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絲綢之路西北城市群文化的傳承與現代轉換

2016-11-19 20:54朱逸寧
中國名城 2016年4期
關鍵詞:酒泉絲綢之路天水

朱逸寧

摘 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于西北地區(qū)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契機,有助于該地區(qū)的城市文化的提檔和升級。在“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引領下,打造絲綢之路西北城市群文化,不僅可以傳承歷史悠久的西北區(qū)域文化,而且可以重塑新時期的外向型西北城市文化。這就需要認真梳理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的歷史人文內核和城市精神,在此基礎上實現西北城市文化的現代轉換,與國家戰(zhàn)略相結合,凸顯絲路文化的獨特性和國際性。

關鍵詞: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西北;天水;酒泉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northwest region. It contributes to the upgrading of urban culture of this reg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e construction of north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cul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not only inherits time-honored northwestern culture, but also rebuilds extraverted northwestern urban culture of a new age. That requires seriously reviewing historical & humanistic core factors and urban spiri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long the Silk Road in the northwest, 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to implement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northwestern urban culture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ness and internationalism of Silk Road cul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y.

Key words:Silk Road ; urban agglomeration culture ; northwest ; Tianshui ; Jiuquan

中圖分類號: C9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6)-04-50(4)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時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成為21世紀我國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由此也引發(fā)了人們對沿線城市發(fā)展新的思考,可以理解為歐亞各國加強經濟合作的一種創(chuàng)新方式,也是西北地區(qū)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機遇。與之相應,西北地區(qū)的城市文化提檔升級也就有了可能。打造具有西北特色的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把西北眾多的歷史名城融入國家戰(zhàn)略中,這或將是西北新的文化增長點,也是西北城市群文化面向未來的一個契機。以此為切入點,西北城市可以在文化上找到新的增長點,這就是把自身融入未來形成的絲綢之路城市群之中,形成全新的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

為此,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的建設需要解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深度探討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的歷史人文內核,從中梳理出這些城市的人文精神;二是西北地區(qū)的絲綢之路文化實現文化傳承和現代轉換;三是絲綢之路城市文化帶的建構應與現代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銜接,凸顯絲路文化的獨特性、國際性特征,對西北城市群起到整體提檔升級作用。

1 延綿不息的對外交流樞紐:梳理絲綢之路城市群的人文內核

所謂“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并不只是單純配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應時提法,而是以新世紀的絲綢之路文化為切入點,重新建構西北城市間文化紐帶的一種路徑,這也是促進后工業(yè)時代西北城市轉型的一種手段。陸上的沙漠絲綢之路經中亞、穿越帕米爾高原,最后抵達西亞地區(qū),這一線路上的文化古跡眾多,歷史底蘊深厚。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遺跡大多位于西北地區(qū),涵蓋了西北各省的許多城市,具有獨特和不可替代性。正如學者所言:“河西隴右是中古時期中國腹地通往西域、西方的走廊,是聯系中西文化的紐帶。……就在這條繁榮的國際商道上,隨著經濟的交往,宗教文化、科學技術、音樂舞蹈、雕塑繪畫等等,也緊隨跟著交流起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紛紛在這條走廊沿線定居,并且逐漸通婚融合?!盵1]如今,中央政府提出新的絲綢之路戰(zhàn)略,絲綢之路上的西北城市也可借此完成城市的文化轉型以適應新時期的發(fā)展需要,筆者認為其關鍵在于全面理解西北絲路城市群的歷史人文內核。

關于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的人文特色,這里必須了解西北地區(qū)的地緣特征:西北地區(qū)地廣人稀,和人口稠密的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有較大的差別。在城市群形成和發(fā)展的各要素中,人口的高度聚集和城市間的緊密聯系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據統(tǒng)計,西北地區(qū)(五省,不含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1.7%,人口卻只占全國人口的7%。同時,五個省和自治區(qū)面積差異較大,最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達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而最小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僅6.6萬多平方公里。西北地區(qū)廣袤的空間環(huán)境決定了這里的城市文化必然是與其他地區(qū)所不同的。從文化分布看,包括異域文化、中原漢文化、邊疆地區(qū)的少數民族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在此交匯碰撞;從時間看,包括上古時期的伏羲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到先秦文化、三國文化、隋唐宋元文化、明清文化在內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構成了西北城市文化的發(fā)展線索。絲綢之路城市文化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在建設現代城市群文化的時候必須首先考慮這些要素。

