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爐
【摘 要】化學課堂生活化的基礎是對豐富的鄉(xiāng)土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它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我們應根據化學課的特點,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教學原則,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適合學科特點的生活化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也潛在地受到生活的教育。
【關鍵詞】邊疆地區(qū);化學教學;生活化
農村學校有著特殊的鄉(xiāng)土資源,河水、井水、泉水、塘水,可以幫我們探究水資源的用途、污染、保護自然界的水分;化肥、農藥、土壤、桔梗,可以幫我們探究農藥化肥與水污染、化肥與農藥的使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煤、燃料油、柴草、石灰石、貝殼,可以幫我們探究解決農村能源問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燃燒與滅火、礦產的成分;廢舊金屬、廢舊醫(yī)用器具,可以幫我們制氫氣、探究金屬活動性、金屬應用、金屬性質等,無處不在的農村鄉(xiāng)土化學教育資源,豐富實用,田間地頭、家里家外,都是化學生活化的課堂。
一、學以致用,確保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自然科學問題比比皆是,它們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源頭活水”。課堂教學應該以知識為切入點,回歸生活,感悟人生。通過引入生活事件,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主動汲取知識,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放映教學錄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更能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比如學了“溶液酸堿度──pH的測定方法”后,了解了適合植物生長的酸堿度,根據農村初中特點,組織學生回家測定自家田地土壤、水質的酸堿性,為父母提出合理施肥,合理種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建議。學了“燃燒與滅火”后,結合學生自己家庭的情況設計了發(fā)生火災時的逃生路線。在授課時要有意識地在課堂上結合所學內容,聯系生產、生活所用到的化學知識。又如鐵生銹的原因及防護;小蘇打既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又可以用于發(fā)饅頭;缺鐵會貧血;缺碘會影響智力,得大脖子病等等。使化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既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教學內容,又通過生動的實例,學以致用,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最佳狀態(tài),增強了學化學的興趣。在學習“空氣的污染與防治”的內容時,播放我國部分大中城市的空氣污染實況,及在國際上造成影響的幾大空氣污染事件的新聞錄像。
二、源融入鄉(xiāng)土資源,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生活中的很多活動都與化學知識息息相關,開展這方面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并學會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把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如在《金屬與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探究過程:(1)組織班級每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廢舊金屬樣品。(2)探究金屬材料的名稱、性質和應用。(3)班級集中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常見的金屬材料。最后將學生收集的金屬樣品集中歸檔,就是豐富的金屬材料樣品資源。還可以組織學生自制金屬材料樣品標簽,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開展探究活動,推動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新課標倡導“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化學”。因此,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認識并充分利用這部分教學資源是落實課程改革目標、轉換學生學習方式的需要。如,在《自然界的水》的教學中,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做兩件事:一是向周圍的人了解20年前農村水資源的狀況,二是觀察村口及距村稍遠的水質,并取樣。上課時,大家在課堂上交流談論“水污染嚴重了,主要原因是什么?水有哪些用途,我們怎樣保護它?”這些問題的探究都是利用了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親身體驗,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水資源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珍惜資源、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此外秸稈焚燒的探究、化肥的使用探究等都是好的課程資源。必要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化學問題。
解決這類問題時所面對的是生產生活實際,這是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方面的重大突破,恰當的開發(fā)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對于新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是其他活動所不能代替的。
四、融入家庭資源,激活生活化課堂
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節(jié)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家庭小實驗帶入課堂。用家庭中的廢舊物品代替實驗室的器材、用家庭日常用品代替實驗藥品制取二氧化碳;用礦泉水瓶收集幾瓶二氧化碳氣體,驗證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驗證人呼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這樣解決了實驗器材短缺學生做不了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同時體驗了探究過程,學會了一些基本研究方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開展化學實驗,豐富生活化課堂
新課程標準中由重視實驗結果的“奉送真理”轉變?yōu)橹匾曉趯嶒炛小敖倘税l(fā)現真理”,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發(fā)展空間。但對于一部分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學生來說仍存在著“吃不飽”的現象。由于受到家庭資源的限制,這些學生雖有著濃厚的興趣卻沒有條件來嘗試做自己想做的實驗,扼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在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質時,楊浦的學生很快按要求完成了需要探究的實驗,此后,我開放實驗室,要求他們做想做的實驗,于是有的學生用排水法來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現還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氣體,有的學生看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還繼續(xù)通二氧化碳氣體,結果發(fā)現變渾濁的石灰水又變澄清了;有的學生向變濁的石灰水中加稀鹽酸,結果發(fā)現變渾濁的石灰水也變澄清了;有的學生把剛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直接通到用紫色石蕊浸泡過的干燥小花上,結果干燥的小花變紅了。
化學課堂生活化的基礎是對豐富的鄉(xiāng)土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它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我們應根據化學課的特點,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教學原則,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適合學科特點的生活化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也潛在地受到生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