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俊
?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德·索托效應研究
——以武漢市黃陂區(qū)李集街為例
范永俊
本文研究新一輪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發(fā)現明晰農村產權、使農村資產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能夠部分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產生德·索托效應①。但武漢市李集街的調查也顯示出德·索托效應的產生需要時間和條件,具有階段性。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德·索托效應 農村產權抵押
在我國,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學者們普遍認為農民貸款難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抵押物(林惠蝦,2008;王越子等,2010;洪正等,2010)。土地作為農民的主要資產,具有固定性、難毀壞、可明確界定等特點,是農民獲得貸款的理想抵押物。但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歸農民集體所有,承包經營權歸農民所有,產權不完整、主體不明晰,雖然農民享有較充分的土地經營權(阮建青,2011),但受法律限制②,土地抵押難以實現。據此,有學者提出為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需通過農地產權及抵押制度改革,明晰農村產權(劉紅梅、王克強,2000)。
從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效果來看,明晰產權使資產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得到改善,由此呈現出德·索托效應,如泰國、洪都拉斯、巴拉圭等(Feder,1987;Lopez,1997;Carter & Olinto,2003)。Besley et al.(2012)對斯里蘭卡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fā)現,德·索托效應是非線性的、具有財富異質性,還受放貸者競爭程度的影響。我國農村的產權制度、社保體系完善程度、產權抵押模式、農民收入結構都與上述國家不同,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資產進行確權,使其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農村融資困境是否能緩解呢?德·索托效應會產生嗎?本文將以武漢市李集街為例考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情況,并分析德·索托效應是否發(fā)生及發(fā)生所依賴的條件。
理論綜述
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2000)在其著作《資本的秘密》中認為,資本是資產中蘊藏的、可開發(fā)的新的生產潛能,資產須經合適的所有權機制才能轉化成資本,發(fā)揮巨大的剩余價值。赫爾南多·德·索托發(fā)現,西方國家的正規(guī)所有權制度具有以下效應:(1)固定資產經濟潛力;(2)把分散信息融入一種制度;(3)建立責任、信用制度;(4)使資產可交換;(5)構建人際關系網;(6)保護交易。正是這六大效應使資產轉換為資本,得以充分發(fā)揮價值。而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缺乏一個可以發(fā)掘資產經濟潛能的正規(guī)所有權制度,人們的財產所有權難以核實、缺乏法律保護,盡管第三世界國家擁有令人驚訝的巨額資產③,但那只是無法發(fā)揮經濟潛能的僵化資本。Besley et al.(2012)在德·索托上述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完善產權使資產具備充當貸款抵押物的屬性后,能夠提高資本市場的運作績效,并將“資產通過明晰產權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得到改善”定義為德·索托效應。
國外關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德·索托效應的研究主要包括:(1)一些學者在研究中證實了德·索托效應的存在。譬如Feder(1987)利用泰國三個省份的農場數據,把缺乏安全合法所有權的農民與具有合法所有權的農民進行對比發(fā)現,產權資格的授予顯著改善了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信貸供給量顯著增加。來自洪都拉斯的經驗研究也顯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存在德·索托效應(Lopez,1997)。(2)相反,一些學者發(fā)現不存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德·索托效應。例如,印度給農民發(fā)放正規(guī)土地所有權證書,明晰土地產權,但由于小規(guī)模生產者受到其他信貸市場因素的較大影響,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沒有得到顯著改善(Pender & Kerr,1999)。尼加拉瓜在90年代對農地進行的自由化改革也沒有出現預期的信貸市場運作績效改善(Boucher et al.,2005)。(3)有學者則認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德·索托效應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Deininger(2003)認為這些前提條件是:土地不再是農民的主要生存保障,潛在借款人擁有盈利性的經營項目。Carter&Olinto(2003)對巴拉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研究表明,德·索托效應是否發(fā)生還與資產等級有關,中等、大規(guī)模農戶的信貸可獲得性在土地確權登記后得到提高,而小規(guī)模農戶依然受到信貸市場的定量配給,只有當土地規(guī)模達到15公頃時,德·索托效應才會產生。當農戶規(guī)模小、土地價值低、取消抵押物贖回權實施困難時,銀行出于交易成本的考慮可能不愿接受土地做為抵押物(Field&Torero,2006)。另外,在一些地區(qū),取消抵押物贖回權無法實施,小規(guī)模生產者無法利用其貸款需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潛在借款人的經營項目缺乏盈利性或盈利性較差,這時,即使通過改革使土地可以充當抵押物,農村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也不會改善,德·索托效應也不會出現(Deininger,2003)。Besley et al.(2012)運用斯里蘭卡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fā)現,德·索托效應是非線性的、具有財富異質性、依賴于放貸者的競爭程度大小。因此,德·索托效應的存在依賴于一定條件,如產權所有人的抵押意愿、銀行的貸款意愿、資產規(guī)模、資產價值以及相關的其他制度和市場,如社保體系的完善程度、保險市場發(fā)育水平的影響等等。
