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摘要:童話是小學語文課本中必學的內容之一,童話主要通過豐富的想象、擬人、夸張、描寫等藝術表現方式來刻畫各種生動鮮明的主體形象,具有較為強烈的幻想色彩,童話故事所表現的主題就是宣揚真善美和懲惡揚善,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淺顯易懂的童話有助于他們認識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小學生從小就認識到善惡美丑,為小學生奠定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080-02
童話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文學體裁,因其故事情節(jié)豐富多彩、生動離奇、引人入勝,契合了兒童的認知特點、思維方式,而備受兒童歡迎。教學實踐證明,童話對于兒童的語言表達、想象、審美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編入了一定數量的童話作品,如何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兒童領悟童話故事的真實意義、實現教學目標呢?
1.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童話在低年級出現比較多,在中高年級出現極少。打開小學語文課本可以發(fā)現,童話在低年級出現比較多,在中高年級出現極少,甚至有的高年級語文書中就沒有童話故事,不能坐到從學生的角度來編寫教材。課本的編寫者是教育研究者,他們會從成人的角度來編排課本。而小學生天生就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而我們成年人覺得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長大了,要多接受以現實社會為背景的課文,童話故事太簡單,不適合學生們的學習。但是,經過訪談,高年級的小學生更喜歡童話故事,更容易理解童話中所包含的深層次寓意。
1.2 課本中對原著童話故事修改過于嚴重。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童話故事,被我們的編者進行了修改加工,改變了原著童話故事的原汁原貌,有的偏離了原著的主旨。原著童話故事篇幅往往都比較長,有的甚至能達到上萬字,而我們都知道,小學課本中的文章因為版面必須要有篇幅限制,不能過大,所以編者就對原著童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經過刪減的童話最終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但是它已經和原創(chuàng)童話有了巨大的差別。
1.3 入選課本的童話故事有著太過嚴重的道德說教。童話故事在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時,就被賦予了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任務,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在童話故事教學的最后主旨大都是贊揚主人公善良、勇敢、守信、博愛、寬厚等性格品德,即使在原有的童話故事中沒有這些主旨品德,編者也要把這些主旨品德強加到童話故事中。這種情況導致的最后結局就是讓小學生在情感的發(fā)展上只是停留在道德層面上,卻不能有機會去體會不一樣的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童話故事的教學演變成了道德品質的傳聲筒,讓學生的情感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
2.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措施和建議
2.1 指導學生多形式地朗讀童話。童話語言優(yōu)美、明快、自然,語言反復,象聲詞多,富于音樂美,是非常適合朗讀的文學體裁之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為童話配音朗讀、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等。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學生在自我朗讀中也會有所感悟,也就有利于學生的語感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比如,在學習《三袋麥子》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小豬、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當語氣。這樣讓全班都參與進來,給每位學生表現的機會,可使他們在這樣的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huán)境提高朗讀能力。教師要更好地幫助學生品味并實踐童話語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2 利用表演,加深學生對童話的理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簡潔生動,符合兒童的語言表達習慣。通過肢體扮演,可以滿足兒童游戲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來對待童話,是兒童對文學的一種獨特的把玩方式。所謂課本劇表演,即把童話情節(jié)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出來,以表演代替教師的分析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演的過程中抓住故事的重點詞語,用神態(tài)、動作來表現,把重點詞語的"神"外顯,引導學生"演"中"悟","悟"中"演"。如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課,就可以采用啞劇表演。啞劇,就是脫開語言的交流,用神態(tài)和動作等來表現內容的一種表演形式,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領悟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果讓學生只是讀關于小木偶由于笑而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學生們是很難體會出小木偶內心的悲傷和委屈的。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表演啞劇《小木偶的遭遇》,當表演者演到小木偶在向熊警察解釋書包被搶的經過卻因為自己的笑而得不到他的理解時,作為表演者的那種痛苦的表情以及很無助的神態(tài)讓同學們都為他而感到著急,這時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人世間只有笑這一種表情往往是不夠的,要想得到生活中最真實的東西還得具備更多的表情"。
2.3 處理好幻想和現實、虛構和真實的關系。童話故事是通過幻想虛構的,但它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真實。因此,教學童話要處理好幻想和現實、虛構和真實的關系。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讀童話,聯系現實生活,受到啟發(fā)、教育。如《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它是以小孩子興趣無常、辦事有始無終、顧此失彼這些常見的缺點為依據的。又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四次出現幻象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窮孩子凍餓而死的事是屢見不鮮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罪惡的寫照,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為了使學生能體會到童話反映的基本思想,受到教育,教師要做好由童話的內容、思想到聯系現實的引導。
3.結語
總之,童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也是一個兒童向往的世界,兒童對童話學習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實施高效的教學策略,實現童話教學的目標,使學生在童話所給予的美好熏陶中,語言能力得到提升,想象力更加豐富,善惡標準更加分明,思維更加開闊。本文所提出的幾項教學策略是結合筆者的童話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愿其服務于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為童話教學增添更美的風景。
參考文獻:
[1] 陳瑛.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閱讀淺析[J].新課程(中),2011,(6).
[2] 朱國忠.童話教學需要啟用"童話思維"——-蘇教版小學童話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C,2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