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勁松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文章立足現(xiàn)實,從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設計科學的美術教學路徑,強化學生思考力度等三個方面,論述如何實現(xiàn)美術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美術;興趣;路徑;思考;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2-0099-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好美術已成為很多學生及家長的共識。學生進入初中后,對于美術的認識更為深刻,學習的欲望也更強一些。初中美術教學,是美育中的重頭戲。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通過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及美術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用美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完善人格。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教師應該從美術教學模式方面加以改進,尋求教學出路?,F(xiàn)結合美術教學實踐,對美術課堂教學“三個平臺”加以論述和探討。
一、興趣,是學好美術的前提
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有興趣,心里就會感到輕松,學習效果就會好。那么,要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 第一,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點明美術學習的重要性。很多學生不愛學習,就是因為學習的功用或前景不大明確,美術學習也不例外。對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應該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引用一些事例,講解學好美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明確學習美術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學習就會感到快樂。比如,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課,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如開學典禮會場的布置、慶祝教師節(jié)板報的設計等,都是美術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這樣一來,無形中或多或少地會激發(fā)一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好美術課程的內(nèi)驅(qū)動力。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增強美術教學的活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已經(jīng)在學校廣泛應用。集音、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設備,如果運用得好,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促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憑借美術課本上的幾幅靜止、單調(diào)的圖畫來吸引學生,顯得枯燥無味。而今,多媒體設備的投入使用,使美術教學生動起來,充滿活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課件制作,把書本上的畫面制作成動漫形式,一方面激活了教材,另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致,增強了學習效果。
二、路徑,是教好美術的重要因素
水,有水路。文,有文路。教,有教路?!敖搪贰本褪墙虒W路徑。路徑設計好了,就能依照路徑而展開教學。路徑不清,教學思路不清,課堂教學就雜亂無章、無序。為此,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備課工作。應該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意識決定行動,美術教師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美術教學,只有重視了,才能深入鉆研教材,才能駕馭好課堂。第二,要鉆研教材與學生。一節(jié)課的教學怎樣展開,應該從教材內(nèi)容出發(fā),立足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活起來。比如,可將實物或圖片與教材結合起來,進行配對組合,或者使教材內(nèi)容前后連貫,渾然一體。第三,要設計教學路徑。這是課前準備的最后一步,即考慮如何開展課堂教學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設計教學路徑,就是設計先講什么,接著要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有一個整體的統(tǒng)籌安排。比如,九年級上冊中的“長河漫步”,此課類型屬于“欣賞?評述”,教學對象是初中三年級學生。經(jīng)過前四個學期的美術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造型方法、表現(xiàn)形式、審美認知等基礎知識,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會用所學知識欣賞、思考、評述藝術作品的形式美與內(nèi)涵美。根據(jù)這一目標,教師設計的本課的教學基本結構如下:一是抓住興趣,吸引注意;二是積極參與,加強記憶;三是學會欣賞,提高能力。這樣一來,教學路徑條理清晰,渾然天成。
三、問題,是練好美術的關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倡導的學習方法對于美術學習同樣適用。思考,是學好美術的關鍵。思考,就是抓住問題這個“引子”后深入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深入學習美術。作為初中生,對于美術學習已經(jīng)初步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空間與思維習慣。他們的思維習慣應該得到保護,不可使之荒廢,造成思維上的浪費。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會美術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比如,在“長河漫步”的教學中,教師先后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一:陶器是怎樣產(chǎn)生的?引導學生思考歷史長河的源頭——早期人類的生存方式。學生在分解圖形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人面魚紋采用了哪些組合手法?(回顧以往所學知識)。學生欣賞同時期彩陶紋飾,找出紋飾對原始人生活的再現(xiàn)特點。教師提出第三個問題:人面魚紋圖案并沒有直接表現(xiàn)原始人漁獵的情景,它有什么含義?就這樣,依照教材內(nèi)容,教師逐一設計、提出問題,增加學生的思維力度與思維強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活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盤活教學資源,著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全力設計好教學路徑,增強美術課堂教學的活力,以實現(xiàn)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玉麗.初中美術欣賞評述課教學初探[J].藝術教育,2011(08).
[2]朱丹萍.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黑河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