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圣徒與惡魔之間

2016-12-01 19:59:24郁雋
書城 2016年11期
關鍵詞:邊沁道德哲學核彈

郁雋

一、“無法想象的”極限選擇

假設一個恐怖分子在城市里分別安置了核彈,核彈即將爆炸,幾百萬人可能死傷。你將如何對待這個恐怖分子?可能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讓恐怖分子說出核彈的位置,以便及時拆除它。這似乎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曾經(jīng)在其廣泛傳播的公開課“論正義”(On Justice)中提出過類似的問題。

美國影片《戰(zhàn)略特勤組》(格雷格·喬丹執(zhí)導,2010年上映)以一種更為極端的方式將上述問題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一個非典型的恐怖分子,白人、男性、美國公民、前特種部隊的炸彈專家,名叫楊格(邁克爾·辛扮演),皈依伊斯蘭教后改名為優(yōu)素福。他在美國的幾個大城市里安放了幾顆核彈,獨自錄制了“預告”視頻后,站立在某大商場中等待被捕。此時距離設定的核彈爆炸時間還有四天。

聯(lián)邦調查局將楊格關押在一個秘密審訊場所里,等待他的是兩個人:海倫·布羅迪(凱莉·安妮·莫斯飾),女,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的干探;亨利·漢弗萊斯(塞繆爾·杰克遜扮演),綽號H,來歷不明、深不可測的刑訊專家。亨利接手之后,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用利斧砍下了楊格的一根手指,給了他一個下馬威。海倫被亨利的做法震驚了,認為他侵犯了楊格的人權,是無法接受的。隨著時間的推進,雖然亨利使用了各種酷刑手段—電擊、拔手指甲,但是楊格絲毫沒有打算吐露出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此時,聯(lián)邦調查局找到了楊格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如果你是負責刑訊的亨利,你會對他的妻子動手嗎?影片中的情節(jié)更為讓人震驚—亨利直接將她割喉。楊格目睹這一切痛不欲生,但依然沒有說出核彈的位置。此時,亨利命令手下將楊格的兩個孩子帶進審訊室……假設你是亨利,你會對這兩個無辜的孩子動手嗎?

在影片中,當楊格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被帶進來時,精神幾近崩潰,歇斯底里地咒罵著亨利和所有人。他在說出了三顆核彈的安放位置之后,趁亂從看守手中奪過槍飲彈自盡。聯(lián)邦調查局和軍方根據(jù)楊格所說出的位置,的確找到了三顆核彈,并在引爆前都將之成功拆除。

這部電影中的很多場景的確像它的片名一樣,是無法想象的(unthinkable)。它讓人不僅目睹了血腥揪心的刑訊場面,還不得不將自己代入必須做出抉擇的處境—做圣徒還是惡魔?人被逼到了道德選擇的極限。

二、反恐與虐囚

二十一世紀最開始十年,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反恐戰(zhàn)爭”。為了報復“九一一”事件中的恐怖主義行徑,小布什政府發(fā)動了兩場戰(zhàn)爭—阿富汗和伊拉克。二○○三年三月二十日,美國以伊拉克支持恐怖主義和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繞開了聯(lián)合國授權,發(fā)動對伊拉克的戰(zhàn)爭。到四月中旬,美國宣布伊拉克戰(zhàn)場上的主要戰(zhàn)事結束。同年四月底五月初,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刊出了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隨后不少美國媒體也陸續(xù)披露了幾組虐囚照片。其中一張照片讓人看了之后難以忘懷:一個全身赤裸的囚犯被黑布袋罩住了頭。他站立在一個鐵皮水桶上面,張開的雙臂上連接著電線。根據(jù)報道,負責看管囚犯的美軍士兵告訴囚犯,如果他從水桶上摔下來,就會被電死。虐囚事件中的大部分照片來自伊拉克巴格達的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在《戰(zhàn)略特勤組》中,海倫和亨利進入秘密刑訊場所后看到的一個場面,非常類似上述那張照片??梢哉f,該片是對“反恐戰(zhàn)爭”和虐囚事件的直接反映和反思。

