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中心(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
工程地點:南京河西新城區(qū)
業(yè)主單位:南京河西新城區(qū)國資集團
設計單位:扎哈.哈迪德建筑設計事務所(規(guī)劃設計,建筑造型設計,部分室內造型設計)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初步設計)
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技術設計,室內機電設計)
北京互聯(lián)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BIM支持)
基地面積:52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19.34萬平方米(會議中心)
28.70萬平方米(塔樓)
由圖3可知,溶出時間對鐵溶出率影響較大,在一定時間內鐵的溶出率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溶出時間短,部分硫酸鐵鹽未充分溶解和擴散。
結構形式:中心支撐束筒鋼結構(會議中心)
鋼與混凝土混合結構(塔樓)
施工圖設計總負責人及作者:買友群
攝影:張廣源、鐘寧
Project location: Nanjing Hexi New District
Owner unit:Nanjing Hexi New District State-owned Group
Design unit:Zaha Hadid Architects(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t of interior design)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preliminary design)
Shenzhen Huasen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nsultants Ltd(technical design, indoor MEP design)
isBIM(BIM support)
Base area: 520,000 m2
Building area: 193,400 m2(conference center)
287,000 m2(tower building)
Structural form: Central support bundled-tube steel structure (conference center)
Steel and concrete hybrid structure (tower building)
Gener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author:Mai Youqun
Photographer: Zhang Guangyuan, Zhong Ning
南京青奧中心項目位于南京河西建鄴區(qū),北側為揚子江大道,東側為金沙江街,南側為紅旗河和燕山路,西側為江山大街及青奧軸線。其中一塔為255.2米高、58層的會議酒店及配套設施,另一塔為314.5米高、68層的五星級酒店及寫字樓。兩棟超高層建筑共用5層高的裙樓內的配套服務用房,同時裙樓與會議中心在四層、五層處通過空中走廊連通。該項目的方案由世界著名建筑師Zaha Hadid 設計,擴初設計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完成,華森承擔了施工圖設計任務。
Zaha Hadid事務所的作品,素來以造型奇特、夸張聞名。在南京青奧中心項目上,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建筑造型新穎奇特,曲面轉角流暢,窗戶錯落鑲嵌,空間關系變化多樣,使結構及外幕墻設計和施工、配合變得極其復雜。會議中心的建筑形體是復雜的空間異形,洞穴式的入口處理,15米標高以下四塊分拆,15米以上合體。外墻及屋面主要采用干掛GRC幕墻系統(tǒng),下部外傾,上部內收,使整個建筑外觀渾然一體,優(yōu)美典雅。
針對全異形的造型,很顯然,采用傳統(tǒng)的二維平面的思維去進行設計將面臨巨大困難。因此本項目采用BIM軟件參數(shù)化設計將表皮系統(tǒng),主次結構系統(tǒng),機電系統(tǒng)等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實現(xiàn)多次數(shù)據(jù)迭代更替和協(xié)調設計,進而快速達成整體方案的全面優(yōu)化,有效的提高了設計效率,并便于日后管理。
會議中心最終向公眾展示了內外表皮很酷炫,但其實,在這酷炫的表皮下,設計團隊、施工各方付出了種種不為人知的艱辛。首先,由于幕墻與主體結構的距離遠近差別很大,需要增加二次結構,作為幕墻的支撐。而且,周邊柱隨建筑形態(tài)采用了多折點斜柱形式,如此給結構斜柱設計、節(jié)點設計帶來了較高的難度。桁架與桁架相交處桿件數(shù)量超多,桿件方位多樣,再加上斜柱就使得節(jié)點的連接更加復雜。如何使二次結構在主體上生根?如何滿足幕墻的變化?如何在不破壞內部空間的形態(tài)的前提下將其實現(xiàn),這些難題時時都在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
整個過程中ZHA始終在精益求精地深化設計。幕墻的劃分、轉角的形態(tài)、入口的尺度、轉折面的交線等,通過不斷的調整,趨于完美。另外,為了保證會議廳干凈、純粹的效果,空調管線被要求重新排布,風口被要求減少、異形化;考慮到冬夏兩季使用的需要,工程師嘗試了無數(shù)種不同的送風方式、風口排布,最終滿足了功能和觀感均好的要求。而這些,僅僅是該項目的冰山一角。
最終,整個建筑的外部造型和室內形態(tài)渾然一體,讓人們在現(xiàn)場感受到流暢統(tǒng)一的體驗,效果令人震撼。
Nanjing Youth Olympic Center (Nanjing International Youth Cultural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