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軍,黃獻亮,趙焯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解析“一帶一路”背后中國的對外經濟戰(zhàn)略
梁軍,黃獻亮,趙焯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廣州510006)
中國在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即“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中,堅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則,實施完善對外經濟體制、促進金融合作多邊化、發(fā)展新型產能合作模式的對外經濟戰(zhàn)略。
一帶一路;對外經濟戰(zhàn)略;國際經濟秩序
2013年9月至10月間,習近平總書記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同沿線國家以及經濟共合體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即“一帶一路”。此后,中國將“一帶一路”納入國家議程,開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原則確立、框架設計、機制構建以及成員國組建的進程。截至2015年底,“一帶一路”經濟體已經有亞洲43國、中東歐16國、獨聯體4國、非洲1國,共64個成員國。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額約占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投資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qū),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
中國已將“一帶一路”納入國家內政外交的一個重大戰(zhàn)略,2015年3月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2016年3月3日至3月14日間召開的兩會中,“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政府國內外統籌發(fā)展的“超級規(guī)劃”,為我國“十三五”建設描繪出宏偉藍圖。隨著“一帶一路”的順利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逐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而“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經濟、多層次經濟體制、跨地域管理以及各國不同國情等眾多因素為“一帶一路”的繼續(xù)構建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重新梳理建設“一帶一路”的對外戰(zhàn)略有助于中國進一步推進對外經濟貿易發(fā)展,也是其他成員國協助建設“一帶一路”的關鍵。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不斷探尋和發(fā)展開放型的經濟體系,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加入眾多經濟聯盟組織后,不斷擴大的經濟面和各類經濟體制給中國國內經濟體制帶來不小的壓力,迫切需要一個開放型、多層次的經濟體制來疏通中國和外國之間的經濟渠道。而“一帶一路”的經濟聯通正在不斷完善開放型、多層次經濟體制,體現在國內外兩個方面。
1、國內開放型經濟體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這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覆蓋的范圍是全方位的,它包括了開放的部門和領域、空間配置、開放方式、邊境上和邊境內的改革內容以及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要求。構建這樣的開放型經濟體制,需要從中國內部進行:首先,建立與國際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經濟原則、規(guī)定的新經濟體制;其次,開放國內對外格局,沿海地區(qū)有上海、深圳、珠海等自貿區(qū)建立,內地有西北地區(qū)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地區(qū)和歐洲地區(qū)進行開放接軌;再次,中國設立對外的經濟理事機構,建立相關法律,法治化國家化經營環(huán)境,保護經營者的權益;最后,提高國內對外競爭力,企業(yè)應該不斷更新生產和管理技術,使各類人才教育和國際接軌,政府也應給予國內對外貿易項目優(yōu)惠制度和政策。
2、國外多層次經濟體制
“一帶一路”在對外經濟貿易時,在面對多邊國家和經濟組織關系時,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積極與國外多邊復雜的多層次經濟體制相磨合。以歐盟和歐盟成員國為例,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歐洲聯盟的地位和角色經歷了一個從含糊到明晰的過程。在倡議提出之初,盡管“一帶一路”的遠端都指向歐洲,但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以及它的28個成員國并沒有被明確界定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外交的深入拓展,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已經確立了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關系,其所有的成員國在理論上也都可以歸入“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而同歐盟以及其成員國進行經濟貿易勢必會產生雙層結構的關系:一是同歐盟層面的經濟貿易關系,中國同歐盟建立共識,建立了對接合作,主要集中在《里斯本條約》中規(guī)定的專屬權能和共享權能范圍內,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氣候、能源以及信息技術等領域展開;二是同個別單一獨立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自2009年的歐債危機發(fā)端以來,一些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或遭遇嚴重經濟困難的歐盟成員國加大了尋求歐盟之外經濟機遇的努力,在對華關系上形成了一組所謂的“資金緊缺的生意追求者(cash-strapped deal seeker)”成員國,中國主張的“一帶一路”為成員國帶來大量的資金投資。在處理雙層結構經濟關系上,歐盟層次規(guī)范成員國層次的貿易范圍,而成員國層次則具體彌補了微觀上的空缺。
