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在新課程理念的帶動下,這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科課程與教學論作為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是體現(xiàn)教師教育專業(yè)特色的有效方式,本文通過對新課程理念下“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建設分析,希望教育事業(yè)能夠更加順利地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學科課程;教學論;建設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科課程是知識與經驗、活動的結合體,不僅要學習書本中的知識,更要將知識同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教材、教師、環(huán)境以及學生是新課程理念中的四個要素,學生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思想。“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為新課程理念的發(fā)展開辟道路,所以當下的重中之重是對“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重建。
1.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其對“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影響
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資源以及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全新理念的四個方面,在新一輪教師培養(yǎng)計劃中,要對這幾個方面嚴加掌控,同時這也是培養(yǎng)教師隊伍的重點內容,在教育教學中它對教師的行為準則起著指導性作用。有利于“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將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作為課程目標,學生精神建構與知識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整體發(fā)展的具體內容,使學生的人格與智力得到協(xié)調性發(fā)展,改善了傳統(tǒng)課程中單一傳授知識的教學狀態(tài)。新課程理念統(tǒng)一了過程與方法、技能與知識、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目的是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2.“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建設思考
(1)“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建設現(xiàn)狀。①課程內容陳舊阻礙了新課程的實施。教材與學科內容是傳統(tǒng)課程的全部內容,使得人們提及課程不由自主就會想到教材,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人們從不同角度審視課程,深入研究課程理論,將課程擴展到經驗、目標、計劃等方面,而不是單純的教材內容,同時對課程的詮釋也開始從多個角度擴展,例如,從“文件課程”“理想課程”“經驗課程”“實施課程”“理解課程”等多個層面進行詮釋,進而延伸出新概念。但是課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有效地反映出來,缺失了其研究的本質作用?!皩で髮W生主體對知識的建構”是當下新課程理念下主要倡導的內容,對學習內容主動建構的“建構主義學習觀”在學生主體中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有效應用,由于傳統(tǒng)觀念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能主動參與其中,采取聽、記、背的方式,由此束縛了教學的發(fā)展,缺失了教學過程,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體現(xiàn),使學生喪失了創(chuàng)新精神與探究欲望。②學科界定不明確。從學科教學教材法到學科教學法,再到學科教學論,整個過程是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相互融合的發(fā)展歷程。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分析并講授一些技術性的內容,是最初的學科教材教學法的主要方式。但是有專家經實踐發(fā)現(xiàn),學科教學理論要與學科的時間相結合,單純技術性方法已不能滿足教育需求。通過不斷研究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理論,對學科教學法展開探索,經過不斷發(fā)展衍生出學科教學論,其出現(xiàn)使學科指導功能和理論功能得到了增強,同時使學科理論變得更加豐富,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在傳統(tǒng)課程與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有關學習論以及課程論的內容在學科課程教學論中很少涉及,最終結果就是導致學科教學論不完整。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過程,于是人們在學科教學論中引入學習理論與課程理論,此時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應運而生。
(2)“學科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建設策略。①拋開陳舊的課程觀念?!皩W科課程與教學論”具有可操作性和嚴密的理論邏輯性,同時集時代性與前瞻性于一身。將學科的特色完全展示出來,使教學論得到進一步發(fā)展。②對學科課程性質進行有效的界定。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發(fā)展的歷程來看,以傳授技術性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應用性學科已不再是該學科范疇,它屬于理論應用性學科。應積累實踐經驗與建立學科自身理論是該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通過教學實踐,展現(xiàn)出教育改革的成果,倡導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進而使教育改革實踐更好地接受相關理論的指導。
新課程理念對“學科課程與教學論”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它有效地推動著教育教學發(fā)展,為培養(yǎng)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沈麗芬.關于構建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職教通訊,2007(9).
[2]張文瀚.新課程理念下對教育學學科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的質疑和思考[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