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琳
【摘要】國際日語能力等級測試作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統(tǒng)一進行的,具有權威性的語言測試手段,經歷了新舊測試兩個階段。如何有效應對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中語言知識、閱讀、聽力的新要求,對常規(gu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成了高校日語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日語教學內容和方法;過級率
一、引言
國際日語能力測試是衡量大學生日語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2010年7月,實施
了26年的日語能力測試進行了全面革新。新日語能力測試不僅考察日語語言知識能力,更著重考察日語實際應用能力。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對高校日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的現有傳統(tǒng)日語教學法
中國國內日語教學法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采取以詞匯、語法、閱讀為主的單一教學法,即譯讀階段。第二階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開始重視口語及聽力教學,進入了聽說譯階段。目前,普通高校主要沿用傳統(tǒng)的翻譯法和聽說法進行日語教學。翻譯法雖然對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有幫助,但也導致學生在說、寫時過分的依賴漢譯日的翻譯習慣,導致一系列中國式日語表達的出現。聽說法的出現是第二語言教學法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把結構主義理論和行為主義理論應用到日語教學中。但聽說法教學只是枯燥的機械性操作,句型操練脫離語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且造成學生學習欲望低下的局面。
隨著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的推行,而現有的日語教學法在某種程度上不足以滿足應試要求,所以探索日語教學新思路勢在必行。
三、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的特點及日語教學的新應對
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分為 N1、N2、N3、N4、N5 共 5 個級別。分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法)、閱讀、聽力3個科目,滿分均為180分。本文將在分析改革后語言知識、閱讀、聽力部分呈現的新特點的基礎上,探索日語教學新思路。
1、語言知識部分
1.1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語言知識部分的新特點
從分值比重來看,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對語言知識部分的側重度有所下降,由原來的50%降到了33%。文字、詞匯減縮為“看漢字選擇相應的假名、“選擇適當的詞填空、選擇近義詞、選擇詞匯的正確使用方式”四種題型。且過去出版的劃定文字、詞匯考察范圍的《出題標準》在改版后不再出版。語法部分新增了“排列組合題”和“文章語法題”。與其說是在考單純的文法,不如說減少了單純的文法形式的考核,而增加了對于文法在句中的實用、對于句子和文章的總體理解性的考核。
1.2日語語言知識的教學新思路
基礎日語課程中教師通常采用講解詞義、詮釋語法、操練句型這類單一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學生則被動地聽課、記筆記。根據新能力考的新要求,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做出創(chuàng)造性調整。例如,傳統(tǒng)單詞講解多按照課本的固定順序進行,這樣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性的記單詞。教師可以定期對所學單詞按照音讀、訓讀規(guī)律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掌握單詞的巧記法。語法部分,可以將零散的語法點,按照相近的中文意思進行歸類整理,便于學生進行語法知識的梳理及相近語法的辨析。
2、閱讀部分
2.1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閱讀部分的新特點
新日語能力測試 N1、N2、N3閱讀部分包括以下六個大題,分別是小短文內容理解、中長文內容理解和長文章內容理解、觀點理解、綜合理解和情報檢索。相較于改革前,新日語能力測試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還新增了“情報檢索”和“綜合理解”和兩類新題型,這就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快速檢索能力和綜合能力。此外,從考察側重點來說,新能力測試更側重于對考生思維能力方面的考察。
2.2日語閱讀教學新思路
針對閱讀題量增大,題型多變,考生做題時間不足的現象,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也是很有必要。在精讀課程上,老師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字、詞、句翻譯法進行閱讀理解的教學,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文講解中,引導學生把握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抓關鍵詞、關鍵句等,這對提高閱讀速度和正確率都有很幫助。
此外,精讀課老師也應對課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給予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日本式思維能力。對于長難句,應進行詳解,分析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結構。日語作為黏著語,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復雜,只是黏著成分較多。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長難句進行分枝撥葉的剖析,將原本復雜的長難句還原為簡單的基本句型,并引導學生再將基本句型,進行結構成分的添加,恢復成長難句。通過長難句的專項學習,提高學生在能力考中自如應對 “綜合理解”類閱讀題的解答能力。
針對新增的“情報檢索”類閱讀題,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關強化訓練。例如尋讀訓練。尋讀是從大量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特定信息,而對其它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
3、聽力部分
3.1新國際日語能力測試聽力部分的新特點
縱觀N1、N2、N3、N4、N5考試,聽力分值(60分)占到了總分(180分)的33%,相對于改革前的25%,聽力比重明顯增加。從聽力材料來看,更多的選取了生活場景下的口語表達,并且增加了即時問答的聽力題目,這對國內的考生來說無疑增加了考試難度。
3.2日語聽力教學新思路
針對新日語能力測試聽力材料生活化、口語化的傾向,應在教學中加大口語教學的比重。所謂的口語,其實不單單指學生“說日語”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表達“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語化的日語”的能力。例如,簡體句 但目前很多高校還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偏重書面語及敬體的教學,學生一旦進入真實的日常生活,聽到口語化的日語表達之時,就聽不懂了。將生活化、口語化的日語引入課堂,創(chuàng)造日常生活語境下的聽說環(huán)境,才能改善聽力得分低的現狀。例如在課堂中導入日劇、動漫等聽力素材進行聽寫訓練,這也比傳統(tǒng)的題海式訓練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如今全國各大高校的聽力課時設置一般是每周2個課時。面對新能力測試聽力部分的新變化,可以從增加課時量入手給學生提供多聽多練的機會。
除此之外,在教材上也應該有相應變動。部分高校選用的聽力教材內容過于陳舊,無法應對聽力生活化、口語化的新要求。
四、結語
新日本語能力測試不僅考察日語作為語言知識的能力,更側重考察日語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日語教學者也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修正傳統(tǒng)的教學法,融入新元素,把新能力測試對學習者提出的新要求踐行到日常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新日本語能力測試指南[M].日本凡人社,2009.
[2]王秀文.山鹿晴美.實用日語寫作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3]邢莉.新日本語能力測試變革的解讀[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