國內對德·索托效應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爭論。部分學者提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資產進行確權,使農村資產具備有效抵押的屬性后,信貸市場運作績效改善,存在德·索托效應。一些學者則認為目前并不存在德·索托效應。指出,我國農村產權不完整、農地抵押受到法律限制,農民難以獲得正規(guī)信貸,因此應改革現有的農村產權制度,提高地權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銀行接受農地充當抵押物的意愿,改善農村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葉劍平等,2006)。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即使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使農地可以充當抵押物,信貸市場運作績效也不會改善,因為基于以下原因,銀行不愿接受農地充當抵押物發(fā)放貸款:目前農地規(guī)模小、價值低、承擔較強的生存保障功能(王興穩(wěn)、紀月清,2007)、取消貸款抵押物贖回權和處置土地難度大(鐘甫寧、紀月清,2009)。張龍耀、楊軍(2011)通過理論模型研究認為,農地產權制度改革使得農地可以抵押后,農村融資困境不一定得到改善,因為只有非農收入高的低風險農戶才愿意申請農地抵押貸款;同時,銀行考慮到取消抵押物贖回權的風險,只會向上述農戶發(fā)放貸款。2008年成都市進行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土地、房屋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張迎春等(2012)對該市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的供需雙方進行考察后發(fā)現,改革后信貸市場運作績效并未得到提高,農村的信貸約束程度沒有降低。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德·索托效應:以武漢市李集街為例
(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情況和數據來源
2011年底,農業(yè)部等20個部委推動了新一輪全國性農村改革試驗區(qū)建設,批準了24個農改試驗區(qū),其中武漢市獲批成為承擔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任務的試驗區(qū)。在農業(yè)部農村改革試驗區(qū)辦公室的指導下,武漢市率先在9個街、鎮(zhèn)開展試點工作,加快建設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即“9+1”試點工作。目前,試驗區(qū)已初步顯現出改革成效。本文將以武漢市“9+1”試點之一李集街為例,考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情況。
李集街是黃陂區(qū)西北部的人口、土地資源大街,總人口89557人,占黃陂區(qū)總人口的7.92%,版圖面積170.9平方公里,占黃陂區(qū)土地總面積的7.56%。在武漢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李集街被選定為先行試點。截至2012年10月,李集街已大致完成“十權”④確權工作,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確權工作分別完成69%、69%、86%外,其余七權已確權完畢,設立李集街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并且積極嘗試新型農業(yè)經營模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4家,占地共計4000畝,組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0家。從李集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進展可以得出,目前該街的農村產權基本明晰,農村資產已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
與其他試驗區(q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措施相比,武漢市的一大特色是建立運行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截至2013年2月,武漢農交所開設了九種交易項目,交易的農村土地達83.74萬畝,受惠農戶達14萬。武漢農交所不僅交易活躍,而且及時、全面地披露產權交易、抵押登記等數據資料。本文所采用的農村產權交易筆數、交易面積、交易均價的相關數據以及農村產權抵押登記情況均來自武漢農交所網站的公開數據,其他數據則是從武漢市統(tǒng)計年鑒及實地調查獲取。
(二)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
1.計算說明
在計算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之前有以下幾點需要說明:
(1)農村資產:本文的農村資產指土地⑤,包括耕地、“四荒地”、養(yǎng)殖水面及林地,農村產權主要指土地承包經營權⑥、“四荒地”使用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樹木所有權。具體原因如下:第一,武漢農交所已開設的交易品種有九種⑦,但實際只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四荒地”使用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有交易發(fā)生。截至2013年3月27日,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土地承包經營權、“四荒地”使用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土地產權所有權分別達成交易459筆、116筆、26筆、5筆(見表1)??梢钥闯觯恋爻邪洜I權的交易比較活躍,交易市場越活躍,金融機構越愿意接受土地作為抵押物發(fā)放貸款。第二,目前武漢農村商業(yè)銀行、中國銀行、漢口銀行已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武漢農商行還發(fā)放林權、水域灘涂養(yǎng)殖經營權抵押貸款業(yè)務。第三,從武漢農交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的農村產權抵押登記主要是土地經營權和水域灘涂養(yǎng)殖證的抵押登記。但由于李集街“四荒地”面積數據不可得,計算農村資產的抵押價值時只考慮土地承包經營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這三種。
表1 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產權交易情況 2013年3月27日
數據來源: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網站。
