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適遠
哈密在新疆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新疆東大門,古代更形象地被稱為“西域襟喉”。也許還可以這樣比喻,如果把新疆比做是傾聽東西方聲音的耳朵的話,那么哈密則是新疆悉心傾聽來自中原聲音的耳朵。有意思的是從地圖上觀察哈密的話,哈密的形狀就像一個遠古時期頭戴尖帽的歐羅巴少女,栩栩如生,相像之極。
青銅時代,這里是游牧人的天堂。羌人和大月氏人、烏孫人、塞人在此馳騁縱橫。巴里坤蘭州灣子的大月氏人生活遺址、焉不拉克文化遺址把這種多元文化的交融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哈密先天上就與內(nèi)地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哈密的七角井還采集到了一件淺紅色的珊瑚珠。另外,與此前后,從哈密五堡墓地發(fā)現(xiàn)了許多海貝。五堡墓地距今的時間約為3200年,這里所見的海貝,主要是裝飾品,佩帶于毛織圍巾和衣服上,顯然這些海貝和那顆美麗的珊瑚珠是哈密和祖國沿海地區(qū)交流的物品。地理優(yōu)勢使得哈密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內(nèi)地的物流便捷、文化交流優(yōu)勢十足,不可避免地帶有內(nèi)地文化的胎記。
《伊州樂》很好體現(xiàn)了文化交融的特點。傳入中原與中原文化相交融,哈密木卡姆在其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在西域“伊州樂”的基礎(chǔ)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來自漢族、中亞及西亞的音樂藝術(shù)營養(yǎng),在歌詞、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等方面體現(xiàn)了文化多元性的特點。從風(fēng)格上看,哈密木卡姆與喀什等地的木卡姆相比,無論在內(nèi)容、音樂結(jié)構(gòu)、曲調(diào)風(fēng)格上,都有很大差別,可謂另辟蹊徑。
哈密木卡姆包括幾個木卡姆樂章(分為19個分章)258首曲調(diào)。每一套木卡姆由一首散板序唱、若干首歌曲和歌舞曲組成。以哈密艾捷克(一種類似胡琴的樂器)單獨伴奏的序唱,只唱一兩段歌詞即開始收尾,隨即開始轉(zhuǎn)入了多種樂器伴奏的歌曲。接著,轉(zhuǎn)入歌舞曲,人們開始起舞。每一章木卡姆樂章中,都有賽乃姆和麥西熱甫的樂曲。也就是說,哈密木卡姆的演出,基本上采取麥西熱甫的形式。哈密木卡姆的唱詞都來源于哈密維吾爾族民間歌謠,這些歌謠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它反映了歷史上苦難的哈密維吾爾族人流離失所,悲憤憂傷的情景。還有在名稱上也獨具特色,在維吾爾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的名稱基礎(chǔ)上,給一些木卡姆樂章另起了地區(qū)性名稱。例如:切比亞特木卡姆被稱為《加尼開姆》;把伊拉克木卡姆稱為《你讓我等的好苦》等。哈密木卡姆有十九套之多,由于維吾爾族人習(xí)慣以“十二”為最完整的數(shù)字,所以習(xí)慣上將它合并為十二套。依次如下:
十九套木卡姆的名稱 合并后的十二套木卡姆的名稱
1、兜勒木卡姆
2、第二部兜勒木卡姆 1、玉爾頓阿來姆尼木卡姆
3、木斯塔扎特木卡姆
4、第二部木斯塔扎特木卡姆 2、亞勒吾茲吐云木木卡姆
5、胡普提木卡姆
