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嵐霞
摘要: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對課堂提問有效性進行探究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4-085-1
一、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有效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從某種程度上說,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提問的有效性與否決定了能否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我們有時會見到這樣的情形: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明確,學生不知如何回答,又或者教師的提問過于簡單,多而瑣碎,學生的回答不經(jīng)思考,僅僅表面熱鬧。這樣沒有針對性的提問,會降低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問,能夠使學生做出相關(guān)的、完整的答復(fù),并同時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意識。而無效的、沒有針對性的提問,往往會使得學生失去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長此以往,造成學生的不樂意學甚至是不愿意學。
因此,課堂上,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至關(guān)重要。
二、什么樣的提問是有效的
教師有效的提問對學生的學習起關(guān)鍵作用,能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提問是有效的呢?研究者Penny Ur (1996)對有效課堂提問,提出了六條標準。
1.清楚:問題必須能夠使學生立即抓住要害,清楚所期望的是什么樣的答案。教師提出的問題,應(yīng)該盡量讓學生知道該如何回答,過大、過寬泛的提問方式,會讓學生找不到方向。
2.具有學習價值:問題能夠激發(fā)思維,對該問題的回答,有利于對所學材料的進一步處理,問題需與材料有關(guān),有助于材料的學習。
3.能激發(fā)興趣:問題需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教師應(yīng)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提問,提出的問題,應(yīng)該是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夠得到提升。
4.刺激參與:問題需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而不是幾個成績比較突出的、自信的學生。
5.具有拓展性作用:問題需要使學生做深入拓展性回答。
6.適當?shù)慕處煼答仯禾釂栃枰o學生安全感,相信即使自己的回答不大妥當,也不會受到教師的羞辱、嘲笑,而總會受到教師的尊重。
三、教師進行有效提問的策略
1.提問要指向?qū)W習目標。
教學時,教師常常希望在教學的時候,能夠盡可能地多教一點,教得深入一點,而有時會盲目拔高教學要求,導致學生這個知識還沒琢磨透,又要忙于應(yīng)付下一個學習材料,加重了學生的思維、學習負擔,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興趣。又或者,明明學生已經(jīng)會了,教師還要一遍遍地跟學生強調(diào)。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恰當有關(guān)。
教師備課時,既要對所教學的材料有準確的理解,又要明確通過該材料的學習學生要學會什么,那么如何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目標呢?教師要對整套教材進行學習,要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水平,也要對今后的學習內(nèi)容有所了解,才能夠分析清楚本單元知識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2.注意設(shè)置學生感興趣的情景。
生活經(jīng)驗是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中善于讓學生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選取學習材料的時候,要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樣學生才有一種成就感,才會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的習慣。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一課時,開始上課,教師直接呈現(xiàn)例題,“同學們,讓我們來看這樣一道題目”,生硬地切入學習,學生沒有任何興趣,注意力還沒有集中,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是打折扣的。
而若教師采取講故事等方式,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小紅和小明是同學,小紅回家以后發(fā)現(xiàn)把小明的作業(yè)本帶回家了,就打電話給小明,小紅說要幫小明送過去,小明說自己去小紅家拿,你說有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更加省時間呢?”以這樣一個學生熟悉的場景促使學生去思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3.了解學生,有效提問。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學還原一句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yīng)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钡窃谡n堂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與我們的設(shè)想有很多不同。因此教師必須時常思考,學生到底是怎么想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知識基礎(chǔ)。只有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達成和諧的課堂。
4.采用追問、停頓、猜想等多種提問方式。
由于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的學習難免會存在一些偏頗,有歧義、有混淆、有錯誤,也有精彩、有成功,那么,教師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重視學生這些的表現(xiàn),教師應(yīng)該采取不同的方式,追問學生錯誤的原因,追尋學生精彩回答的源頭。
課堂上,教師需要教好地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采取滿堂提問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適當?shù)臅r候,停下來,讓學生靜靜地思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來理清自己的思路,這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想,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此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并沒有深入的認識,有的只是感性模糊的認識,但往往,學生的直覺是有道理的。讓學生猜一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這對學生日后的深入學習是有益處的。
要提升課堂的效率,有效的提問至關(guān)重要,需要教師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摸索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