古代的絲綢之路從西北通過,與當時西北的區(qū)位特征有關。陸上絲綢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間,到16世紀一直是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具體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但總的來說,三條線路都要經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當時西北正是中國政治軍事的重心,也是漢民族的文化發(fā)生關系的窗口地區(qū),可以說西北地區(qū)的城市群是古代絲綢之路文化的代表與核心地區(qū),西北城市群的人文特質與絲綢之路的文化交融性密切相關,因此不妨將西北地區(qū)城市群概括為以絲綢之路文化為核心的融合性、外向型和多層次性城市文化。

以西北的兩座城市天水和酒泉為例,它們不僅和絲綢之路有著深刻的文化聯系,而且也是新時期“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

首先,以天水為例。在天水的土地上,古代各民族演繹了跌宕起伏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絢爛多彩的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天水千百年來始終處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融匯的通道位置上,這就充分體現了絲路文化的特質。如果探究天水城市文化積淀深厚、經久彌遠的原因,至少有兩個是不能忽視的:一是天水位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要沖,特殊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絲路文化賦予了天水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天水文化的活力正源于此;二是天水自身的歷史內涵非常豐富,無論是羲皇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文化、三國文化還是麥積山石窟文化,都是天水城市文化的精神所在,它們通過絲綢之路不斷向更廣闊的空間傳播。這座處在中國幾何地理中心的城市,已經成為大西北文化和甘肅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更是絲綢之路城市群中溝通東西兩大洲、承接上下五千年的樞紐。古代的天水在城市文化交融和傳播十分頻繁,這就是它最大的特色。在這個地區(qū),古代各種異質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中古時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中國古代社會鼎盛時期的文明成果幾乎都匯聚于這片地區(qū),這也是西北歷史文化遺產中最值得稱道的部分。

漢代至三國也是天水作為絲路重鎮(zhèn)的一個蓬勃發(fā)展時期。自漢武帝以后,絲綢之路通暢,于是天水成為了連接和河西與長安的要道。公元74年,天水郡更名為漢陽,治所在冀縣(今甘谷縣東南)。漢代對鹽鐵這些戰(zhàn)略物資實行專賣,因此在天水(上邽)有官員專門負責生產鹽鐵。這里不僅是重要的鹽鐵產地,同時又是蠶桑生產的基地。當時的絲綢之路南路和中路從此通過,從亞洲到地中海沿岸的國家,都陸續(xù)了解到中國的富庶和偉大,紛紛派商隊來中國,沿著絲綢之路達到長安。實際上,凡是經過天水的旅行者,還未達到長安城,就已經在天水感受到了大漢王朝的巍巍氣度和煌煌盛況,因為當時的天水就已經是一座相當繁華的都市。

麥積山石窟的建造,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絲綢之路的開通,佛教傳入中土,隨著信眾的增多,十六國的后秦時期開始營造石窟。在山崖上建造石窟,工程十分浩大,可以想見其過程之艱辛。南朝劉宋年間,著名的高僧曇弘曾禪居麥積山,不久另一名僧玄高也來到此處,二人有學徒三百余人,由此可以得知西北佛事已十分興盛,那么麥積山石窟的建造無疑更加推動了佛教的進一步傳播。這也是絲路文化結出的碩果。

新時期的天水仍然有文化交流和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因為天水今日仍處于西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其對外開放的城市特色對加強中國與中亞諸國的文化交流也有重要的意義,這一點是建設西北城市群文化的時候所不應忽視的。

其次,再看酒泉。古代酒泉之興,與著名的絲綢之路更有密切的關系,它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著名的敦煌就在其境內。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和西方聯系的重要渠道,而它是一個統(tǒng)稱,泛指中西方來往的商路。其中按照地理和歷史的不同又有很多細分方式。北方陸上絲路是絲綢之路中最為人熟知的主要干道,它指由黃河中下游通達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絲路、沙漠綠洲絲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時期,后者繁榮于漢唐。沙漠綠洲絲路延續(xù)千余年,沿線文物遺存非常多,是絲路的主要干道。作為北方絲路的主要干道,沙漠綠洲絲路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三段。東段自長安至敦煌,較之中西段相對穩(wěn)定,而在長安以西又分為三條路線: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邦(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莊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后來成為主要干線。南北中三線會合后,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由這條線路不難看出,酒泉在絲綢之路中的位置十分重要,的確是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險關要塞。在漢武帝的對外開放政策引導下,酒泉一度成為西域名城。

如果說,天水留下了西北城市文化在中國軍事史和對外交往史上的壯麗詩篇,那么對于一座偏居西北的城市來說,酒泉在千百年里也并不寂寞,它不僅見證了絲綢之路的興衰,同時也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驛站。兩千年前的酒泉,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古老的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等都在此交匯,儒家、道家思想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交相輝映,共同構筑起中國文化思想交融的大廈。酒泉同時也是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裕固族、東鄉(xiāng)族、哈薩克族等不同民族和諧共生的家園。這些絲路城市是由古代城市遺址、城市文明形態(tài)與當代文化遺產共同建構的活態(tài)文化空間。如今,擁有豐富文化和自然資源的酒泉與天水,應該借助西部發(fā)展的春風,重塑絲路名城的形象,形成全新的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中的亮點。