6、第二部胡普提木卡姆 3、胡普提木卡姆
7、且比亞特木卡姆
8、第二部且比亞特木卡姆 4、加尼開姆木卡姆
9、木夏烏熱克木卡姆
10、第二部木夏烏熱克木卡姆 5、代丁蓋達嘎木卡姆
11、烏扎勒木卡姆
12、第二部烏扎勒木卡姆 6、代地里娃木卡姆
13、伊拉克木卡姆 7、大代地亞茫木卡姆
14、刀郎木夏烏熱克木卡姆 8、刀郎木卡姆
15、大兜勒木卡姆 9、嗨,嗨,月蘭木卡姆
16、拉克木卡姆 10、薩依讓布魯布魯木卡姆
17、恰爾嘎木卡姆
18、第二部恰爾嘎木卡姆 11、恰爾嘎木卡姆
19、兜阿木卡姆 12、小代地亞茫木卡姆
上述木卡姆名稱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與古老的摩訶兜勒有關(guān)。如《兜勒》(歌曲或曲調(diào)之意),《大兜勒》(大曲之意)?!逗仗帷吩枪芤粋€村鎮(zhèn)的名字。這些木卡姆的音樂,完全是由哈密地區(qū)的民歌與歌舞曲所組成,其中還保存有比較古老的維吾爾樂曲的韻味。
在今天的哈密綠洲,古代高車人的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還那么閃著光亮,讓今天的我們?yōu)橹匚逗腕@嘆不已。
小南湖村,是哈密花園鄉(xiāng)的一個只有170戶人家的小村落。然而,這里卻保留了古代高車人的民俗。在被稱為是哈密婚禮麥西熱甫的傳統(tǒng)游戲中,有搶奪車輪的內(nèi)容,名叫恰克比斯西,不經(jīng)意間展露了古老的歷史瞬間。人們把新郎新娘家的木車轱轆卸下來,滾到山坡的高處。新郎新娘兩家分成兩隊,各派一人站在各自木車轱轆的一側(cè),牢牢抓住車輻條,然后用力將攜人的車轱轆從山坡上滾下,滾遠者為勝。第二天,車轱轆物歸原主,主人家再舉行麥西熱甫答謝大家。從新疆喀什、庫車等地傳來的木卡姆,在哈密地區(qū)流傳的過程,大部已與當(dāng)時民間音樂相融合,并雜有哈密的民歌與歌舞曲,但仍沿用喀什木卡姆之名,如《且比亞特》《木夏烏熱克》《烏扎勒》《伊拉克》《恰爾嘎》木卡姆。而從庫爾勒、沙雅、阿瓦提一帶傳來的刀郎木卡姆,如“刀郎”、“木斯塔扎特”等,又展示著和南疆木卡姆的親密交往,這都成為哈密木卡姆的鮮明特色。
哈密木卡姆演唱
哈密四堡、五堡是西域與內(nèi)地絲綢之路的出入口,在幾千年的往來中,漢文化在此沉淀很深,因此,出現(xiàn)了文化融合后的奇跡也就見之不怪了,如果沒有,或許才應(yīng)該是怪事一樁。無論在清代留下的文獻中,還是在今天的生活狀態(tài)中,它為我們保留了那來自遙遠時代的天籟之音,至今還可以看到的兩種演出方式依然令人驚嘆不已。一種是用維漢兩種語言一齊演唱,一種是完全用漢語意譯的演唱。這里許多年紀大的維吾爾老人都會唱這樣一首歌:“昔克牙甫——門關(guān)上,契拉克央朵——燈點上,克格孜沙浪——氈鋪上,牙單朵翁——鋪蓋上”,一句維語一句漢語,很有意思,問他們是什么意思,卻茫然不知所答,只說是祖先傳下來的。另外就是整首歌曲都用漢語的意譯在唱,那首聞名遐邇的歌曲《哪里來的駱駝客》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唱的:“哪里來的駱駝客/吐魯番來的駱駝/駱駝跑前馱的啥?/花椒胡椒姜皮子/花椒胡椒啥價錢?/三兩三錢三分半/有錢的老爺炕上坐/沒錢的老爺?shù)厣献!?/p>
這種演唱方式在全疆是絕無僅有,地域文化的厚重在哈密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漢維兩種文化的交融把哈密盆地的文化因子激活起來,成為區(qū)域文化史上一道獨特的景觀。
