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解析

2017-01-12 04:51
中州大學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源語言立場譯者

易 明

(洛陽理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文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解析

易 明

(洛陽理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之一,是實現(xiàn)不同文化之間信息傳遞和交流的橋梁。譯者主體性在翻譯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制約。文章闡述了文化立場與譯者主體性之間制約與依存的關系,認為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是建立在譯者、作者和譯入語讀者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基礎上的,譯者應該站在構建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立場上,正確理解作者和原文本,恰當處理源語言文本和譯入語文本的關系,建立不同文化的共生關系。

文化;翻譯;譯者主體性

一、引言

譯者主體性是指翻譯活動中譯者在尊重原文本的基礎上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具體表現(xiàn)為譯者的文化意識、生活經(jīng)歷、審美標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西方,譯者主體性經(jīng)歷了被忽視——被選擇——被強調(diào)的過程;在中國,專家學者們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譯者主體性在翻譯活動中具有必然性和客觀性,而且有別于其主觀性,前者的發(fā)揮融于制約與反制約的過程中,而后者的發(fā)揮涉及個人意愿的支配,具有任意性的特點。在翻譯中,譯者作用的客體是原作,譯前工作需要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解讀原文,譯中工作需要其充分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實現(xiàn)譯作與原作信息上的對等。譯者在翻譯活動中應該在尊重原文本的基礎上尋求與目標語相匹配的語言表達形式,這是作者因素與讀者因素,甚至是作者、譯者、讀者彼此間時空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譯者主體性作用于翻譯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小至對原文本的理解、闡釋、語言再創(chuàng)作,大至翻譯的目的、文本的選擇、翻譯策略的選擇,從本質(zhì)上講這也是譯者語言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的再現(xiàn)。

二、譯者主體性在譯者承擔不同角色中的體現(xiàn)

譯者的地域性特征、生活的經(jīng)歷、教育的背景、審美的標準、思維的方式、文化的內(nèi)涵等因素都會影響譯文的表達。從本質(zhì)上講,譯者在翻譯中要經(jīng)歷兩個環(huán)節(jié)和三種角色轉換,兩個環(huán)節(jié)即理解和表達,三種角色轉換即讀者、闡釋者和再創(chuàng)作者。

(一)譯者主體性在譯者承擔“闡釋者”角色中的體現(xiàn)

作為“闡釋者”的譯者需要具備鑒賞能力和批判能力,深層次挖掘和分析原文本的內(nèi)涵、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是這一過程是在譯者主體性的支配下進行的。這一角色的譯者仍處于理解環(huán)節(jié),但是屬于深層次理解的階段。在此過程中譯者會發(fā)現(xiàn)多種矛盾和沖突,例如譯者和作者、源語言文化和譯入語文化。這些矛盾和沖突的不斷深化導致譯者在闡釋過程中很自然地侵入原文本,堅實了建立源語言文化和譯入語文化共生關系的基礎。

(二)譯者主體性在譯者承擔“讀者”角色中的體現(xiàn)

作為“讀者”的譯者首先要閱讀和理解原文本,這是翻譯的第一步。此階段譯者是帶著自己的思想來閱讀和理解原文本的,本能占有較大的比例。在這一角色中,譯者處于理解的環(huán)節(jié),并體現(xiàn)了對原文本的信賴,即認為原文本是言之有物、有意義的。既然是所謂“讀者”的角色,譯者這一行為的目的便是對原文本進行認知,涉足其中的文化、語言和思維方式,然后將認知行為的結果或結論作為存在的意識形態(tài),為翻譯活動打下基礎。

(三)譯者主體性在譯者承擔“再創(chuàng)作者”角色中的體現(xiàn)

作為“再創(chuàng)作者”的譯者不僅需要表達原文本的基本信息,還要傳達其內(nèi)涵、文化和思想。在此階段,譯者主體性的作用處于高潮。這一角色的譯者處于表達的環(huán)節(jié),實施吸收原文本意義和精神的行為,也就是將“入侵”的成果加以“吸收”,尋求最為恰當、最為地道的語言表達方式,客觀、準確、形象地傳達原文本的思想和意義,傳遞原文本自身外現(xiàn)的和隱含的信息。但是作為原文本的再創(chuàng)作者,譯者必然會受到內(nèi)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容易造成“一邊倒”的局面,導致譯文失衡。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可以采用多種翻譯策略處理源語言文本和譯入語文本的關系,恢復譯入語的本來面目。

三、文化立場與譯者主體性

(一)文化立場是譯者在翻譯中的限制因子

作者、譯者、譯入語讀者和翻譯研究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他們共同構建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和平衡。這些翻譯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地域性、文化立場等都屬于翻譯生態(tài)因子的范疇,對譯者選擇翻譯策略有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文化立場在實現(xiàn)整個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和穩(wěn)定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為翻譯主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限制因子。不同的文化立場使得譯者在翻譯中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站在源語言文化的立場上,譯者會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站在譯入語文化的立場上,譯者會采用歸化的翻譯方法;站在源語言與譯入語文化交流的立場上,譯者會避免絕對的異化和歸化;站在翻譯研究者的立場上,譯者會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合理的翻譯方法處理譯文。例如:扁鵲:Bianque, a famous physician in ancient China,譯者在翻譯時充分考慮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譯文既保留了原文的意象,同時又對其作出了解釋,這樣譯入語讀者就能知道扁鵲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名醫(yī)。再如:

1.Everybody said how well the new secretary was doing, but old Mr.Carr said shortly, “Yes.New brooms sweep clean.”

