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雯
摘 要:中國古代詩詞中,楊柳因其柔軟的枝條、紛飛的柳絮和“留”的諧音在宋詞中得以被關注和審視。在北宋初期詞壇,“楊柳”是宋詞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張先的楊柳詞創(chuàng)作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zhì)量高。在對楊柳題材詞作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方面,張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張先;楊柳詞;繼承;創(chuàng)新
宋詞中涉及柳、柳絮、楊花的“楊柳詞”很多,宋人在繼承前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關“柳”特定內(nèi)涵的同時,逐漸糾正了賦予“楊柳”、“柳絮”的奢靡、浮亂的意象之意,賦予它們新的內(nèi)涵,擴大了“楊柳”、“柳絮”表達的意境,寄予了細膩獨特情感。這其中,張先的楊柳詞具有代表性,《張先集》存詞165首,涉及“柳”、“柳絮”、“楊花”的就有45首。張先以其工巧之筆、蘊藉之語,不僅在宋代楊柳詞創(chuàng)作方面大放異彩,而且在對后世詞人的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張先的“楊柳”意象為出發(fā)點,探索“楊柳”意象的深層次的內(nèi)涵,感受張先楊柳詞中的溫婉之情。
一、楊柳意象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楊柳作為文學意象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因其飄絮的種子與漂泊不定的文人們就產(chǎn)生了共鳴,成為他們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唐詩中“柳絮”(楊花)或“楊柳”是常見的意象之一,如王昌齡《青樓曲》中“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縵綰上青樓” ,《閨怨》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維《酬郭給事》的“洞門高閣靄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詩人借“楊柳”及其它的柳條、柳絮來抒發(fā)心中的思緒,詩人看到的已不是楊柳本身的形象,而是讓讀者去感受“楊柳”更深層次的內(nèi)蘊。如劉禹錫的《柳枝詞》的“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中的“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近日無人屬阿誰?” 他們以“楊柳”為直接對象,在描寫“柳條”、“柳絮”時直接來抒發(fā)詩人的情感,這種詠物言情的手法使“楊柳”意象更加的豐滿。
在唐人筆下,“楊柳”、“柳絮”所表達的具體感情是多變的,這種現(xiàn)象在宋初依然存在,直至張先對于其意象、內(nèi)涵進行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從而擴大了楊柳詞的表現(xiàn)力,也進一步提升了楊柳詞的文學意蘊。
二、張先楊柳詞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一)張先楊柳詞的繼承
在宋以前,楊柳的內(nèi)涵豐富,如哀嘆春色流失、容顏易去的春愁,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獨處閨房的相思,漂泊不定的羈旅憂思,刻苦銘心的愛戀,家國動亂的哀愁。張先詞集中有關“楊柳”、“柳絮”的作品里,繼承了它們的多元化內(nèi)涵同時,也賦予“楊柳”、“柳絮”更多的情感訴求。
1、心靈無處可依的春愁
暮春時節(jié)里,柳絮隨風飄蕩,頃刻間落入塵埃中,這一幕總能引起文人們的離愁?!傲酢背蔀闅v代詞人眼中的催春送春的信號,也是成了在感時光之流逝,嘆青春之匆忙的情感寄托。如張先的《浪淘沙·斷腸送韶華》中的“腸斷送韶華。為惜楊花。雪球搖曳逐風斜” 、《天仙子·醉笑相逢能幾度》中的“三月柳枝柔和縷,落絮盡飛還戀樹” ?!皯佟?、“惜”體現(xiàn)的不僅是“柳絮”對“楊柳”的依戀之情,也是詞人在暮春季節(jié)里成為行客的憂傷。雖說“傷春”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永恒不變的母題,然而在傷春的同時,張先又添加了“柳絮”更加深沉的感性情懷。如《酒泉子·春色融融》中寫到“春色融融,飛燕未來鶯未語。露桃寒,風柳曉,玉樓空” 。暮春依舊是春,只是在這般美好的韶光里,人去樓空,連柳樹都能知曉這份孤獨,這使詞人產(chǎn)生的春愁的范圍無限擴大。又例如在《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寫到“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詞人珍惜這春天,可是“柳絮”的飄離卻使詞人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也只有在“柳絮”里才能給予愁思了。詞人無法留住時間的腳步,卻也在這春愁中有一絲的喜悅之感悄然地出現(xiàn),然而僅僅只是一瞬間的停留,這在《千秋歲》中也提到了,“數(shù)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將“柳絮”比喻成在空中飄蕩“花雪”,這使暮春時節(jié)里的春愁更加的具體化、形象化。
