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元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北京)
關于《信托法》及民事信托的問題研究
陳健元
(100088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早在古埃及、羅馬時期,信托就已有了其雛形;受益人,還是信托遺囑,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的信托制度。據我國《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限定了從事信托業(yè)務的主體;同時《信托法》的頒布未具體規(guī)定和列出民事信托、公益信托、遺囑信托等范疇,因而限制了我國民事信托的發(fā)展。本文詣在分析我國現(xiàn)行信托法律法規(guī),并對比國際通行的制度和操作方式;指出現(xiàn)階段民事信托的空缺和提出未來發(fā)展完善的構想。
信托;民事信托;公益信托;信托法
原始的信托行為發(fā)源于數(shù)千年前古埃及的“臨終托孤”。信托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寫的遺囑,其中指定其妻繼承財產,其子為受益人,并為其子指定了監(jiān)護人。從法律的角度講,有學者認為信托源于羅馬法“信托遺贈”制度。
據此不難看出,這二者都已孕育了“受益人概念”“遺囑信托”等概念;而后隨著封建制度的消失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契約關系的成熟,商業(yè)信用和貨幣信用的發(fā)展,以及分工的趨于精細,現(xiàn)代信托制度逐漸形成。
圖1 信托運營模式示意圖
民事信托(Civil Trust)民事信托是指信托事項所涉及的法律依據在民事法律范圍之內的信托。民事法律范圍主要包括:民法、繼承法、婚姻法、勞動法等法律,信托事項涉及的法律依據在此范圍之內的為民事信托。
在近代的英國,信托主要體現(xiàn)在民事信托;涉及辦理執(zhí)行遺囑信托、管理遺產等業(yè)務,主要為個人業(yè)務。由于英國的傳統(tǒng)習慣是信托的內容多是民事信托和公益信托,因此在受托人方面,個人承受的業(yè)務量占比百分之八十左右,而法人受托則不到百分之二十。雖然法人受托的信托業(yè)務比例不大,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數(shù)家銀行的信托部。
與此相對,由于日本不擁有信托的歷史傳統(tǒng),并且直接引進了在美國發(fā)展起來的商事信托制度,所以,大多數(shù)法學家(包括日本的法學家)都認為日本的信托全部屬于商事信托,民事信托制度幾乎沒有得到運用。在日本,雖然存在一些民間團體作為公益信托的受托人而設立的信托,但從表面上看,這些信托確實不存在類似英國民事信托的特征,并且,英美法所承認的所謂的宣言信托,在日本也得不到法律的承認。
在美國,不存在類似英國的利用民事信托制度的社會背景,受托人純粹是為了營業(yè)牟利而接受信托,所以使得本來是作為民事信托而誕生并發(fā)展起來的信托制度,便以商事信托(營業(yè)信托)的形式確立起來,并取得了迅猛的發(fā)展。但是,即使在美國,也不是不存在民事信托,除商事信托之外,一種被稱作宣言信托(DeclarationofTrust)①的信托形態(tài),在法律上即被認為是民事信托。
首先,在信托制度的起源國英國,民事信托是為了保護個人財產,逃避國王以種種理由沒收個人財產而誕生并發(fā)展起來的;其立足點是: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鑒于我國政治制度,2007年3月16日通過并頒布的《物權法》,其一條提出: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fā)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四條提出: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放在首位所保護的,可見還是國家、集體的財產。
從信托的主體來看,根據《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第七條:設立信托公司,應當經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并領取金融許可證。 未經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信托業(yè)務,任何經營單位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信托公司”字樣。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而,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民事信托的發(fā)展。
另外,根據2016年3月16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五章慈善信托的條款顯示:本法所稱慈善信托屬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確定其信賴的慈善組織或者信托公司擔任。
上述法律規(guī)定也限定了以信托制度,來從事慈善事業(yè)的民事信托的可能。
由于我國特殊的社會主義國情,導致了信托行業(yè)部分腐敗的滋生。信托天然具有財產隔離、代持的種種功能,因而常被商事信托用于非法的利益和權利交易。諸如2008年4月29自殺身亡的魏東和其龐大的“涌金系”金融帝國。有調查顯示,魏東旗下涌金集團控股的云南國際信托:部分高管曾利用信托公司獨有的信托牌照優(yōu)勢,蓄意安排相關高管親屬認購“略后級”信托產品,達到相關利益輸送的目的。
《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第二章信托計劃的設立中提到信托公司設立信托計劃,應當符合以下要求:參與信托計劃的委托人為惟一受益人;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國目前狀態(tài),只存在自益信托,尚不允許他益信托的存在。
因此我認為未來在中國設立民事信托,并允許部分金融企業(yè)或其他企業(yè)(獲得監(jiān)管部門批準)經營民事信托業(yè)務有很大的必要性,并有如下優(yōu)勢:
(1)豐富信托的種類,引入宣言信托等模式;利于對市場公平的監(jiān)督和對國企高管的監(jiān)督和限制。
(2)遺產法未來肯定會作為大趨勢出臺,因而涉及到遺產稅;因而遺產信托的發(fā)展勢必應運而生;同時也是和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及國際信托慣例接軌。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民事信托會敞開其大門;同時我也堅信,信托行業(yè)的立法也將更為完備,前景更加光明。
注釋:
①宣言信托又稱宣示信托,是指財產所有人以宣布自己為該項財產受托人的方式而設定的信托。該項財產一經宣告受托就成為信托財產,財產并不轉移但須與原有其他財產分別進行保管。這種信托只有在他益信托,以委托人以外的他人為受益人的場合始能成立。其一大功能是監(jiān)督公務人員的財產狀況。
[1]林貽影,英美信托制度及其沿革發(fā)展[D].廈門大學博碩士論文摘要庫.
[2]DEFINITION OF DECLARATION OF TRUST [N] INVESTOPEDIA.
[3]《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4]《信托公司管理辦法》.
[5]《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9]信望,信托在英國的發(fā)展[J]. 中國信托網.
[10]李金迪,《試析代理與委托、行紀、信托的區(qū)別》[J]. 法制與社會D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