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水平
【摘要】目的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心內科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方法 對實驗組給予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對照組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進行患者數據統計,結果 實驗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治療能夠較為有效的增加心內科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使患者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大大降低。
【關鍵詞】認知行為;護理干預;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7.0.02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在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也逐年步入小康水平,隨著人們生活的優(yōu)渥,就養(yǎng)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心內科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嚴重影響了我國人們的身體健康,該類疾病病情較長,難以痊愈,并發(fā)癥較多,死亡率也相對較高,且此類疾病越來越年輕化,青年人勞動力的不足,為當今社會增加部分重擔,造成社會勞動力的缺失。近年來,長期服藥是治療心內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長期服藥,而由于長時間的服藥控制病情,許多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開始降低,使治療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究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加強對心內科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是當今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經研究發(fā)現,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能夠大大的加強心內科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是療效大大提升,同時降低了并發(fā)癥的出現?,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心內科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100例。實驗組的男65例,女35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61.5歲±5.8歲);心絞痛17例,心律失常2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2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25例,慢性冠心病17例。對照組男63例,女37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0.5歲±5.5歲);心絞痛20例,心律失常19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23例,慢性冠心病20例。控制兩組患者的自變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進行每組規(guī)定的治療護理方式。所有患者入院診斷后,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對照組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給予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認知干預
人們對于心內科疾病認識的正確與否是決定患者是否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方案取得治療效果的關鍵,因此,改善患者對該類疾病的意識形態(tài),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該類疾病,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是十分有必要的。
認知干預護理中最首要的任務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說明心內科疾病的詳細情況,補充正確的與心內科疾病相關的信息,杜絕患者在不了解真實信息的情況下產生心理負擔,同時告誡患者謹遵醫(yī)囑對治療康復的重要程度。在做好上述準備工作之后,還要對心內科疾病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是對患者進行精神層面的干預護理,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以及身患疾病后形成的消極情緒等信息,為后續(xù)的認知干預護理奠定基礎,避免患者在認知干預護理的過程中產生不良情緒。進行認知干預護理的相關醫(yī)護人員要及時記錄患者的行為狀態(tài),以及情緒波動等情況,與患者進行適度的溝通,便于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預護理行為。對于缺少陪護的患者要提供更加細致的護理以及溝通,疏導患者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消除治療抵觸心理,向患者播放輕柔的音樂,放松身心,讓患者體會到認知干預護理治療時醫(yī)護人員的真切關懷,使其建立醫(yī)患和諧的思想模式,配合治療,杜絕心理問題的產生。
(2)行為干預
患者自身的行為習慣模式對心內科疾病的恢復情況有著十分關鍵的聯系,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錯誤的服藥習慣都會影響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康復,因此,醫(yī)護人員若想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必須要詳細記錄了解患者的日常行為習慣以及服藥習慣。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治療的過程中,要巧妙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在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健康生活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健康的行為對康復的輔助作用,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服藥習慣,向患者介紹正確服藥方式在配合治療方面的關鍵性。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進行指導的過程中,要在飲食以及運動兩個方面開展,要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科學合理的運動習慣,并為其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同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個人情緒變化,保證患者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接收生活指導行為。敦促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排便行為,對于心內科疾病患者若出現便秘的情況,會使機體出現內壓升高的現象,更易誘發(fā)疾病并發(fā)的幾率,出現不良的后果。因此在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中,應叮囑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配合適度的胃腸運動,促進腸蠕動,避免便秘的出現;在對患者進行服藥習慣指導的過程中,要做好定期跟蹤式的狀態(tài)記錄,使患者按照合理的服藥方式服用藥物,增強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大大的提升對心內科疾病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同時為醫(yī)患人員以及處于康復期的患者提供更為詳實的康復數據。
1.3 觀察指標及評分標準
跟蹤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期間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統計分析患者的對護理干預的評分,按標準的對照分值表進行自行打分,分值在90分以上定義為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臨床護理是疾病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隨著臨床護理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探索新的護理方案對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顯示,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石麗華,余鳳嫦,陳紅敏,許曉雙,侯春艷.認知和行為護理干預對心內科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全科護理,2016,06:605-607.
[2] 張 霞,張運生.綜合干預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3:2498-2499.
[3] 曾 穎.老年人心血管風險評估與綜合干預研究[D].中南大學,201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