另一個引起關注的事件是關塔那摩拘留營。關塔那摩是美國在古巴的一個軍事基地,也可以說是一塊海外飛地。美國將反恐戰(zhàn)爭中抓獲的重要囚犯轉運到關塔那摩。由于反恐戰(zhàn)爭并非傳統(tǒng)的國家對國家的戰(zhàn)爭,被俘人員不符合《日內瓦公約》的“戰(zhàn)俘”(prisoner of war,縮寫為POW)定義。此外,因為關塔那摩不在美國本土,所以美國本土的一些法律不適用于該拘留營。換言之,這些前提都打破了人道對待戰(zhàn)俘的底線,使得美國有關部門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理”那些恐怖分子。十分諷刺的是,早在奧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tǒng)時,他就承諾當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關閉關塔那摩拘留營。然而,奧巴馬兩屆任期即將結束,它依然存在在那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關塔那摩拘留營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人類虐待人類的手法巔峰。網(wǎng)絡上曾傳出過所謂“CIA十大酷刑”,其中包括水刑、睡眠剝奪等。此外,為了防止囚犯自殺,美國人也想盡辦法,使用了針對狂躁精神病人的拘束衣。而為了防止有人絕食自殺,則引入了“鼻飼”(即將營養(yǎng)液通過鼻腔直接注入食管)的方法。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大家可以通過一部美國電影《X射線營地》(Camp X-Ray,2014)來了解。

三、“堅硬的”頭腦

今天我們的話題慢慢過渡到倫理學的領域,倫理學又稱為“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是哲學學科當中一個很大的分支。如果不留意的話,我們經(jīng)常會混淆兩個詞—倫理(ethic)和倫理學(ethics)。倫理是什么呢?它是指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方人民生活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當然其中必定包括一些標準和規(guī)范—什么是對的、可以做的,什么是錯的、應當被禁止。倫理學并不告訴你對具體事情的判斷,而是對上述倫理準則的研究。換言之,我們不再簡單地說什么天然是對的,而是要問為什么做某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倫理學是對倫理和道德的研究、分析和反思?!稇?zhàn)略特勤組》中展現(xiàn)的問題既是一種極端的倫理困境,它也促使我們思考倫理學問題。

道德哲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分別對和錯。在生物界當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似乎是弱肉強食原則;然而人并不完全認同這一原則,人要分別對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孟子認為,人皆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很難定義,但是當我們處在一個特殊的情景或者語境下,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惻隱之心。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孩快掉到井里去。這時候不需要很多思考,你不大可能希望這個小孩掉到井里,而會不由自主地想救他。這是我們作為人的直覺反應。我們內心有這樣一種沖動,不希望糟糕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周邊的人身上—不管這個人自己認識還是不認識。這在倫理學上被稱為“直覺主義”。

我們經(jīng)常用一個比喻說,人的內心同時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天使戰(zhàn)勝惡魔,人就行善;反之則作惡。但是這種直覺主義有一個問題,善惡對錯是絕對的,也就是非常清楚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從直覺主義的角度來看,恐怖分子無疑是惡的,但要對無辜的兒童動用酷刑同樣是無法接受的。于是似乎用直覺主義只能訴諸當下一瞬間的“感覺”,無法處理復雜的處境,似乎只會陷入兩難的死胡同。

此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不少民族對同一件事情的道德判斷,有時候是大相徑庭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有些地方對婚外性行為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在另一些地方可能要對當事人處以“石刑”。即便是在一個小小的教室里,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倫理準則都是完全一致的。每個人都在一種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當中成長起來,我們會天然地認為,我相信的倫理準則就是對的。換言之,我們認為絕對無誤的倫理準則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對自己以往教育、家庭和成長環(huán)境的重復和確認。所以說,我們的頭腦是非常堅硬的—不僅對老師來說,好的東西不容易裝進去,差的東西不容易拿出來,而且在道德的意義上來說,我們極少承認自己是錯的,或者說我們天然地認為自己是對的,但其實除此之外別無理由。道德哲學從一開始就要反思這種不證自明的“正確”。

