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賢智
【摘 要】新課改對各個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物理學科而言,在物理基礎概念及物理規(guī)律的學習中,強調對形成過程的指導與教學,并將重要的科學思想與方法滲透到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0-0067-02
國家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教學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教育目標由過去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轉變?yōu)樽⒅貙W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改變了過去課本知識過難、繁雜、陳舊、偏頗等狀況;要求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學習情況,強調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課本編排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課堂教學方法以教師引導為主,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傊?,新課程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對于新課程的內容還不甚熟悉,教學理念未能及時更新;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一些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導致課堂的有效性不強,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缺乏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有的教師課堂準備不夠充分,上課時不能言盡其義,學生獲得知識模棱兩可,也就談不上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教師常常過分依賴教學的輔助材料,缺乏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體會,難以把握課堂的練習。以上這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改革的目的不能完成。
二、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 教學可接受性
教學的可接受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各種行為能否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師的行為一般有教學內容的講述、語言的使用、情感態(tài)度與方法的選擇等。
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是基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之上的,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進行新知識的構建便于學生掌握,并且能夠使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和過渡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直接影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為此,教師應當對內容熟悉,理清思路,把握重難點,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和學生進行知識溝通的媒介,語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對于教學的完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師的語言準確,學生就能夠正確的理解物理知識,而且語氣要隨著內容而變化,不能過于平淡。情感與方法的選擇是拉近學生與教師距離的關鍵,課堂的氛圍受到教師情感的影響,并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選擇方法時也應注意,過于單一則可能令學生產生厭學、枯燥的心理,多樣的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信心。
2. 教學任務導向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如此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眾所周知,教學任務具有導向性,它能讓教師理清教學思路,更有條理地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幫助學生快速領悟所學知識。
3. 教學引導與參與
教學任務的完成要依靠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于教學有效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等多種形式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 教學目標的完成
教學目標指的是學生在每一堂課知道自己要學習什么內容,知道自己學習到了什么程度,并且能夠進行總結和反思,改進下一步的學習方法。該教學目標的對象是學生,應重視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目標,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高中新課程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
1. 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準備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習目標的設計這三個方面。
在確定目標之前,要區(qū)分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其中,課程目標的對象是教師,它能夠指導教師的教學方向,規(guī)定教師在每個階段要完成什么目標,教學效果要達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師要按照物理課程標準的“三維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來進行課程目標的設計。課堂目標則是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更加細化和具體,教師在每堂課之前要確立課堂目標。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學校應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以“三維”為基本。當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目標,只需與內容相符合,滿足教學的需求和適應學生的學情即可。除此之外,教學目標通常并不均分課堂的時間,而是有所側重,在課堂過程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且落實知識目標,體會學習方法。
2. 突破重難點,把握教學內容
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學過程的一切設計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一課中,由于有關重力的知識較為簡單,在初中也有所涉及,只需簡單講授即可,但后面4種相互作用力的有關內容應重點講解。另外,重難點的突破還要建立在學情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能夠預見在教學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最后還要注重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將靜態(tài)的課本知識與動態(tài)的課堂進行緊密聯系。對于在教學過程中超出預設的生成,教師要進行思考、引導,為教學提供科研素材。
3. 合理設計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新課改提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理念以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也是重點內容。在新課程標準下,更加注重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教師輔助指導。因此,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探究性學習與講授性學生比較起來,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與感受,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輔之以數學計算的抽象性學科,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繼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相關的小車實驗進行講解,直觀的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這種高效、活躍的課堂能夠推動教學目標的完成。
4. 教學過程的策略
首先,要根據情況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課堂導入與學生的注意力有著極大的關系;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由于生活環(huán)境、個人智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的能力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化教學能夠幫助各層次的學生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所長。
5. 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更加靈活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多媒體支持語音和視頻,能夠使得聲音更加逼真,行為活動更加直觀可現。由于現實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諸多物理實驗難以進行。為了幫助學生對于相關知識形成直觀的印象和感受,這就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的實驗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還能活躍課堂氛圍。
6. 課后反思的策略
課后反思是對課堂的總結,教師進行課后反思,能夠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生反思則能夠掌握適合學習的方法。教學反思是重建教學的經驗,對于日后教師的教學有積極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以來,物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這些變化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文章通過對課堂之前的準備、課堂過程中的目標實現、重難點的突破、學生活動的設計及課后的反思等多個方面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期能夠提高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蔡麗珍.高中新課程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2] 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