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蔡振明 韓艷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方法 70例高血壓患者, 根據(jù)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情況分為高血壓1級17例, 高血壓2級31例, 高血壓3級22例, 所有患者均先進行頸動脈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 根據(jù)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將其分為CIMT增厚組、頸動脈斑塊組及頸動脈正常組。行冠狀動脈(冠脈)造影根據(jù)冠脈狹窄程度分為冠心病組、輕度狹窄組以及正常組, 分析高血壓、頸動脈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結果以及冠脈造影結果之間的相關性。結果 高血壓3級組頸動脈斑塊陽性檢出率及冠心病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高血壓1級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粥樣硬化46例(65.71%), 冠脈粥樣硬化45例(64.29%),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符合率為79.31%(23/29), 頸動脈斑塊組與頸動脈正常組冠脈造影陽性結果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是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頸動脈粥樣硬化能有效的預測高血壓患者冠脈硬化程度, 是冠心病的重要預測指標。
【關鍵詞】 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冠心?。活i動脈超聲;冠狀動脈造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33
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 AS)是指動脈管壁增厚、變硬, 失去彈性和管腔狹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的一種非炎癥性病變, 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1]。臨床常見癥狀為頭痛、頭暈、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也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持續(xù)的高血壓可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 引起冠脈粥樣硬化,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 引發(fā)冠心病[2]。臨床上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及冠脈造影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及冠脈狹窄程度, 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3]。本研究選取本中心2014年1月~2016年6月就診的7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探討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 且排除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風濕性心臟病以及繼發(fā)性高血壓者, 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9例, 女31例, 年齡52~76歲,
平均年齡(63.25±4.67)歲;病程5~21年, 平均病程(12.13±
2.58)年。舒張壓90~99 mm Hg(1 mm Hg=0.133 kPa)、收縮壓
140~159 mm Hg為高血壓1級組, 共計18例;舒張壓100~
109 mm Hg、收縮壓160~179 mm Hg為高血壓2級組, 共計37例;舒張壓≥110 mm Hg、收縮壓≥180 mm Hg為高血壓3級組, 共計15例。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進行頸動脈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 采用GE-vividE9型多普勒彩色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10MHz, 分別測定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動脈分叉處。觀察管壁及斑塊的形態(tài)、大小、內部回聲以及CIMT等, 根據(jù)CIMT將其分為CIMT增厚組、頸動脈斑塊組及頸動脈正常組。隨后行冠脈造影, 并根據(jù)冠脈狹窄程度分為冠心病組、輕度狹窄組以及正常組。
1. 3 評價標準[4]
1. 3. 1 多普勒頸動脈超聲檢測 斑塊標準:局部CIMT值>1.2 mm或厚于鄰近部位>0.5 mm;頸動脈超聲陰性:CIMT<1.0 mm, CIMT增厚組:1.0≤CIMT<1.2 mm。
1. 3. 2 冠脈造影 輕度狹窄:冠脈狹窄程度<50%;中度狹窄:50%≤冠脈狹窄程度≤75%;重度狹窄:冠脈狹窄程度>75%。冠心病診斷標準:冠脈狹窄程度≥5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頸動脈超聲檢測結果比較 CIMT增厚17例(24.29%), 頸動脈斑塊29例(41.43%), 頸動脈正常24例(34.29%), 高血壓3級組頸動脈斑塊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高血壓1級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冠脈造影檢測結果比較 冠心病26例(37.14%), 輕度狹窄20例(28.57%), 頸動脈正常24例(34.29%), 高血壓3級組冠心病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高血壓1級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頸動脈超聲與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比較 頸動脈粥樣硬化46例(65.7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45例(64.29%),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符合率為79.31%(23/29), 頸動脈斑塊組與頸動脈正常組冠脈造影陽性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和冠心病作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 對人們的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 高血壓與冠心病密切相關, 是冠心病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患者連續(xù)的高血壓狀態(tài)可導致微小血管管腔變窄、變細, 從而使冠脈血流在通過微小血管時速度減慢, 并且異常的血流沖擊可損傷動脈內皮細胞, 從而增加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性[5]。此外, 臨床上認為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 當機體血壓升高時, 動脈血管內壁壓力增大, 且受高壓血流的長期沖擊易造成機械性損傷, 同時還會導致血脂粘附于血管壁, 形成粥樣硬化[6]。冠脈斑塊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一個體現(xiàn), 與冠脈粥樣硬化病理基礎相同[7]。
本研究結果表明, 高血壓3級組頸動脈斑塊陽性檢出率及冠心病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高血壓1級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粥樣硬化46例(65.71%), 冠脈粥樣硬化45例(64.29%),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符合率為79.31%(23/29), 頸動脈斑塊組與頸動脈正常組冠脈造影陽性結果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成正相關, 隨著頸動脈CIMT的增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也增加, 與葛迎輝等[8]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高血壓是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頸動脈粥樣硬化能有效的預測高血壓患者冠脈硬化程度, 是冠心病的重要預測指標。
參考文獻
[1] 任群峰. 彩超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 南華大學, 2014.
[2] 吳明祥, 陳運枝, 方麗婭, 等.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不同類型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1, 19(9):773-776.
[3] 郭建浩, 陳若峰, 周立堯, 等. 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2, 50(35):134-135.
[4] 葉勝, 楊凌飛, 周家硯, 等.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及危險因素分析. 皖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5(3):232-235.
[5] 李博. 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概述.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3, 40(24):
119-121.
[6] 趙蕊, 秦妍濱, 李晶晶, 等. 超聲評價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5, 43(4):357-359.
[7] 劉雪娜, 蔡少杭, 洪朝璋, 等. 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頸動脈斑塊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9, 7(8):973-974.
[8] 葛迎輝, 欒獻亭, 石高舉, 等. 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1):24-25.
[收稿日期: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