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邊飾藝術探析—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晚清經(jīng)典藏品為主要研究實例

2016-11-08 02:20高丹丹
藝術設計研究 2016年2期
關鍵詞:邊飾刺繡服飾

高丹丹

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邊飾藝術探析—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晚清經(jīng)典藏品為主要研究實例

高丹丹

本文以傳統(tǒng)服飾邊飾為出發(fā)點,以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晚清經(jīng)典藏品為主要研究實例,對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邊飾藝術進行研究。文章從邊飾發(fā)展概況、邊飾在傳統(tǒng)服飾中的作用和意義、邊飾的工藝材料應用、裝飾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能對漢族傳統(tǒng)服飾邊飾藝術的保護傳承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傳統(tǒng)服飾;邊飾;工藝材質;裝飾藝術

邊飾,又稱緣飾,《說文·系部》載:“緣,衣純也?!雹俣巫ⅲ骸熬壵?,沿其邊而飾也?!?指對服飾邊緣進行修整裝飾的意思。漢族傳統(tǒng)服飾邊飾多指用狹窄的布條、皮邊包裹、鑲沿在衣服的領口、袖口、大襟、兩裾、底擺等邊緣,增加衣邊牢固度,同時達到美化目的的條帶狀裝飾及其制作工藝。漢族傳統(tǒng)服飾邊飾藝術是在中國文明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藝術,是人們以通俗易懂而又富有美感的裝飾形式表達對美好的追求,服飾邊飾的發(fā)展反映了在特定的自然及社會條件下人們的藝術觀和價值觀。

一、 中國傳統(tǒng)服飾邊飾的發(fā)展概況

商周時期中國的衣冠服制開始建立,到周代逐漸完善,并被納入“禮治”的范圍,服裝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領、袖及服飾邊緣都有不同形狀的花紋圖案。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衣作繡,錦為緣”的記載,據(jù)1977年河北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的“戰(zhàn)國銀首銅身填漆俑油燈”觀察,可見持燈人物身著交領曲裾深衣,衣領與裾加緣飾,緣飾之上隱約可見有紋樣痕跡②(圖1)。兩漢時期的深衣衣領、襟及下裾都鑲有較寬的緣飾曲裾圍繞?!抖Y記·深衣》記載:“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雹?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漢代彩繪隨葬木俑”實物可以看到,兩木俑皆頭梳發(fā)髻,著窄袖、曲裾深衣,深衣的領、裾、袖口、下擺均飾黑地幾何點狀寬飾邊,層層環(huán)繞,十分美麗④(圖2)。魏晉南北朝服飾領袖多施邊緣,隋唐五代錦邊大袖盡顯雍容華貴,宋代程朱理學興起使社會審美導向趨向簡樸淡然,邊飾的運用也相對簡潔保守。1975年江蘇金壇毛利周瑀墓出土的“宋代黃色纏枝花卉紋紗直領衫”,其衣以六幅黃色纏枝花卉紋紗縫制,領、襟與袖口僅鑲褐色窄素絹邊,風格簡潔無其他裝飾⑤(圖3)。1960年江蘇無錫錢裕墓出土的“元代鑲寬邊綢夾袍”實物可見,服飾領、襟、底擺、兩裾、袖口都鑲飾有非常寬的深色鑲邊,這也反映了當時江南地區(qū)中上層婦女的服飾裝飾特點⑥(圖4)。明朝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服飾裝飾逐漸趨向華麗鮮艷,邊飾質地和工藝也更加豐富多彩。清代服飾體系及規(guī)章制度最為繁復,漢族婦女服裝在”男從女不從“的規(guī)范下變化相對較少,后妃命婦仍承明俗著鳳冠霞帔,普通婦女多穿襖裙,邊飾的發(fā)展也逐漸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咸豐、同治年間,邊飾從三鑲三緄發(fā)展到十八鑲緄,工藝也更加多樣,光緒末年形成“一衣僅有六分綾綢,而鑲條則居十之三四”的局面。民國初年,傳統(tǒng)服飾等級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國外各種衣料及機織絳邊源源不斷的輸入國內(nèi),中國服飾文化進入空前活躍的時代,旗袍、文明新裝成為著裝新時尚,晚清時期繁復的邊飾也逐漸簡化。隨著朝代的更迭,服飾邊飾的演變繁簡交替,作為服飾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它呈現(xiàn)出來的是簡潔風格,還是繁復樣貌,都代表了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及審美喜好,也間接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絲織染繡技術發(fā)展的程度。

