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如何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讀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課改實踐,就何謂自能讀書、為什么要強調自能讀書和如何訓練自能讀書這三個問題談一談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思考與收獲。
【關鍵詞】新課程;課改實踐;自能讀書
一、何謂自能讀書
何謂自能讀書,當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依靠學生自己的能力來讀書。筆者認為,自能讀書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適機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以讀促思,自能通解,積極主動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并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的閱讀實踐活動。它包含以下四個要義:
1.以“書”為本
訓練學生閱讀理解技能和語言文字基本功的憑借是“書”,即課文,離開了課文,閱讀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無論什么閱讀方法,都必須以課本為本,并將此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全面把握,綜合理解。有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放棄書本(課文),而圍繞著從課本中抽出的三五個問題打轉轉,雖然偶爾也能讀讀課文,但卻是七零八碎點綴式的,學生無法整體感知和綜合理解。因此,強調自能讀書,首先必須堅持以“書”(課文)為本,而不能以“題”(閱讀思考題)為本。
2.以“讀”為主
學生閱讀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是“讀”,自能讀書要堅持以“讀”為主。多讀能迅速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多讀能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深透理解,多讀有利于識記生字、釋詞析句,多讀可以領悟譴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是一味的講和問,而是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生不應該一味地聽和答,而應該多讀勤思,熟讀精思。
3.突出“自”
自能讀書突出學生學習的個體性、自主性和自為性。在閱讀實踐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意識、自控意識得到強化。其讀書活動雖然也有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但主要還是由學生自讀自思、自我感悟、自問自解、自求得之。
4.體現(xiàn)“能”
這里的“能”是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學生的閱讀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閱讀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關鍵性因素。它包括閱讀的基本技能(讀的技巧,思的方式)、閱讀的內化因素(感知、頓悟、深究),還包括積極思考的習慣、主動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識等。
二、為什么要強調自能讀書
1.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以學生為主體”作為一鐘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多年來一直叫得很響。然而,就大面積而言,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恐怕只是一句時髦的口號。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還是被教師的滿堂講、滿堂問或形式上的“導”與“練”牽著鼻子轉?!白阅茏x書”則能夠真正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2.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主導”功能
強調自能讀書,一方面,學生自能閱讀中的“導”比教師控制閱讀中的“導”更為重要。另一方面,主導的功能能夠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在最需要引導時加以引導,在最需要點撥處進行點撥,在最困惑的問題上解難答疑,像這樣服務于閱讀主體而又恰到好處的教學指導,才是“主導”的最佳位置和最好體現(xiàn)。
3.能有效地訓練閱讀技能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按照教師的教法設計去完成課文的閱讀理解,一旦離開教師,學生恐怕就得“挨餓了”?!白阅茏x書”則是學生在教師的提示或指點下,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在自我勞動實踐中悟出結論、學到方法、形成技能。
4.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講解、沒有思考價值的連環(huán)設問、少數(shù)尖子生“壟斷”課堂、表面上的氣氛活躍,造成了閱讀教學的事倍功半。而在自能閱讀教學中,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變牽著學生走為服務于學生的學。
三、如何訓練自能讀書
1.要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思的空間
訓練自能讀書,首先要解決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問題。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毫不吝嗇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敢于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自學時間。當然,強調學生自能閱讀并不是讓教師撒手不管,任其自然。如自讀前明示讀的要求,自讀中把握讀的動態(tài),自讀后檢查讀的效果。
2.要讓學生“跳著摘下果子”
由于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和課文難異程度的不同,學生每學習一篇課文,在閱讀理解方面總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訓練每一個學生都“跳著摘下果子”:一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盡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給出現(xiàn)成答案,要善于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提示,善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跳”得勤一點、高一點,要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頓悟”的喜悅。
3.要注重學法指導
自能讀書強調以自學為主,那么學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閱讀過程中如何操作的有關知識和實現(xiàn)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關技巧教給學生,使學生對于閱讀理解的操作過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還要訓練學生在掌握關鍵性操作要領的基礎上,講究操作的靈活性,使學生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選用不同的學法,主動地把握理解的契同。
總之,訓練自能讀書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進行不懈的探索和長期的實踐。在新課程背景之下,老師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孩子們的成長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