道德哲學還要問何謂正義、何謂正當?這些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價值。在西方傳統(tǒng)當中的正義女神,大概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她必定一手持劍—如果要聲張正義,必須有強制性的懲罰手段;其次,她手里拿著一個天平—這意味著她要進行權衡比較,什么錯得更多一點,什么錯得更少一些;第三,她的雙眼是蒙起來的—這表示她的一視同仁,無論誰站到她面前,得出的結論應當是一樣的,絕對公正的,沒有偏向。有時候正義女神還有第四個特征,就是腳踏一部法典,表示依法辦事、有法可依。

四、“滑坡論證”場景

《戰(zhàn)略特勤組》有很巧妙的編劇設定,我把它稱為“滑坡論證”場景。在批判性思維中,滑坡論證(Slippery Slope)是一種典型的謬誤論證,也就是一種無效論證,有些翻譯為“斜坡論證”:假設有一個斜坡,斜坡頂端有一個靜止的小球。此時,你只要稍稍給它一點推力,讓它滾到斜坡上,受到重力的影響,它在斜坡上必定越滾越快,以至于到最后,什么東西都擋不住它。這個邏輯用在論證上是不成立的,但運用在電影中卻是非常巧妙的。影片中編劇設計了一個“滑坡論證”場景:

一、一開始有一個大多數(shù)人通常能接受的場景(對恐怖分子用刑);

二、然后逐步升級,讓人感到越來越難以接受(對恐怖分子的妻子用刑);

三、直到最后情感上幾乎完全不能接受(對恐怖分子的孩子動刑)。

很多人在面對第一個問題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要對恐怖分子施以酷刑;在面對是否要對恐怖分子的妻子動刑這個問題時,開始面露難色;到了最后一個問題—是否要對恐怖分子的孩子動手,大部分人表示很難下手。這表明,一開始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理由,并不能在所有情況下一以貫之。當某些邊界條件被打破之后,這些所謂的“理由”也就不能成立了。道德哲學就要追問,那些我們認為理所應當、不言而喻的東西,其更深的理據(jù)或者更大的前提性假設和邊界條件究竟是什么。

影片中有很多精彩對白。其中有一場是海倫和亨利兩人之間的“狹路相逢”。海倫一直質疑對恐怖分子動用酷刑的合法性,而亨利似乎從來沒有懷疑過酷刑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從影片的鋪陳來看,似乎亨利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非常多極端殘酷的事件。他也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地經(jīng)歷類似的無法想象的內心斗爭。亨利對海倫說,是否要對楊格用刑,“并非關乎敵人,而是關乎我們”。道德哲學似乎也有類似的指向,它要求每個人將矛頭轉向自己,來直接拷問我們自己的道德、價值觀,以及對正義等基本價值的訴求。

上世紀末生態(tài)領域曾經(jīng)有一個“生態(tài)膜”的說法:地球表面的環(huán)境是如此之特殊,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稍近一點或稍遠一點,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了。要保持穩(wěn)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條件是極其苛刻的。我們可以把它引申到道德領域:其實道德環(huán)境的邊界條件也是非??量痰?。我們絕大部分人生活在相對正常的環(huán)境里,但是只要把邊界條件稍微改變一點,很多人可能就不會再遵守道德。人和人可能就會進入狼與狼的關系。要傾覆這個天平是很容易的。海倫和她的上司之間有一段對白。海倫說,亨利對楊格的做法是違反憲法的。而她的上司則回答說:如果核彈爆炸的話,就沒有憲法了。接著影片提出的難題,我們需要一點勇氣來問一下:我們的道德底線在哪里,以及我們的道德依據(jù)是什么?很多人喜歡看動作片,而我將《戰(zhàn)略特勤組》這部影片看作一種“思想動作片”。

五、亨利:功利主義及其局限

西方的道德哲學大致有三種理論路徑—后果論(consequentialism)、義務論(deontology)和德性論(virtue ethics)。和《戰(zhàn)略特勤組》比較有關的是前面兩種。而德性倫理學(例如亞里士多德)會提出人的一些基本的美德,例如誠實、節(jié)制、勇敢等,這些和今天的主題關系不大,所以不展開講。在我心目中,影片中的海倫和刑訊專家亨利分別代表了義務論和后果論。