《哪里來的駱駝客》是哈密麥西熱甫中很重要的一首歌曲,至今傳唱不息,是哈密獨有的一支瑰寶,在全新疆哈密獨有。這也透露出哈密漢族、維吾爾族兩種文化的有機融合。漢唐直至明清時期,走西口的山西商人、陜西和甘肅的商人都取道哈密做生意,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關(guān)內(nèi)的文化氣息自然就融入進來了。哈密木卡姆散序中悠揚的秦腔、眉戶味道行進在木卡姆中,和諧、自然,不露聲色,完全融為了一體。
王洛賓在1949年跟隨王震將軍來到哈密時,被這首歌所吸引,他把這首歌重新編曲配詞改編成了膾炙人口的新版《哪里來的駱駝客》:“哪里來的駱駝隊,哎亞里美/哈密來的駱駝隊,夏里洪巴蕊/天山大雁長空叫,哎亞里美/沙漠腳印一對對,哎亞里美/駱駝馱的勘探隊,夏里洪巴蕊/駱駝馱的清澈的水,哎亞里美/勘探姑娘高聲唱,哎亞里美/再也不叫沙漠打瞌睡,夏里洪巴蕊?!?/p>
炎熱的夏天,正是哈密綠洲四堡這個歌舞之鄉(xiāng)的盛宴之時。那一刻她專心致志中優(yōu)雅自如地在翩翩起舞。舞姿輕盈,莊重典雅,舉手抬足和音樂渾然一體。這就是那個以表演闊克麥西熱甫聞名于哈密綠洲的民間舞蹈家——一個那年已經(jīng)64歲的老人。
瑪利亞姆罕老人從記事起,就在田間地頭看見老人們舉辦“闊克麥西來甫”和舉行歌舞盛會。“那時侯,我們還小,也不懂是怎么會事,就跟著大人跳,也就跳會了。”說到年幼時的情景,瑪利亞姆罕老人笑了。
完整的闊克麥西來甫的過程是不能忽略的,歷史的古老信息往往就悄悄躲在里面,和今天的我們玩著捉迷藏的游戲。
“闊克麥西熱甫”的舉行要求在秋收之后的初冬瑞雪之際,以投雪信游戲為正式開始。投雪信游戲中,被投中雪信的家庭要向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宣布將舉辦麥西熱甫。從瑞雪開始延續(xù)到來年初春。承辦第一場麥西熱甫的家庭會在鄰里鄉(xiāng)親的幫助下,全力著手準備闊克麥西熱甫。
第一步是準備“闊克小姐”(特為麥西熱甫準備的青苗).婦女們首先從小麥中挑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再選一個當(dāng)年摘下的大葫蘆,切下底部,為托盤大小,將濕棉花均勻地鋪在葫蘆里面,為使“闊克小姐”長得更好,還要虔誠地進行一番祈禱,之后將麥種種下。被切了口的葫蘆里小麥發(fā)出嫩芽,大約長成20厘米的青苗之后,在麥苗周圍扎上一圈爆米花,再用白色荊棘扎上,整齊地擺在麥苗周圍,以象征冬日里的雪花。
第二步用待放的花朵將“闊克”(青苗)環(huán)繞起來,就像打扮美麗的少女?!伴熆诵〗恪钡纳戏桨采蠈σ暤墓u和母雞的小模型,周圍還要插幾朵花。青苗、米花(象征雪花的白玉米爆花)系在青苗腰間的花腰帶、插在上面的紅色花朵、公雞和母雞的模型合在一起,象征著生命的生機勃勃。
第三步著手制作作為麥西熱甫執(zhí)行官權(quán)力象征的“杜夏布”?!岸畔牟肌币话阌址Q“昆且齊克”,在闊克麥西熱甫中是具有濃厚象征色彩的飾物,需精工細做,把選好的胡蘿卜洗干凈,切出三個小段圓形,在每段周圍均勻地扎上許多葡萄干,然后把每塊圓形胡蘿卜插在木棍上固定好,象征3個燦爛的太陽,“杜夏布”就算做成了。在“闊克麥西熱甫”中,象征著權(quán)力的“杜夏布”蘊涵著豐富的內(nèi)涵。固定在把手上的3個太陽形狀,一個象征太陽,一個象征月亮,一個象征大地;另外,“杜夏布”用胡蘿卜做成的手柄象征著綠色;圓形土豆象征著糧食;土豆上插成圓兒,木棍上扎著干果,象征著果木園林。
當(dāng)手持“杜夏布”的人宣布闊克麥西熱甫開始后,承辦人把青苗和裝有其他物品的托盤拿出,交給一對男女村民,雙手輕握,立于眾人前。這個時候,參加麥西熱甫的村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次的承辦人身上,考慮自己成為下一次舉辦麥西熱甫的主人時,該如何辦好。這一幕結(jié)束后,男村民對大家說:“各位來賓,你們好!上席的請往下席的看,席下的請往席上看,若要說話,請照我的說?!彪S即在悠揚的艾捷克和手鼓的伴奏下就開始了演唱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意味著最為高潮時刻的來臨。