譯文:每個人都說新上任的秘書做得好,但是卡爾老先生卻慢悠悠地說:“新官上任三把火?!?/p>

評價:原文本中的new brooms sweep clean,在字面上表達的意思是“新的掃把掃地干凈”,這跟咱們漢語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具有相同的意思,用來表達“新上任的人做得好”。譯者舍棄了原文本的意象,采用了歸化翻譯法,是譯入語文化和譯入語讀者的取向。

2.三十多年前,有兩位中年教師在一所美術學院教作品欣賞課。其中一位教西方畫欣賞課,姓呂,他本人裝扮得也很有“西方風度”,整天西裝筆挺,皮鞋锃亮……另一位是……

譯文一:One of them, whose surname was Lü, taught appreciation of western art, had a western air about him——always wearing a well-pressed western suit and shiny leather shoes.

譯文二:The former, named Lü, was dressed in western style with neat suit and smart shoes.

評價:譯文一注重字字對應,譯文二遵循翻譯的目的,講求文化的交流。原文本的讀者是中國人,文中有“西方風度”“西裝”這樣的字眼,但是譯入語讀者應該是西方人,像“西裝”這樣的詞對于西方人而言,實際上就是他們?nèi)粘K┑囊路苯訉⑵渥g為“suit”即可。在這一例子中,譯文一的譯者站在了源語言文化的立場上,導致譯文顯得啰嗦、累贅,譯文二站在了源語言與譯入語文化交流的立場上,很好地傳遞了原文本的信息。

(二)譯者主體性在文化立場制約下的靈活運用

1.譯者主體性的地位的重要性

“走向譯者”的口號是由法國學者貝爾曼提出的,并且他認為,譯者應該從主體的地位作為出發(fā)點,來進行翻譯批評。而作為操縱學派,他們指出,譯者在進行文學作品翻譯的時候,對文本進行抉擇和擺布的過程,是從文學翻譯的角度出發(fā)。而女權主義者則認為譯者在抉擇和擺布原文的過程中,是占有主導地位的,他們也強調(diào)譯者存在的重要性。周文革、劉平推崇“互文性”理論,他們認為,譯者的主體性,應該定位在讀者——闡釋者——作者,這三個層面上。原文是一個前文本,而翻譯后就是這個前文本的生成文本,這是由“互文性”理論得出的結論。劉弘瑋認為,大多數(shù)的翻譯者為了能夠讓譯文真實地反映原文想要表達的思想,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在翻譯過程中主體性的能力。而這個主體性是客觀地存在于翻譯的全部過程中的。萬莉認為,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原文和作者,然后譯者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在翻譯的整個過程中,譯者作為主體的地位不可動搖。以上的這些觀點能夠體現(xiàn)出譯者主導地位是存在于翻譯活動中的。

2.譯者主體性在翻譯活動中的具體體現(xiàn)

譯者只有站在全球高度,把自己當作全球文化的主人公,關注翻譯的無機環(huán)境——某種語言材料,才能將譯者的主體性體現(xiàn)出來,并且關注相關的制度文化、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行為文化或者特定的觀念文化,并讓多樣性的語言保持健康和活力,形成生態(tài)形式,還要關照主體間的個體。譯者的主體性,主要表現(xiàn)為對翻譯方法的選擇、對翻譯標準的界定和對原文本的選取,但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也不是肆無忌憚、隨心所欲的,而是建立在符合作者、作品和譯入語讀者意愿的基礎上,把翻譯研究者的原則和理論作為標準,充分考慮主體間性,即譯者、作者、譯入語讀者和翻譯研究者在語言和行動上相互理解并融合、相互平等、平等對話、雙向互動的交往關系和特點。譯者在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要把文化差異作為存在性的基礎,把文化交流和傳遞作為目的,把等值地傳遞信息作為原則,這才是翻譯主體的核心所在。另外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善于合理處理各種對立和矛盾,比如歸化和差異、形式和內(nèi)容、譯者和其他的翻譯者、源語言意象和譯入語文化等等,充分有效地發(fā)揮譯者主體性。

在翻譯活動中,一方面譯者應該承認原文本存在的客觀性,在翻譯目的的基礎上,忠實于原文本,充分運用自身的綜合知識,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譯者主觀的猜測和判斷,譯者在發(fā)揮主體性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一些制約,這些制約來自于不同的因素。

例如:

1.She is as virtuous as she is pretty.I esteem her for her good sense, as much as I admire her for her good looks.

