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摘 要 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情緒型犯罪案件的發(fā)生也越來越多,社會也對其產(chǎn)生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應該對情緒型犯罪嫌疑人加以嚴懲,也有人對其產(chǎn)生同情,為此希望在法官在審判時能夠對其輕判,正所謂法不外乎人情。本文主要以馬加爵案為例來認識情緒型犯罪以及如何預防情緒型犯罪。
關鍵詞 情緒型犯罪;馬加爵案;認識;預防
情緒,是人們對外界發(fā)生的事物的心理上的反應。我們所能夠感受到各種喜怒哀樂便是情緒的具體表現(xiàn)。情緒代表著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在某些情境下,強烈的情緒還能夠支配我們的行為,做出違背我們本意的行為,甚至于犯下難以理解的罪行。
一、情緒型犯罪的基本概念
(一)情緒型犯罪的定義
情緒型犯罪,顧名思義,它與人類的情緒有關,是指行為人在強烈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下,大腦喪失平常的理智判斷能力,直接引起或加速犯罪動機的形成從而引發(fā)的犯罪。
(二)情緒型犯罪的特點
1.突發(fā)性
不同于其他犯罪,情緒型犯罪的行為人在犯罪實施前并沒有明確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前的周密準備,也就是說不存在犯罪預備階段。情緒型犯罪的行為人在遭到突然發(fā)生的情境的刺激后,大腦被這短促而強烈的情緒所支配,喪失了思考能力,從而實施了犯罪行為。
2.情境性
情緒型犯罪的行為人只有在某個特殊的情境下,行為人受到強烈的刺激,處于極度的興奮狀態(tài),才會做出瘋狂的舉動,實施犯罪行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界的環(huán)境的刺激,其犯罪的動機也就無法產(chǎn)生,犯罪行為也就無法開展。
3.后果嚴重性
在情緒型犯罪中,由于行為人都是在突然的刺激之下,被情緒所支配,大腦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所以情緒型犯罪的行為人在犯罪之時,也就無法考慮其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而人在失去束縛后,會變得非常瘋狂,只是一味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抱著想只是想教訓一下對方的想法,結果卻失手殺了人,甚至傷害其他在場的無辜群眾,上演了一幕幕慘劇,這樣的案件比比皆是。其后果之嚴重,不言而喻。
4.盲目性
根據(jù)對情緒型案件的調查,大多數(shù)的情緒型犯罪者都是初犯,他們之前從未有過犯罪的意圖,只是在遭遇突然的刺激下,盲目的服從自己的情緒,沖破了理智的束縛,無法約束自己的行動,他們在犯罪行為結束后,都會震驚于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不已。
二、情緒型犯罪的分類
情緒時心理學的概念,而根據(jù)心理學的理論,我們可以把情緒型犯罪分為兩類:
(一)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是指個體因受到外界情境的強烈刺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了情緒的暴發(fā),個體受激情支配喪失平日的理智從而引發(fā)的犯罪。當一個人處于消極的激情狀態(tài)時,其情緒無法發(fā)泄,便有可能引發(fā)犯罪。
(二)應激型犯罪
應激犯罪可定義為個體在危害自身安全的突發(fā)情況發(fā)生時擺為了逃避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維護自身利益而引發(fā)的犯罪。當個體處在應激狀態(tài)時,激發(fā)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使得個體的身體保持在一種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往往造成個體對周圍感知的廣度和深度迅速降低,注意力下降,從而沖動導致了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三、情緒型犯罪的實踐分析
(一)情緒型犯罪的實踐分析——馬加爵案探討
2004年是某一天,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到報案稱在云南大學北院的男生宿舍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四名男性的尸體,后來經(jīng)過檢驗,警方判斷尸體所在地即為兇案的現(xiàn)場,四名被害人均是被鈍器打擊頭部致死,案發(fā)時間初步認定為2月中旬,而兇器就是現(xiàn)場遺留的石錘。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經(jīng)過調查,殘忍殺害四人的兇手竟是他四名死者的同學馬加爵。
這一案件一時間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人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理由讓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做出如此殘忍的惡行。而馬加爵這樣供述說:上大學后,因為家里窮,長相也不好看,他一直有過得不好,總覺得同學們看不起他,在背后對他的生活習慣議論紛紛,自己想與同學們好好相處,卻一直得不到同學的理解與關愛。于是積怨多年的怨氣終于爆發(fā),他覺得,他們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殺了他們,慘案終于發(fā)生了。
