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菊
摘 要:“美國夢”是美國價值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nèi)涵?!读瞬黄鸬纳w茨比》體現(xiàn)了菲茨杰拉德的創(chuàng)作主題,通過小說主人公蓋茨比對“美國夢”的追求及最終的死亡來闡釋“美國夢”的幻滅,從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國夢”的虛妄及其對年輕一代的毒害。
關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國夢 幻滅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文壇的杰出作家,他是美國文學史上“迷惘的一代”中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夢”的幻滅,描寫了戰(zhàn)爭對美國國內(nèi)的社會風氣帶來的影響,包括資產(chǎn)階級傳統(tǒng)道德的動搖和年輕一代放蕩不羈而又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菲茨杰拉德把這個特定的時代命名為“爵士時代”,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1}。他的作品客觀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時代美國社會的精神面貌、生活氣息和社會特征,他也是這一時代的化身和代言人,被人們稱之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被公認為是他最優(yōu)秀的作品,這部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繁華掩蓋下人們的精神空虛以及道德墮落,深刻揭示了一代青年人對“美國夢”的追求及其幻滅的必然性。
一、“美國夢”及其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所謂“美國夢”,或曰“美國理想”,是資產(chǎn)階級制造的神話,是對平等、自由、進取和成功的理想主義信念,是對機會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創(chuàng)造奇跡可能性的樂觀自信。這種深潛于美國人意識深處的美麗夢想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作者指出當荷蘭水手眺望著“那新世界一片清新碧綠的地方”{2}時,“美國夢”便誕生了,人們幻想著在新世界重建伊甸園,創(chuàng)造新的黃金時代,但這只是脫離社會現(xiàn)狀去企求個人幸福的空想。使“美國夢”一詞在美國變得家喻戶曉的是1931年5月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完成的《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一書。這部書的主題是:“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眥3}“美國夢”一直受到輿論界的大力宣傳,成為世世代代普通美國人深信不移、奮力追求的理想,這也是小說主人公蓋茨比活力與夢想的來源。在小說中,“少年時期的蓋茨比就是按照這種模式來制定自己的個人決心和生活作息表,這正是‘美國夢的傳統(tǒng)模式和社會內(nèi)涵的典型表現(xiàn)”。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邁入空前的經(jīng)濟繁榮時代,物質財富急劇增加,刺激了社會對于物質的追求。美國人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嚴重的裂變,金錢取代了上帝。與此同時,戰(zhàn)爭顛覆了人們對于宗教信仰的理解,這場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最為慘烈殘酷的戰(zhàn)爭正是在有著同樣基督信仰的西方世界之間爆發(fā)的。人們不再信奉上帝,道德規(guī)則和自我約束被拋諸腦后。
戰(zhàn)爭使得人類對于自身命運不確定、對于信仰的迷惘以及社會道德的隳滅,使得整個傳統(tǒng)秩序全面解體。人們沉迷于現(xiàn)世的物質享樂之中,用感官的愉悅來麻痹對上帝的懷疑,逃避信仰的拷問。追求精神信仰和物質的平衡被打破了?!懊绹鴫簟敝芯窈臀镔|的天平傾向了物質的一側,人們開始不惜道德底線和宗教原則極端地追求金錢和物質的欲望。這使得社會轉向物質驅動,“美國夢”的精神出現(xiàn)了很大的異化,演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夢?!懊绹鴫簟北幻芎吞摶盟谏w,失去了它的信仰基礎,物質成為人生的意義,人們只愿意相信金錢,“美國夢”就意味著發(fā)財致富。