圖1: 戰(zhàn)國銀首銅身填漆俑油燈

圖2: 漢代彩繪隨葬木俑

圖3: 宋代黃色纏枝花卉紋紗直領衫

圖4:元代鑲寬邊綢夾袍

圖5:戰(zhàn)國淺黃地繡鳳鳥花卉紋絹面錦袍

圖6:西漢褐色羅地“信期繡”曲裾式絲綿袍

二、邊飾在傳統(tǒng)服飾中的作用和意義

邊飾在我國傳統(tǒng)服飾上出現(xiàn)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服飾發(fā)展的長河中經(jīng)久不衰,至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由于中國紡織史發(fā)展的獨特性,絲質面料在衣裝生活中有著特殊地位。加之古人“師法自然,敬天惜物”道德意識的熏陶和日常生活、勞動的實際需求,服飾的耐穿性及牢固度尤為重要。中國傳統(tǒng)服飾材質中的絲質衣料較輕薄脆弱,面料邊緣易脫紗散落,用在領口、袖口、前襟、下擺等部位更易磨損。用狹窄的布條皮邊將這些部位進行鑲沿包裹,以增加服飾邊的牢固度及耐磨性,邊飾的實用功能就突顯出來。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某些傳世服飾的領口、袖口、門襟的面料、紋樣及裝飾工藝與衣身主體材質及工藝類似卻并不相同,甚至還可見有拆縫過的痕跡,排除后人修補的因素,推測或許是當年穿著者由于長期服用,服飾邊緣已磨損嚴重,而衣身卻仍可穿用,所以僅將破損的邊飾替換掉,這樣既節(jié)約了面料與人工成本,又使服飾有了新的面貌,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在生活中惜物節(jié)約的意識及智慧。

其次,相較于西方服飾中強調三維的“立體結構”,中國傳統(tǒng)服飾多以二維的“平面結構”為主要結構特征,在面料幅寬允許的前提下,衣身與袖通常用整片布裁下以追求面料的完整性,這與中國儒道自古崇尚“自然包容”、“完整統(tǒng)一”的思想密不可分。以平面結構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裁剪、縫合線跡較少,而服用面料上大面積的平素留白使得服飾中的“線”性裝飾,特別是利用邊飾強調輪廓線的形式成為必然,“線”、“面”結合成就了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基本構架。

圖7: MFB004575雪青暗花緞本色緄邊女襖

圖8: MFB004575女襖緄邊細節(jié)

圖9: MFB004571淺紫緞鑲嵌邊飾蝴蝶盤扣女襖

圖10: MFB004571女襖嵌邊細節(jié)

再者,自古衣緣邊飾在裝飾、美化服飾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從早些年湖南長沙、江蘇金壇、湖北江陵等墓地出土的服飾中可見幾乎所有衣物上都縫綴有邊飾,且顏色多與衣身顏色相異,鑲縫在領、袖、襟、裾的邊沿。如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戰(zhàn)國淺黃地繡鳳鳥花卉紋絹面錦袍”,其衣領外側鑲7厘米寬“緯花車馬人物馳獵猛獸紋絳”,領緣與襟緣相連延伸至衣前身右側后垂直而下一通到底,在寬不足7厘米的絳帶上,分上下兩行圖案繡繪了古代車馬人物田獵的宏大場面⑦(圖5) 。又如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西漢褐色羅地‘信期繡’曲裾式絲綿袍”,邊飾從領延伸至襟邊和底擺,隨著續(xù)衽繞圍呈現(xiàn)出多層次曲裾纏繞的效果⑧(圖6) 。從先秦時期的深衣曲裾,到隋唐時代的襕衫,宋之背子,元之質孫服,至明清時期的袍服坎肩,中國歷代服飾發(fā)展的脈絡無不說明了古人借用衣緣來裝飾自身的審美觀點。衣緣邊飾的豐富變化使得被鑲飾的衣服顯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在服飾邊飾運用上的高度智慧和技藝。

三、漢族傳統(tǒng)服飾邊飾的主要工藝及材質應用特色

邊飾制作的工藝種類豐富多樣、變化萬千,概括起來主要有折邊、緄邊、鑲邊、嵌邊、刺繡、堆綾、鏤空、編織、絎縫、印染等。由于不同的服飾類型、服用材質、穿用者身份地位、穿著時間場合等客觀因素的存在,邊飾工藝的應用自有其規(guī)矩與特色。折邊、緄邊、鑲邊、嵌邊工藝因其操作簡便、效果明顯,成為邊飾裝飾常見的工藝技法。通過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大量館藏實物研究,我們常在一件衣服上看到鑲折、鑲緄、鑲嵌、嵌緄、鑲嵌緄、鑲邊間飾刺繡等多種縫制工藝相結合的現(xiàn)象。邊飾的色彩有純素、一花一素、一深一淺、深淺漸變等多種搭配;材質上多用面料本料或配成品花邊、蕾絲組合使用,以此來成就服飾絢麗多姿的面貌。但無論使用何種裝飾形式,傳統(tǒng)服飾邊飾基本都以手工縫制為主,直到清末民國之后才逐漸開始使用機器與手工結合制作的方式。