寒冬出世的青苗,是春天的先聲,善良人的聚會,迎來了它嫵媚的倩影,它身軀嬌嫩,貴重千金;它清香四溢,美酒澆灌;它阿娜多姿,歌舞為它添彩;它婆娑搖曳,向眾人奉獻自己??恐?,豁然心曠神怡;看著它誘人的容顏,立刻傾心迷戀;快向前吧,接受它吧,我們把鮮花插在你的鬢間。你要育好這青苗,看護它成長,把培育它的人切莫遺忘。
女歌手接著又唱道:
若不是真主神威,哪有青苗蔥蔥,今天到這正當(dāng)時,它帶給我們一片翠綠,當(dāng)你依偎在它身旁,就會有五光十色,誰人不為之驚嘆,寒冬臘月出此花,哈密槐山一奇葩,寒冬綻開花一枝,來向人間報春暉。
來時大地盡裝艷,青苗幼嫩風(fēng)韻在,誰看一眼誰都愛,古來今去何曾見,獨有青苗傲嚴寒。青苗培育本不易,艱辛全在育苗人,舉辦青苗這節(jié)目,本非我意巧安排,要問此話真與假,無假全部是真話,青苗雙手舉過頭,請君歡喜快收下。接過青苗莫等閑,敬獻屋內(nèi)高臺上,切勿高枕無所事,務(wù)將屋墻石灰刷,青苗本是我培育,時刻惦念莫忘記,塵世一切風(fēng)云事,權(quán)當(dāng)虛幻皆拋灑。
接著,男歌手唱:
下席的想往上席坐,上席的眼饞盤中餐,三十只鵝來九只羊,準備好了等開張,如花似玉兩淑女,即刻起舞在席間,彈撥爾、沙它爾、熱瓦甫、都它爾、手鼓、艾捷克,樂聲悠悠牽人心,同演一臺麥西熱甫,外加瓜子和干果,還有美酒來消遣,但請大家來開懷,萬事皆休歌舞中,大家歡喜盡興歸,我的心事就沒了。
這時,麥西熱甫接近尾聲,全體男女老少都加入了狂歡的隊伍。
到這時候,儀式就快結(jié)束了,該舉行轉(zhuǎn)交儀式了,要宣布闊克小姐轉(zhuǎn)交給誰家。果不其然,一對老人互誦青苗民謠并敬“闊克小姐”。作為前一次“闊克小姐”的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9扎長的肉(母羊或種羊)盛有9種水果的9個托盤呈給下一個“闊克小姐”的接受者。接受者滿懷喜悅地雙手接過“闊克小姐”,在大伙簇擁下,一起把“闊克小姐”接回家。送“闊克小姐”活動場面絲毫不亞于剛才麥西熱甫的場面,新主人家門前鋪著長毯子,就像接新娘似的,村民們載歌載舞,熱熱鬧鬧地把“闊克小姐”送來了。新主人接過“闊克小姐”后,向大家宣布了下一輪麥西熱甫的正式開場時間,剎那間,大家一片歡呼。
就這樣,一家接一家,整個冬天,全村都沉醉在歡快的麥西熱甫中,等到來年新春諾肉孜節(jié)來臨的時候,一場規(guī)格更為隆重、盛大的新春麥西熱甫將闊克麥西熱甫活動推向高潮,并通過諾肉孜慶典以示新年的開始。
在新春麥西熱甫中,做諾肉孜年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飯因為是在新年的第一天,用新年的初芽做的第一頓飯,因此,直到如今,哈密維吾爾族群眾還稱之為諾肉孜年飯。這時候的新春麥西熱甫,也是一場盛大的集會。在人們的呵護下長成的“闊克小姐”再次被接到現(xiàn)場,由場內(nèi)的長者當(dāng)眾剪去青苗,并將培育的“闊克小姐”放入流水中,任它隨波而去,希望此年有個好收成。這項活動于每年的3月21日舉行,第二天農(nóng)民開始耕地,按照舊年歷,春耕這天就是新年的開始??磥恚F(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只是這場音樂會序曲的開始,而到諾肉孜節(jié)才是最終的結(jié)束曲。今天,我參加的還僅僅只是個開始。而闊克麥西熱甫多像是一部來自遙遠時代的盛大、多部樂章組成的交響樂?。?/p>
