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導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一開始抓住學生的心,教學效果才會比較理想。良好的導入可以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產(chǎn)生良好的感情,從而為整節(jié)課的講解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使教學整體過程顯得比較和諧、比較自然,猶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喜歡。如果把一節(jié)課比喻成響鼓,那么響鼓的第一槌則是導入,這種導入一定要渾厚,每一聲都要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目的是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消除之前課程的思維延續(xù),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zhuǎn)移到本節(jié)課中,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時事導入法
初中生思維活躍,信息靈通,他們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十分關(guān)注,有積極的參與意識,這為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引入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契機。因此,在進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The Taiwan Earthquake)之前,四川汶川發(fā)生了8級強烈地震,各種媒體都對此進行了詳細報告,所以在導入這篇課文時,筆者向?qū)W生提了以下問題:
1.Have you heard of the Wen chuan earthquake?
2.What happened to the ground and the buildings during the earthquake?
3.What happened to the people in Wen chuan or what were the peoples reactions?
在學生把他們對這次地震的所知表達出來的同時,教師要在黑板上對他們的回答用課文中相應的詞組和句子進行歸類,分成“地震中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和“地震中人們的反應”。這些詞組和句子都是課文的關(guān)鍵,它們就像電影的預告片一樣,把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和精華給學生展現(xiàn)一遍,使他們對文章有了大致的印象,同時,它們?nèi)缯奖荣惽暗臒嵘砘顒?,使學生舒展開思維,不至于毫無準備,“呆滯”地進入正文學習。
二、游戲?qū)敕?/p>
初中生的特點是天真、活潑、好動,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游戲。所以,筆者認為新課內(nèi)容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導入,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比較貼近生活、富于交際的英語學習氛圍。在初一學There be 結(jié)構(gòu)時,筆者事先準備好道具,在書包中放一些東西,如水果、學習用具等比較常見的東西,讓全班同學猜里面有什么,當然,學生可以采用摸的方式猜。面對此情此景,全班學生非常踴躍,爭先恐后,于是他們說出一系列像這樣的句子:
Is there a banana in it?
Are there any oranges in it?
How many mangoes are there in it?
How many pens are there in it?
What colour is it?
What is it like?
…
這些句子在游戲當中都得以熟練運用,從而順利地導入了所學內(nèi)容。又如,教牛津初中英語方位詞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先用英語描述一個學生的體貌特征,比如穿戴、長相、高矮胖瘦,再進行所處方位的描述,然后讓學生以競賽的方式猜一猜老師描述的是誰。學生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整個班級很快形成一種熱烈的課堂氛圍,對下面的方位詞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圖片導入法
在英語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豐富的圖片。這些圖片有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有的是提示教材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圖片簡單描述插圖及對插圖進行設問,從而導入新課話題。如,8B 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中的Reading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筆者對課文中的兩張圖片進行如下簡單描述:An ORBIS doctor treats peoples eye problems,they work on the plane in the world.學生迅速了解他們的職業(yè)和性質(zhì),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同時發(fā)達的網(wǎng)絡資源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圖片。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找到大量的相關(guān)圖片,通過對圖片的提問和描述導入新課話題,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又如,在導入7A Unit 5 “Lets celebrate”中的Integrated skills時,做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把中國人如何過新年的畫面展現(xiàn)給學生看,如,貼春聯(lián)、放鞭炮、貼“?!弊?、吃傳統(tǒng)的中國食物、觀看舞獅及放煙火等,一邊呈現(xiàn)一張張幻燈片一邊教學詞匯: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traditional Chinese food,watch the lion dance,let off fireworks等。這些鮮活又貼近生活的畫面讓學生們看得如癡如醉,學生們甚至沒意識到就已經(jīng)吸取到課文的精華。這些色彩鮮艷的過年畫面強烈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大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求,這種導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懸念導入法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初中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結(jié)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筆者在教牛津初中英語9B Unit 1 “Life on Mars”時是這樣導入的:
緊急通知
1月12日,初三(6)全體學生即將遷往火星生活一周,請通知家長,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教育局 1月8日
