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非桐,閆星辰,姜秀麗,王春艷
1.吉林醫(yī)藥學院護理學院,吉林吉林132013;2.煤炭總醫(yī)院黨委辦公室,北京100028;3.吉林市昌邑區(qū)孤店子鎮(zhèn)衛(wèi)生院,吉林吉林132001
對吉林市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調查分析
矯非桐1,閆星辰2,姜秀麗3,王春艷1
1.吉林醫(yī)藥學院護理學院,吉林吉林132013;2.煤炭總醫(yī)院黨委辦公室,北京100028;3.吉林市昌邑區(qū)孤店子鎮(zhèn)衛(wèi)生院,吉林吉林132001
目的了解吉林市本科護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用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調查問卷對吉林市3所高校1 624名在校護理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吉林市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為(126.14±11.03)分;性別、所在年級、生源地和是否為獨生子女4個因素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有影響(P<0.05)。結論吉林市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農村生源和獨生子女需著重加強人文關懷能力。
吉林市;本科護生;人文關懷
21世紀是一個大健康的時代,人類追求的層次是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的完全健康[1],當代的護理實踐也越來越強調對人和生命的尊重,“人文關懷”已成為國際護理界探討的熱點問題。目前,我國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缺失現(xiàn)象嚴重,護患沖突呈上升趨勢發(fā)展[2-4],某醫(yī)院對連續(xù)4年的護患糾紛資料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護理人員業(yè)務素質問題占27.91%;服務態(tài)度差占23.26%;溝通不良占13.95%[5]。作為關懷行動的實施者,護士必須培養(yǎng)自身人文關懷能力,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科護理學生是未來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主力,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直接影響未來工作中的護理質量,該文通過對吉林市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調查,了解本科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及影響因素,以期為護生關懷能力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其影響因素提供針對性教育依據(jù)。
1.1采取便利抽樣法
選取吉林市3所高校在校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共1 624人,納入標準: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實習班學生。
1.2方法
1.2.1測量工具采用黃弋冰[6]編制的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45個條目,分屬8個維度,即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價值觀、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幫助解除困難。其評分標準:采用Likert 5級評分制,分別對應5個代碼值(4=完全符合,3=基本符合,2=不能確定,1=基本不符合,0=完全不符合),量表的同質信度以Cronbach's a系數(shù)評估,總量表為0.904,各維度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639~0.842。該研究就此量表再進行重測(使用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對80名護生前后間隔3周時間進行兩次測量),兩次得分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有研究指出,相關系數(shù)>0.7則可以被接受[7],該量表兩次測量值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shù)為0.96(P<0.01),故可認定此量表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和重測系數(shù)
1.2.2數(shù)據(jù)收集問卷采取現(xiàn)場回收。用統(tǒng)一指導語說明問卷填寫要求;共發(fā)問卷1 640份,回收問卷1 624份,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中采取錄入—復查制度,以確保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1.3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描述和單因素秩和檢驗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1一般資料
該次共調查研究對象1 624人,其中男生232名,占14.29%,女生1 392名,占85.71%;農村出生541名,占33.31%,城市出生1 083名,占66.69%;獨生子女1 353名,占83.31%,非獨生子女271名,占16.69%;大一學生650名,占40.02%,大二學生523名,占32.2%,大三學生451名,占27.78%;班委612名,占37.68%,非班委1 012名,占62.32%。
2.2護理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及總分得分情況
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128.23±13.17)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健康教育維度,提供良好環(huán)境維度條目得分最低。由于各維度條目數(shù)不一致,為了便于比較本科護生在各維度得分的情況,計算出各維度的條目均分。見表2。
表2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調查[n=1 624,(±s)]
表2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調查[n=1 624,(±s)]
維度均數(shù)條目均分人文關懷能力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價值觀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幫助解除困難128.23±13.17 17.97±1.21 22.7±2.12 17.75±2.02 10.99±3.08 12.48±1.27 10.21±2.37 14.98±1.39 13.00±3.01 2.87±0.46 2.00±0.32 3.09±0.26 3.01±0.64 2.46±0.23 3.08±0.53 1.93±0.15 3.08±0.11 2.86±0.13
2.3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單因素分析
采用秩和檢驗,分析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因素。研究結果顯示,性別、所在年級、生源地和是否為獨生子女4個因素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有影響(P<0.05)。見表3。
表3 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單因素分析[n=1 624,(±s)]
表3 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單因素分析[n=1 624,(±s)]
因素得分P性別0.03生源地男女農村0.03城市獨生子女0.00年級是否大一0.01大二大三班委是否127.20±11.21 128.02±13.93 124.10±11.37 124.90±13.93 124.31±11.02 130.83±14.04 127.00±12.12 127.35±11.25 128.10±10.98 127.65±12.74 127.90±11.36 0.07
3.1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分析
該文采取的量表采取Linket 5評分法,條目均分得分最高為4分,總分的條目均分為(2.87±0.46)分,與褚梁梁[8]調查臨床護士的研究結果十分相近,這表明在校護生與臨床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相當;但在科學解決健康問題的維度中的得分要明顯低于上述研究結果,這可能與在校生較臨床護士相比,長期接受理論學習,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有關,故不能切實有效地為服務對象解決相關健康問題;而在人道利他價值觀得分要稍高于對方研究結果,這可能與在校護生較臨床護士相比,所處校園環(huán)境壓力要低于臨床工作環(huán)境,且兩組調查對象所處時代不同有關。