(2)最理想狀態(tài):這里所說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指資產所有人愿意并且用其擁有的產權明晰的農村資產作為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金融機構在發(fā)放貸款時不考慮貸款風險、貸款收益、交易成本、抵押物處置難易程度等因素,愿意向所有貸款申請人發(fā)放足額的抵押貸款。
(3)抵押價值: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的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是在其潛在價值上計算出來的,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的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抵押率,抵押率一定時,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越大,抵押價值越大。由此可見,本計算的關鍵之處在于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這又是由資產規(guī)模、資產交易價格和資產剩余使用年限決定,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耕地面積*交易價格/年/畝*土地經營權剩余年限+養(yǎng)殖水面面積*交易價格/年/畝*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剩余年限+林地面積*交易價格/年/畝*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剩余年限。
2.具體計算
(1)計算假設
假設一:假設武漢市自1998年延長農村土地的承包期后,土地經營權的承包期限不再改變;
假設二:土地交易價格在剩余年限內保持不變。
(2)相關數據
①資產規(guī)模(見表2)
表2 李集街耕地、養(yǎng)殖水面及林地面積(畝)
數據來源:實地調查。
②交易價格
由于李集街的農村產權交易較少,各種類別土地的交易價格可能不能反映長期水平,因此以2012年黃陂區(qū)各種土地的交易均價代替(見表3)。
表3 2012年黃陂區(qū)各類別土地的交易均價
數據來源: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網站。
注:黃陂區(qū)只在2010年3月24日發(fā)生過1筆林地使用權交易,上表中的林地均價為此交易的交易價格
③資產剩余使用年限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guī)定,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土地指的是“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yè)的土地”⑧。因此,耕地、養(yǎng)殖水面、林地適用《農村土地承包法》。法律規(guī)定耕地、林地的承包期分別為30年、30至70年,為方便計算,耕地、養(yǎng)殖水面、林地的承包期都取30年。武漢市于1998年延長農村土地的承包期30年到2028年,假設土地經營權的承包期限不再改變,那么土地經營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和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剩余年限為16年。
(3)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的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
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耕地面積*交易價格/年/畝*土地經營權剩余年限+養(yǎng)殖水面面積*交易價格/年/畝*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剩余年限+林地面積*交易價格/年/畝*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剩余年限
潛在價值=66,001.77*371*16+1,006*266*16+67,860.93*10*16
=406,925,791.52(元)
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的狀態(tài)下的抵押價值=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抵押率⑨
=406,925,791.52*60%
=244,155,474.912(元)
(三)德·索托效應
以上的粗略計算得出農村資產在最理想狀態(tài)下抵押價值接近2.5億元,如果這些資產的抵押價值能夠實現,那么農村的融資困境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理論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僅對農村資產進行確權登記頒證,而且不斷建設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這一產權流轉市場,這些舉措增加了銀行接受農村資產作為抵押物發(fā)放貸款的可能性,德·索托效應很可能發(fā)生。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對武漢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考察可以發(fā)現,德·索托效應似乎已經發(fā)生。早在2009年10月,武漢農交所就設計開發(fā)出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自2011年底武漢市被批準為農改試驗區(qū)后政府更是鼓勵武漢農商行、中國銀行、漢口銀行等銀行穩(wěn)妥進行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yè)務,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的信貸約束,提高了農村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從而形成德·索托效應。截至2010年底,已有22家種養(yǎng)大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農業(yè)企業(yè)獲得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貸款金額共計1.045億元。截至2012年7月,金融機構共發(fā)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50筆,貸款金額達3.74億元,平均每筆貸款金額為748萬元;發(fā)放集體林權抵押貸款48筆,抵押金額共計3.5億元,平均每筆抵押金額約729.17萬元(見表4)。截至2012年底,已有百余家農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及農業(yè)企業(yè)獲得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98筆,累計貸款金額7.44億元。
表4 金融機構發(fā)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情況 2012年7月
數據來源:實地調查。