同理,在處理對外其他經濟區(qū)域組織以及成員國的經濟貿易關系時,中國也采取這種多層次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不分割但對不同層次關系特殊對待的處理方式,建立了對外多層次經濟體制。
為了解決跨區(qū)域跨經濟體系的資金籌集和管理問題,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面簡稱亞投行)籌建的建議。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臺,能夠幫助“一帶一路”不斷深化互聯互通建設,提高“一帶一路”區(qū)域的投資能力和分散投資風險,并平衡多個國家在該地區(qū)的利益。沿線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不齊,有些國家急需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來促進國內經濟發(fā)展,突破傳統舊經濟制度帶來的不良后果。另外,一些發(fā)達國家產能和資金過剩,造成極大的浪費,同時也局限了自身發(fā)展的區(qū)間,通過亞投行平臺,資金能夠有效地進行相互流通,可持續(xù)循環(huán)地促進各國之間的經濟發(fā)展。
由于亞投行的影響范圍大,有些國家認為中國籌建亞投行意在實施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意圖將人民幣取代美元的統治地位。其實不然,首先,亞投行不同于其他的國際銀行組織,它是在“一帶一路”基礎上為其服務的,秉承“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享、共建原則,為各國基礎建設和產能合作提供資金融通服務,達到共贏局面,不帶有經濟制裁和政治目的。其次,且不論亞投行建立與否,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同其他國家和經濟組織的貿易數量和數額也在不斷增加,人民幣的國際化只是時間問題,而選擇人民幣也是一項雙向抉擇,并不是中國單方面可以決定的。最后,隨著“一帶一路”和其他歐亞項目的發(fā)展,世界經濟一體化需要一個新型平等合作互利的金融體系,中國對外經濟也需要多邊金融合作體系來幫助減少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約。因此,借助亞投行的建立和發(fā)展,拉動歐亞國家的經濟復蘇,對于全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非常重要,也必然帶來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
一般認為,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設計師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目的之一是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經濟轉型瓶頸的問題,但其實中國對于“一帶一路”賦予了更深入、更具活力的使命。目前,中國的確面臨著經濟發(fā)展瓶頸的問題,產能過剩和內需不足是需要將國內的企業(yè)和產品推銷出國門,但只是單方面的經濟貿易推銷,除了產品價格利潤低和競爭力不足外,還有可能受到某些國家的經濟約束甚至制裁,風險大且利潤低。而通過“一帶一路”可以發(fā)展新型的產能合作模式,在多邊化合作的金融平臺下,對基礎設施的產能和技術進行互通有無。以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為例:2015年12月22日,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簽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木爾坦段)項目EPC總承包合同??ɡ妗蠣柛咚俟讽椖繛橹邪徒洕呃茸畲蠼煌ɑA設施項目,全長約1152公里,此項目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項目,全長392公里,建設工期36個月,合同金額2943億盧比,約折合人民幣184.6億元。由中方承包提供基礎設施技術,外方提供資金,共同建設基礎設施,為沿線國家經濟發(fā)展提供便利。也就是在充分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以合理的價格將中國的產能轉移,同時不斷更新學習和適應各國的具體實情發(fā)展變通,由中國國內放射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本國和外國之間的新型產能合作模式。
中國目前對外經濟戰(zhàn)略其實也是中國對待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的對策,體現了中國作為經濟大國,在當前國際經濟關系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謀求一條和平發(fā)展共惠共利的道路。具體來說,從“一帶一路”的發(fā)展走向來看,中國想要重新界定自己在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定位和國家利益,必須得到更多的主動發(fā)言權,而不是一直被部分國家看待為威脅其國內經濟從而限制中國進出口貿易;同時解決自身經濟轉型的問題,重新規(guī)劃內部開放格局,內陸和海上同時平衡發(fā)展。而由于跨區(qū)域、跨文化、跨經濟體系的原因,“一帶一路”勢必會遇到更多的難題,這就需要中國繼續(xù)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軍事方面具有更大的魄力和實力,同時還要不斷發(fā)展改革本國體制,與國際接軌。
[1]裴長洪、于燕:“一帶一路”建設與我國擴大開放[J].國際經貿探索,2015(10).
[2]張驥、陳志敏:“一帶一路”倡議的中歐對接:雙層歐盟的視角[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1).
[3]李曉、李俊久:“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zhàn)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
[4]宋國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與中國經濟外交新發(fā)展[J].國際觀察,2015(4).
[5]王敏:“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與國際金融支持戰(zhàn)略構想[J].國際貿易,2015(4).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