在馬加爵案件中法院最終對馬加爵判處了死刑立即執(zhí)行。然而對于法院的最終判決,人們的評價并不相同。有的人說他故意殺了自己的四名同學,按照我法律的規(guī)定他就該死,并不值得同情。但有觀點認為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慘劇與他的同學對其的嘲弄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他的同學不應該這樣對他,悲劇的發(fā)生并非全是馬加爵的錯,馬加爵他罪不該死,法官應該對其輕判。馬加爵他只是一個貧窮的學生,難道就該任人嘲弄嗎?在隱性等級分明的社會里處于最下層,他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馬加爵死了,他殺了人,這是他罪有應得,但是否還會出現(xiàn)下一個馬加爵呢?如果存在處罰情緒犯罪的社會誘因,那答案是必然的。
四、情緒型犯罪的防治
(一)情緒型犯罪的防治難點
1.犯罪人個體差異明顯
情緒則是每個人都有的,不管貧窮富貴或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有因情緒爆發(fā)而喪失理智的時候,嚴格來說,每個人都有可能實施情緒型犯罪,所以無法針對所有人制定來制定一個能廣泛適用的犯罪防控手段。
2.犯罪的過程短暫,不利于追查
情緒型犯罪具有突發(fā)性,在犯罪發(fā)生前,被害人與行為人往往都沒有預料的可能性,而且犯罪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短,沒有冗長的犯罪準備階段,從犯罪動機產(chǎn)生到犯罪實施完畢僅僅需要幾分鐘或者幾小時,遠遠短于其他犯罪。
3.犯罪具有后果嚴重性
對于其他預謀犯罪而言,其犯罪的目標明確,具有邏輯性,那么其犯罪后果便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而情緒型犯罪的后果由于犯罪嫌疑人喪失了理智,缺乏邏輯性導致卻難以控制,從而加大了防治情緒型犯罪的難度。
(二)情緒型犯罪的防治措施
盡管如此情緒型犯罪的防治存在著諸多的困難,我們?nèi)阅軌虿扇》e極有效的措施來進行應對。防治情緒型犯罪,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發(fā)現(xiàn)、疏導不良情緒
情緒型犯罪的發(fā)生過程很短暫,但是情緒的滋長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積累時間。在馬加爵殺人一案中,宿舍打牌發(fā)生口角,是馬加爵產(chǎn)生殺人動機的誘因,但卻非是其殺人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采取積極的措施去疏導緩和自己的不良情緒,避免被不良情緒支配,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2.充分發(fā)揮家庭的重要作用
個人,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不管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預防情緒型犯罪,便要充分發(fā)揮家庭的重要作用。在行為人自己無法自知自己處于不良情緒控制時,家人便應該要及時提醒,幫助他們疏解不良情緒。
3.公安機關要加強群防群治的防治工作
公安部門應該將加強對防治情緒型犯罪的重視,將其列為工作的重點。根據(jù)心理學的推斷,我們可以對情緒型犯罪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而后就需要公安機關來具體實施措施,減少和控制情緒型犯罪的發(fā)生。嚴厲打擊那些容易使人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不給不良情緒成長的機會。
4.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
情緒型犯罪的日益頻發(fā)與社會矛盾的不斷積累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lián)系。從總體出發(fā),通過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來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而營造良性的社會氛圍,首先要提高國民的文化道德素養(yǎng),其次要縮小貧富差距,最后,心理服務機構的缺少和其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們國家存在的一大問題,為此我們要倡導人們有心理問題就該去看心理醫(yī)生的新觀念,普遍建立心理服務機構。
五、結語
社會總是在不斷的進步,新的矛盾也會不斷的出現(xiàn),這是歷史的必然。然而,面對矛盾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任其發(fā)展,而是要努力克服它。對于情緒型犯罪,我們要關注他、認識它、了解它。才能夠真正的預防它、克服它。馬加爵案已經(jīng)成為過去,但此案讓我們對情緒型犯罪的思考卻不會結束。
參考文獻:
[1]王亞妮,周麗.《情緒型犯罪的分析與思考》,《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2]羅婉瑩.《論情緒型犯罪及其防范對策》,《法制天地》,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