二、蓋茨比的“美國夢”
蓋茨比認為達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就能達到生活上的滿足。這就是被稱為“美國夢”的當時美國理想主義的墮落之處。他從青年起就信仰這個“美國夢”,為之奮斗,而且一直保留著維持這個夢想所必需的幼稚本質。他的生活圍繞著錢財這個軸心轉動,到死也沒有沖破這個理念。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社會地位低下的蓋茨比為追求“美國夢”,也就是財富、地位與愛情的夢想,奮斗一生,最終被淹沒于世俗冷酷的社會,喪命于上層階級的陰謀圈套里。蓋茨比的“美國夢”既包含對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的追求,也有人類自始至終都夢寐以求的愛情之夢,兩者的結合構成了蓋茨比向往的完美生活。
首先,他的“美國夢”表現(xiàn)為“財富夢”。他通過非法買賣聚斂大筆財富并終于擠入富有階級的行列,他需要用手中的“金磚”敲開幸福之門。然而,他并未就此實現(xiàn)“美國夢”。不管蓋茨比擁有多少財富,他永遠都無法真正融入上流社會——因為他卑微的出身,他無法從上流社會階層獲得他所需要的認同感。小說的帷幕一拉開,我們就看到蓋茨比敞開別墅大門,設下豐盛酒宴,慷慨款待任何愿意前去吃喝的人。他大肆為自己的成功做廣告,顯得愚蠢可笑。就連受他恩惠的吃客中,也有人竊竊私語,嘲笑他炫耀夸示自己財富的荒唐做法。蓋茨比滿懷希望,要以重金“贖回”已經(jīng)失去的青春、失去的機會,并想要“買來”幸福。
但是,在以湯姆為代表的上層社會階層看來,蓋茨比依然是以前的那個窮光蛋。這一點深刻地揭露了“美國夢”的虛偽性,一方面,美國人宣揚平等自由,依靠個人奮斗獲得成功;另一方面,美國上流社會卻又不愿意接納那些出身卑微,卻通過個人奮斗而獲得成功的人。蓋茨比所追求的通過公平競爭、個人努力達到積累財富,進而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的“美國夢”已經(jīng)不復存在。
其次,蓋茨比的“美國夢”還表現(xiàn)為“愛情夢”,是“財富夢”的延伸。他天真地以為,以豐厚的物質基礎就能挽回心目中完美情人的愛,贖回失去的愛情。
在蓋茨比心中,黛西是美國上流社會一切美德的象征,凝聚著他對生活的全部幻想,她就是蓋茨比的“美國夢”。與黛西再度相見后,他迫不及待地領她去參觀自己宮殿般的別墅、闊氣的家具擺設,并不厭其煩地抖開一箱箱華冠麗服。他想要以富豪的新資格和新地位,重新得到黛西。蓋茨比一時征服了她,黛西撲倒在綾羅綢緞堆上哭了,后來當了蓋茨比的情婦。
由于黛西本身只是個重錢財而沒有真情的人,她代表的只能是虛幻無價值的東西。她不可能是幸福和愛情的化身,也不可能給蓋茨比的生活帶來意義和滿足。蓋茨比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黛西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卻永遠也沒有明白他們的社會地位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仍然死守著自己對愛的承諾,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以寶貴的生命作為代價,撕破了“美國夢”的虛偽嘴臉。這部小說揭示了“美國夢”的內(nèi)在缺陷:冷酷無情。
三、蓋茨比“美國夢”的幻滅
作者菲茨杰拉德是“美國夢”的一位杰出反叛者。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深刻地表現(xiàn)“美國夢”的幻滅這一主題。由于這部作品對于“美國夢”的幻滅探討甚多,許多評論家認為這是一部關于美國夢的經(jīng)典之作。蓋茨比的完美生活在美國紙醉金迷的現(xiàn)實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這也就注定了蓋茨比的悲劇結局。出身貧寒的蓋茨比不理解財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癡心不改地追求因“貧富差距”而未能“終成眷屬”的情人,卻以失敗身亡而告終。尼克在小說最后指出:“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他一定會感悟到他已經(jīng)失去了往昔的那個溫暖的世界,感悟到他長期以來只為了一個夢想而活著,因此付出了那么高昂的代價。他一定曾經(jīng)透過可怕的樹葉仰望過一片陌生的天空,全身戰(zhàn)栗,同時發(fā)覺玫瑰花是多么丑惡……”{5}蓋茨比以夢想破滅和付出生命為代價,譜寫“美國夢”破滅的挽歌。作者通過尼克之口揭示了小說的主題:蓋茨比的悲劇揭示了“美國夢”必定破滅的規(guī)律,生動地再現(xiàn)了“爵士時代”殘酷無情、冷漠自私的社會現(xiàn)實。蓋茨比“美國夢”的幻滅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蓋茨比“財富夢”的幻滅。