什么是后果論和義務論,如何來區(qū)分兩者呢?這里的核心問題是要判斷你做出的一個行動是否道德,換言之要提出一些判斷的標準。這里的一個基本圖景是這樣的:人之所以會做出一個行動,是出于人所理解的意圖、訴求(應激性行為除外),同時它必定會造成一些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結果。后果論認為,判斷一個行動是否道德,要看它造成的后果,無需去看它的出發(fā)點或動機;而義務論則認為,行動是不是道德,不能看它的后果,而要看它最初的意圖是什么—動機善,行動就為善。

如果進一步來加以界定的話,影片中刑訊專家亨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邊沁式的功利主義。“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這個翻譯已經(jīng)約定俗成,好像略微有點貶義。因此有人建議將它翻譯成更為中性的“效用主義”。古典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兩位:邊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和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邊沁最主要的道德哲學著作是《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1789)。在他看來,人的最基本的本性的特征是“快樂主義”(hedonism)。當然這里的快樂是比較廣義的,并不僅指身體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愉悅。邊沁認為追求快樂是人天然的本性,換言之,人是趨利避害的。此外,他還反對天賦權利,反對一切先天的東西。

自然把人類置于兩位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們才指示我們應當干什么,決定我們將要干什么,是非標準、因果聯(lián)系,俱由其定奪。(時毅弘譯,商務印書館2000,第57頁)

關于“功利”他是這樣定義的:“傾向于給利益有關者帶來實惠、快樂、利益或幸福,或者傾向于防止利益有關者遭受損害、痛苦、禍患或不幸。”(同上,第58頁)基于上述的定義,邊沁提出了其著名的“功利原則”:

當一項行動增大共同體幸福的傾向大于減小這一幸福的傾向時,它就可以說是符合功利原則,或簡言之,符合功利。(同上,第59頁)

而共同體利益指的是“組成共同體的若干成員的利益總和”(同上,第58頁)。后人將邊沁的這些原則歸納為“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原理:我應當如何行動呢?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簡而言之,如果有兩件事情,只能選一件,哪一件事情更應該做呢?如果A比B帶來的幸福更大,按照邊沁的原則,顯然應當做A。這里還涉及一套幸福計算法:按照邊沁的看法,痛苦是負的快樂—將一個行動的所有后果相加如果得出正數(shù),意味著快樂,如果得出負數(shù),意味著痛苦。這意味著自然引申出的結論—為了獲得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是可以犧牲個體的。

事實上,當我們觀看影片的時候,已經(jīng)不由自主地運用了邊沁的功利主義原則。在面對場景一時,我們的頭腦中做了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如果核彈爆炸會造成一千萬人死傷(痛苦),也就是負一千萬;如果我們對一個恐怖分子施以酷刑,即便他死了,也僅僅是負一。一比一千萬,其結論“不言自明”—要拷打恐怖分子,逼迫他說出核彈的下落。功利主義的好處在于簡單明了,具有可操作性。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快樂和痛苦始終是相對于一個共同體而言的。影片中考慮問題的共同體是美國。如果改變了討論的共同體,其幸福計算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如果完全貫徹邊沁的原則,必然會導致影片中刑訊專家亨利的做法。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邊沁的功利主義有一些隱含的前提性的假設:第一,人是自私自利的。這非常類似經(jīng)濟學當中理性人的假設。第二,等價原則,即所有人是同等重要的。簡單地說,所有人他在幸福計算下取值都是一。換言之,人人價值平等,絕無尊長顯貴。按照他這些前提性的預設,必然會導致一個結論:我們不僅應當毫不猶豫對恐怖分子動手,哪怕把他的妻子、小孩搭上,也只不過是負一千萬比負三、負四—孰輕孰重,哪個造成的痛苦更大,哪個帶來的快樂更大,似乎是道很簡單的算術題。而要進行邊沁式的道德判斷,是無涉行動者的(agent-neutral),即與任何行動者的判斷與視角都無關,好像是一個置身事外的上帝,可以輕易地計算。

