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佳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青少年的健康是國家的未來,進年來國家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狀”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青少年的體質呈下降趨勢,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學校體育是影響學生體質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變目前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向、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是學校體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也是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所必須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體育 分層教學 必要性
體育分層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以此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應當客觀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體育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科學地對待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xiàn)教學素質化目標,又使體育教學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次,我們要開展課堂分層教學研究,針對學生的特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在班級授課中把集體教學與個體化教學結合起來。體育教學分層的依據(jù)是學生個體的差異,課堂教學分層目標要求教學必須采取與學生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方法進行分層施教。
二、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好處
(一)有利于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分層教學以學生的實際差異為出發(fā)點,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知識基礎的個別差異、不同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不同要求制定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安排教學程序,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選擇不同層次的多樣化學習提供可能,以滿足他們的不同要求與興趣。
(二)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同步教學中滲透異步教學,分層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形式,在班級的框架下,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班級授課形式下的異步教學,進而解決教學要求的整齊劃一性與學生實際學習可能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
(三)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通過分層施教、分層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和發(fā)展機會,使學習困難學生擺脫困境,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脫穎而出,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應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
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層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教師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要求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情況作一番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雖然學生面廣,量大,但要搞好分層教學,必須對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生理機能、運動基礎、心理素質以及性格、愛好、個性特點等進行了解,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
(二)應熟悉和掌握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總體目標
課程標準是實施體育教學的根本依據(jù)。只有熟悉和掌握他,我們才能以此為基礎合理制定各水平段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搞好分層教學。
(三)合理的劃分層次
教學層次的劃分不是簡單的教學分組,而是將教學對象根據(jù)其相關因素,按遞進關系劃分成若干不同群體。體育課中的層次劃分主要以身體發(fā)育、身體素質、健康情況、體育基礎、興趣、意志品質等因素為依據(jù)。當然不同項目還有其不同標準,那就要依據(jù)實際出發(fā),分別對待了。如在技巧前滾翻教學時,我按學生技能水平設置三個練習層次:在幫助下完成動作,獨立完成動作,創(chuàng)設技巧動作。在投擲教學中,我則根據(jù)考核成績優(yōu)秀、良好、及格、仍需努力四個等級進行分層。同樣,這個學生在這項教材中分在這個層,在那個教材中就可能分到另一層。一些爆發(fā)力較好但身體協(xié)調性較差的學生在跑步、跳躍中能分在優(yōu)等生層次,而在體操、跳繩中則會處于中低層次。因此,我們在劃分層次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把劃分到低層次的學生稱為“差生”,更不能歧視低層次的學生,而是要一視同仁,更多的給予他們鼓勵。
2.要注意靈活性。任何學生都有其所長亦有其短,在分層次時切忌不可把任何一名學生長期置于低層次中學習,否則對于他的心理上的健康成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3.要注意各層次的連續(xù)性。分層次教學,不是把各個層次機械的分開,低、中層次教學只是一個階段,他們最終應向高層次發(fā)展,所以要注意各個層次的銜接,保持其連貫性。要讓每個學生明確該層次的目標要求,學習重點,也應鼓勵每個學生努力向高層次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進取心。
4.合理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該與各層次的學生的水平、能力相適應,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我在教授技巧后滾翻時,由于學生的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或統(tǒng)一,就會出現(xiàn)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設計教法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前滾翻教學時,將學生按技能水平的高低分成三個學練小組:“斜坡”前滾翻,前滾翻,連續(xù)前滾翻,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選擇練習內容,這樣使學生有了新的目標,促進了練習的積極性,體會成功的樂趣,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高,確保了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