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p>
關鍵詞:魯迅 授課效果 教學方法 感悟
這里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八年級下冊二單元全部都是散文,如何能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痹诮淌凇堆愤@課時,我進行了初步嘗試。
一、魯迅的《雪》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 但與《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特的意象和象征的語言表現(xiàn)作者的孤獨前行與反抗絕望,而是用較有華彩的語言對照“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與人工的雪景的對照,直到篇末才寫到“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靈”,才隱約透露出《野草》那種“荷戟獨彷徨”的韻調(diào)。
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是魯迅1925年元月創(chuàng)作的。當時,魯迅戰(zhàn)斗在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在南方熱氣騰騰的大好革命形勢推動下,北方反帝反封建的烈火愈燒愈旺。盡管這時作者親身經(jīng)歷了五四新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分化,有時不免產(chǎn)生“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的孤獨之感,但是他的主導精神卻是積極向上、奮勇前進的。正是在這種心境下,魯迅寫了這篇戰(zhàn)斗的、優(yōu)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生花的彩筆,描繪了“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表現(xiàn)了對明媚春天的無限向往,對美好事物的緬懷,以及對冷酷現(xiàn)實奮勇抗爭的精神。
二、授課效果
這篇散文按教學設計進行授課,但課堂的學習效果超乎我的想象之困難。學生對于散文不太感興趣,因為它沒有記敘文的情節(jié)吸引人,也沒有文言文可以實實在在疏通文章。散文一讀看似就懂,但只是讀懂了表面內(nèi)容,對于深層含義其實是糊涂的,但是學生已經(jīng)沒有了興趣去再研讀。在第一個班講時,我采取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說說你喜歡哪幅雪景,到這里學習進行還算順利。但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魯迅先生描寫這兩幅各具特色的雪景圖,他更為欣賞哪里的雪景呢?”就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沒有結合背景,學生只是從表達方式(寫江南雪描寫更多,寫朔方雪多了抒情和描寫)來判斷。而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更為困難:“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個問題一拋出來,雖然讓學生也結合了時代背景,但是學生仍不明白為什么要贊美朔方雪,為什么還要寫江南雪。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糾纏了好久,比較糾結。我想有許多學生到下課都還沒明白魯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
三、改善教學方法
在第二個班上時,我迅速調(diào)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1步:讀課文——說說兩幅雪景的不同特點。根據(jù)文章語句,學生很快能對比出兩幅雪景的不同。
第2步:把握作者情感。我由學生對兩幅雪景的不同喜好,引出“請結合時代背景來分析,魯迅先生更為欣賞哪里的雪景呢?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特別是講明白當時國內(nèi)南北方革命形勢的不同,北方許多青年對革命的失望、迷茫甚至退縮,引導學生去理解魯迅先生在如此情況之下,他可能會去號召什么?自然是號召北方的人民勇敢地去戰(zhàn)斗,在孤獨中不妥協(xié)。接著我又引出魯迅當時創(chuàng)作《野草》的背景,“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陸續(xù)發(fā)表于期刊《語絲》上的。大抵僅僅是隨時的小感想。因為那時難于直說,所以有時措辭就很含糊了?!保ā兑安荨酚⑽淖g本序)這樣學生就明白了,要表達作者的這種情感,就借助了北方的雪來表達了。因為北方的雪孤獨,但是仍然奮勇向上,不妥協(xié),不屈服,像一個斗志昂揚的戰(zhàn)士。到這里學生可以理解魯迅對北方雪的贊美了。
第3步,我又提出一個問題“那為什么還要把江南雪寫得如此滋潤美艷、生機盎然”呢?由于前面時代背景的介紹,學生就能理解了江南雪就如一個美好的、和平的理想世界。這時我適時給學生總結:“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以孤獨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張揚的個性,像一個奔放的挑戰(zhàn)者和戰(zhàn)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滋潤美艷的南方雪,寄托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藏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xiàn)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比缓笤賻е鴮ξ恼碌睦斫庠僮x課文。
這樣處理下來,學生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達到了課標的要求。
四、感悟
1.有時時代背景必須在講思想感情之前讓學生好好了解、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意圖。
2.對于難點,教師必須有恰當?shù)囊龑В駝t學生就會很糾結不清。
3.引導到位,學生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教師必須要適時總結講解,才能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理解。這樣的方法尤其是對像魯迅這樣的文章,而且還是更難懂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