然而實際調查發(fā)現,李集街尚沒有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發(fā)放,德·索托效應還沒有顯著發(fā)生。結合李集街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看,這可能是由于改革工作開展較遲,還有部分農村資產沒有確權,農村土地還沒有全部平整,農業(yè)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還處在初步階段,產權交易平臺尚未實際運行。也就是說,李集街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還沒有完成,改革成效尚未顯現。武漢市各地區(q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措施基本相同,李集街周邊的一些較早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地區(qū)已出現較明顯的德·索托效應,隨著李集街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是否出現德·索托效應還有待考察。
德·索托效應實現的條件
德·索托效應的發(fā)生不僅要求農村資產產權明晰、可以充當抵押物,還依賴于其他因素,如產權所有人的抵押意愿、銀行的貸款意愿、資產規(guī)模、資產價值、貸款申請人的經營模式、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程度、保險市場的發(fā)育水平等等。以下以武漢市的整體改革情況說明德·索托效應發(fā)生所依賴的條件。
第一,農村產權流轉市場活躍。早在2009年4月,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就建立運營。目前,武漢農交所已開設九種產權交易項目,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四荒地”使用權的流轉比較活躍;而且,交易所網站及時發(fā)布成交信息、掛牌交易項目及抵押登記公告等相關數據信息。截至2013年2月,農村產權的交易金額共計76.5億元,流轉的農村土地達83.74萬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武漢農交所的主要交易項目,截至2013年3月24日,已達成交易459筆,交易涉及的土地面積達415915.4506畝,占土地經營權總面積的15.92%,其中黃陂區(qū)交易201筆,交易涉及的土地面積達190337.3675畝?!八幕牡亍笔褂脵嘧鳛榈诙钴S的交易項目,截至2013年3月24日完成交易116筆,交易涉及的土地面積達68726.2635畝。此外,武漢市已開始建立農村資產的登記查詢數據庫和評估體系,這些舉措都將活躍農村產權的流轉市場。
第二,土地股份化。為有效利用農地,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武漢市逐步推進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組建將細碎的土地經營權進行集中,將閑置的土地向種植大戶集中,這不僅實現了土地一定程度上的規(guī)模經營,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經營效益,還提高了正規(guī)信貸的可獲得性。因為與分散農戶相比,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效益更高,與金融機構間的交易成本更低、違約風險更低,而且合作社的整塊大面積土地更容易處置,所以合作社更容易獲得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截至2012年底,武漢市組建起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
第三,農業(yè)經營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為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農業(yè)生產率,促進傳統(tǒng)農業(yè)經營模式向專業(yè)化、產業(yè)化、集約化、企業(yè)化轉變,武漢市各區(qū)、街(鎮(zhèn))積極創(chuàng)新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發(fā)展專業(y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成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引進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樹立農產品品牌。這些創(chuàng)新的農業(yè)經營模式將分散的農村土地平整,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作為貸款申請人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時降低了交易成本、違約風險,從而提高了銀行的放貸意愿,農戶的信貸可獲得性提高。截至2012年7月,武漢市全部耕地的48.7%,共計149.5萬畝進行了流轉,建立199家示范性家庭農場,成立1085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引入249家龍頭企業(yè),建立14個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加工值達770億元。
第四,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yè)務。為滿足農村地區(qū)的信貸需求,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早在2009年10月武漢農交所就與相關金融機構合作設計開發(fā)新型農村金融產品,嘗試發(fā)放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截至2012年底,武漢市共發(fā)放98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共計金額達7.44億元;武漢農商行發(fā)放土地經營權、水域灘涂養(yǎng)殖經營權及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共計6.61億元。
第五,農村社保體系逐步完善。農民的主要資產土地承擔著重要的生存保障功能,農民考慮到喪失土地的可能性可能不愿申請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為促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yè)務的穩(wěn)妥有序開展,武漢市不僅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業(yè)保險項目,如水稻、能繁母豬及奶牛,還不斷加快普及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的步伐。到2012年7月,武漢市地方政策性農業(yè)保險規(guī)模同比翻番,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基本推廣,參保率分別達97.8%、99.4%。