2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樞紐:凝聚古今交融中的現代城市精神

宋明以后,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天水等一些西北城市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盡管這以后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逐漸東移,但不能改變的事實是天水有重要的西北交通樞紐地位,而酒泉又是重要的航天科技中心,說明西北城市對于我國的現代科技和文化建設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前中國主要城市群的各類經濟發(fā)展指標中,西北地區(qū)城市群是明顯滯后的,但其上升速度很快,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為核心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尤其是關天經濟區(qū),雖然和東部的城市群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與同處西部的成渝經濟區(qū)相比,經濟發(fā)展的水平略高。西北城市群的發(fā)展與中東部地區(qū)有著顯著的不同,因其人口密度相對較小、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背景復雜、地理環(huán)境差異大等因素,必須采取更為穩(wěn)健的策略。同時,也應注意到,西北各省目前仍然未能有效形成城市間的良性互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是一個關鍵。西北地區(qū)的城市,有的是古都,有的位于亞歐大陸橋交通線上,有的是區(qū)域中心,這些都是發(fā)展現代人文城市群的重要元素,但地理阻隔制約了西北城市群之間的聯系。有針對性地對生態(tài)、交通、城鎮(zhèn)化、中心城市等問題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分步驟的實施,將使西北城市群成長為現代人文城市群的樞紐。有學者指出,無論用何種指標體系,在大西北的城市中,不僅蘭州的輻射圈很大,天水也有一定的輻射效應,這是發(fā)展西北城市群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這一潛力還未真正發(fā)揮出來,實際上,目前包括天水、酒泉在內的許多西北城市,它們的文化影響力尚處在待開發(fā)的階段。

仍以天水為例,現在的天水是甘肅省的第二大城市,特殊的區(qū)位優(yōu)勢使得這座城市在21世紀舊貌換新顏。天水已經是一座既具有古樸的風韻、又不缺乏現代化設施的西北城市。天水文化底蘊深厚,氣候溫和,這里的飲食也頗有特色,這是形成現代城市文化的基本要素。

再看酒泉古城,其人口已過百萬,古代的滾滾征塵已然遠去,城市中已經是一派現代文明的景象。酒泉有很多文化坐標,主要與絲綢之路、航天、飲食和工藝品等有關。坐擁古代和現代人文科技資源的酒泉,充滿了生機,因為這不僅是一座歷史名城、航天之都,而且也是一座充滿生活情趣的西部特色城市。如果從人口和面積上看,酒泉并不算中國很大的城市,但倘若按照文化歷史的豐富性來衡量,酒泉則是溝通古代與今天的中華人文坐標之一。這些都是酒泉這座絲路古城的財富,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座國際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質。[2]由此不難看出,西北絲路城市均有較大的潛力和文化資源可以開發(fā)。有學者已經指出,對于像甘肅這樣的文化資源大省,必須讓文化資源“經過創(chuàng)造性的激活和重組才能變成文化力量”[3],因而必須重視對其進行適當的、科學的轉化,這正是城市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同時,西北絲路城市群還應當面向未來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立足現代生態(tài)文明理念,打造綠色發(fā)展的城市文化環(huán)境,正如學者所言:“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文化定位應該將歷史與現實統(tǒng)籌兼顧,盡快建立人與自然相互和諧的關系,以生態(tài)文化取代那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文化形態(tài)?!盵4]西北的絲路城市群在開發(fā)的時候,必須緊緊守住環(huán)境保護的底線,才可能建設宜居的、可持續(xù)的人文城市群。

3 與國家戰(zhàn)略相融合、面向未來的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

絲綢之路城市群其實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涉及的區(qū)域面積遼闊,文化經濟狀況異常復雜。從城市群規(guī)劃而言,可以分成中原、關中-天水、天山北坡、蘭州-西寧等若干個城市群。這里面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從全國范圍看,主要問題是“發(fā)展不平衡”,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目前扎堆出現的中西部城市群盡管數量己遠超東部,經濟總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規(guī)模也有較快增長,但整體發(fā)展水平卻與前者差距很大,存在城市規(guī)劃、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雷同化”與“同質競爭”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培育城市群內部良好的城市層級和分工體系,還有可能重蹈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轍。[5]在此情況下,西北的城市群不能照搬沿海地區(qū)城市群的發(fā)展模式,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新路,其中可供借鑒的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樞紐型城市,打好“人文”這張牌,由此才有可能形成具有現代特色、融入國家戰(zhàn)略中的西北絲綢之路城市群。很重要的一個思路就是擺脫工業(yè)化城市群的不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吸收其他城市群的經驗教訓,做好城市整體規(guī)劃,讓絲綢之路文化成為西北城市群的靈魂和激活這些古老城市的鑰匙。