邊沁的這些前提性假設是可以被質疑的。首先,人只追求幸福(快樂)嗎?如何解釋很多人愿意自我犧牲,成全別人?如何看待人的利他行為?其次,人都是等價的嗎?等價原則看上去很崇高,在那個時代有其意義。因為在當時主要的看法是人不等價,帝王將相高于平民百姓。所以邊沁反對給某些特權階層賦予太高的價值。但是,如果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認為人是等價的嗎?我們的直覺判斷似乎不總是這樣。假設我們現(xiàn)在有一份最新的實驗藥物,它可以給癱瘓在輪椅上的天才物理學家霍金用,也可以給一個普通的人用。你會如何選擇?好像直覺告訴我們,應該給霍金用。也就是說,我們隱隱感覺霍金的生命比一般人更重要,更有價值。在涉及親人、家人的時候,我們也很難接受等價原則。此外“可以犧牲個體”的原則會導致荒謬的結局。例如我們是否可以殺死一個健康的人,將其器官移植到七八個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身上,這樣就可以用一個人的生命拯救七八個人。按照功利主義的原則是可以這樣做的,但實際上這就是謀殺。

對邊沁的幾個前提進行集中質疑,可以觀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它表面上是一部戰(zhàn)爭片、動作片。二戰(zhàn)當中,有一個家庭的五個兒子都去當兵。不幸的是,前面四兄弟全部戰(zhàn)死。所以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簽發(fā)了一道特殊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家僅存的兒子(大兵瑞恩)從德軍戰(zhàn)線之后救出來。為此,美軍派出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然而,這個過程中犧牲了很多人。我們不禁要問,人真的是等價的嗎?如果我們把邊沁的那些前提性假設逐一否定掉,那么邊沁的幸福計算法就沒法計算了,他追求的最大幸福的原則也是沒有辦法貫徹的了。

六、海倫:義務論及其局限

今天我將康德作為義務論的代表,他寫了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是德國古典哲學繞不開的一座高峰。其義務論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1785)一書中。

康德首先區(qū)分了假言命令和定言命令。他認為真正的道德律令必須是定言的。假言是有條件的:如果怎樣,我就怎樣。但定言是無條件的,不能因為語境變化而改變。例如說不能騙人,就是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騙人。一旦說我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騙人的,這就變成了假言,就是有條件的,很容易導致人人都找借口,于是任何道德都沒有辦法得到貫徹了。但定言命題也會遇到問題,后來法國哲學家薩特舉了一個例子來批評康德,指出堅持定言命令會背離道德的初衷:例如二戰(zhàn)中有一個游擊隊隊員抵抗納粹。他逃到你家里,而納粹也追到了你家門口:請問,是不是有一個游擊隊員在你家里?按照康德的定言命令,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撒謊,即便面對納粹也要如實相告。薩特會說,康德你不是在害人嗎,難道僅僅是為了堅持定言命令,就要出賣游擊隊員嗎?

但是我們要反過來問,康德為什么持義務論的觀點。功利主義是很明確很典型的后果論,但是對義務論而言,判斷一個事情道德還是不道德,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不應該看它所造成的后果,而要看它的動機和初衷。

善的意志并不因它造成或者達成的東西而善,并不因它適宜于達到任何一個預定的目的而善,而是僅僅因為意欲而善,也就是說它自身而言就是善。……它也像一顆寶石那樣,作為在自身就具有其全部價值的東西,獨自就閃耀光芒。(《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李秋零譯,第401頁)

康德進而提出了“絕對命令”的原則:“要只按照你同時能夠愿意它成為一個普遍法則的那個準則去行動?!保ㄍ?,第428頁)也就是說,判斷是否道德的標準,在于它是否可以被普遍化。我這樣做沒有問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做也沒有問題,那么它就是道德的。由這條絕對命令,他推出三條派生命令。第一條:“要這樣行動,就好像你的行為的準則應當通過你的意志成為普遍的自然法則似的?!保ㄍ希?29頁)第二條:“你要如此行動,即無論是你人格中的人性,還是任何其他一個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你在任何時候都同時當作目的,絕不僅當作手段來使用?!保ㄍ?,第437頁)第三條:“每一個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一個普遍立法的意志的理念。……意志……必須被視為自己立法的。”(同上,第439頁)