綜上,要緩解農村金融市場的信貸約束問題,需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采取多種措施,盤活僵化的農村資本。以武漢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例,首先,農村資產產權明晰、產權抵押貸款業(yè)務的開展為緩解農村融資困境、提高農村信貸市場運作績效提供了可能。其次,活躍的產權交易市場、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運營、新型農業(yè)經營模式的嘗試和農村社保體系的不斷完善提高了資產所有人的抵押意愿和銀行的放貸意愿。從農戶角度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了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提高了農戶用土地作為抵押物申請貸款的意愿。從銀行角度看,新型的農業(yè)經營模式提高了抵押物的價值,土地平整和活躍的產權交易市場使得抵押物的處置更加便利、處置成本更低,以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作為載體發(fā)放貸款的交易成本更低,而且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經營項目的盈利性較高,因此貸款風險更低,這些都使銀行更愿意發(fā)放貸款。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條件中,土地股份化、農業(yè)經營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德·索托效應是否發(fā)生影響重大。這主要體現在土地股份化、農業(yè)經營模式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種養(yǎng)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這些新型的農村生產經營主體。隨著土地規(guī)模經營的不斷擴展,土地價值提高了,農業(yè)收益增加了,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也增大了,由此可能派生出以其主要資產土地作為抵押物從銀行獲取資金的需求。同時,銀行也愿意向這些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發(fā)放貸款,因為與單一農戶相比,發(fā)放貸款的交易成本和違約風險更低,即使發(fā)生貸款違約,處置平整的土地與處置細碎化的土地相比也更便利、處置成本也更低。而且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作為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申請者還可以避免出現失地農民的現象。因此,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對德·索托效應是否發(fā)生影響重大。
結 論
考察整個武漢市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可以發(fā)現,在一些地區(qū),農村產權基本明晰且交易活躍,種植大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信貸可獲得性顯著提高,德·索托效應已顯著發(fā)生。但本文的樣本地區(qū)黃陂區(qū)李集街還未發(fā)生顯著的德·索托效應。由此可見,武漢市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一些試點地區(qū)的信貸約束程度沒有得到降低,農村資產的潛在價值沒有被充分發(fā)掘。因此,有必要總結現階段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情況。
第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區(qū)的工作進展各異。截至2012年7月,武漢市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覆蓋了83.87%的農村地區(qū),但是各試驗區(qū)的工作進展程度不同,一些較早開展試點工作的地區(qū)已發(fā)生顯著的德·索托效應,而像李集街這樣較晚開展試點工作的地區(qū)雖已基本完成農村資產確權,但產權流轉市場還不活躍,新型農業(yè)經營模式仍處在探索階段,德·索托效應還沒有發(fā)生或不顯著。
第二,配套服務體系有待健全。農村資產確權工作只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產權明晰還不足以維護農民的利益,還需合理估算農村資產的價值。農村產權的交易、抵押貸款的穩(wěn)妥發(fā)放都要求一個健全的農村資產評估體系提供保障。而截至2012年7月,武漢市的林權評估體系才剛剛構建,其他農村資產、資源評估體系的建設工作還處于起草實施方案的階段。不僅如此,尚沒有一個補充農村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的多層次農業(yè)擔保體系。
第三,農村社保體系還不健全。只有當農村社保制度健全后,土地的生存保障性降低時,農民才能放心地將其擁有的土地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才能夠順利開展。而目前,武漢市的農業(yè)保險品種還比較單一,應開展多品種的農業(yè)保險業(yè)務。
此外,從武漢市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可以看出,農村資產產權明晰、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銀行主要對種養(yǎng)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這些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發(fā)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德·索托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因此,未來隨著我國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不斷涌現以及農業(yè)呈現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趨勢,我們將持續(xù)關注本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信貸以及農村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
①秘魯經濟學家赫爾南多·德·索托在其著作《資本的秘密》中認為,資產必須通過合適的所有權機制才能轉化成資本,才能發(fā)揮巨大的剩余價值。Besley et al.(2012)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產權使資產具備充當貸款抵押物的屬性后,資本市場的運作績效提高,并將“資產通過明晰產權具備有效抵押物的屬性后,信貸市場的運作績效得到改善”定義為德·索托效應(de Soto effect)。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款: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但法律規(guī)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吨腥A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土地所有權;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除外。