2、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因“柳”與“留”,“絲”與“思”都是同音相關詞,文人喜歡以贈柳、折柳來抒發(fā)自己無法言語的離別。無論是在唐詩,還是在宋詞里,“楊柳”、“柳絮”(楊花)蘊含著不舍離別的含義始終得到文人的肯定與傳承。張先的楊柳詞在繼承了傳統(tǒng)的“惜別”之意時,以細膩的情感貫穿全詞,不僅使詞的內(nèi)容更加的豐富,也使“楊柳”的形象更加的鮮明。《相思令·蘋滿溪》寫到“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首隴月低”。 青蘋滿溪,其含義無異于芳草萋萋的離別之情;垂柳繞堤,則暗示著沿曲曲溪水送行之遠。溪柳彎彎,想送了一程又一程,可見主人公與友人的友情,對友人戀戀不舍的情感僅用這六個字道出,其情感卻不減反增。另有《酒泉子·芳草長川》中也有“芳草長川。柳映危墻堤下往。歸鴻飛,行人去,碧山連” 的多種意象組合,使張先的楊柳詞所抒發(fā)的離別之情更加的真摯和厚實。
3、女性情思
張先的楊柳詞很自然地也與女性聯(lián)系聯(lián)系起來,詞人在描寫與女子的離別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則更加的真摯。如《南鄉(xiāng)子》:“何處可銷魂。京口終朝。不管離心千疊恨,滔滔。催促行人動去橈。記得舊江皋。綠楊輕絮幾條條,春水一蒿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 官妓不如平常女子一般的自由,綠楊輕絮成為漂泊不定生活的展現(xiàn),也是官妓浮萍般命運的展示。江淹的《別賦》中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描繪的“銷魂之殤”在張先的“柳絮”中相得益彰。詞人在詞中不僅以自己的形象來描寫離別,而且也以另外一方的視角(女主人公)來抒發(fā)離別之悲,如《行香子》中寫到“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鐘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黃昏已過,女主人公獨自走在月橋邊,雖然能夠想起自己如仙子般跳舞的情景,奈何遠處斷斷續(xù)續(xù)的鐘聲和眼前飄動的青柳使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再也無法得以寧靜,只有眼淚才能被迫憶起自己的心上人已不在自己的身邊,孤獨寂寞、惆悵的心情使隨風飄蕩的青柳更加的沉重地垂下為這女子的命運而神傷。
(二)張先楊柳詞的創(chuàng)新
張先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云破月來花弄影”及“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等諸名句在北宋詞壇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張三影”、“張三中”的美譽。 張先的創(chuàng)作不僅繼承了之前楊柳詞的特點,而且從詞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使在描寫“楊柳”意象及其套用的詞牌(“江南柳”)得到了擴充,豐富了北宋的詞壇。
1、詠物詞中的“楊柳”詞
唐詩宋詞中,很多文人都會選用以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即“移情作用”,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但傳神細膩描繪事物比較少。張先對柳絮的描寫,既有體現(xiàn)柳絮背后的意蘊,也有專注地寫柳絮,傳神寫照,這為宋代詞壇的詠物詞開辟了新的路徑。在《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中,詞人情緒漸增:“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zhèn)€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淚?!?詞人從外間移來了一株小小的楊柳種在了自己的院子中,楊柳垂條婀娜的樣子是美的,所以詞人用纖細的柳枝來比擬成美人的細腰,以楊柳的嫩葉比喻成美人之眉?!澳栮P,真?zhèn)€愁先斷”,楊柳猶如一個小小的舞女在天地間跳出曼妙的舞蹈,卻帶有憂愁的味道。將柳葉、柳枝比作細腰、美目或愁腸,這都不是張先的發(fā)明然而他妙于應用,將柳枝、柳葉、柳絮的合理安排,從而塑造一個完整的動人形象,并以此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柔情,這是屬于詞人的首創(chuàng)。張炎在《詞源》中寫到“詩難于詠物,詞為猶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 顯然張先楊柳詞達到了這一點,并且將寫柳和寫人之間達到了平衡,形成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2、楊柳曲的情感抒發(fā)
“楊柳曲”作為一種曲名,其創(chuàng)作的來源與楊柳所包含的內(nèi)涵是密切相關的,唐朝時期就有劉禹錫、白居易寫過“柳枝詞”,到宋初時,“楊柳曲”也成為寄予相思的載體了。如《菩薩蠻》:“佳人覺得平陽曲??椏椨窆~橫孤行。一弄入云聲,海門江月清。髻搖金鈿落,惜恐櫻唇薄。聽罷已依依。莫吹楊柳枝?!?詞人聽歌女在弄箏吹笛,進入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很享受,但是不能持久,不是因為歌女不能彈奏,而是“楊柳曲”的凄涼、滄桑、落寞的特點更能引起詞人的哀傷?!皸盍辈⒉皇撬械呐佣寄艽档?,那是屬于那些落入煙花之地的青樓女子的東西,詞人是在寫聽“楊柳曲”的感受,也是在寫那些不幸的女子,她們地位卑微、不得自由,那薄如蟬翼的命運隨時都在飄蕩,沒有棲身之處?!陡┳印ゅ\筵紅》云:“錦筵紅,羅幕翠,侍宴美人姝麗。十五六,解憐才,勸人深酒杯。黛眉長,檀口小。