3.1 西北地區(qū)絲綢之路城市群的文化資源需轉變?yōu)楝F代文化產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西北文化的地區(qū)特征明顯,由于交通等因素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原生形態(tài)的文化要素較多,但是和東部相比西北城市相對分散難以成群。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有人提出了用不同的策略相互配套組合的方式來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即文化資源深度開發(fā)與文化資源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文化品牌打造與文化品牌市場化相結合、政府主導與市場培育相結合[6],這也是一種針對西部城市實際進行的有益探索。同時,有學者提出了西部“主動城鎮(zhèn)化”[7],即在產業(yè)結構、空間結構、公共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綜合協(xié)調,這種思路也有利于推動西北城市文化觀念的更新,使得西北城市在規(guī)劃設計層面就提前做好長遠的考量,避免出現其他地區(qū)過度消耗資源帶來的城鎮(zhèn)化問題。

3.2 利用新型城鎮(zhèn)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設契機,建構新的文化平臺,盡快搭建城市文化傳播網絡

西北絲路城市的文化資源不是不夠豐富,而是太過豐富,并且分布極其廣闊,而西北城市又屬于國內城市分布較為稀疏的地區(qū),需要采用大數據對其精準定位。將各種文化數據進行集成和分類,有助于把西北絲路城市文化的體系建設落到實處。但是,大數據也使消費文化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我們在建構新時期西北城市文化的精神體系時,必須充分認識到各種消費行為在社會文化轉型中的突出作用和深遠影響。由此,可以利用智慧文化建設,積極地去建立一個新的平臺,把信息弱勢群體納入這個平臺中,甚至要格外關注這些群體,打破過去文化資源在分享上的不平衡。同時要充分考慮西北城鄉(xiāng)差異,逐步消弭“數字鴻溝”,讓西北絲路城市文化與國家現代化一道,真正完成現代轉換。

3.3 西北城市群文化的未來就在國家的大戰(zhàn)略之中,“一帶一路”就是振興西北城市的路徑

“東西方2000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絲綢之路精神,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fā)展,這是古代‘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 [8]

比較而言,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崛起有賴于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推動,西部開發(fā)和“一帶一路”的大戰(zhàn)略則是西北城市群的重要動力和歷史機遇,這是西北城市發(fā)展的戰(zhàn)略背景。在中國的國家現代化戰(zhàn)略中,“一帶一路”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不僅是我國在新時期外交新格局的關鍵性戰(zhàn)略,也是西部城市再度崛起而“絲綢之路城市群”有望借此成為西北城市面向世界的形象和資本,并促進大西北轉型升級。在這當中,還有不少可以繼續(xù)思考的空間,比如西北城市群如何進行有效和科學的規(guī)劃,人文城市的精神內涵如何具體體現,絲路沿線眾多的城市如何進行文化定位等等,這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4 結語

在絲綢之路城市群文化建設中,西北城市完全可以借助其區(qū)位優(yōu)勢起到龍頭和示范作用,把獨特的自然風貌、城市歷史遺存、傳統(tǒng)審美趣味與現代生活方式、新型城市空間等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升城市生活質量和文化內涵,而且使西北文脈融于現代化的城市中,打造出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人文城市群。

參考文獻:

[1]黃征,程惠新.劫塵遺珠——敦煌遺書[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9:236.

[2]劉士林.中國絲綢之路城市群敘事[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5.

[3]劉朝霞、朱忠元.甘肅地域文化資源的藝術轉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3:238.

[4]屈彩霞. 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城市文化定位研究[J].中國名城,2014,(3).

[5]劉士林.中國城市群的發(fā)展現狀與文化轉型[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1).

[6]張志榮,柴國君.中國西部城市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32.

[7]任保平,馬莉莉,師博.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新階段西部大開發(f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8]劉華芹.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大陸新棋局[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5:15.

責任編輯:于向鳳

猜你喜歡
酒泉絲綢之路天水
酒泉云計算大數據中心
天水嬸與兩岸商貿
天水地區(qū)的『秦與戎』
重返絲綢之路—從天水到青海湖
天下第一門
——酒泉晉城門
《天水之鏡像》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的思考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飛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國酒泉
酒泉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