③據de Soto,H.推算,第三世界和前共產主義國家窮人占據的非法房地產的總價值為9.3萬億美元。
④“十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養(yǎng)殖水面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股權、農業(yè)生產設施所有權、農村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樹木所有權、農村房屋和生產用房所有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水權及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
⑤本文農村資產指土地的原因:第一,土地是農村最主要的資產;第二,本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土地產權;第三,其他農村資產交易不活躍,還未開展相應的抵押貸款業(yè)務。
⑥根據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的交易情況,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耕地的承包經營權。
⑦九種交易項目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四荒地”使用權、養(yǎng)殖水面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樹木所有權、農業(yè)類知識產權、集體經濟股權、農村房屋所有權、閑置宅基地使用權、生產性設施使用權
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條。
⑨由于銀行在發(fā)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時一般設定抵押率為60%,這里假定抵押率為60%計算抵押價值。
1.Besley,T.J.&K.B. Burchardi & M.Ghatak,“Incentives and the de Soto effct”,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 127,1(2012): 237-282.
2.Boucher,S&B.L.Barham & M.R.Carter, “The impact of ‘market-friendly’ reforms on credit and land markets in Honduras and Nicaragua”,WorldDevelopment,33,1(2005):107-128.
3.Carter,M.R.&P.Olinto,“Getting institutions ‘right’ for whom? Credit constraints and the impact of property rights on the quantity and composition of investment”,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85,1(2003):237-282.
4.Field,E.&M.Torero,“Do property titles increase credit access among the urban poor? Evidence from a nationwide titling program”,DepartmentofEconomics,2006.
5.Feder,G.,“Land ownership security and farm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Thailand”,The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 24,1(1987):16-30.
6.Lopez,R.,“Land Titles and Farm Productivity in Honduras”,WashingtonDC:WorldBank,1997.
7.Pender,J.L.&J.M.Keer,“The effect of land sales restrictions:Evidence from South India”,AgriculturalEconomics,21,3(1999):279-294.
8.Deininger,K.:《促進增長與緩減貧困的土地政策》,賀達水,張惠東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9.De Soto, H.:《資本的秘密》,于海生譯,華夏出版社,2007年。
10.程郁、韓俊、羅丹:《供給配給與需求壓抑交互影響下的正規(guī)信貸約束:來自1874戶農戶金融需求行為考察》,《世界經濟》2009年第12期。
11.洪正、王萬峰、周軼海:《道德風險、監(jiān)督結構與農村融資機制設計——兼論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12.林惠蝦:《我國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機構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比較優(yōu)勢》,《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
13.劉紅梅、王克強:《關于我國農地抵押貸款問題的研究》,《江西農業(yè)經濟》2000年第3期。
14.王興穩(wěn)、紀月清:《農地產權、農地價值與農地抵押融——基于農村信貸員的調查研究》,《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15.王越子、楊雪:《抵押物殘缺、擔保機制與金融支持土地流轉:成都案例》,《農村金融》2010年第2期。
16.阮建青:《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困境、實踐與改革思路——“土地制度與發(fā)展”國際研討會綜述》,《中國農村經濟》2011年第7期。
17.葉劍平、蔣妍、羅伊·普羅斯特曼、朱可亮、豐雷、李平:《2005年中國農村土地使用權調查研究——17省調查結果及政策建議》,《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18.張龍耀、楊軍:《農地抵押和農戶信貸可獲得性研究》,《經濟學動態(tài)》2011年第11期。
19.張迎春、呂厚磊、肖小明:《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后融資困境解決了嗎——以成都市為例》,《農村經濟》2012年第5期。
20.鐘甫寧、紀月清:《土地產權、非農就業(yè)機會與農戶農業(yè)生產投資》,《經濟研究》2009年第12期。
〔責任編輯:蔣秋明〕
范永俊,經濟學博士,南京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fyj8888@njau.edu.cn。南京,2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