學生議論紛紛:假的,騙人的;要真是這樣怎么辦?火星上可以生活嗎?我們怎么去?帶些什么東西去……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這是筆者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向?qū)W生展示的一則通知,目的是讓學生以此為話題進行討論,上課時告訴他們通知是假的,但是要求他們思考,真是如此該怎么辦?去還是不去?火星生活會是怎樣的?巧設這樣的懸念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不言而喻的。
五、表演導入法
表演可以使動作、情景、語言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便于培養(yǎng)學生直接理解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中英語8B Unit7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讓男生王強扮演小偷,女生李敏扮演失主,表演過程如下:
教師介紹:“Last night,when Li Min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suddenly something happened.”扮演失主的Li Min背著書包慢慢地從講臺的一側(cè)走向另一側(cè),這時扮演小偷的Wang Qiang上場,匆匆地從Li Min身邊走過,冷不防把Li Min的錢包“偷”了。“戲”演到此時,筆者抬高聲音說:“Her purse was stolen.”(她的錢包被偷了。)同時把這句話寫在在黑板上,帶領(lǐng)全班學生朗讀這個句型。接著進一步把學生引入規(guī)定情境,說:“Li Min is going to tell the police,What is she going to tell them?”學生異口同聲地答:“My purse was stolen.”筆者把這一句寫在黑板上。接著指著小偷說:“This is the thief.What happened to him?”語音未落,只見小偷拼命逃跑,教師緊跟其后,“小偷”被抓后,教師問:“What happened to him?”要求學生用被動語態(tài)回答,學生積極思考,作出富有條理的回答:“He was caught.” “He was taken to prison.”“He was punished.”教師把學生的回答一一寫在黑板上,根據(jù)這些例句,啟發(fā)學生思考總結(jié)一般過去時被動語態(tài)的用途及其構(gòu)成。這樣學生在快樂、飽滿、振奮的狀態(tài)下,很快就進入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學習,印象深刻。
六、溫故知新法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找準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縱橫聯(lián)系,以新代舊,循序漸進,自然過渡。例如,在教初中英語9A Unit8定語從句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動詞不定式作定語的句型入手。如:
1.This is a nice room to live in.變成This is a nice room which we can live in.
2.The thing to do is already done.變成The thing that you should do is already done.
3.The woman to give us a talk is here.變成The woman who will give us a talk is here.
把三個例句依次改為定語從句,然后啟發(fā)學生從這些句型變化中悟出一個規(guī)則:動詞不定式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相當于定語從句。接下來教師講定語從句就顯得很自然,不那么突兀。由已有的知識導入新學知識的方法,不僅符合初中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而且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不僅如此,它在啟發(fā)學生思維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主動探求問題的本質(zhì),把新舊知識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非常有利于學生排除理解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識的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七、文化背景導入法
目前的初中英語教材題材相當廣泛,語篇越來越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問學生提供了生動鮮明的材料。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主旨、把握文中人物、掌握語言技能、提高語篇理解能力。例如,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3講述了節(jié)日的話題,尤其是外國的萬圣節(jié),備課時考慮到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什么節(jié)日,所以,課前筆者從網(wǎng)上下載了有關(guān)萬圣節(jié)的視頻材料,打算以此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真實的文化語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課堂開始時筆者說: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Halloween.In China,we do not celebrate Halloween.But in the USA,people celebrate it.They have a special party on that day.And they play a game called “trick or treat”,They also wear different costumes with masks.They even paint their faces.People do not know each other.They make pumpkin lanterns,eat a lot of chocolates and candies.Dont you think how interesting it is? (Yes).Now lets look at the screen.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提醒學生把上面的畫線部分與視頻中的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在了解了萬圣節(jié)的文化背景后,開始正文的學習,學生的興趣和理解力都大大提高了。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但又異曲同工。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學生特征及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導入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邱玲.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課堂導入.英語教師,2013(1).
[3]陳傳光.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策略.基礎(chǔ)英語教育,2012(2).
[4]袁云貴.英語教學課堂導入技能初探.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