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汗古麗·阿不都熱依木
課堂教學是目前地理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教學質量的高低。針對過去地理課堂存在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如何使地理課堂生動有趣、富有新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是每個地理教師必須慎重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初淺體會。
一、注重備課,抓住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備課是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備課,要把握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注意新課標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具體規(guī)定。教師要依據課標的內容,把教材與課標內容聯(lián)系起來。備課時要備教材,要反復通讀教材,通讀教參,要構建地理學科的知識網絡,分析重點、難點都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理清知識內在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技能,比如:根據材料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讀圖獲取信息并加以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所學理論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等等。備課時還要“備學生”,咱們學校有不同的班型,特優(yōu)班、實驗班、平行班,班型不同,學生的差異較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得情況。做到心里有數(shù),因材施教。平行班的學生,重在基礎知識的落實,而且要抓反復,反復抓;實驗班學生程度稍好些,因此既要落實基礎知識,又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他學習起來就很快,也會學得很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好之、樂之,其實就是指學習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教師首先得對地理感興趣。教師對地理有興趣,上課就會有激情,就會去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的情緒,行動就會感染我們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生們聽起課來就比較有精神,學習效率就會有所提高。
其次,教師必須得有豐富的知識,這里不僅僅包括地理知識,還有其他,比如歷史、化學、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識本來就包羅萬象,我們的初中學生好奇心又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教師上課才有話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聽”,昏昏欲睡,課后再去背誦。這樣沒有活力的課堂,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他們會對這樣的課反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講的東西,而沒有興趣,這樣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課堂效率就比較低。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就把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對地理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
平等的互動氛圍自然可使氣氛融洽,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但為了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還應在學生“敢說”的基礎上進一步努力使他們“愿說”、“能說”、“會說”最終做到“說對”。讓學生做到“敢說”和“愿說”是構建和諧課堂的良好開端,在這之后讓學生做到“能說”和“會說”并最終“說對”,則需要進一步做工作。這些工作除了課堂上的正確的啟發(fā)與引導之外,還需要把功夫下到課外,那就是要注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在一些層次較高的學校聽課中,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不出眾,他們也同樣存在區(qū)分不開“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在降水量—溫度圖上的差別”等問題。但有一點是我們的大多數(shù)學生難以企及的,那就是語言表達,他們能簡潔的、準確的表述出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這就是能力,就是“能說”和“會說”的表現(xiàn),到這里就離“說對”不遠了。有些時候我們不敢更多地讓學生發(fā)表意見,也是因為他們表達上的困難,擔心費時費力影響效率。然而我們更應該清楚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會,所以與其回避不如早一天面對,早一天著手解決。
四、發(fā)揮地圖冊、圖片、實物等在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課堂教學重在知識再現(xiàn),通過再現(xiàn),分析現(xiàn)象,探尋規(guī)律,揭示事物間內在聯(lián)系。而圖冊、圖片、實物等在教學中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使地理現(xiàn)象再現(xiàn),教師的講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時在講述的同時配以一兩幅圖片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講“自然帶的典型植被,典型動物”,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的動物、植物景觀圖等,這樣結合圖片具體對比,既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真實感),牢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也使學生直觀了解到了熱帶雨林植被的景觀,知道了猩猩、河馬等是熱帶雨林的典型動物。
此外,實物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也經常會“說話”,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做有心人,平時注意搜集這些東西,如去旅游時,或登山踏青時,采集一些礦物、巖石、化石、植物標本,如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花崗巖)、變質巖(大理巖)、沉積巖(砂巖),一些礦物:黃銅礦、方解石、云母等??傊灰軌虺浞职l(fā)揮輔助教學功能,增強課堂直觀感、真實感,激發(fā)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圖片、實物標本等,我們都可以向學生展示,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當中,只要你的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都會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要相互學習和借鑒,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和家長最放心、最滿意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