邊飾在美化服飾、勾勒衣裝輪廓、增強服飾牢固度上有著重要的作用,邊飾材料的豐富多樣與色彩搭配需要服飾制作者們細細琢磨。邊飾材質應用大致可分為四大類:與衣料相同材質、與衣料不同材質、機織花邊、綜合類材質。邊飾材料的選擇必須與衣料具有相容性,這種相容性體現(xiàn)在材料的薄厚、軟硬、拉伸度以及縮水度等方面。在配色規(guī)律上則大概分為與衣身顏色相調和色彩搭配及相對比色彩搭配兩種類型。清末漢族女裝上常常出現(xiàn)數(shù)種材料共飾一件衣服的情況,如綢緞類面料、花邊類材料并排鑲嵌、平金繡片與刺繡花邊相結合等等,邊飾的功能性已經(jīng)退居其次,裝飾性成為首要目的。民國初期邊飾材料相對簡化,種類比較單一,這與當時大眾的審美取向有關。通過有限的研究來看,各種緣飾材料中綢緞類面料使用頻率最高,這與綢緞面料自身良好的光澤度、拉伸度、薄厚度、手感舒適、操作易平服、較高的社會認可度等特點相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外先進生產(chǎn)技術及各類緣飾材料的引進,機織花邊類材料逐漸取代傳統(tǒng)手工刺繡邊飾,各種特殊材質的運用也使得邊飾裝飾的風格更加多樣。

四、民族服飾博物館藏晚清經(jīng)典服飾邊飾藝術實例分析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編號MFB004575晚清漢族雪青暗花緞本色邊飾的布料上漿、刮漿與歸拔是保證邊飾平服、圓順必不可少的步驟。另外,淺粉、淺綠兩色嵌線條上下層疊,均勻細致的嵌縫在紫色衣身面料與黑色鑲邊之間,各外露0.1厘米如發(fā)絲狀細邊,縫合交疊處至少有七層面料疊加,卻還能在縫合后呈現(xiàn)如此平服貼合、整齊劃一的外觀,體現(xiàn)了服飾制作者精湛的制作技藝。 這件女襖作為當時婦女外衣,通身沒有任何刺繡紋樣,僅用線性邊飾做裝飾,服飾風格典雅恬淡。因晚清時期流行繁復華麗邊飾的裝飾風格,像這類簡潔邊飾的裝飾手法在民族服飾博物館眾多傳世藏品中較為少見。William Pryor Floyd在1870年拍攝的廣州漢族婦女像(圖11),其上身著大襟寬袖女襖,女襖邊飾應是嵌邊與鑲邊結合的工藝,與館藏這件女襖的邊飾有異曲同工之妙,簡潔干凈的服飾裝飾更加襯托出這位夫人淑雅恬靜的氣質,也印證了“少即是多”、“簡更勝繁”的裝飾道理。緄邊女襖(彩圖見封三)的邊飾工藝為單色多條夾線狹緄邊(圖7)。緄邊,指沿著衣服等的邊緣包裹、縫合狹長的布條、帶子等,將布緣包凈,以增加服飾邊緣的牢固度,同時還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布條、帶子來增加邊飾的裝飾性與美觀度。此夾襖雪青暗花緞為面,衣身主體無其他裝飾,僅在領口、袖口及大襟處使用本色暗花緞面料做三條各寬0.3厘米的夾線狹緄邊,緊密均勻排列,用暗針縫合在衣緣處(圖8)。推測其緄條是用上漿后斜絲綹面料裁成布條,對折后中間夾粗棉線縫合,緄沿在服飾邊緣處,緄條顯得圓潤飽滿又立體,也使服飾邊緣部位變得更為平整硬挺。衣身主體面料形成光滑平整的“面”,三條狹緄邊飾形成圓滑流暢的“線”,八組本色暗花緞盤扣形成錯落有致的“點”,點、線、面完美組合,造就了這件服飾簡潔干凈、寧靜素雅的風貌。而三排0.3厘米寬緊密縫合的狹緄邊飾更是反映出當時服飾制作者在緄邊工藝方面高超的制作水平。

