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追尋“當代感”的路上繼續(xù)掘進
——一種基于“頭條詩人”的觀察

2016-12-08 06:27:46程繼龍
湛江文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現(xiàn)代感詩刊新詩

※ 程繼龍

在追尋“當代感”的路上繼續(xù)掘進
——一種基于“頭條詩人”的觀察

※ 程繼龍

在議論現(xiàn)代文學、現(xiàn)代藝術時,人們經(jīng)常說到“現(xiàn)代感”一詞,比如說某詩“充滿了現(xiàn)代感”、某畫的構圖“很有現(xiàn)代感”,意指并不很明確的“現(xiàn)代感”,成為人們概括心中強烈愿望的符號,也成為衡量優(yōu)劣的標準。那么,有“當代感”一說么,在新詩領域,“當代感”的說法可以成立嗎?當我們一氣翻完幾本詩歌刊物,在五花八門的詩人、作品中選出一二代表,可以用“有當代感”一語來描述其內(nèi)在的審美品質(zhì)嗎?意思是說其深刻而強烈地表現(xiàn)了當代人在當代生活中的復雜情緒,就像施蟄存當年那句經(jīng)典的斷語——“現(xiàn)代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現(xiàn)代的情緒”,施蟄存是在新詩與古典詩歌的對照中說出這樣的話的,我們這里說“當代感”不僅針對的是“古代感”,而且還有與“現(xiàn)代感”明確對照的意思。如果認同王國維、胡適等先賢“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是不是還意味著在當代詩歌的場域中,有這樣一種感覺,它既不同于唐詩宋詞的感覺,也不同于現(xiàn)代詩的感覺——甚至可以說,1980年代有1980年代的感覺,1990年代有1990年代的感覺,它就是無數(shù)的當代人,當下活著的人們,尤其是那些免于被摧殘被異化的優(yōu)異的頭腦,立足于生命的本真,契入肉身和靈明的雙重覺醒,接納個人和生活的多重經(jīng)驗,最后塑造出的一種真純、多樣、完全的普遍經(jīng)驗類型。需要立刻補充說明的有兩點:在對這種經(jīng)驗類型的設想中,“普遍”取“可對話”、“可互通”之意,并不帶有“絕對”、“可替代他者”之意;“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滌除了時間維度上后者優(yōu)于前者的觀念,類似于??滤^“知識型”,包含斷裂、連續(xù)、交錯等多種可能關系。

這不純是一種假設,當代新詩的從業(yè)者可能都有類似的強烈感覺,“當代感”有時仿佛一種溫熱的渴念在內(nèi)心升騰,如果認同這一說法,那么完全可以說,盡管當代各個詩人、各個圈子有其觀念和方法,各有其通向羅馬的道路,然而在這一切分裂與紛亂之上,有一個共同的熱望驅(qū)動著大家日日沉吟、夜夜秉筆,一路狂奔在塑造“當代感”的長途上。人靠吃米而活著,人也靠交流而活著,不管到了當代詩人多么孤傲多么極端,詩歌在最高意義上,總離不了“交流”的意味,毋寧說詩歌是一種更深入、更徹底、更理想的交流。隨心所欲地翻覽令人眼花繚亂的詩歌雜志,或沉思默想地深入閱讀,均使人想到這一命題,下面就大略閱讀各大詩刊近半年來“頭條詩人”所得的印象,諸如《詩刊》“視點”、“發(fā)現(xiàn)”,《星星》“首席詩人”,《揚子江詩刊》“開卷”,《詩潮》“好詩經(jīng)典”、“名家新作”,《詩歌月刊》“頭條詩人”等,談談我對當下優(yōu)秀詩人所具有的“當代感”的具體認知。我所理解的當下新詩的“當代感”,可以分化為下述幾個方面:

更為深徹的生命領悟。生命意識的覺醒可以說是真正當代詩的元點,缺乏生命的原在的感覺幾乎使之前的當代詩淪為笑談,如果說八九十年代的當代詩是將生命意識作為一個藝術理想來塑造、作為一個致命武器來使用,那么當下的當代詩可以說是將“生命”當做一個前提來接受,“生命”在他們那里成為一個不言自明的存在,接下來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開發(fā)、展示生命的可能圖景。這在一些新興的80后、90后詩人那里有著刺目的表現(xiàn)?!吧甭鋵嵲诰竦目释c忍耐,落實在身體的幸福與疼痛,落實在切身之物的混沌紋理細部,“生命”不僅是詩的內(nèi)部材質(zhì)、最初的原始驅(qū)動力,還是不知所終的愿景。90后的彭陽對生命的體悟令人驚異,他幾乎是隨心所欲、自然而然地抒寫著生命在原初、中途和末了的刺痛感和陌生感?!墩郫B的肉體》(《詩刊》2015年4月號下半月刊):“我過去折疊在母親的子宮里/那么輕便,便于攜帶/所以不管去到哪,母親都會捎上我”,一開口就復原人在胎中的感覺,“折疊”、“輕便”、“捎上”在刻畫與母親的關系的同時指向無明的意會,然而接下來幾乎是展開了自己并不漫長的一生,“而現(xiàn)在不了/我正在展開自己的骨頭/肉體的長和寬,我更愿意/被一把折疊椅,托舉著,離開地表”,后半的抒寫,證明年輕的詩人并非一時的“不明覺厲”,“成長”——生命的展開,仿佛一種宿命的行為,又仿佛一種超現(xiàn)實的游戲。年齡更小的蔣在的《我的生命的生命》(《詩歌月刊》2015年第4期),在沉思與想象的囈語中展開對自我生命的言說,生命成為對象物,成為現(xiàn)有生命的二次方,她仿佛要攫出更深一層生命的真髓,“我看著你的眼睛/我們倆是永恒的/東方的兒子/是尖銳的橡樹/我保留著/保留著/你襯衣上的紐扣/請求你/拯救我身體里的一種欲望/我的下墜的欲望/我的膝蓋/不受控制地墜地/身體緊貼著大地/墜落或是上升/這似乎是包含著你/我的生命的生命”,根本看不出來是一個少女的詩句,有成人的深沉混沌,又有成人所缺乏的天然新鮮,這是真正本著生命沖動抒寫生命,在形上的一維躍入“東方”、“永恒”中去,在形下的一維潛入“欲望”、“膝蓋”和“大地”中去。在“當代感”上,對生命的體驗雖不及浪漫色彩強烈的前代詩人海子、昌耀們的宏大高遠,然而細膩、原在,“生命”作為抒寫動力更持久,作為抒寫對象更靈活,不再偏執(zhí)于其中一隅。

對時代進行更尖銳、更感性的命名。詩人們曾一度陷入“個人”的迷狂,在一種矯枉過正、以毒攻毒的心理驅(qū)導下,沉溺在一己的瑣碎感受和飄忽情緒中,阻斷了“自我—時代”的聯(lián)結。然而到了當下,詩人們又在回轉(zhuǎn),這是很顯然的情況。十七年空心歌唱“時代精神”和九十年代以后陷入“自我的密室”,都是極端時期的極端行為。正視幽暗的自我,發(fā)現(xiàn)混沌生活中的瘡刺與華彩,而后穿越出來,偶爾昂首云外,仰視可見浩瀚的宇宙,俯視可察蕓蕓眾生,這正是當代新詩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詩歌就是走窄門,然而如此做正是為了在一切門里自由出入,自由的奧義不可遺忘。80后的江汀是名號少見于經(jīng)傳的新秀,他有一種穿越自我經(jīng)驗而為時代命名的強烈沖動,《悲傷》(《詩刊》2015年5月號下半月刊):“我在這條街的骨髓中旅行,/每日領受一份它的寒冷。/修路工人們正在忙碌,/鋪下這一年度的瀝青”,這種命名是“自我生命”意識的自然延伸,而且從一開始就融合在“現(xiàn)實”的境遇里,“現(xiàn)實”不單是凝固了的常見外殼,還是眾多詩人意識共時的結晶體,“街的骨髓”、“年度的瀝青”,帶著不祥的感覺,使人想到曼德爾施塔姆的“瀝青”,詩人是“悲傷”的,而且在其后的抒寫中,悲傷擴散為整個時代的一種內(nèi)在精神。這是一個歡快的時代,詩人你為什么不快樂?!這是一個悲傷的時代,詩人你為什么高興不起來?!“霧氣堆積在地鐵入口,/像受傷的動物在蜷縮。/車廂里,人們的臉部如此之近,/他們隨時能夠辨認對方。”接通了艾略特的觀察的眼睛,讓悲傷的云氣滿大街游走,在詩作的最后詩人寫道“白色的智慧無家可歸”,更清醒地意識到“悲傷”的無用,時代的難以把握。與沙汀這樣的詩人相反,一些知名詩人大致上以一種“整體主義”的態(tài)度為我們這個時代拍攝著靈魂的底片。鄭小群《變異的村莊》(《詩刊》2015年3月號上半月刊)猶如敲響的洪鐘,泥沙俱下地鋪衍著“工業(yè)”、“城市”對“村莊”的侵略,黃金明的《疼痛》(《星星》2015年第3期)則唱著“疼痛的哀歌”,“更多的種子,被污染的土地埋葬/更多的翅膀,羽毛尚未長出,已經(jīng)腐敗”,“愛是艱難的。當時間的乳汁已被耗盡/當一條河流被努力”,從其中可以看出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已使山河淪喪,“疼痛”是和“悲傷”一樣的共通感受。這些詩人站在文明的高度上描繪時代,為了避免效果的泛化與空洞,反復運用個人生活的記憶和源于現(xiàn)實的細節(jié)。這個時代經(jīng)常被貼上“碎片化”的標簽,然而在“碎”之外、之后,仍然有某些卡里斯馬式的東西,比如說糧食和性之于人永遠是重要的,也許我們這個時代還真沒有徹底碎片化,這是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使然,所以暫時還難以躺在一個個碎片上樂呵呵地漂流。