從各維度得分看,除提供良好環(huán)境外,都在平均分2分以上,說明吉林市本科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處在中等偏高水平,其中健康教育維度的條目均分最高(3.09±0.26)分,這可能與在校生對基本的護理知識掌握比較扎實有關。提供良好環(huán)境維度條目均分最低分數(shù)為(1.93±0.15)分,這可能與在校生缺乏臨床實踐有關。
3.2影響人文關懷能力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在校是否擔任班級干部對個人人文關懷能力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非獨生子女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分要明顯高于獨生子女,這與現(xiàn)今獨生子女普遍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付出的性格相符[9],因此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多關注獨生子女,加強對他們分享、付出模塊的培養(yǎng)。在男女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比較中,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心思細膩,溝通能力強,而男生性格大條,不細心,不善于發(fā)現(xiàn)服務對象的需求有關[10]。生源地是城市的護生得分略高于生源地是農村的學生,這可能與城市學生更容易接觸及參加公共服務活動,在此類活動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關愛、付出價值觀有關。護生所在年級的關懷能力得分有差異性(P<0.05),且得分是隨著年級的增高而增加,這可能與護理人文關懷課程通常在大二或大三開展有關,且關懷教育是個持續(xù)過程,關懷能力也會隨著護生自身對關懷概念的理解而增加。因此,建議高校及早開展關懷課程,讓護生在進入臨床工作前更充分理解關懷的本質。
3.3加強實踐教育有利于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護理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隨著實踐教育的不斷開展,學生會更容易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并應用于實踐,有利于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與形成。王菊吾[11]也曾指出,人的關懷能力是在環(huán)境與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與社會實踐逐漸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隨著實踐教育的不斷進行,人文素養(yǎng)也不斷提高,關愛將轉化為自身氣質和人格的一部分,慢慢學會關心他人,將關愛理念轉化自覺行為,體現(xiàn)在日常護理行為舉止上,并貫穿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此,要使實踐活動充滿活力和持久力,專業(yè)性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建立勢在必行。
[1]李卿姬.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2):7871.
[2]付曉明.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6):159.
[3]王琳.關于加強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9):58-60.
[4]于立群,蔣守芳,唐曉霞,等.護理人員遭受工作場所暴力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9(6):19-21.
[5]段燕燕,顧春喬,李煥娣.43例護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C]//2006年全國護理職業(yè)安全與臨床護理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
[6]黃弋冰,許樂.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
[7]王志穩(wěn).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0):869-873.
[8]褚梁梁.無陪護模式病房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2.
[9]林兵思,林梅,沈國豐.上海市綜合性醫(yī)院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3):61-62.
[10]付曉明.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6):159.
[11]王菊吾,陳愛初,胡安瑜,等.住院患者對護士關懷照護需求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34-36.
Investig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in Jilin
JIAO Fei-tong1,YAN Xing-chen2,JIANG Xiu-li3,WANG Chun-yan1
1.School of Nursing,Jinlin Medical College,Jilin,Jilin Province,132013 China;2.Party Committee Office,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028 China;3.Gudianzi Town Health Center of Changyi District,Jilin,Jilin Province,132001 China
Objective To know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in Jilin.Methods 1 624 ca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t school in Jilin were randomly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Results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scor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in Jilin was(126.14± 11.03)marks,and the four factors of gender,grade,students birth place and the only child or not had an effect on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student nurses(P<0.05).Conclusion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in Jilin is above the intermediate level,and the rural students and the only child need to enhanc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Jilin;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Humanistic care
R19
A
1672-5654(2016)11(a)-016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1.162
吉林省2015年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地方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GH150425);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教育科研課題(JGJX2015D228,吉高學會[2015]6號);吉林省教育廳2015年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5ZCY250)。
矯非桐(1987.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的研究。
王春艷(1974.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研究,E-mail:cywang_jlmpc_edu@163.com。
(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