耳畔問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看似是陪酒的歌女向客人表達著愛慕,實則寄寓改變命運的期望,然而希望是如此的夢幻,現(xiàn)實是如此的殘酷,此時詞人由于心中的煩惱與歌女不能逃脫命運和想要反抗命運的執(zhí)念在“楊柳曲”中到達了融合,使其在思想感知上達到了共鳴,類似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遇到琵琶女時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張先在詞中亦被這種感情而主導,詞中張先與歌女的純潔關系使宋詞所表達的范圍更加的廣闊而深刻,同時在宋詞中,將現(xiàn)實中的愁思轉化為曲調(diào),再將曲調(diào)的憂傷與惆悵移情于人的主觀時的過程是詞人與那些女子的最深切的情感交流的體現(xiàn)。
自古以來,楊柳與女子就有很深的淵源,細細的柳枝是女子的腰,嫩綠的柳葉是女子的眉,漫天紛飛的柳絮是女子的愁緒。張先在描寫女子時,注重那些在宴席上的歌妓,這些女子的地位并不受大眾的認可和尊重,然而張先突破了這層束縛,將楊柳的清純賦予給她們,以真摯和憐惜的情感態(tài)度來敘述著一個又一個的紅塵女子。 當美麗的容顏只能作為謀取生存的唯一工具時,這是她們在對命運的無奈而屈服了,詞人以平穩(wěn)的口吻慢慢地敘述著,那字下的柔情使詞更具有感染力。將細膩的感情融入到詞的字里行間里是張先對宋詞內(nèi)容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色藝雙絕,令人垂憐,金貂雖貴,情份不舍。
從宋朝開始,文人學者不但是關注“楊柳”隱藏在背后的內(nèi)涵,對“楊柳”中柳枝的姿勢體態(tài)和飄動的“柳絮”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張先是處在晏殊、柳永;蘇軾、黃庭堅之間的詞人,對于宋詞中“楊柳”的運用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宋代初年文人的閑適的心態(tài)使張先的“楊柳”及其“柳絮”意象多了一份柔情與溫婉,也多了一份憂傷和惆悵,其中在將“楊柳”擬人化來寫的宋詞中,張先無疑在其中起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作用。
三、張先的楊柳詞對后世的影響
清末詞學理論學家陳廷焯評論張先詞云:“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fā)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fā)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guī)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這段評語指出了張先在詞史上的獨特地位。
張先作為宋初四大詞人之一,其詞意恬淡閑適、情感真摯、內(nèi)在凝練,對于兩宋的婉約詞影響巨大,他善以工巧之筆表現(xiàn)出一種朦朧細膩的情愫,對“柳”、“柳絮”意象的雅化和正視,擺脫了以往的偏見,使“柳絮”、“柳”的形象更加的純真,這個方面對蘇軾的影響很大,蘇軾的《水龍吟》曰:“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種將“柳絮”的擬人化來表達詞人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是受到張先的影響的。張先在運用“柳絮”時所形成的雅正之風使其婉約詞的詞風婉約而清新,對后世的周邦彥、姜夔、吳文英也產(chǎn)生了深深的影響。楊柳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不能被忽視的意象載體,雖然張先在文學成就上達不到蘇軾的高度,但是他的真摯和反映真實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注入到宋詞中使宋詞的文學風格得以改變和提升,宋代詞壇里不能沒有張先,在“楊柳”意象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歷史長河中,他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注釋:
①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第28頁。
②楊月英、劉小明主編:《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144頁。
③楊月英、劉小明主編:《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145頁。
④楊月英、劉小明主編:《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192頁。
⑤楊月英、劉小明主編:《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962頁。
⑥楊月英、劉小明主編:《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993頁。
⑦[宋]張先:《張先集編年校注》,吳熊和、沈松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8頁。
⑧[宋]張先:《張先集編年校注》,吳熊和、沈松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頁。
⑨[宋]張先:《張先集編年校注》,吳熊和、沈松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90頁。
⑩[宋]張先:《張先集編年校注》,吳熊和、沈松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