第二條派生命令被稱為“人性命令”—可以表述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按照康德的看法,在影片中刑訊專家亨利的做法,直接違背了這個原則,是不道德的。因為無論亨利對楊格下手,還是對他的妻兒下手,都把他們當作了手段。其目的是要拯救其他的人。這在康德看來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運用其普遍律令法則,如果所有人都把其他人當作手段的話,社會就會崩塌?!叭耸悄康亩鞘侄巍北旧硎欠浅3绺叩睦硐耄笏腥嗽诤蛣e人的交往當中,都把別人當作目的本身,不要把人當成手段。

此外,當我們想要通過拷問楊格、逼迫其妻兒,來達成救人之目的時,可以說我們已經(jīng)被恐怖分子綁架。此時,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已經(jīng)被他拉低。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加害無辜的人來達成目的,那么我們和恐怖分子有區(qū)別嗎?站在康德主義的立場來說,我要堅持人是目的而非手段,那么從一開始就不會對楊格動手??梢哉f在影片中,女干探海倫·布羅迪是一個典型的康德式義務論者。所以她從一開始就不接受亨利對楊格動用酷刑。當楊格的孩子被帶到刑訊室內后,她說:你不能這么做,我們是人?。∽屨◤棻ò?!我們不能這么做!她道出了一個底線,如果我們做了,就不是人了。換言之,不對無辜的孩子動手,是她作為人最基礎的要求??档率秸撟C說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如果你打破了某條底線,就不能再稱為人了。但是,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康德式義務論做法,在實踐中很難堅持下去。

七、黑色結局的隱喻

上面我進行了一種過于簡單化、臉譜化的對號入座—把亨利理解為邊沁式的功利主義,將海倫作為康德式義務論的代表。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從心里厭惡亨利,會認為他手段毒辣,沒有底線。但這其實并不是一場正邪之戰(zhàn)。亨利不是簡單地代表邪惡一面,海倫也不簡單地代表正義那一面。或者沒有人是單純的圣徒。人很容易讓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之后,還來承擔道德責任。亨利與海倫的對立是邊沁和康德之戰(zhàn)。究竟誰是圣徒,誰是惡魔?我假設我們順著海倫的方式繼續(xù)下去,聽任核彈爆炸,而對恐怖分子無所作為,其結果是一千萬人死傷。難道這就可以全部歸罪于楊格一個人嗎?可能在影片中表現(xiàn)更為卑鄙的是那個沒有名字的白宮官員。他時刻在逼迫亨利進行更為殘酷的刑訊,卻不愿意臟了自己的手。但他這樣做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在執(zhí)行以總統(tǒng)為代表的國家意志。這似乎是對現(xiàn)代國家和官僚制度的諷刺。要看到國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按照功利主義原則行事的,因為國家面對的是無數(shù)的抽象個人,而不是少數(shù)的具體個人。如果落實到當下中國的語境,似乎對我們來說,功利主義是一種默認設定,是理所應當、不言而喻的,而康德式的義務論太少了。

必須看到,義務論和后果論這兩種道德哲學的立場是很難相互通約的,也就是說一種立場沒有辦法轉換為另外一種,它們的基本的假設和立場截然不同。但是同時,每一種道德哲學的基本假設都是可以被挑戰(zhàn)、被打破的。楊格僅僅是一個恐怖分子嗎?這似乎也過于臉譜化。在當今社會中,說某人是恐怖分子,意味著我們可以任意消滅他。然而,編劇和導演也在暗示我們,楊格是一個非典型的恐怖分子:他說自己是一個愛國者,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國家或更高的道義。可能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楊格是個瘋子。因為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他已經(jīng)準備好犧牲他妻子和孩子。從一開始,他就已經(jīng)設定了一條“無法想象的”底線—因為他知道政府會步步逼近,直到最后窮盡一切“可能的手段”?,F(xiàn)代政治哲學有一個基本假設,即國家壟斷了暴力,并且具有運用暴力的正當性。正義女神之所以持劍執(zhí)法,是基于一個很簡單的人性預設—人是怕死的。這幾乎是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默認前提。然而現(xiàn)代的恐怖主義語境打破了這一前提。

