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丹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00
?
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護理分析
孟 丹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00
目的 分析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將2013-04-2015-10收治的100例需行動脈溶栓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進行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時,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模式,可更好的提高治療效果。
動脈溶栓;急性腦梗死;臨床護理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因各種原因導致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引起急性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腦組織壞死,其主要臨床表現有頭痛、惡心、言語不清、肢體癱瘓等,嚴重時可出現昏迷不醒的癥狀[1-3]。對于急性腦梗死臨床上通常采用動脈溶栓治療,這種方法可迅速恢復大腦供血的動脈血流,使缺血區(qū)域再次灌注,縮短腦缺血時間,減少神經功能的損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2014-04-2015-10收治的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行動脈溶栓治療,其中50例行常規(guī)護理,50例行有針對性護理,了解兩種護理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4-2015-10就診行動脈溶栓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實驗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37~58歲,平均(45.6±2.1)歲,其中大腦中動脈梗死23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梗死18例,頸內動脈梗死9例;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24例,言語不清12例,共濟失調16例,癱瘓5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5~61歲,平均(47.6±1.8)歲,其中大腦中動脈梗死21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梗死16例,頸內動脈梗死13例;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23例,言語不清15例,共濟失調13例,癱瘓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行對比研究。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MRI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符合動脈溶栓的標準,起病6 h內,生命體征穩(wěn)定,患者或家屬同意加入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腦血管造影提示血管阻塞與臨床癥狀無關,凝血功能異常,合并顱內出血、顱內腫瘤等,患者或家屬拒絕加入試驗。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行溶栓治療:使用全血管造影機(DSA)監(jiān)控,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經股動脈穿刺行腦血管造影,查看梗死部位和梗死程度,了解側支循環(huán)情況。微導絲引導下將微導管送至血栓內,通過微導管注入尿激酶25萬U溶于50 mL生理鹽水中,以1萬U/min的速度持續(xù)泵入,每注射10萬U后進行一次微導管超選擇血管造影,如造影顯示血管已通則需停止溶栓,如顯示未通,則需繼續(xù)泵入,尿激酶總量不得超過75萬U,時間不應超過2 h。經充分溶栓后,將微導絲穿過血栓,增加溶栓藥與血栓的接觸面積,以達到增強溶栓的效果。術后對術肢加壓包扎24 h,以防出血,導管保留2 d,再行拔除。術后和24 h后應復查頭MRI,了解患者是否有顱內出血。術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片(300 mg/d,10 d后減至100 mg/d,長期服用)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L靜滴,1次/d,共10 d)提高患者缺血組織周圍灌注和改善局部腦組織循環(huán)、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顱內壓。
1.3.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患者起病急,對動脈溶栓不了解,極易產生緊張等心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急性腦梗死的有關知識,進行動脈溶栓的必要性,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同時運用如分散注意力等心理技巧,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保證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都能夠以最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②術前準備:術前行常規(guī)檢查,并排除手術禁忌,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評估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功能,術前6 h禁飲、禁食。③術后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術側制動,仔細觀察術肢情況,如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進行處理;在患者臥床期間,家屬應對術肢進行按摩,以免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在患者留置溶栓導管的2 d中要保持導管的固定和暢通;患者使用抗凝藥物和溶栓藥物,使其抗凝狀態(tài),極易發(fā)生穿刺點出血或皮下血腫形成,因此,在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無滲血。穿刺點要進行常規(guī)消毒、更換敷料,預防感染,同時在換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換藥時觀察患者的體溫及穿刺點周圍皮膚顏色。另外,還應關心患者的基本生活情況,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忌刺激食物,多食用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因心情因素導致疾病再次復發(f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④并發(fā)癥護理:動脈溶栓后易發(fā)生腦出血,引起顱內壓升高,引發(fā)患者頭痛及意識障礙等,因此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情況、瞳孔的變化,如患者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血壓升高等異常情況,則需及時通知醫(yī)師進行對癥處理。⑤康復指導:術后絕對臥床24 h,患肢功能位,2 h一次體位變換。告知患者及家屬及早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自身有及早進行康復訓練的意識,積極配合,早期可在家屬的協(xié)助下進行被動訓練(活動患肢及及關節(jié)),病情穩(wěn)定后,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自主訓練(患肢平衡、站立、行走等),訓練時,要根據康復師的指導進行,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從而使患肢得到早期鍛煉,有利于功能的恢復。出院后,也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長期適當的鍛煉,使患肢功能盡早恢復。
1.4 觀察指標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治療效果: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量表)評分來判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治療效果:基本痊愈為評分減少90%以上,顯效為評分減少46%~90%,有效為評分減少18%~45%,無效為評分減少18%以下或評分增加。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數據錄入統(tǒng)計學軟件SSPS18.0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急性腦梗死患者由于起病急,若不及時進行腦動脈血管的再灌注,極易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造成不可恢復的后遺癥,因此,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需選擇快速有效的治療手段[4-6]。動脈溶栓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最佳方法,可進行快速溶栓,保證大腦血液的再灌注,緩解大腦缺血狀態(tài),減少患者的神經缺損程度[7-8]。在上述實驗中,實驗組患者由于發(fā)病急,對疾病及動脈溶栓的不了解,會造成心理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普及,動脈溶栓的必要性及心理疏導,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可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溶栓治療。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時,應用了尿激酶溶栓劑及抗凝藥物,使患者的血液處于抗凝狀態(tài),因此要在治療后進行加壓包扎,避免穿刺部位出血,同時在護理中還應注意患者的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其他部位有無皮下出血,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基本情況及有無頭暈、嘔吐、意識不清等狀況,換藥時還應注意患者的穿刺點周圍有無異常情況,若有異常,則應立即告知醫(yī)師進行對癥處理。在進行動脈溶栓后,要給患者及家屬講述盡早進行功能鍛煉的必要性,鼓勵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及早進行康復鍛煉,從而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復。故而實驗組治療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進行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時,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模式,可更好的提高治療效果。
[1] 龐洪波,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1):31-32.
[2] 李敏.動脈內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3(17):242-243.
[3] 趙曉紅.早期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護理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4):269-270.
[4] 郭玲.導管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護理[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20):3 136-3 138.
[5] 閻萍.早期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旬刊,2011,24(9):4 867-4 867.
[6] 關紅梅.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治療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100-102.
[7] 金敏,周大勇,沈利明.急性腦梗死行動脈溶栓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9):49-50.
[8] 鮑玉華,王琴,莊鳳娟.動脈內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8):2 026-2 027.
(收稿2016-03-07)
R473.74
B
1673-5110(2016)2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