館藏編號MFB004571晚清漢族淺紫緞鑲嵌邊飾蝴蝶盤扣女襖(彩圖見封三)的邊飾是鑲邊和嵌邊工藝的完美結合(圖9)。鑲邊,特指將布條、花邊、繡片等貼縫在衣服的邊緣,形成條狀或塊面狀裝飾,以增加服飾邊緣的牢固度及美觀度。嵌邊,指將嵌條等夾縫在兩片面料之間,形成細條狀邊飾的工藝。此女襖邊飾由多條黑素緞鑲邊及淺粉、綠色嵌邊組合鑲嵌而成,領部4組黑色鑲邊每組寬達4.2厘米,兩色嵌邊各均勻外露0.1厘米(圖10)。從制作工藝上來看,領口鑲邊環(huán)繞肩部360度平鋪,縫合時具有較高難度。古人為節(jié)省用料,鑲邊、嵌條類邊飾在面料裁剪時多排列直線條裁剪,即便用斜絲綹以追求更好的彈性,但要想將直線條布料盤繞成整圓弧狀且避免因牽拉產(chǎn)生的褶皺也并非易事,因此預先將制作

圖11:1870年廣州漢族婦女像

圖12: MFB003982石青緞平安富貴紋刺繡鑲邊女褂

圖13: MFB003982女褂刺繡、鑲緄邊飾細節(jié)

圖14: 清末民初拉貝里拍攝的某全家福影像

館藏編號MFB003982晚清漢族石青緞平安富貴紋刺繡鑲邊女褂(彩圖見封二)的邊飾是刺繡與鑲、緄邊工藝結合的范例(圖12)。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此女褂衣身邊飾從內(nèi)至外依次為雙排0.7厘米寬藍素緞細鑲邊。0.2厘米寬藍素緞細緄邊,12厘米寬石青緞寬鑲邊。寬鑲邊之上平繡“平安富貴”等吉祥紋樣(圖13)。從刺繡工藝來看,運用平針、戧針、纏針、套針、釘線、打籽針等針法,采用二至五色間暈及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法,在石青色的緞地上刺繡白到紫棠,白到藍等多個顏色的過渡。其使用繡線較粗,刺繡水路清晰,針腳平齊,針法流暢。刺繡寶瓶與折枝牡丹紋,寓意“富貴平安”;刺繡蝙蝠、長壽字、蓮花寓意“福壽連連”;刺繡瓜果、蝴蝶寓意“瓜瓞綿綿”。這些邊飾紋樣構圖飽滿、色彩張揚、非常醒目。而三條藍素緞鑲緄邊線將這些繁復的刺繡圖案集中歸攏在衣服領口、門襟及底擺等部位,邊飾的繁復炫目與衣身的干凈素雅形成鮮明對比,在視覺上也形成一種使視線自上而下流動的效果,服飾整體呈現(xiàn)出引人注目的夸張之勢,推測是一件當時的戲裝。

圖15: 20世紀初梅蔭華拍攝的某全家福影像

五、邊飾在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裝飾藝術特點

邊飾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漢族傳統(tǒng)服飾從形制、材質、工藝、裝飾手法、內(nèi)涵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邊飾也經(jīng)歷了一個由簡至繁、再由繁化簡的過程,這與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并相互映射,同時也反映了大眾對服飾審美情趣的定位與變化。

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即便在同一歷史時期,不同環(huán)境、階層、地位、年齡人們的服飾邊飾也各有其裝飾特點。以女裝為例,上層社會富貴人家穿著的服飾多注重裝飾,邊飾材質多用綢緞紗羅類,鑲嵌刺繡、絳邊、蕾絲、珠繡等,邊飾種類豐富多樣,制作工藝繁復細致,呈現(xiàn)出來的服飾效果也較為富麗華貴。普通勞動階層的人們更注重實用性,服飾材質以棉麻布為主,多配素色棉布邊飾,造型相對簡單。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繁復的邊飾制作起來既需要單獨的材料和工具,耗金錢、耗時間,精致的繡花邊飾又易刮劃磨損、不易修補,這與普通百姓常年從事體力勞動的生活狀態(tài)不符。我們從清末民初拉貝里拍攝的中國某地區(qū)農(nóng)戶全家福影像中可以看到,照片中人物所穿著的服飾邊飾極其簡單,多以增加服飾牢固度為目的,無多余裝飾,面料上隨處可見的補丁也說明了這戶人家的經(jīng)濟狀況相對拮據(jù),已無暇顧及服飾裝飾上的內(nèi)容(圖14)。當然,普通百姓服飾邊飾制作也并非都如此簡陋,民族服飾博物館藏的服飾品中也有很多裝飾簡單但做工細致的棉、麻布服裝,在細節(jié)之處下功夫,這說明了每個社會階層的人們都有追求美麗的意愿和訴求。