蓋茨比來自社會的底層,但社會現(xiàn)實告訴他:有了金錢就可以重溫舊夢,恢復原來的一切。他不擇手段,進行非法買賣而發(fā)財。但蓋茨比無論怎樣富有,當他試圖融入他向往已久的上層社會的圈子時,卻因為卑微的出身反而成了上層社會所謂名流猜疑和造謠的絕好素材。隨著人們不斷猜疑,他的非法勾當最終還是被湯姆揭穿了。他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并沒有幫他實現(xiàn)追求,他的“財富夢”破滅了。他死后,在尼克為他舉辦的葬禮上,昔日的座上客一個也沒有露面,葬禮上的凄涼冷清與往日宴會上的繁華喧鬧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他根本沒有得到上流社會的認同。在他們眼中,他不過是個“牛勁人”(“牛津人”的諧音,書中反復出現(xiàn)這個詞,以暗示蓋茨比是個贗品),骨子里是個從西部來的窮小子,根本不配和他們交往。蓋茨比奮斗、掙扎、勞苦、疲憊不堪、身心焦慮,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對于蓋茨比來說,“夢”就是他的生命和一切,“夢”讓它失去了一切,脫離了一切,死亡也許是他最好的結局。
其次,蓋茨比“愛情夢”的幻滅。黛西是蓋茨比的“金色女郎”,是他那付諸東流的理想主義夢想和“目標”。在蓋茨比的眼里,黛西是他頂禮膜拜的圣壇女神,而他所膜拜的是某種“美麗”之朦朧意向,這“美麗”其實只是一片真空虛無。“她只不過是依附于財富地位的寄生蟲,是個膚淺、造作、隨波逐流的女子?!眥6}黛西所愛的并不是某個真實的人,她所追求的是物質欲望。由于黛西只是個重錢財?shù)匚欢菒矍榈娜?,所以她代表的只能是虛幻的、無價值的東西。她不可能是幸福和愛情的化身,也不可能給蓋茨比的生活帶來意義和滿足。在她的眼中,蓋茨比只是一個貼著“暴發(fā)戶”標簽的下等人,是無法與她和湯姆這類上等人平起平坐的,她的一切感情已經(jīng)轉化為冷冰冰的金錢。因而,對黛西來說,感情本身就只是一種“姿態(tài)”,而不是真實的東西。黛西和蓋茨比再度相逢,重溫舊夢,并和丈夫共同策劃蓋茨比的死亡。她最終的損人利己和背叛都是必然的。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蓋茨比的理想破滅了,他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他終于明白,過去無法回來,舊夢難以重溫,于是帶著他的夢想、他的靈魂和肉體一起死去。
四、結語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生動地描繪了“美國夢”所引發(fā)的一場悲劇,并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受害者形象。它深刻地暴露了美國“爵士時代”虛假繁榮的背后所隱藏的尖銳的社會矛盾和“迷惘的一代”所面臨的嚴重的道德危機。透過溫文爾雅的假象,使讀者看清了以金錢為核心的富人靈魂的空虛和丑惡。小說中的人物被賦予了一種普遍的代表意義,因而蓋茨比的失敗并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資本主義制度下普通大眾被毀滅的悲劇,也是資產(chǎn)階級精神文明破產(chǎn)的悲劇?!靶率澜纭苯o人們的承諾和夢想是無法兌現(xiàn)的,不管人們對“美國夢”如何虔誠和執(zhí)著,蓋茨比最終的死亡還是象征著“美國夢”的破滅。
通過蓋茨比破碎的“美國夢”,作者旨在告誡人們:在一個金錢至上、爾虞我詐的社會里,幻想憑著勤勞和不懈奮斗,外加一點愉悅他人的技巧和努力而從社會底層攀緣而上,這無異于癡人說夢,遲早都將幻滅。同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絕不可能人人成功,只有極少數(shù)人成功,而這極少數(shù)人的成功正是靠千百萬人的破產(chǎn)和貧困來實現(xiàn)的?!懊绹鴫簟睂τ谄胀ù蟊妬碚f,永遠也只是個不切實際的美麗夢幻。
{1} 菲茨杰拉德:《爵士時代的故事》,裘因、蕭甘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
{2}{5}{6}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巫寧譯,上海譯文出版社第2006年版。
{3} http//zhidaobaiducom/link-QbQuj9wpS9TiujyuDedlkVdIGBKMkLQbzQLoOxmzqsHWuxJVXNyZTg2Np6NluMZhVX_jF4y1Z-JfE_3PZHRGmOu1izKq.
{4} 潘紹中:《“美國夢”的誘惑與破滅——從菲茨吉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談起》,《美國研究》199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