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結果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和穩(wěn)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糖尿?。伙嬍匙o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184-03
循證護理是指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護理時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并將其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1]。該院為了分析循證護理在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3年5月—2015年9月,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
對照組3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7∶13,患者的年齡介于45~78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56.89±2.44)歲,患病時間為3~17年,平均患病時間為(9.52±1.32)年。
實驗組3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8∶12,患者的年齡介于46~79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56.75±2.36)歲,患病時間為2~16年,平均患病時間為(9.42±1.41)年。
兩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在進行研究前均對研究內容以及研究目的進行了詳細的了解,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yī)囑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運動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臨床護理中的問題,為其尋找可靠、確切的證據,并將所得證據與臨床相結合,遵醫(yī)囑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具體如下:(1)提出循證問題:相關科室的醫(yī)護人員應結合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并預測與之有關的問題,例如如何有效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在飲食護理中,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問題,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的內容,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2)尋找循證證據:醫(yī)護人員可以將“糖尿病、護理、飲食”等作為關鍵詞,在各圖書館資料庫內進行檢索,尋找篩選相關的參考文獻,評價文獻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為臨床中發(fā)現的各種問題提供有力證據。(3)循證實施:主要將所得證據應用于患者,于患者入院時,由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病情程度進行全面評估,重點掌握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血糖、尿蛋白以及血壓等情況,同時通過與患者溝通交談,了解患者對該病的認知,評估其是否存在思想或認識上的誤區(qū),若發(fā)現患者存在該方面的誤區(qū),醫(yī)護人員應及時予以糾正,并對其進行詳細講解,使其正確對待疾病。此外,應結合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得的護理證據,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飲食護理干預,例如護理人員應反復向患者強調飲食干預的重要性,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飲食方案,囑咐患者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脂肪的攝入量,告知患者在飲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例如少食用動物油以及糖含量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少食多餐等。若發(fā)現患者存在其他的并發(fā)癥,應對其實施對癥治療,避免病情加重、惡化,達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1.3.2 效果判定標準 空腹血糖值的正常范圍為3.9~6.1 mmol/L;血肌酐的正常范圍為:44~133 μmol/L[2]。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當P<0.05時,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當P>0.05時,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比較可知,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且糖尿病易引發(fā)患者出現其他的合并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3]。為控制和延緩患者的病情,對其實施護理顯得十分重要,而由于飲食和糖尿病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尤為重要[4]。
該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循證護理在臨床上又被稱為實證護理,是近些年在循證醫(yī)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型護理學科[5],主要是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將研究成果和患者需求、臨床實踐相結合,通過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循證實施來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的效果[6]。
循證護理主要包括了3個要素:分別為醫(yī)護人員的個人技能以及臨床經驗、患者的實際情況、需求以及可利用、可靠的、有效的護理研究依據[7]。該護理方法不僅包含了個體護理,而且充分體現了護理流程的規(guī)范化,在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再專門依靠經驗對患者實施護理方案,而是學會去尋找、發(fā)現患者的需求以及臨床護理中存在問題,并通過積極查找相關的科研文獻資料,獲得最先進的護理理念以及研究成果,并對其實施評估判斷,篩選出可靠、效果確切的護理措施,同時結合患者的需求,為其制定科學合理、全面的、適合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8]??v觀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該種護理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增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改善了護患關系[9]。
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循證護理明顯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促進護理人員對相關專業(yè)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有效加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使得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主觀感受,更加用心去關心和服務患者,能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賴護理人員,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0]。值得強調的是,雖然循證護理能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但護理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護理人員技能的支持,該種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護理科研能力、臨床業(yè)務能力、扎實的基礎理論水平以及文獻檢索能力,必要時,護理人員還需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兩者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結得出,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和穩(wěn)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麗.循證理論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66-168.
[2] 劉彩霞,張英.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藥肺結核的臨床護理[C]//中國防癆雜志創(chuàng)刊8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106-107.
[3] 李群.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7):4406-4407.
[4] 王鴻,李艷麗.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4,22(1):55-56.
[5] 孟慶華,張玲.循證護理和自我效能評價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143-146.
[6] 王佳偉.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63-165.
[7] 趙書燕,陸佰榮.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9):2310-2312.
[8] 丁小琴,仇海敏,喬根芳,等.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患者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2(24):3719-3720.
[9] He,M.,Hu,Y..Integrating the on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2,18(5):429-436.
[10] Blame Reeder,Ellen Meyer,Amanda Lazar et al.Framing the evidence for health smart homes and home-based consumer health technologies as a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independent aging: A systematic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3,82(7):565-579.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