在藝術性上更為自覺。在數(shù)以萬計的當下詩人中,很少再有人單純靠“主義”或“觀念”說話,人們普遍意識到,“主義”和“觀念”在詩上可以帶來一時的效果,卻難以帶來持續(xù)的好處,更何況任何“主義”都被淹沒在大眾文化的喧嘩中顯得微不足道,“主義式微”,有人將此看做退化,實則是舍本逐末。接下來呈現(xiàn)這樣一種形態(tài),原來聚合在“主義”之下的諸多細微理念發(fā)揮出來,被舍棄掉的諸多技法被重新重起來,詩人們短兵相接、游刃有余地記錄著人在當代的各種形下性上的感覺、經(jīng)驗。藝術的觀念、方法、技法統(tǒng)統(tǒng)從主義的大旗上摘下來進入了雜貨鋪,供詩人隨手取用,隨方就圓地潛入詩歌肌體的內(nèi)部。韓東已是殿堂級別的詩人,從當初的“詩到語言為止”到當下的隨性書寫,清晰地展示了這一變化,選刊于《詩選刊》第5期的《近作八首》繼續(xù)發(fā)揮康德式的清明和拉金式的隨興,“日常”和“口語”的觀念已被深深地內(nèi)化,正如論者所說,詩歌語言的問題“不是一個語言學的課題,而是一個詩歌課題”(沈浩波),詩在此變成了一個蜂窩般多孔的容器。高揚“下半身”主義的沈浩波、朵漁,也正在轉(zhuǎn)型,由對性的單面癡迷轉(zhuǎn)向倫理、深度、多樣,現(xiàn)在均以更為低調(diào)、更為扎實的態(tài)度推進著詩思與詩藝。成名較晚的云南女詩人唐果,則堪稱無主義靈活寫作的典范,人生在世的種種見聞體驗均成為詩性的言說,坐飛機俯視云層“它們也在學習/如何用軟綿綿的身體/如何用溫柔的色彩/——摧毀一切”(《云上》,《詩潮》2015年第6期),吃晚飯時“不知該如何分辨/誰是幸運兒/將帶皮肉咽下肚子/卻渾然不覺”(《你確定你沒吃到帶皮肉》,《詩潮》2015年第6期),同時隨心所欲地應用著新詩辛苦得來的種種技法:意象、口語、敘事、反諷、悖謬搭配……如果說現(xiàn)代藝術的奧義之一就是更為強烈的自覺意識,自覺地分裂、自覺地求變,而且同時清楚地意識到這種分裂與變化的范式與意圖,那么我們說這在當代也是適用的,毋寧說“當代感”是“現(xiàn)代感”之一,是更為自覺的“現(xiàn)代感”。

治古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人,動輒非議治當代史的合法性,然而他們首先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一代人記錄、塑造自己在當下存在中的共同感覺,這是人之為人的本性。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當代詩人以看似紛亂、奇詭的方式抒寫著我們共同的“當代感”,艱難地超越自閉和不育的“個人性”,得以和同一時代的他人對話、共享經(jīng)驗,得以與更為久遠時空的人們有所照會,這本身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行為?,F(xiàn)在看來,這個“當代感”多變、混沌,仍不夠顯豁,然而假以流年的滌蕩和滄桑的結晶,度過其“未完成”階段,終能成為后人留下唐詩宋詞般的經(jīng)驗。而且,這本身也是在恢復當代新詩“思”與“史”的維度。

猜你喜歡
現(xiàn)代感詩刊新詩
活龍活現(xiàn)
閃耀彗星
訂閱啦 星星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2
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4
暗黑誘惑
《星星》詩刊,快來訂閱吧!
鴨綠江(2021年20期)2021-08-18 09:10:04
詩刊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新詩之頁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26
新詩之頁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2
新詩之頁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8
顺平县| 左云县| 宜兴市| 苍南县| 黔东| 宁明县| 杭州市| 怀柔区| 津市市| 拜城县| 龙州县| 新宾| 霸州市| 上饶县| 雅江县| 家居| 天津市| 宁安市| 佳木斯市| 太湖县| 南平市| 卫辉市| 陈巴尔虎旗| 桂林市| 临清市| 凌云县| 平原县| 巨鹿县| 南丹县| 清苑县| 保康县| 蒙城县| 巍山| 望谟县| 闽清县| 略阳县| 石狮市| 平昌县| 银川市| 定日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