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共享時代。微時代的到來,讓新媒體應用在人們的學習與生活中。新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能幫助學生共享教育資源,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和平臺,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在微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新載體的探索實踐研究,希望能夠真正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促使學生思政教育有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微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載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C-0007-01
隨著科技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革新,微博、微信等逐漸占據(jù)了人們生活的一席之地,將人們帶入飛速發(fā)展的微時代。新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高職院校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趨于穩(wěn)定,信息高度共享的微時代,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結合實際嘗試以新載體進行思政教育,保障其實效性提升。
一、“微時代”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突出了受教者,即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多以講授、講座、開會以及談心等讓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不僅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得不到效果。而微時代的到來,將微博和微信等交互式遠程交流平臺帶進了人們的生活,這種平臺能讓使用者實現(xiàn)即時且平等的溝通,消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思政教育,不僅充分還原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鼓勵學生充分表達真實想法,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促進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在“微時代”,信息交互的便捷性和平等性,促使學生思政教育日?;?。借助微信、微博等平臺,不僅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也能幫助學生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展示自我風采。高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這些載體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予以關注,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并及時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微時代”的思政教育更有靈活性,便于創(chuàng)新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高度共享的時代,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的使用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能實現(xiàn)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及時互動,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因此,在微時代進行的思政教育可以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以多角度進行,結合新媒體的運用,不僅能使思政教育教學信息更加靈活地展現(xiàn)出來,也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快速找到學生思想上的癥結,及時引導。
二、“微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新載體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微體系
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微時代”下教師應積極結合學生的變化特點,構建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的教學微體系,滿足新時代的要求。例如,可以在重要節(jié)日開展征文、微博線上話題討論、微信群活動等,也可以通過輿論引導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學生之間傳播正能量,通過網(wǎng)絡媒體宣傳,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正能量的傳播,并積極引導,構建健康的網(wǎng)絡輿論,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更新高職院?!拔r代”思政教育理念
新時代下,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這不僅是對新媒體的接受與使用,也是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全面革新,其中包括教育模式、教學理念等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升思政教育中的人文性,以積極向上的校園網(wǎng)絡氛圍引導和影響學生,傳播積極、正面、健康的文化和思想,通過進行思政教學的改革,讓思政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純凈健康的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的同時,建立健全學生的網(wǎng)絡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將網(wǎng)絡新載體變成教育教學的第二課堂,并引導學生更加自由地發(fā)揮和表達,從中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加以引導。
(三)優(yōu)化思政教育微力量、微隊伍
思政教育離不開教育工作者。應建立一個網(wǎng)絡評論員隊伍,以學生代表為主,發(fā)揮正能量作用。學生是新媒體的主要使用者,也是最了解這些新媒體的宏大力量,他們能使正能量在同齡人中迅速傳播。同時,思政教育師資力量的提升不能忽視,“微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主導權,這就需要教育者能夠熟練運用新載體以正確引導學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訴,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載體與平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更應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結合實際運用微媒體進行學生思政教育的全面革新和整合,以新時代下更加適宜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促進學生在新時代提供的全新學習平臺上更好更快成長。
參考文獻:
[1]陸培中.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3.
[2]覃艷.微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學園,2016,(3).
[3]馬愛民.“微時代”下職校生思政教育新載體的探索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