邊飾裝飾的位置及繁復程度還與服飾類型有關。如長袍、外衣類的服飾面積較大,裝飾可發(fā)揮的余地較多,可鑲縫多種不同工藝和風格的邊飾,而坎肩、內(nèi)衣類服飾衣身面積較小,通常會簡化腋下兩裾的如意云頭,多以直線或折角造型代替。

另外,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邊飾色通常要重于服飾色,以達到強調服飾廓形的目的。在邊飾的色彩紋樣上,年長者的服飾邊飾色較低調沉穩(wěn),多用松鶴、壽桃等紋樣,寓意 “健康長壽”;中年者服用色彩穩(wěn)重端正,多用牡丹、三多等紋樣,寓意“富貴多子”;年少者服用色較亮麗花哨,多用花卉、蝴蝶等紋樣,寓意“青春美好”。如在20世紀初梅蔭華拍攝的某地區(qū)大戶人家全家福影像中,照片中右數(shù)第二、四位年長者所著服飾顏色沉穩(wěn),邊飾色深,花紋簡潔,體現(xiàn)出長者應有的成熟穩(wěn)重;第三、六位中年女性所著服飾色彩明快,邊飾花紋絢麗繁復,裝飾部位多樣;兩側孩童所著服飾色彩明亮,無明顯邊飾裝飾,單純清麗,這都與著裝者年齡段及身份地位相符(圖15)。而從照片中婦女們服飾裝飾、頭飾的華麗程度及背景精致的木刻窗欞也可見這戶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較好。

六、小結

我國傳統(tǒng)服飾中很多邊飾的表現(xiàn)形式和制作技藝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邊飾文化在以功利為目的的強勢文化沖擊下,正逐漸被邊緣化,很多傳統(tǒng)手工技藝和裝飾文化都已經(jīng)或正在面臨失傳。盡管美麗的邊飾藝術曾經(jīng)如此切近我們的生活,然而今天很多年輕的一代對于傳統(tǒng)邊飾文化藝術卻知之甚少,如何留住民族文化的璀璨精華與寶貴技藝,做好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與傳承,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內(nèi)涵,是我們這代人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嚴峻問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釋:

① 周汛、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96年12月第1版,第253頁。

② 高春明、袁杰英、劉正:《中國織繡服飾全集-歷代服飾卷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04年12月第1版,第46、116頁。

③ 沈從文:《龍鳳藝術》,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2010年2月第一版,第19頁1。

④ 鄒毅:《晚清民初時期中國女裝緣飾研究》,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第39-41頁、第54-65頁。

⑤ 王暉:《試論我國傳統(tǒng)服飾緣飾的內(nèi)涵》,《中國纖檢》,2007.12,第60-63頁。

⑥ 蔣金銳:《論中國歷代服飾中的“平面”加“衣緣”現(xiàn)象》,《飾》,2000.15,第8-11頁。

⑦ 劉婷婷,馮偉一:《無飾不成緣邊》,《藝術與設計》, 2009.12,第247-249頁。

本文為北京服裝學院教師隊伍建設“青年英才”項目(RCPY20150049/001)、北京服裝學院重點科研項目(1202011301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高丹丹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講師

Research on Clothing Edging Art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s

Gao Danda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edg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tak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classic collection of The Ethnic Costume Museum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as the main research instance, and studies the clothing edging art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s .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dging development survey,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edging, Craft Materials Applications, Decorative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pecial process study, Hope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edging culture plays a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s, Clothing Edging, Process Materials, Decorative arts

J523.5;J18

A

1674-7518(2016)02-0042-05

猜你喜歡
邊飾刺繡服飾
夢幻聯(lián)動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情迷荷葉邊
雪人的服飾
清新唯美的刺繡
一種古代軟靴的邊飾研究
——以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例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暖暖翻絨
定陶县| 屯门区| 抚松县| 诸城市| 环江| 米易县| 梁山县| 托里县| 嘉兴市| 临沧市| 永春县| 阳江市| 壤塘县| 资源县| 巧家县| 松江区| 兖州市| 南丹县| 井研县| 新密市| 长宁区| 佛教| 泸州市| 石林| 丁青县| 凭祥市| 宁海县| 临江市| 罗城| 彭泽县| 新晃| 桓台县| 云南省| 庄河市| 营山县| 苏尼特左旗| 武冈市| 邵阳市| 莆田市| 宁海县|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