艾娣亞·買買提——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做博士后的這位新疆女學(xué)者,到哈密考察了包括闊克麥西熱甫在內(nèi)的哈密木卡姆后,她驚訝地說:“哈密闊克麥西熱甫的古老性、連續(xù)性、完整性在新疆罕見,而且和唐代哈密境內(nèi)的伊州樂有著密切的承傳關(guān)系。
至于闊克麥西熱甫的具體含義,艾娣亞在她的博士論文中也提到了:“闊克和麥西熱甫是兩個詞語。闊克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藍天、蒼天;二是青苗。麥西熱甫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思是聚會。闊克和麥西熱甫合成一塊后,就演化成我們哈密維吾爾族人的一種特殊的民間娛樂形式?!痹瓉?,闊克麥西熱甫也就是青苗麥西熱甫。
說到闊克麥西熱甫為哈密獨有,當(dāng)然不是空穴來風(fēng),這和遙遠的維吾爾族早期歷史——至少在回鶻時代息息相關(guān),這段歷史有幸在維吾爾族世代相傳的史詩《烏古斯可汗的傳說》中得到了記載,為今天闊克麥西熱甫悠久的過去找到了時間上的淵源和文獻佐證。而作為空間上的地理,白雪皚皚的天山,純凈的白楊河,無垠的大漠戈壁,至美的胡楊,動人的哈密木卡姆為闊克麥西熱甫注入了迷人的色彩。因而,當(dāng)哈密木卡姆被稱作新疆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軀干之一時,作為哈密最重要的舞蹈——闊克麥西熱甫在哈密麥西熱甫中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證明哈密維吾爾族先民長期以來生活在哈密綠洲的文化活化石。
歡快的麥西熱甫
據(jù)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少數(shù)民族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郎櫻老師研究,這是新疆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維吾爾族原生態(tài)舞蹈了。
從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看,烏古斯可汗每次召集部落大會時,都要按照薩滿教的儀式在大帳的兩側(cè)各立一根木桿,在桿頂掛上金雞、銀雞,桿下分別栓上黑羊、白羊。這種儀式后來逐漸演變成掛羊頭、布條、牛尾。至今,人們在朝拜麻扎時,仍然在麻扎周圍插木桿,在其周圍掛羊頭、羊皮、布條等,同時還要集體跳薩滿舞。哈密綠洲流傳下來的“闊克麥西熱甫”保留了古代烏古斯可汗時代的古老儀式。也許和古代薩滿有著直接的傳承關(guān)系。
郎櫻教授談到這個古老的特點時曾興奮地說:“闊克麥西熱甫的起源在《烏古斯可汗的傳說》就有清晰的記載。傳承至今的闊克麥西熱甫中所具有的時間性、儀式性、古老性特點非常突出,儀式中保存著古老的民俗,蘊涵著古老的文化。kuk henim表意為闊克少女,dusap(特制為麥西熱甫執(zhí)行官權(quán)力的象征物,即杜夏布)等象征物都表現(xiàn)了古代維吾爾族居民對于太陽、月亮、星星等自然物的崇拜和原始宗教文化痕跡。其中,立在青苗上的象征太陽的輪型物以及插在青苗上的金雞與銀雞,和古老的史詩《烏古斯可汗的傳說》中的相關(guān)情節(jié)一致,清楚展現(xiàn)了這一古老文化傳統(tǒng)發(fā)展的脈絡(luò)印痕?!?/p>
作為伊斯蘭教最晚傳入的綠洲,位于新疆東大門的哈密,得以保留了回鶻時代“薩滿”文化的身影,確屬難得。
《黑燈舞》是哈密宮廷舞蹈的杰出代表。
回王統(tǒng)治時期,是哈密綠洲文化伊斯蘭化高度發(fā)展和融合的時期。自一世回王額貝都拉開始到九世回王沙莫胡索特,唐、宋、元馳譽于中原的《伊州樂》到明清時期基本完成了《哈密木卡姆》的轉(zhuǎn)型,神采奕奕走進了哈密綠洲,成為了哈密宮廷舞蹈。
