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麗
摘 要:語文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和社會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風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發(fā)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在如此豐富的教學資源面前,語文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并結合初中學生思維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挖掘;教學資源;教學效率;初中語文
提高教學效率已經不是一個新口號了,教學效率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是否取得進步、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高低不但和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關系,還和教學資源的利用程度有關。教學資源包括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條件,范圍十分廣泛,但目前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挖掘程度不深,利用率不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挖掘教學資源,并利用它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本文中,筆者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子,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教師要有挖掘教學資源的意識和能力
僅把教材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太過單一,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導致語文課堂效率低下。教師應當有挖掘教學資源的意識。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其學習特點和情感豐富、較為敏感又不太成熟的身心特點展開語文教學工作,并融合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什么要開發(fā)教學資源呢?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有發(fā)掘課內外教學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學資源挖掘、利用好了,教師上起語文課來更得心應手,可以讓學生用較短的時間掌握語文知識,達到三維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教育影片,朗讀錄音等,豐富語文教學材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語文教材是依據(jù)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編寫的,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課承載著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陶冶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等多項任務。語文教材的內容突出了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探究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利用其產生共鳴,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爸爸因為‘我不起床而嚴厲責罰‘我”的情節(jié),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被父母責罰時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體會課文中嚴厲而深沉的父愛,使學生受到情感上的教育。利用這一點能夠讓學生快速達到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
其次,合理利用教學設備。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在課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視頻、圖片、電影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改善課堂氣氛,也為教師節(jié)省了寫板書的時間,還有利于豐富課堂內容和教材資料。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課文背景資料、作者資料,閱讀其他作品、聽示范朗讀等。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三、合理開發(fā)課外教學資源
課外教學資源涵蓋面較廣,只要是能為語文教學所用的課堂外的資源都可以成為課外教學資源。具體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等。大語文觀要求在廣闊的背景下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口語、作文和其他內容方面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一些參加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自然中、社會中去觀察、思考、感悟。如,怎樣寫好一篇描寫秋天的作文呢?課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公園、馬路邊、小河旁采風,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景物,發(fā)現(xiàn)其特點,并進行思考,寫下對秋天的感受,這樣學生才能夠寫得生動、真實、有感情。通過語文實踐,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師的作文課教學也就容易多了,課堂效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再如,人教版七年級第四單元寫作部分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個新聞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報紙、電視等課外資源,搜集社會新聞,并進行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學生在對事件發(fā)表看法的過程中,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綜合分析的能力,因此,這堂作文課教學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從多個角度出發(fā),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課內的學習和課外的實踐,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受到情感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艷慧.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陳曉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王楊.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