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裕哲
一、背景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分享、幫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不容樂觀,甚至有些幼兒的行為具有攻擊性,造成班集體的氛圍不和諧,也給教師的管理帶來更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本文就以攻擊性行為兒童濤濤為個例研究對象,談談培養(yǎng)攻擊性行為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的有效方法。
二、個案介紹及分析
在我們班里有這么個攻擊性行為較明顯的孩子濤濤。個子高大,體型強壯的濤濤霸道強勢,游戲時總對人指手畫腳,他喜歡的玩具不許其他小朋友玩,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其他小朋友正在開展的游戲他經常去破壞,搭建好的積木被他推翻并用積木砸人,涂鴉好的作品被他撕破,發(fā)起脾氣就推倒椅子,掀翻桌子。脾氣暴躁,力氣大又經常欺負同伴的濤濤被小朋友們排斥、孤立了,他很生氣,但也對濤濤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濤濤的表現具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濤濤在體型、力量上較同齡幼兒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是形成他的攻擊性行為的生理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濤濤對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缺乏認知,以自我為中心,只講索取不懂分享和謙讓,吃飯、游戲都要隨他高興,稍不滿意就耍賴。濤濤被集體所排擠而孤立,失去社會交往的空間與機會,也對濤濤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攻擊性行為幼兒的心理輔導和教育要認真對等待。
三、個案指導過程及策略
(一)播撒愛心,收獲真情
微笑可以溫暖人心,拉近距離,孩子都喜歡愛笑可親的老師,所以微笑是必須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特殊的孩子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因此教師要做到多關注,多幫助、多鼓勵,用心建立起師生間的良好關系,增強信任感,從而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特殊兒童個人的成長發(fā)展。特別是像濤濤這樣的特殊孩子,更需要老師以良好的“面子”狀態(tài)去接近他,他才不會排斥你,攻擊你。因此每天早晨我總是站在教室門口微笑著迎接他,并大聲、主動地和他問好:“濤濤早!”“早上好,老師歡迎濤濤!”只有師幼間建立起信任感、親近感,攻擊性行為幼兒才能喜歡你,聽從教師的指導。
除了教師的真心付出以外,我也讓班里的小朋友接納濤濤并幫他改正錯誤。我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強調濤濤是班級的一員,是集體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濤濤進步了,整個班級才能集體進步,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歸屬感和班級榮譽感;開展“我們都是濤濤的好朋友”活動,讓全班的孩子都參與到關愛濤濤、教育濤濤的活動中。孩子們主動邀請濤濤加入集體游戲,并告訴他游戲的規(guī)則以及不遵守規(guī)則的后果。濤濤重新被小朋友們接納,心情很激動,也為了能和小朋友們保持良好的關系而認真遵守規(guī)則。
這些措施的效果使我們感到意外與欣喜,在關愛濤濤,真心對待下,濤濤感受到大家的善意,也認識到集體交往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意識到了以前自己的錯誤并在努力改變中。即使同伴交往中再出現矛盾也能克制自己的攻擊性行為,他真的在教師和同伴的耐心、愛心、寬容心下悄悄的改變了。
(二)創(chuàng)造機會,融入集體
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在團隊游戲中彼此分工、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從而樹立幼兒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精神。盡管攻擊性行為幼兒的社會性、合作力方面存在著問題,但在教師創(chuàng)造的條件下,幼兒的被動合作變成主動合作,并實現同伴交往水平的提高。
銀行區(qū)的活動剛開始,各個窗口就聚滿了顧客,經常有幼兒跑錯窗口,造成銀行里更加擁堵。這是我就抓住時機讓濤濤幫助管理。濤濤像模像樣的站在人群里,大喝一聲:“請大家排好隊,要取錢的排這里!”看著濤濤一本正經的指揮,孩子們終于自覺的排起了隊。與此同時,我在大家面前表揚來了濤濤,這下可奏效了,濤濤平時看到其他小朋友需要幫助時都愿意主動幫忙了,和同班的關系也的到來很好的改善。
在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我們要為攻擊性行為幼兒創(chuàng)造各種與人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相互幫助,讓幼兒明白為人服務是一件悅人悅己的事,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并樂于為他人為人排憂解難。
(三)善用獎勵,鞏固強化
獎勵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手段,它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喜愛、鼓勵和認可。在教育活動中獎勵不僅會使人快樂,也會讓自己快樂。攻擊性兒童和正常孩子一樣喜歡受表揚,獲獎勵,經常拿點新穎的或他感興趣的小玩具獎勵他,用語言贊美他,他就會認識到自己的哪些行為是正確的,會受到表揚而不斷強化親社會行為,弱化攻擊性行為。
在銀行區(qū)游戲結束后,我專門開展了一次談話,主題就是圍繞“談談濤濤在游戲中的表現”,利用幼兒間的談話來評價這次濤濤的表現。幼兒們有的認為濤濤出現的很及時,很好的指導了大家的游戲行為,讓游戲有序開展;有的認為濤濤很能干,很像個小老師,他說話大家都會聽……大家對濤濤大加夸獎了一番,并有人指出要獎勵濤濤。濤濤聽到大家對他的肯定以及教師給他的獎勵高興極了。
四、研究反思
在攻擊性行為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對幼兒心理的輔導是轉變其行為的關鍵,讓幼兒意識到攻擊性行為對他人、對自己的不良后果以及親社會的行為的重要性。在輔導過程中,教師的反復說教,甚至嚴格管理,都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發(fā)展特點,因此收效甚微,作用不明顯。面對他們,我們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和真情,根據特殊兒童的興趣特點對癥下藥,輔佐、引領其健康成長,讓他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班級。同時,也要動員同班同伴以寬容、友善的態(tài)度接納他,共同幫助他轉變思想,改善行為,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走向未來,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認真耐心對待每一位孩子,育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