這個影片又讓我們回過來反思所謂恐怖主義行為。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沒有“理解”(馬克斯·韋伯意義上的verstehen)恐怖分子的行為,而是采取了面具化和病理式的說明。所謂理解,并不是同情,而是要嘗試分析一個人成為恐怖分子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得一些人—他們原初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不再懼怕死亡,愿意犧牲自己。在“我們”和“他們”之間,存在一種極為不對稱的理解。在我們整個價值排序當中,絕大部分人是將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即認為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但這并不能排除,有極少數(shù)人將其他的價值放到了生命之前。

在影片的結尾處,在楊格透露的三顆核彈之外,還有第四顆核彈。這顆核彈引爆裝置倒計時歸零,影片也就此戛然而止。《戰(zhàn)略特勤組》的結局非常黑暗,充滿隱喻,讓人倒吸一口冷氣。任何一種道德哲學的理論,并不是輕飄飄的支持、贊成、反對可以涵蓋的。因為道德判斷,必然同時意味著有人要承擔該道德判斷的一切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后果,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

我個人是非常反對道德相對論的,因為再往前跨一步就是道德虛無主義。這對任何社會都很危險。但其實,道德虛無主義只不過是個人的逃避—沒有對沒有錯,但人還是要作判斷,還是不得不做出行動。即便你嘗試逃避這些問題,其實并不能真正回避問題。這樣的電影的作用不僅僅是讓我們三觀崩塌,或者讓我們面臨道德危機,而是要讓我們夯實道德的基礎。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判斷,哪些前提對你來說是絕對不能動搖的,你自己的底線在哪里。

最后我想說,在道德哲學中一個原則通常表述為一個命題,你可以表示接受或反對。但它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卻需要一個具體的判斷和行動。在命題和行動之間永遠存在一條鴻溝。僅僅依靠明辨事理是不足以跨越這條鴻溝的,最終還需要勇氣和責任感。任何一種道德,也必定意味著與之相應的代價。沒有無代價的道德。對人而言,歸根到底要回答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

本文為作者二○一五年十月三十日在季風書園“人文講堂”第一期“電影中的哲學思辨”課程上的演講,刊發(fā)時經(jīng)作者修訂。感謝季風書園“人文講堂”供稿

猜你喜歡
邊沁道德哲學核彈
核彈爆炸的威力
為什么核彈爆炸會出現(xiàn)蘑菇云
少兒科技(2022年3期)2022-02-27 23:41:25
一致的平等主義者:康德種族理論與道德哲學關系辨析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5:36
十億核彈毀滅太陽系
倫理學功利主義倫理思想史發(fā)展的一些啟示
人間(2016年32期)2017-02-26 21:08:20
論環(huán)境倫理學的兩種探究模式
求知導刊(2016年25期)2016-10-17 10:59:53
試論古典功利主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08:40:44
康德道德哲學中正當優(yōu)先于善的三種形式——一項以羅爾斯為參照的研究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2:32
淺論穆勒對邊沁功利主義的發(fā)展
山東青年(2015年4期)2015-12-09 23:48:20
談康德道德哲學的現(xiàn)實意蘊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9
延长县| 邵阳县| 喜德县| 铜梁县| 阳谷县| 曲沃县| 美姑县| 湖口县| 湾仔区| 曲阜市| 辽宁省| 日照市| 巩义市| 金乡县| 沙洋县| 从江县| 界首市| 杭锦后旗| 娄底市| 福泉市| 当雄县| 大新县| 黄冈市| 福建省| 海伦市| 迁西县| 石首市| 内丘县| 禹州市| 朝阳区| 荔浦县| 松桃| 河南省| 天全县| 克东县| 台中市| 乌兰察布市| 德钦县| SHOW| 伊通|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