譯文一:她的正直不下于她的漂亮。我尊重她的品格不下于我贊美她的容貌。

譯文二:這個人不但非常漂亮,而且極有修養(yǎng)。我敬重她,不但是因為她的美貌,更是因為她內(nèi)心品格的高尚。

評價:從以上兩個譯文可以看出,兩位譯者對原文本的理解都是正確的,但是從翻譯風格而言,體現(xiàn)了兩位譯者的表達習慣。前者關注的是譯文與原文結構上的一致性,是原文文本取向的翻譯方法。后者對原文結構進行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使得譯文更加通順、流暢,語言表達上符合譯入語習慣,是地道的表達,體現(xiàn)了譯者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角色,是譯入語文化和譯入語讀者的取向。

2.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說要尋死覓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鬧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連火燭都砸了的也有。

譯文一:Some widows sob and shout when they remarry; Some threaten to kill themselves; Some refuse to bow to heaven and earth after they have been carried to the man’s house; Some smash the wedding candlesticks.

譯文二:Some widows sob and shout when they are forced to remarry; Some threaten to kill themselves; Some refuse to go through with the wedding ceremony after they have been carried to the man’s house; Some even smash wedding candlesticks.

評價:原文本是關于寡婦再出嫁的細節(jié)描述。涉及到“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譯文一將其譯為“Some widows sob and shout when they remarry”,沒有將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信息傳遞出來,譯入語讀者無法明白“寡婦改嫁為什么要哭喊”,甚至要“尋死覓活”“拜不成天地”“砸火燭”。譯文二將其譯為“Some widows sob and shout when they are forced to remarry”,與譯文一相比,增加了“are forced to”,這樣譯入語讀者就能解讀出寡婦再出嫁的種種表現(xiàn)的原因——被人強迫出嫁,進而理解這些令人費解的行為。另外,關于“拜不成天地”的翻譯,譯文一將其譯為“refuse to bow to heaven and earth”,但是由于“拜天地”是中國婚俗文化所特有的,譯入語讀者難以將結婚與天地聯(lián)系起來。譯文二將其譯為“refuse to go through with the wedding ceremony”,這樣譯入語讀者就能明白其中的涵義。此處,譯者采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舍棄了原文的意象,按照譯入語文化和譯入語讀者的取向處理譯文,使意義明確,實現(xiàn)了文化信息的等值有效傳遞。

四、結語

翻譯是建立在多重因素互動基礎上的一種認知活動。在翻譯活動中,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受到了文化立場的客觀制約,以譯入語文化和譯入語讀者為導向。文化立場制約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但也有利于阻止譯者主觀性的滋長,使得譯者在翻譯中能夠在一定的規(guī)則范圍內(nèi)進行翻譯活動,選擇恰當?shù)姆g策略來搭建不同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譯者必須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宏觀把握全球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正確理解源語言作者和作品,合理有效地處理好源語言文化和譯入語文化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原作達成共識,為讀者展現(xiàn)一個地道的世界,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實現(xiàn)作者和譯入語讀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1]萬莉.譯者主體性論析: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到勒費弗爾的改寫理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60-261.

[2]朱月娥.翻譯主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譯者主體性[J].中國科技翻譯,2010,23(1):55-58.

[3]陳文伯.譯藝:英漢漢英雙向筆譯[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43.

[4]呂俊, 侯向群.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240.

[5]張春柏.英漢漢英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0.

[6]劉弘瑋.從譯者主體性看翻譯忠實標準[J].江西社會科學,2010(11):208-211.

[7]柳曉輝.譯者主體性的語言哲學反思[J].外語學刊,2010(4):122-125.

[8]周文革,劉平.互文性視角下譯者主體性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25(2):111-113.

(責任編輯 謝春紅)

The Analysi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YI 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0, China)

The translator is one of the subjects in translation, and plays the role of bridge for transmit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informa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ranslation. However, it is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following paper states the restriction-dependenc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 and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translators fulfill the subjectivity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ranslator, the writer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 And the translators should be in the posi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balance of translation ecosystem, try to understand the writer and the original text,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to establish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

cultur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016-12-05

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項目“文化接近視角下河南省旅游外宣英語策略研究”(142400410460)

易明(1975—),女,河南洛陽人,碩士,洛陽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024

H059

A

1008-3715(2017)01-0109-04

猜你喜歡
源語言立場譯者
設計立場和手工生產(chǎn)關系的辯證認識
武術研究的立場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揚 善
林巍《知識與智慧》英譯分析
淺析日語口譯譯員素質(zhì)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以口譯實例談雙語知識的必要性
铁岭市| 化州市| 兴义市| 米易县| 安龙县| 江山市| 阳高县| 随州市| 昌都县| 抚顺县| 拉萨市| 嵊州市| 太湖县| 修水县| 云和县| 濉溪县| 福清市| 敦化市| 安徽省| 芮城县| 巩留县| 班戈县| 扶沟县| 南通市| 蓝田县| 得荣县| 镇江市| 华蓥市| 漳浦县| 延庆县| 新田县| 建平县| 甘孜县| 通河县| 郧西县| 玛曲县| 杭锦后旗| 平潭县| 阳原县| 江孜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