅長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遷移,在正確獲取和解讀信息之后,能夠充分調動和運用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3.開放性試題與去年相比板塊知識指向明確,且德育功能突顯。在第39(3)題的問題中,由于有了“堅定中華文化自信”這一主題限定,實際上便等于將答案限定在了文化生活這個內容板塊,這與去年的開放性試題答案可與歷史知識融合有較大差別。此題考查文化生活知識,設問指向“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屬于原因類試題。通過閱讀材料和審讀設問可知,答案須從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建設文化強國、堅定道路自信等方面去組織。
4.既然主觀題答案呈現(xiàn)出生活化、邏輯推理傾向,不再拘泥于課本知識本身,考生便可以靈活運用課本知識以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科能力進行有效的推理和解題了。
綜觀主觀題國標答案,部分答案語言可從對課本知識與材料的演繹中得出,部分答案語言可以直接從材料中提煉得出,還有一部分答案語言可以通過邏輯推理與生活經驗提煉得出,甚至部分答案的語句給人的感覺是課本知識依據(jù)不明。因此,今年的主觀題對考生來說,確實是留下了“得分容易,得高分難”的深刻印象。
主觀題的標準答案打破了傳統(tǒng)的答題模式,重在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素質教育條件下的新要求,即使是答案非常常規(guī)的第38(1)題,在答案語言的組織上,也呈現(xiàn)出了極大的靈活性。顯然,傳統(tǒng)的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高考的要求。
基于此,建議考生在回答主觀題的時候,務必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緊扣材料和設問,遵循材料的邏輯思維結構,展開作答。第二,務必學會“整合”知識與材料作答,不能在答案中出現(xiàn)“知識與材料兩張皮”現(xiàn)象;新高考的要求突出了對知識的重新建構與整合,簡單羅列知識觀點已經不再適應新高考的要求。第三,開放性試題必須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答題策略展開作答,要求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嚴謹與開放并重。第四,回答大切口題目時需角度多樣、力求全面,回答小切口問題時則要求有層次、有邏輯縱深,主觀題答題不再是單個的知識點呈現(xiàn)或羅列,而是一個小微知識體系的闡述,表現(xiàn)為考察內容的綜合性。第五,關注時政、科技和生活,要善于結合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給予問題解答以合理的邏輯推演。
二、我區(qū)考生在2016年高考政治試題答卷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在選擇題中,考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知識記憶不精細、基本概念混淆、邏輯推理不強、審題不清等。如出錯較多的第19題,“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凝聚力的保證”表述錯誤,正確的表述應為“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保證”。
主觀題的問題較多,考生的總體得分都偏低,如:第38(1)題滿分12分,考生平均得分4.36分,其中滿分337人、零分11 140人;第38(2)題滿分14分,考生平均得分4.29分,其中滿分14人、零分12 073人;第39(1)題滿分12分,考生平均得分4.96分,其中最高分11.5分1人、零分11 567人;第39(2)題滿分12分,考生平均得分3.35分,其中滿分1人、零分12 710人;第39(3)題滿分4分,考生平均得分2.36分,其中滿分35 290人、零分12 710人。
考生解答主觀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審題能力不足,答題發(fā)生偏差;二是答題思路狹窄,簡單沿用答題模板,不能有效發(fā)散思維,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三是不善于分析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答題的過程中運用邏輯推理;四是未能形成宏觀、微觀的課本知識體系,不能有效提取和運用知識,導致答題思路不清;五是出現(xiàn)了大量主觀題零分卷,主觀題零分卷約占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且大部分為空白卷。從考生答題情況推測,部分考生約略可以推想出部分答案,但囿于在常規(guī)答題中需要找到明確的課本知識依據(jù)方能答題的思維慣性,部分考生在感覺課本知識依據(jù)不明時不敢作答。如第38(1)題,許多考生答題要點單一:或者只答政府怎么做;或者只答人大怎么做;或者只答黨怎么做;或者雖有黨、人大、政府這些主體,但是答案內容不能體現(xiàn)和材料、設問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估計是只會背答題模板,而不懂靈活運用,因此最終呈現(xiàn)在卷面上的答案是答不出得分關鍵詞。第39(2)題,在材料的最后一段出現(xiàn)了兩個關鍵信息“是中醫(y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用現(xiàn)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yī)藥”,對于“走向世界”“用現(xiàn)代科學手段”這樣的關鍵詞,許多考生未能有效提取,進而將答案與這些材料信息背后的知識進行關聯(lián),因此不能正確作答。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之前我們對知識模板的備考訓練與真正的高考試題之間各有不同側重:平常訓練的知識模板,側重知識歸納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層次性;而高考試題所需要的標準答案,則是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活學活用知識,善于邏輯推理,體現(xiàn)在卷面上便是運用所學知識對題目中的材料進行分析、論證。既然存在以上欠缺,我們在今后的備考中便應特別用心地去捕捉這個新的得分“增長點”。
三、2017年高考政治學科備考建議
(一)切實抓好根基:緊緊圍繞主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
歷年高考都十分重視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而學科能力也是建立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備考時,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用知識圖形構建各板塊知識體系,以圖形帶動考點,以考點帶動知識,并將知識圖形的運用貫穿到解題的過程當中,力爭每一次訓練和講解主觀題時都能回到知識圖形當中,這樣多次反復之后,學生對知識圖形的記憶便會非常深刻了。