哈密綠洲的木卡姆就風(fēng)格而言,可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宮廷木卡姆;一部分是民間木卡姆;還有一部分是東天山以北融合了南疆文化元素的伊吾風(fēng)格的木卡姆。
《黑燈舞》是純粹的哈密宮廷舞蹈,以后逐漸流入到民間。時間大約在七世回王伯錫爾時代。有關(guān)它的由來,和九姓回紇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相傳,在九姓回紇時期,也就是九姓烏古斯可汗稱雄時期,有九個不同部落的首領(lǐng)。
據(jù)《磨延啜碑》記載:回紇由十姓回紇與九姓烏古斯兩個部分結(jié)合而成。九姓烏古斯或譯九姓烏護,烏護即回紇。《唐會要》記載有以回紇為首的“九姓”部落聯(lián)盟,即回紇、仆固、渾、拔曳固、同羅、思結(jié)、契比苾、阿布思、骨侖屋骨,并說明前七個“姓部”在唐初即見于史傳,后面兩個“姓”大概在天寶(742—755)以后才和前七“姓”并列。在回紇興起以前,鐵勒諸部統(tǒng)稱“九姓鐵勒”。但鐵勒并不僅僅包括九個“姓”(部落),《隋書·鐵勒傳》中即有鐵勒諸部的名稱40個,其中在今土拉河北有十個,天山一帶有九個,阿爾泰山西南有四個?;丶v興起以后,成為漠北鐵勒諸部的總代表,于是人們使用“九姓回紇”一名替代“九姓鐵勒”。九,最終成為回紇世代相傳的吉利數(shù)字。
黑燈舞傳說就是為了紀念九個可汗,創(chuàng)造了九芯燈舞。還有一種傳說是說穆罕默德創(chuàng)造伊斯蘭教時,曾向世界各地派去了九位使者,不料在傳教的過程中,這九位傳道士全部殉職了。為了紀念這九位傳道士,后來的穆斯林就創(chuàng)作了九芯燈舞。在九芯燈舞中,表演者往往都高聲唱道:活著的人們/點起長明燈做乃孜/是為了安慰死者的靈魂。黑燈舞之所以要加個前綴“黑”字,是為了體現(xiàn)對古代回紇可汗“喀拉汗”的尊敬和紀念,“喀拉”就是“黑”,而“黑”在這里具有的意思是偉大,因而稱之為黑燈舞。九芯燈舞在哈密木卡姆開始的麥西熱甫中與眾不同,是屬于一個人的獨舞,表演者頭頂上放一個碗,碗里倒進清油,在碗沿放置九根燈芯,然后雙手以同樣的方式放上兩個這樣裝上清油和燈芯的碗,由旁觀者幫忙點燃燈芯,在樂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據(jù)說,跳黑燈舞最好的是九世回王時期的著名老藝人買買提·尼牙孜,看過他跳舞的還健在的老人回憶說:“他簡直就是在玩雜技,他身上的三個碗可以隨意調(diào)換,上來下去,一點都不會滴出來。九世回王沙莫胡索特對他寵愛之至,只要王府里舉辦麥西熱甫,必定要看買買提·尼牙孜表演的燈芯舞,百看不厭。跳燈芯舞要求有很高的表演技巧,如果動作稍有閃失,燈油就會滴到臉上,灼傷自己。所以高明的舞蹈者往往是此中高手。隨著音樂節(jié)奏張弛自如,舞步流轉(zhuǎn)行云流水,不時還故意調(diào)皮地做個踉蹌的動作,引起觀眾的一陣驚呼。
黑燈舞傳入民間后,深受歡迎。在忙碌的茶余飯后舉行的麥西熱甫時,就會有人邊表演邊引吭高歌,多是深情婉轉(zhuǎn)的情歌:黑燈黑燈黑黝黝/不見人來不見影/情人情人你可知/胸中燈油早熬盡/黑燈黑燈將要滅/燈芯越撥越昏暗/情人情人不見面/情人不來心越焦。
在現(xiàn)今的表演中,伴奏的是哈密木卡姆中的《夏扎代霍加木》曲子,始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唱著歡樂的曲子,場內(nèi)場外,臺上臺下,都是應(yīng)和音樂的人,演繹成歡樂的海洋。
(本文圖片由金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