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強
【摘 要】本文對民事訴訟中的誠信原則進行討論,對誠信原則的主題和適用范圍進行探討,以及民事訴訟中誠信問題的常見形式進行分析,以期為以后民事訴訟的誠信問題的改革提供意見。
【關鍵詞】民事訴訟;誠信;主體;表現(xiàn)形式
緒 論
誠信問題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這有這種東西存在社會才能長期穩(wěn)定的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民事訴訟中誠信問題更是體現(xiàn)了這一問題。本文就對誠信問題的性質(zhì)本質(zhì)進行研究,以及對誠信問題在民事訴訟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為民事訴訟未來的發(fā)展的道路提供參考性意見。
一、誠信原則的含義及本質(zhì)
誠信原則是解釋法學上的概念,原為民事實體法的一項重要原則,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它將道德原則法律化而形成 。在英美法中,該原則是指實行或者不做一定行為時,主觀上抱有正直公正態(tài)度,并且肯定自己的行為不會給別人帶來損害。在日本,誠信原則是一種義務,民事主體依據(jù)相對方在一般社會生活中的正當期待實施的行為。而在中國,誠信原則則是一種道德規(guī)則,按照民法學者的解釋,它是在市場經(jīng)濟中形成的,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信守諾言,童叟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二、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
(一)誠信原則適用之主體
防止濫用職權,保障訴訟程序平等、公平地進行是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主要機能。一方面,同樣作為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法院和當事人都在訴訟中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故都有濫用訴訟權利的可能;另一方面,法院作為民事訴訟的裁決者,負有判斷當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誠實信用原則的責任,所以,在法官和當事人的關系中,同樣應適用誠實信用原則。不過,對當事人訴訟行為的規(guī)制應是誠實信用原則的主要體現(xiàn)。與當事人濫用訴訟權相比,法院濫用職權的后果更為嚴重,這是顯而易見的[1]。因此,僅僅以誠實信用原則來制約法院濫用審判權似乎過于乏力。
(二)誠信原則的表現(xiàn)形式
1.禁止濫用訴訟權利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法賦予他們大量的訴訟權利,但是這些權利都有可能被濫用而背離了本來的目的?!兜聡袷略V訟費用法》第39條規(guī)定:“如當事人違背真實義務,致使訴訟程序的,應負擔因延滯而產(chǎn)生的費用?!蔽覈睹袷略V訟法》第96條規(guī)定,申請保全發(fā)生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chǎn)保全所遭受的損失[2]。
2.訴訟權利失效
這種效力表現(xiàn)為,當事人一方怠于行使特定的訴訟權利,在較長時間內(nèi)沒有行使該權利的傾向,從而可以以誠信原則否定該權利行使。這種懈怠會使對方當事人因確信該權利不在行使而為一定訴訟行為。但若事后再行使該訴訟權利,并給對方當事人利益帶來損害時,法院可以判決該權利因違反誠信原則而失效。
3.禁止不正當?shù)脑V訟狀態(tài)
這種狀態(tài)是指,當事人一方惡意利用法律漏洞,或者不正當?shù)姆恋K對方當事人有效地實施訴訟的行為,從而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局勢,而損害了他人利益的訴訟狀態(tài)。包括制造出能夠回避不利于自己的法規(guī)等情形或者適用有利于自己的訴訟法規(guī)。對方當事人對此有權提出異議,法院則可根據(jù)誠信原則判決當事人已實施的惡意訴訟行為。如當事人故意隱瞞被告的住所,使法院采用公告送達的方式,導致被告喪失訴訟抗辯的權利。對實施該行為的當事人,法院應可依誠信原則進行適當?shù)刂撇肹3]。
4.禁止舉證妨礙
舉證妨礙是指給對方的舉證活動設置障礙或用故意毀損關鍵性證據(jù)的方法,阻止對方完成舉證行為的行為。由此可見,舉證妨礙是嚴重違反誠信愿原則的行為。據(jù)《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的規(guī)定,舉證妨礙的行為包括兩類:一是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礙人民法院審案件的行為;二是以暴力、威脅、脅迫他人作偽證的。對于舉證妨礙行為,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75條規(guī)定:“有證據(jù)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jù)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jù)的內(nèi)容不利于證據(jù)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卑创艘?guī)定,如果一方當事人所需要提供的證據(jù)掌握在另一方當事人手中,另一方當事人便有義務拿出該證據(jù),該義務便是基于誠信原則所生。如果擁有證據(jù)的一方當事人有義務提供證據(jù)但拒絕提供,則構成舉證妨礙。那么便要承擔此行為帶來的后果,該后果既有訴訟法上的后果,如罰款、拘留等,又包含實體法上的后果,如推定事實的成立等。
5.禁止舉證突襲
舉證突襲是指,當事人有證據(jù)故意不在該舉證的訴訟階段舉證,而等到另一個階段或另一種訴訟程序再提供證據(jù)。舉證本是當事人的一個重要訴訟權利,但是在訴訟中,這個權利極有可能被濫用。舉證突襲便是濫用舉證權利的一種形式。如當事人在庭審前不提供證據(jù)卻在開庭時再提供證據(jù),或者在一審中不提供證據(jù)而在二審中提供證據(jù)。要構成舉證突襲,一是舉證者在主觀上存有拖延訴訟或期望突襲取勝的心理狀態(tài);二是有證據(jù)不在適當?shù)脑V訟階段提供。舉證突襲是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的訴訟行為,也是在立法上要予以嚴厲禁止的非正當現(xiàn)象[4]。
6.禁止偽證
偽證是指當事人使用不正當手段讓證人做假證。對于不正當?shù)乃鸭C據(jù)行為,因不當手段或與當事人通謀虛偽之陳述而獲得確定判決均屬違反誠信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71條、第102條等即有類似規(guī)定。為防止偽證,各國立法規(guī)定了包括刑事責任在內(nèi)的諸多法律責任體系。禁止偽證,不但針對雙方當事人,而且還針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其他訴訟參與人。法院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偽證,就該否定依該證據(jù)作出的認定事實真實性的效力,并且要嚴懲偽證制造者。
三、結 語
總而言之,民事訴訟誠信原則法典化給我們帶來新期待。司法權威的樹立和訴訟秩序的形成,都要依賴于通過法解釋和法適用技術讓這一原則在民事司法中活躍起來。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國長久以來堆積在民事司法領域的訴訟誠信問題,只是社會誠信缺失之冰山一角。其中,我們要讓訴訟誠信原則擔任制度推手的角色,來改變傳統(tǒng)的“原則秀”思維,通過訴訟誠信原則,實實在在地逐步推進訴訟誠信建設,進而為整個社會誠信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常璇.論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訴訟當事人的適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孔玲玲.誠信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的適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4.
[3]王福華.民事訴訟誠信原則的可適用性[J]. 中國法學,2013.
[4]王靜波.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適用[D].蘇州大學,2015.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