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召
摘要:作為微時代催生產(chǎn)品之一的微課對教育教學形成了新的沖擊與挑戰(zhàn),被許多教學一線教師接納并研究。分析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對教師而言微課革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初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是的知識量大,要求有足夠的課時。信息技術在初中階段作為小學科,升入高一級學校對信息技術課只要求合格,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不被人們重視,信息技術課時也就被打了個對折。在有限的時間里信息技術課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授課,進而給學生實踐的機會也會大打折扣,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被很大程度地阻礙了。此外,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表現(xiàn)也很突出,這主要歸結于不同的家庭條件。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很早就接觸計算機,甚至有部分學生還參加了有關計算機方面的興趣培訓班,這部分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也有部分因為家庭條件一般或其他原因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一竅不通。
二、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①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老師普遍采用講解、演練模式任務驅動式教學,首先提出任務,其次分析任務,然后進行示范操作,最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個別輔導。老師在進行示范操作時大都是利用廣播軟件進行屏幕演示,演示的時候學生只能看,不能操作。有些知識點的操作細節(jié)較多,到了自主練習的時候學生往往很難回憶起老師剛剛講解時的操作步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老師講解的每個知識點。將微課引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在操作時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隨時播放、暫停、回放視頻,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②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重復講解。信息技術教師一學期一般要承擔10~12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同一次課要重復講解10~12次。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同一個知識點有的學生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學生要講解一遍、兩遍,甚至很多遍才能理解。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成一個個微課視頻,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從而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又可以避免老師的重復講解。
2、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視頻是微課的核心,而計算機則是微課的主要傳播媒體,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利用微課教學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①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微課的開發(fā)與制作方面有著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一般都是計算機類專業(yè)出身,不管是利用錄屏軟件來進行微課的錄制,還是在視頻錄制以后要進行的視頻剪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都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有優(yōu)勢,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專門的培訓就能完成。②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huán)境為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提供了必備的軟件支持和硬件支持。初中信息技術課一般都在計算機網(wǎng)絡教室上課,每個學生都有一臺計算機,教師通過網(wǎng)絡將微視頻下發(fā)給每一位學生,學生根據(jù)需要隨時播放或暫停視頻,一邊觀摩一邊操作,一邊學一邊練。這種理實一體化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有關知識點和有關操作技能。
三、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課內翻轉”。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微課”,實現(xiàn)“課內翻轉”,使知識構建和知識內化均在課堂上完成,把課堂時間分為三個階段:學生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答疑解惑、學生鞏固并內化知識。通過課內翻轉,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1、學生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這是課內翻轉的第一個階段,教師把已經(jīng)制作好的微課視頻通過有關軟件發(fā)布到每位學生的計算機中,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這段時間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調節(jié),有選擇性地對相關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沒有疑問的可以一帶而過,有疑問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反復播放微課視頻中的某一段,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這個過程主要以學生已有的基礎為出發(fā)點,利用微課視頻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師答疑解惑。學生經(jīng)過第一個階段的自主學習后,首先在事先分好的小組內討論遇到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小組長把問題以書面的形式交給老師,老師把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對于一些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3、學生鞏固內化知識。在課堂的第三個階段,教師通過微練習、微習題等方式,通過從易到難的任務布置,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幫助學生深化概念,內化知識。讓學生體驗知識運用的整個過程,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回顧微課來尋找答案。
隨著手持移動數(shù)碼產(chǎn)品和無線網(wǎng)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微課的優(yōu)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將微課運用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以實際行動推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