雖然知識圖形是夯實基礎知識的一個有效辦法,是提升解題能力的基本步驟,但需要注意的是,課改后的高考更看重考生的綜合能力,考生不可拘泥于知識圖形本身,在答題時應靈活運用。如我區(qū)考生在解答今年高考文綜政治試題第39(1)題時便可通過回憶以下“認識論(求索真理的歷程)知識圖形”進行答案的構思和組織,并緊緊把握住本題的以下三個考點:一是實踐與認識,二是真理,三是認識過程。
認識論知識圖形
利用知識圖形講解主觀題,參考思路如下:(1)全面仔細地審讀問題和材料,與知識圖形、社會生活進行鏈接,展開邏輯推理。(2)定點深入,即先確定考點,再向考點內部進行挖掘。確定考點的方式多樣,政治生活可以通過主體確定考點,哲學生活可以通過指明的板塊或者原理確定考點,經濟生活可以通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環(huán)節(jié)和措施意義的歸類確定考點。(3)橫向聯(lián)系,即以所確定的考點為基礎,確立全局觀,橫向聯(lián)系其他考點。(4)縱向追溯或延伸,即追溯根本性的原因,延伸微觀的具體知識。(5)聯(lián)系時事政治和生活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抓住有關的國家新政,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6)引導學生在不斷做題的過程中豐富和完善知識圖形,將對題目的思考補充到圖形或者注解當中。
2.立足主干知識,構建小知識圖形、小知識體系,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角度去深度把握各個知識點,精細理解和區(qū)分核心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真正提高能力:關注時政,關心民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在今年的全國Ⅲ卷文綜政治試題的5道主觀題中,除了第39(1)題的試題切口相對較小,其他幾道試題的切口都較為寬泛。反觀去年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政治試題,就連開放性試題都可以直接運用課本中的歷史知識進行回答。由此看來,如今的高考,在原有重知識演繹的基礎上更多地呈現(xiàn)出以問題為核心的特征,需要考生充分調動各個板塊的知識,全力以赴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針對高考中的這個重大變化,我們需要做出相應的備考轉變,即在傳統(tǒng)的“以不變應萬變”狠抓知識落實的備考策略的基礎上,將學生思維的方向引向更廣闊的社會和生活,在復習的過程中引導他們運用多向思維去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今年的政治試題注重引導考生的個性思考與表達,鼓勵考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已有知識進行闡釋與論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高三學生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必須注重對自身價值觀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平時多看報紙等媒體新聞的習慣,提高對時政動態(tài)新聞的敏感度,做一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當代高中生。此外,高中教師要注意將探究式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準確設置情境和所要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提高在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掌握解題技巧:加強對主觀題的精細化研究,尤其要加強對高考題答題方式的研究,認真總結答題規(guī)律和方法
要讓考生寫好主觀題,必須引導考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研究”主觀題,尤其是研究高考中的主觀題。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感悟,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取代學生的感悟,有些“彎”路還是讓學生親自走一回的好。那么,在備考中對主觀題進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堅持在知識體系的宏觀引領下進行。
2.審題講究方法。通常是先審問題,包括范圍、主體、角度、主題(對象);然后再審材料;最后才是根據(jù)問題將材料劃分層次,找出關鍵詞,初步確定答題思路。
3.構建不同題型的邏輯思維體系。如原因類題型一般可從必要性、可能性、重要性回答,措施類題型可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操作,依據(jù)不同主體分別作答。
4.研究答題語言。高考答案所使用的語言都是高度凝練、層次清晰的,并且將知識與材料進行了有效的融合。
5.以時政主題為切入口,跨越經濟、政治、哲學、文化進行多向度思考總結,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強化命題研究:科學命題,規(guī)劃測驗,查漏補缺,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
測驗是強化考生高考答題能力必需而有效的手段。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需有效開拓網(wǎng)絡資源,拓寬校際交流面,充分整合省內外試題資源。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命題和賞析好題的能力和水平。能夠命好一道題,特別是原創(chuàng)題,是衡量和評價一個教師水平的重要尺度。備課組必須統(tǒng)一思想,科學命題,并且能根據(jù)每一次測驗的反饋情況調整新的命題。要將命題工作放眼于整個高三,統(tǒng)籌規(guī)劃高三整年的命題知識要點、梯度、能力訓練、重要時政覆蓋面等,并及時組織查漏補缺。高三測驗閱卷必須保證即時性和針對性,即時反饋閱卷情況,即時安排講評修改,即時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考題研究。也就是說,每一次測驗過后,備課組都應及時確定輔導人選、輔導時間和輔導內容,使輔導工作呈系列、有集備,以確保輔導效果。
我區(qū)在進入新課改后,已經有兩屆考生采用新課標全國卷,新課標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高中政治教師應不斷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注重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自我修煉和不斷成長,更新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學手段,主動研究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的各種變化,在教學中積極順應形勢的變化,直至引領教育教學改革,善于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現(xiàn)政治學科“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國家與生活”的學科魅力。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